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伶官传序
欧阳修
1.知识目标:自主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借古讽今的手法。
学习目标
作者及内容概要
(1)作者简介:
欧阳修,北宋吉水人。著名( )、( )字( ),号( )、( ),卒谥“文忠”,也称欧阳文忠公。 “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 )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古文家“三苏” 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欧阳修一生博览群书,以文章冠天下,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了两部史书 《新唐书》 《新五代史》
文学家
史学家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诗文革新运动
(2)《<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 ”,主要在于“ ”
天命
人事
(3)《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分别为 、
、 。其中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1)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契丹( ) 仇雠( )
(2)名句填空。
①《书》曰:“满招损, 。”
②忧劳可以兴国, 。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独伶人也哉!
qì
chóu
谦得益
逸豫可以亡身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疏通课文
(3)解释下列红色词,并指出词类活用现象: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
②抑本其成败之迹 ( )
③函梁君臣之首 ( )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
⑤一夫夜呼 ( )
推究
或者;推究
名词作动词,用木匣装
使动用法,使……兴盛;使……死亡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4)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 B省略句, C介词结构后置 ,
D被动句 请在句后括号内标明
①此三者,吾遗恨也 ( )
②盛以绵囊 ( )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
④而告以成功 ( )
⑤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
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
A
C
C
C
D
D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翻译下列句子
(3) 满招损,谦得益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益处(好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5)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不是得到天下很困难而失去很容易吗?或者推究他的成功失败的原委,都由于人事呢?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祸患常常在微小的事里发展起来,而智勇的人却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仅仅是宠信伶人(才如此)吗?
研读课文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中去的?
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
过渡句: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
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3、从论证角度看,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而由盛至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其原因是什么呢?
正反对比论证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盛
衰
原因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庄 宗 受 矢
庄 宗 告 庙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就是最好的例子。越王
被吴王打败,献出美女西施才保住性命,
他忍辱负重替吴王做了几年的奴隶,才获
得回国的权利,且要年年向吴王进贡。几
年中他和他的大臣极力讨好吴王,使吴王不
再警惕,而且摸清吴国的种子全是从越国
进贡的种子中挑选的。次年他们就进贡了
熟的种子;吴王用了,颗粒无收,国内大
乱。越王趁机讨伐吴王,大获全胜。
顽强的斗志和勤勉都曾使庄宗、吴王成
功过,但当他们丧失斗志和勤勉后,毁
灭就接踵而来。你不前进,别人就在
前进,这是必然。
沉缅声色
(5)处于北宋中叶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以古喻今,告诫当时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课堂小结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应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师生互动
1、学生质疑,师答疑。
2、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
格
言
警
句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临死)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
C.负而前驱 (背)
D.及凯旋而纳之。 (采纳)
第二段
反馈文言现象(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D
收进,放回
2.下列“其”字表祈使语气的副词的一项是( )
A.其孰能讥之乎?
B.其皆出于此乎?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吾其还也”
E.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F.其后用兵
C
表反问语气
表推测
表祈使“应当”“一定”
表商量
连词
指示代词
语气副词
3.下列“归”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顺、归附
B.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归还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回
D.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归附
D
归聚,汇聚
4.下列“与”字解释相同的两项( )
A.与尔三矢
B.求,无乃尔是过与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D.失其所与,不知
E.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E
给
“欤”句末语气词
和
结交
第三段 反馈文言现象(词类活用)
请在句后括号内注明活用类别
A.数词作状语
B.名词作状语
C.名词用作动词
D.形容词的使动
①函梁君臣之首 ( )
②一夫夜呼 ( )
③乱者四应 ( )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B
C
A
D
使...兴盛/使...灭亡
第四段
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 B省略句, C介词结构后置 , D被动句 请在句后括号内标明
①此三者,吾遗恨也 ( )
②盛以绵囊 ( )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
④而告以成功 ( )
⑤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
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
A
C
C
C
D
D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的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的词及特殊句式。(必做题)
2、如果说有两个字可以看作本文的文眼,那么是哪两个字?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两个字展开的?(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