化学实验基础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实验基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2-19 14: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案编号 编制人 审核人 上课时间
课题 化学实验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教学重点 试剂的存放和取用;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气体的制备;一些简易发生器的特点;使用范围;气密性检验;沉淀的洗涤;制备实验中的现象及解释;常见的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
教学难点 实验设计的综合评价和考查"
教学过程 课堂记录
知识框架:一、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中学试验中常见的仪器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盛器,第二类量器,第三类特殊用途的仪器。有关常见仪器的使用见附录1.【例1】(1)有右下图所示A、B、C、D四种仪器: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①烧杯②碱式滴定管③圆底烧瓶④锥形瓶⑤分液漏斗⑥酸式滴定管 A_____③______B____⑤_______C____④_________D_____⑥________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27.4_____g. (3)指出下面3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变式训练1】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液体混合物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并防止倒吸C.以NH4HCO3为原料,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NH3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CO2、NO等气体【变式训练2】(江苏如皋市搬经镇中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 A B C D 【变式训练3】有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下列六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1)能用做干燥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有 A、E、F (填代号,下同)(2)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 A、B (3)在氯气和铁反应实验中,能添加在制气和化合反应装置之间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水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 A、F (4)在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中,能添加在制乙烯装置和加成反应装置之间,达到控制气流使其平衡目的的是 D .(5)若用C装置做二氧化硫与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则其中广口瓶的作用是: 防止倒吸 。二、中学实验常见的操作这部分内容学习中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熟练掌握《考试说明》规定范围内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并能书面表达出来;第二,不仅要熟悉基本操作要领,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第三,了解特殊情况特殊的实验操作要求;第四,理解相关实验操作的异同、类似实验现象的差异、相近实验方法的联系。【例2】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解释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D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A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所得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KMnO4溶液褪色乙醇发生消去反应,气体中含有乙烯B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然后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有红色沉淀产生淀粉水解了,且产物有还原性C向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甲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D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变黑,放热,体积膨胀,放出刺激性气体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变式训练4】下述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B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将10gCuSO4·5H2O溶解在90g水中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B向盛有1 mL0.1 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 mol/L 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滴加0.1 mol/L KI溶液证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另一种沉淀C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证明甲苯能和溴发生取代反应【例3】(08江苏卷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 【变式训练5】(08江苏卷9).以下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BC)A.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B.准确称取0.4000g的NaOH固体配成1000mL浓度为0.01000 mol·L-1的溶液C.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变式训练6】(08海南卷2)PH试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A)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三、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通相提并论,实际上,分离与提纯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从概念上看分离是将混在一起的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提纯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具体区别见附录3. 检验通常包含物质检验和微粒检验,检验方法又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这一类题目要求能熟练地完成常见气体、常见离子、常见有机物的分离提纯和鉴别等实验,对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能够完整准确地描述【例4】:(08天津卷13).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A)A. 可用水鉴别已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B. 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C. 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D. 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变式训练7】(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试卷)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K+、Fe3+、、Cu2+、、、-、、 这几种离子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①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7。②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③另取少量原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色,用分液漏斗分液。④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Ba(NO3)2和H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⑤在滤液中加入AgNO3和HNO3的混合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A.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Fe3+、Cu2+、、、B.肯定存在的离子是Na+、K+、、C.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D.若步骤④改用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对溶液中离子的判断有影响。【变式训练8】:(09年广东理基·2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C)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气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四、小结化学实验基础通常在选择题中出先1-2题,填空题会有不同程度的考察,实验的思维过程一般为:“原理→反应物→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问题讨论”。如:①实验目的是什么?②所用反应物的名称、状态③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或改进装置可使用、仪器规格。④有关操作:操作要点、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⑤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至右全面观察。⑥实验结论:直接结论,导出结论。巩固练习: 1.(09年上海化学·16)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下列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B)①用水鉴别苯、乙醇、溴苯②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Ca(OH)2和NaHCO3溶液③点燃鉴别甲烷和乙炔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2.(2010上海卷)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D)3.(2010上海卷)下列实验目的可以达到的是(A)A.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B.醋酸钠结晶水合物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C.浓硫酸与溴化钠共热制取溴化氢D.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4.(2010上海卷)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A.实验室制溴苯时,将苯与液溴混合后加到有铁丝的反应容器中B.实验室制硝基苯时,将硝酸与苯混合后再滴加浓硫酸C.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o以上的热水清洗D.实验室制乙酸丁酯时,用水浴加热5.(2010上海卷)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6.(2010上海卷)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7.(2010上海卷)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C)A.乙醇、甲苯、硝基苯 B.苯、苯酚、己烯C.苯、甲苯、环己烷 D.甲酸、乙醛、乙酸8.(2010江苏卷)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B)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用广泛试纸测得0.10mol·LNH4Cl溶液的9.(09年江苏化学·9)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A)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C.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10.(2010江苏卷)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B)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该钾盐是B向含有少量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除去溶液中少量C常温下,向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常温下 D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人酸性溶液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乙烯11. (09年海南化学·16)下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X的2种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选用方案I时,X应该具有的性质是升华 ,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 受热不挥发,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 ;(2)选用方案Ⅱ从某金属粉末(含有Au、Ag和Cu)中分离Au,加入的试剂是 HNO3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g+4HNO3=3AgNO3+NO+2H2O ;3Cu+ 8HNO3= 3Cu(NO3)2 +2 NO+4H2O ;(3)为提纯某Fe2O3样品(主要杂质有SiO2、A12O3),参照方案I和Ⅱ,请设计一种以框图形式表示的实验方案(注明物质和操作) 样品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 。
H2O

① ② ③ ④
碱石灰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