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7单元综合复习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7单元综合复习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26 19:2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单元综合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在新冠疫情期间,化学对于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提供了巨大帮助。下面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B )
A. 人员体温的测量 B. 用医用酒精消毒
C. 医护物资的调配 D. 缝制防护服
2.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D )
A. 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
B. 清洗玻璃仪器后,内壁上有少量水珠即认为干净了
C. 称量粉末状固体药品,可以直接把药品放在天平左盘
D. 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3. 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
A.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B. 可用肥皂水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C.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D. 在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4. 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B )
A. 电解水的反应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 工业制取二氧化碳
5. 下列各种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A )
A. NaClO4 B. HCl C. NaClO D. ClO2
6.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
C. 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7. 中国北斗,星耀全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高精准度的铷原子钟。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 Rb属于金属元素
B. R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 47
C. Rb原子核里有37个质子
D. R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
8. 雾霾天气主要是由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等造成的,因此改善空气质量势在必行。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B )
A. 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B.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 大力植树造林 D. 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9.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 D )
A. 臭氧、高锰酸钾 B. 二氧化锰、氧气
C. 金刚石、氯酸钾 D. 氢气、水蒸气
10.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最好的方法是 ( B )
A. 使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B. 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使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 使混合气体通过紫色石蕊溶液
11. 某品牌速干手消毒液内含甘油(C3H8O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
A. 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g
B. 甘油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甘油由碳、氢、氧共14个原子构成
D. 甘油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3
12.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C.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都放出大量的热,都是重要的燃料
D. 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13. 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D )
A. ag水受热变为ag的水蒸气
B. 拧开盛酒精的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
C. 20g食盐溶于80g水得100g的食盐水
D. 4g氢气和32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g水
14. 氢能源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但氢气的制取和储存一直是一个难题。中科院煤化所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采用铂-碳化钼双功能催化剂实现对水和甲醇的高效活化,在低温(150~190℃)下获得了极高的产氢效率。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铂-碳化钼双功能催化剂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3OH+H2OCO2+3H2↑
B. 铂-碳化钼在反应后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
C. 甲醇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H4O
D. 该过程使氢能源的广泛利用成为可能
15. 很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 B )
实验 内容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准备过滤器 收集氧气
水的 作用 A. 吸收热量,防止集气瓶炸裂 B. 提供实验所需的温度 C. 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D. 排尽空气,便于观察何时集满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填空题(共24分)
16. (4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金元素:  u 。     (2)三个铝原子: 3Al 。
(3)铵根离子:   。 (4)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O3 。
17. (10分)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6 。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④对应单质的化学式是 C60  ,图③所表示的单质的用途是 作电极 (举一例)。②③④对应的三种碳单质均由碳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3)某化合物中,C元素为+4价,Cl元素为-1价,由C元素和Cl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Cl4 。
18. (10分)“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有效推进“碳中和”,发展“低碳经济”,其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如图是高纯硅的简易生产流程。
【査阅资料】“精馏”属于蒸馏中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物质分离出来。
(1)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元素 O (填元素符号)。
(2)四氯化硅(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4 。
(3)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SiO2,步骤①在制取粗硅过程中,除生成硅还生成一种有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iO2+2C Si+2CO↑ 。
(4)为了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上述生产流程中的氢气和 氯化氢 (填物质名称)可循环使用。
(5)步骤⑤,在H2还原SiHCl3的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有 硅被氧化得到杂质硅(或发生爆炸) (填一种可能)。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9. (6分)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苹果的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用如图1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图1  图2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1g苹果切成小块后放入烧瓶中,量取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A点时开始计时。
③当观察到液滴恰好移至B点时(AB间玻璃管的容积为6mL),记录所需时间。
④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2。
(1)小明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保持温度不变。温度升高会导致液滴移动变快,原因是 温度升高导致生成气体的体积膨胀(或 应速率增大) (列举一个)。
(2)由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一定时,其分解速率随 增大,且增大幅度越来越小 。
(3)若用2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6g苹果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③记录的时间是
 100(小于150的合理答案均可) 秒。
20. (9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A 集气瓶 ;H 长 斗 。
(2)当制取较多量CO2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  H (填序号)。
(3)阅读所给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
a. 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b. 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
c.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氨气变蓝色;氨气遇到浓盐酸时冒白烟(生成NH4Cl固体)。
①制取氨气的装置与实验室用  酸钾 (填“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相同,还缺少的仪器名称是 酒精灯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 导 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②若用右图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 n (填“m”或“n”)端,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m管口,若变蓝则已收集满 。
(4)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处冷凝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
21. (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想通过用镁条燃烧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如图)。
【提出问题】利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否合理
【查阅资料】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氮气中能燃烧,生成固态的氮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g3N2 ;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也能燃烧,生成炭和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2Mg+CO C 。
【得出结论】在点燃的条件下,镁条不仅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与氮气、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利用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不  (填“合理”或“不合理”)。
【进行实验】按图所示点燃镁条,待镁条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此时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消耗,使瓶内压强变小 ,集气瓶底事先铺少量细沙的目的是 防止集气瓶炸裂 。
【数据分析】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21 %。本实验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若所有操作过程均准确无误,则可推出参加反应的气体除了氧气,一定还有 氮气 。
【交流与反思】若将装置中缠在铁丝上的镁条改为盛有碳粉的燃烧匙(其余仪器和用品均不改变),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是否合理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四、计算题(共7分)
22. (7分)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混合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小柯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疏通剂中铝的质量分数。
反应前的总质量m1 反应后的总质量m2
371. 84g 371. 24g
   
Ⅰ. 取样品20g,倒入容积为20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1。
Ⅱ. 打开活塞,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直到没有固体剩余,静置一段时间,测出总质量m2。
Ⅲ. 实验数据如上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 2 NaAlO2+3H2↑。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1. B  2. D  3. C  4. B  5. A  6. C  7.D  
8. B  9. D  10. B  11. B  12. C  13. D  14. A  
15.B  
二、16. (1)Au  (2)3Al   (3)N (4)O3
17. (1)6  (2)C60 作电极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CCl4
18. (1)O  (2)+4  (3)SiO2+2C Si+2CO↑  
(4)氯化氢  (5)硅被氧化得到杂质硅(或发生爆炸) 
三、19.(1)温度升高导致生成气体的体积膨胀(或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2)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一定时,其分解速率随苹果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幅度越来越小  (3)100(小于150的合理答案均可) 
20. (1)集气瓶  长颈漏斗  (2)BGH  (3)①高锰酸钾  酒精灯  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双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 n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m管口,若变蓝则已收集满 (4)防止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处冷凝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1. 3Mg+N2Mg3N2  2Mg+CO22MgO+C 不合理  瓶内气体被消耗,使瓶内压强变小  防止集气瓶炸裂  21  氮气  不合理 
四、22.(1)2
(2)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371. 84g-371. 24g=0. 6g。
设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x。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 6
x 0. 6g
= x=5. 4g
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100%=27%。
答:该样品中铝的质量分数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