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一章 第一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判断
1.池塘中的鱼是一个种群吗?
2.村里不同鱼塘里面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吗?
3.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
√
种群:生活在同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
★
★
★
★
性别比例
★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
第七次人口普查调查哪些项目?
一、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逐个计数法
适用于调查范围小,个体大
2.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3.标记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4.黑光灯诱捕法
自己在课本P5找出调查对象、实施计划的关键
若在密集处取样,会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___.
若在稀疏处取样,会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___。
高
低
1.取样对象:双子叶(网状脉、单生)
2.取样原则:
3.取样方法:
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等距取样
Q1:样方大小以多少为宜?
Q2:压在线上的植物怎么办?
只记左边、上边、两边夹角的个体数
Q3:除了植物,还有什么种群可以用样方法调查?
草(1m2)灌(16m2)乔(100m2)
——其他植物
——蒲公英
如何调查一个岛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标记重捕法
X
N2
N2标
N1标
课后练习P6
N1标
X
=
N2标
N2
思考:
1.田鼠在标记一次之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_______(低或高)。
2.第一次标记田鼠后放回,田鼠的标记物容易脱落,则会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的_________(低或高).
高
高
标记重捕法注意事项:
未标记和被标记个体有同样的被捕机会;而且在调查期间,没有个体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
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记重捕法的是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查海边岩石上的牡蛎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A
思考:
1.种群的密度是否会变化?
2.你认为哪些因素会使种群的密度发生改变?
1、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2、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
群密度高。
3、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
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
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4、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
而密度很快下降……
5、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
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6、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
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资源、空间、气候、天敌
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
迁徙
迁徙
耕种
耕种
相关生物引起种群密度改变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长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定义课本P3)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出生率
=
出生个体数
种群个体总数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定义课本P4)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年龄结构一般分三种类型(课本P4图1-3)
四、年龄结构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老
幼
衰退型
幼
老
衰退型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增长型和稳定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B
性别比例的应用(课本P4)
五、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吗?
种群密度
取决于
迁出率
迁入率
1
2
3
4
死亡率
出生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结构
决定增
决定减
结构
判断
1、通过样方法调查杂草的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通过性别比例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
×
×
六、种群的空间特征(定义课本P63)
水稻的空间分布
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瓢虫的空间分布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课后习题P6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