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2课时同步练习
一、翻译并背诵积累下面《论语》中的名句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君子曰:“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二、比较阅读《季氏将伐颛臾》,联系孔子“仁者爱仁”的思想,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6.本文中孔子对学生的态度与《侍座》篇中对学生的态度有何不同?
7.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这表明了孔子什么样的思想?
三、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师生共话志向,各言其志,轻松、和谐、畅快,不落窠臼、不入俗套,侃侃而谈……这样的课堂是让人向往的,这样的老师也是让人敬佩的。
作为学生,你希望有什么样的课堂和老师?请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要求:用语简明、连贯、得体,不少于80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后综合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沂水(yí) 冠者(guàn)
率尔(shuài) 秉烛夜游(bǐng)
B.俟(sì) 与会(yù)
千乘(shèng) 喟然长叹(kuì)
C.鼓瑟(sè) 饥馑(jǐn)
小相(xiàng) 流觞曲水(shāng)
D.哂笑(xī) 铿然(kēng)
年长(zhǎng) 礼乐(lè)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使足民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C.稍稍宾客其父
D.粪土当年万户侯
3.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假如)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C.宗庙之事,如会同(至于)
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4.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风乎舞雩
A.曾皙后
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下列加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地区五风十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B.这款银色超薄手机,一经推出,不少爱美女士便慷慨解囊抢购。
C.因材施教,就是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去做工作
D.近年来,一些豆蔻年华的女大学生也沉迷上网,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建设城市副中心不但要搞好总体规划,还要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体现城市精神、城市特色、城市魅力。
B.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尤为真挚,这是因为他们的血亲、文化、价值观念都注定与中国难以切割,而中国的强大与发展也始终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心理寄托。
C.在我们人类的生存环节中,食品和药品是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两样物品,前者是保障我们正常活动的能量来源,后者则是维系我们体魄健康的重要帮手。
D.始终坚持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并将之贯穿到城市管理、建设、规划的全过程,我们的城市就能真正让生活更加美好。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①恙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粥:通“鬻”,贩卖。
7.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摄:代理
B.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庸:难道
C.桓子卒受齐女乐 卒:最终
D.送冉求,因诫曰 诫:勉励
8.对文中第一段画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C.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D.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行摄相事以后,面有喜色。门人批评了他,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
B.孔子把鲁国治理得很好,齐国人很害怕,想送土地给鲁国,黎鉏提出不同意见,齐国国君采纳了他的建议,先送女乐和文马给鲁国国君。
C.齐国人用女乐迷惑鲁国国君,鲁君三日不理政务,祭祀时又不守礼制,孔子于是离开了鲁国。
D.师己送走孔子后,把孔子走时说的话告诉季桓子,季桓子叹息着说,孔子是怪罪自己收下了齐国的女乐。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
(2)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
综合探究
11.请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一致。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从下面的消息中提取出四个关键词。
7月25日,第六届“孔子行脚”活动在北碚区晏阳初中学启动。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的20名师生,将在该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扶贫支教和志愿服务。本届活动期间,支教团将在晏阳初中学开展多学科教学活动,并增添戏剧表演、文化介绍、手工制作等课外活动。活动期间他们将以“服务学习”和“偏乡体验”为目标,将爱与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孩子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升
作为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耿直,有勇力才。他性情粗犷、率真,常常当面批评孔子,孔子也经常批评他。但孔子对子路评价很高,认为他有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当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时,子路“率尔而对”,他述说志向后,孔子只是“哂之”。当曾皙询问孔子“哂由”的缘故时,孔子肯定了子路的志向,只是因为“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适用于以下作文观点或话题: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展现自己、自信、谦逊、因材施教等。
我的习作
答案与点拨
1.答案:D
解析:“哂”应读“shěn”,“乐”应读“yuè”。
2.答案:A
解析:A项和例句中加点的词都是使动用法。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CD两项加点的词都是意动用法。
3.答案:C
解析:如:或者。
4.答案:A
解析:例句是名词作动词,吹风。A项,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C项,形容词作名词,勇气。D项,形容词作名词,小相。
5.答案:C
解析:A项,望文生义,是“风调雨顺”的意思。B项,“资助或帮助别人”的意思,不合语境。D项,用错对象,指“女子十三四岁”。
6.答案:C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应在“城市特色”之前加“展现”,在“城市魅力”前加“提升”。B项,语序不当,应为“中国的发展与强大”。D项,语序不当,应为“规划、建设、管理”。
7.答案:D
解析:诫:告诫。
8.答案:D
解析:文言断句,首先要联系前后语境。其次通观整个句子,文言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都是名词(或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再注意文言文中句首或句尾的语气词,就能正确断句。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原文中的“乐其以贵下人”应该译为“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所以选项中的“孔子没有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错。)
10.答案:(1)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女子,都穿上华美的衣服,且会跳《康乐》舞,还有身上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一并送给鲁国国君。
(2)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我将要死了,你必定为鲁国之相;你担任鲁国之相的话,一定要召请仲尼。”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第(1)句中,关键词为“好”“衣文衣”“文马”“遗”;第(2)句中,关键词为“顾”“嗣”“即”“若”。
【参考译文】
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门人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样的话。但不是还说‘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吗?”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都分路行走;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有关部门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齐国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说:“孔子主持政事,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送给鲁国一些土地呢?”黎鉏说:“请先试着阻止它;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鲁国土地,难道算迟吗!”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女子,都穿上华美的衣服,且会跳《康乐》舞,还有身上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一并送给鲁国国君。先把女乐和文马安置在鲁城南边的高门外。季桓子身穿便服多次去偷看,打算接受,就劝说鲁国国君外出巡游,以此为名,整天在城南观赏齐国送来的美女、文马,对于国家的政事有所懈怠。子路(见此情形)说:“先生,我们可以离开这里了。”孔子说:“鲁国如今就要郊祭,假如能按礼法把祭肉分给大夫,那么我们还可以留下来。”季桓子最终接受了齐国送来的美女,一连三天不问政务;郊祭结束,又没有把祭肉分给大夫们。孔子于是离开鲁国,在屯地住宿过夜。鲁国的师已赶来送行,说:“先生是没有过错的。”孔子说:“我唱首歌行吗?”于是唱道:“那些妇人的口,可以把大臣赶走;亲近那些妇人,可以使国破家亡。悠闲啊悠闲啊,我只有这样安度岁月!”师己返回,桓子问:“孔子说了些什么?”师己据实相告。桓子叹息道:“先生是怪罪我接受齐国那一群女乐啊!”
秋季,季桓子病重,坐在辇车上望见鲁都的城墙,深深地叹息道:“以前这个国家将要振兴了,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不兴旺了。”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我将要死了,你必定为鲁国之相;你担任鲁国之相的话,一定要召请仲尼。”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位。季桓子安葬完毕,季康子打算召请孔子,(大夫)公之鱼说:“往日我们的先君任用孔子有始无终,结果被诸侯耻笑。如今又要起用他,(如果)不能任用到底,就会再次被诸侯耻笑。”季康子说:“那召请谁可以呢?公之鱼说:“一定要召请冉求。”于是派出使者召请冉求。冉求将要上路,孔子说:“鲁人来召请冉求,不是小用,将要大用啊。”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小子志向远大,文采斐然而有章法,我不知道调教他们的办法了。”子赣知道孔子想要回去,他去为冉求送行,趁机告诫说:“倘若受到重用,就一定要招请孔子。”
11.答案:示例:(1)是一个四处游说,却不被统治者赏识的人;是一个才华满腹,却始终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
(2)是一个颠沛流离,精神却永远高高在上的人;是个平凡普通,却为后世人民无限景仰的人。
12.答案:“孔子行脚”活动 晏阳初中学 扶贫支教 爱与希望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先压缩概括语段所讲的内容,然后再从压缩的内容中进行关键词的提取。
4 / 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堂同步练习
基础积累
1.与“加之以师旅”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毋吾以也
C.则何以哉
D.因之以饥馑
2.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比及:等到。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或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D.夫子喟然叹曰 喟然:不高兴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冠者五六人
4.下列加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其言不让
C.浴乎沂,风乎舞雩
D.三子者出,曾皙后
5.下列选项中句式特点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毋吾以也。
B.居则曰:“不吾知也!”
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D.加之以师旅。
6.下面对文中四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性格急躁、爽直、自负。
B.冉有出言谨慎,性格较谦虚。
C.公西华看似谦虚,实则讲话虚伪。
D.曾皙文质彬彬,放达洒脱。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二十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
D.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8.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9.对文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
B夫子哂之 哂:微笑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打鼓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加之以师旅 以三矢赐庄宗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耿兰之报
C.异乎三子者之撰 亦有别疾而至斯乎
D唯求则非邦也 与苟欲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1.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义之邦。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1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懂。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亦各言其志也 吾其还也
B.浴乎沂 相与枕霜乎舟中
C.咏而归 今行而无信
D.吾与点也 失其所与,不知
1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恰好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对话的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停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平很平常的动作写,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答词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地方。
D.曾智的理想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的心态,深深地打动了他,因而使孔子喟然而叹。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答案与点拨
1.答案:D
解析:A项,介词,因为。B项,同“己”,止。C项,动词,用,做,D项,介词,用。
2.答案:D
解析:喟然:叹息的样子。
3.答案:A
解析:A项,“希”同“稀”。
4.答案:B
解析:A、C、D三项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让”是形容词,意思是“谦让”,不属于词类活用。
5.答案:D
解析:A、B两项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C项,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D项,状语后置句。
6.答案:C
解析:分析不当。公西华的话表现了他谦虚的好品质。
7.答案:C
解析:“古时女子和男子二十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冠礼。
8.答案:略
解析:填前两空应注意上文的“往哲先贤”“品格”等词语,明确文中“孔子”“鲁迅”是示例;故所填也应是此类人物度其相关品格。填后两空,则应注意“古今中外的著述”,明确”司马迁《史记》”“文天样《正气歌》”是示例:故所填应是此类作家作品及其表现出的品格。
9.答案:D
解析:鼓:弹奏。
10.答案:A
解析:A项,均为“拿”“用”。B项,前一个“如”是“或者”后一个“如”是“像”。C项,前一个“乎”是介词,“与、和”,后一个”乎”是语气词。D项,前一个“则”是“就”,后一个“则”是“却”。
11.答案:D
解析:D项,彬彬有礼的是冉有。在他之后公西华的回答更加谦虚,他不自诩能治理国家,而委婉地表示,愿意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怎样治理国家。
12.答案:
(1)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怎么做呢
(2)我去治理这样的国家,等到三年,可以使得人人都有勇气,而且懂得行事的准则。
(3)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下来又有饥荒。
解析:(1)句中,关键词是“居”,“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2)句中“比及”译为“等到”,“且”译为“并且”。
(3)句中,关键词有“摄”“饥馑”,“加之以师旅”是状语后置句。
13.答案:B
解析:A项,代词,自己的/助词,表选择,还是。B项,介词,在。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动词,赞成/动词,结交,亲附。
14.答案:C
解析:C项,曾皙没有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他那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怡然自乐。
15.答案:(1)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2)如果公西华(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解析:(1)句中“以”是介词,译为“用”;“让”译为“谦让”;“是故”译为“所以”。(2)句中,注意联系前后语境,理解两分句的假设关系,“小”“大”的词类活用。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