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19 11: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
一、基础知识运用(23分,每选择题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龟裂(jūn) 剔除(tī) 强求(qiáng) 悄无声息(qiǎo)
B.垣墙(yuán) 间断(jiān) 祈祷(qí) 徘徊不前(huái)
C.船坞(wù) 妊娠 (rèn) 解剖(pōu) 开花结果(jiē)
D.谂知(rěn) 惩罚(chéng) 镌刻(juān) 气息奄奄(yǎ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金榜题名???? ?珊珊可爱????? ?义愤填赝?????? 形容枯槁
B.黯然泣下???? ?蝇头微利???? ??旗开得胜????? ?莞尔一笑
C.画地为牢 ???? 浑浑噩噩???? ??门衰祚薄?????? 桀骜不训
D.恰如其份????? 举案齐眉????? ?芸芸众生????? ?殒身不恤?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近年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除了书本知识外便身无长物,被认为缺乏一技之长而在现代职场中难以立足。
D.2011年9月,奥巴马政府无视中国的强烈反对,又一次抛出总价值58.5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使用电器的时候,如果一旦出现漏电的现象,应当立即切断电源。
B.广大消费者对今年三月十五日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C.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清理整顿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
D.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举办孔子学院,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而且也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发展了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早的记载见乏《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构空里面的籽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昨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⑧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6.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课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长亭送别》写张生进京赶考,莺莺送别的情景,刻画了莺莺的离愁别绪,表现了张生和莺莺之间的真挚爱情,突出了莺莺的“重爱情,轻功名”的叛逆性格,强化了全剧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
B.《渔父》一文以简练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而屈原则是一个始终坚守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的形象。
C.《逍遥游》一文通过对鲲鹏飞离北海时壮观气势的描绘,以及它与多种小动物的对比,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精神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
D.《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序言,文章先写景叙事,后抒情和议论,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永的感伤中,流露出一种生死同一、人生不二的无奈之情。
7.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像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还为后人留下许多名句佳作,如我们熟悉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1)材料所引诗句的作者是 ?????????,他是唐代?????? 诗派的代表人物。(2分)
(2)重阳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远足活动,请你以组织者的口吻拟写一段话,概括此次远足的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3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节选自《晋书·隐逸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学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亦时相赡        赡:赡养老人
C.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D.而畜素琴一张      畜:蓄养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  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非谢家之宝树 
C.  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D.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10.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潜自幼就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
B.陶潜笔下五柳先生的性情、行为及处境是他自己的写照。
C.为了有隐居之资,陶潜先后担任了祭酒、参军、县令等职位。
D.陶潜简慢自尊,因为不愿束带拜见都邮,隐居不仕,写下《归去来兮辞》。
11. 将下列从文言文阅读文段和课文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4分)
(2)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4分)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分)
三、古诗文阅读(10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2.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3.“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
(2)???????????????????????? ?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 (3)??????????? ??? ,????????????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 (4)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报任安书》)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7)天行健,????????????????????? ????。《周易》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7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 ? 一个幸运的贼??? [法]莫泊桑
??那晚,我们三个年轻狂徒在索里尔家聚餐,最后都喝得有几分醉意了。普瓦特文头脑还清醒些,索里尔仰面朝天躺着,讨论什么战争和服装之类的事情,说着说着他突然一跃而起,拉开抽屉,将一套轻骑兵制服穿在身上,又拿出一套掷弹兵的制服给普瓦特文,他说什么也不肯穿,于是我俩硬给他套上,衣服太大,几乎把他包起来。我把自己打扮成甲胄骑士,然后,索里尔开始操练我们,他大声地说:“当了军人,就得喝出个军人的样子。”
??我们拿出大碗,高唱军歌,再次开宴。尽管已喝得酩酊大醉,我还是突然举起一只手说:“静一静,我敢保证隔壁画室有走动的声音。”
??“有贼!”索里尔晃晃摇摇地站起来,唱起《马赛进行曲》,“拿起武器,公民们!”然后从墙上摘下几件武器。我得到的是火枪和长剑,普瓦特文拿到一支上刺刀的长枪,索里尔没找到称心武器,抓起一把手枪插到皮带上,手里握着一把大板斧,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画室的门。当我们走到画室中央的时候,索里尔说:“我是将军。”又指着我俩:“你,甲胄骑士,负责切断敌人的退路。你,掷弹兵,作我的护卫。”
??我们足足用了20分钟查看每个角落,没发现任何可疑。普瓦特文认为应该检查碗橱。我端着蜡烛过去查看,可把我吓坏了,一个人,一个活人站在里面看着我,镇定下来后,我忽地一下锁上柜门,然后我们退后几步商量对策。
??索里尔想用烟呛,普瓦特文想用饥饿制服,我则想用炸药炸。最后还是采纳了普瓦特文的意见。我拿来酒烟,坐在碗橱前,为俘虏的健康开怀畅饮,普瓦特文还警惕地背着枪;又喝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索里尔建议把俘虏押出来瞧瞧。
??“对!”我大声地附和。我们抓起武器,朝碗橱疯狂地冲去,索里尔端着手枪冲在前面,我俩疯子似的叫嚷着跟在后面打开柜门押出俘虏,那是个白发苍苍、形容憔悴、衣衫褴褛的老头。我们捆上他的手脚,将他放在椅子里,他没有吭声。
?“我们审判这个恶棍。”索里尔厉声说。我也认为应该审判这个家伙,普瓦特文被任命为辩护人,我被任命为执行人。最后俘虏被判处死刑。
?“现在就枪毙他!”索里尔说,“不过,不能不让他忏悔就死啊,”他又有所顾虑地加了一句。“我们去给他请一个神父来。”
??? 但深夜不便去打扰神职人员,他让我代为行使神父职权,并命令俘虏向我忏悔罪过。老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不知道我们是怎样的暴徒,他开口讲话了,声音空洞沙哑:
?? ?“你们要杀死我吗?”
??? 索里尔逼他跪下,往他头上倒了一杯兰姆酒说:“坦白你的罪过吧,不要把它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 “救命啊!救命!”那老头在地板上打滚拼命嚎叫,怕他吵醒邻居,我们塞住了他的嘴。
??? “来,我们把他结果了吧!”索里尔不耐烦地说。他用手枪对准老头勾动了扳机,我也勾了扳机,可惜我俩的枪没有子弹,枪只是空响了两下。在一旁看着的普瓦特文说:“我们真有权力杀死这个人吗?”
??? “我们不是已经判处他死刑了吗?”索里尔说。
??? “那倒是,不过我们没有权力枪毙一个公民,我们还是把他送到警察局去吧。”
??? 我们同意了。那个老头不能走路,我们把他绑到一块木板上,我和普瓦特文抬着他到了警察局。局长认识我们,知道我们爱搞恶作剧,他认为我们闹得太过分,笑着不让我们把在押犯抬进去。索里尔非要往里抬,局长沉下脸来,说你们不要再发傻了,赶快回家去清醒一下头脑。无奈我们只好把他再抬回索里尔的家。
??? “我们拿他怎么办呢?”我问道。
??? “这个可怜的家伙一定很累了!”普瓦特文怜悯地说。
??? 他看上去已经半死了,我也不禁起了恻隐之心,把他嘴里塞的东西掏了出来。
??? “喂,你感觉怎么样啊?”我问他。
??? “哎呀,我实在受不了。”他呻吟着说。
??? 这时索里尔的心也软了下来,给他松了绑,开始像对久别的老友一样款待起来。我们马上斟满了几碗酒,递给我们的俘虏一碗,他连让都没让,端起碗一饮而尽。我们几人觥筹交错痛饮起来。那老人真是海量,比我们三个人加在一起还能喝。天蒙蒙亮时,他站起来心平气和地说:“我得告辞了。”
??? 我们再三挽留,但他坚持不依,我们怀着惋惜的心情送他到门口,索里尔高举着蜡烛说:“你的晚年可要当心啊!”
???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 A.三个年轻人把一位老年人捆绑、审判并“处决”,作者正是想通过他们荒唐的举动,来表现法国社会的法制混乱,对此进行辛辣的讽刺。
? B.人的善良本性及人类相亲的本能,在这三个年轻人后来的举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小说结尾的安排,使人捧腹之余又能感受到一丝温暖。
? C.小说故事情节起伏有致,结尾出入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为刻画人物,作家运用了大量的动作、心理和语言描写,使形象栩栩如生。
? D.索里尔“有所顾虑”地建议“请一个神父来”,表现他知道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裁断错误,但是碍于面子想为自己洗罪的复杂心理。
? E.契诃夫在谈到短篇创作的体会时说:“短篇小说的首要魅力是朴素和诚恳。”《一个幸运的贼》正是在行为的朴素与情感的诚恳中体现了这一点。
(2)三个年轻人关系亲密,却个性迥异。试概括他们性格中的不同点。(6分)
(3)小说开头三人穿不同军装扮演不同角色的场面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8分)
(4)有人认为,本文以“三个醉汉的故事”为题,更为妥贴。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8分)
六、作文(6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出售。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C 2.B
3.A(B中“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C中“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贫穷;D中“危言危行”指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4.B(A句“如果”“一旦”用语重复;C句成分残缺;D句语序不当。)
5.D
6.D
7.(1)王维? 田园(答“山水田园”也对)(2分,每空1分)
(2)示例:展足量过斑斓的田野,强身健体;跃身登上雄奇的高山,游目骋怀!(3分)(从继承传统,亲近自然,磨练意志,团队精神等某一方面切入即可,语言得体1分、修辞恰当1分,语句通畅1分,超过字数至多得1分。)
8.A(B赡:供给,C造诣:去(的地方)D畜:存,储存)
9.C(于是,就。A介词,为了/语气词,呢。B动词,到/助词,的。D连词,来/因为,)
10.C(“为了有隐居之资”错误)
11.(1)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什么地方的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何许、以为,各1分,大意1分)
(2)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不久)就自己辞职回家了。(亲、堪、解归,各1分)
(3)年老时志气应更加旺盛,怎么能在白发苍苍是改变心志;处境艰难应更加坚定,不能抛弃远大的志向。(益、移、穷、坠,各1分)
12.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
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
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13.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 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14.略
15.(1)B 3分,E 2分,C 1分
??(A项主题理解错;C项中“大量的心理描写”错;D项中“有所顾虑”是觉得匆忙“行刑”于法不妥,要依照法定程序,让小偷“刑前”忏悔。)
(2)索里尔冲动爱幻想、组织领导能力强;(2分)普瓦特文沉稳清醒,、悲悯理性;(2分)“我”? 缺乏主见、愿意附和顺从。(2分)??
(3)①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 ②照应了小说开头“都喝得有几分醉意”的交代;
? ③为下文再次开宴和拿“贼”、审“贼”做了铺垫;
??④为小说增添了喜剧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每点2分,共8分)
(4)观点一“一个幸运的贼”更为妥帖。
? ①“贼”是全文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被发现、审判,到释放,、招待,故事情节都围绕“贼”展开,“贼”起到了串连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 ②做“贼”而幸运,能激发读者好奇心。
? ③以“幸运的贼”为题,预示情节必然曲折,也就为主要人物的个性展观提供子平台,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 ④“幸运”二字意蕴丰富,点明了“贼”的命运,幸运缘于人性的善良,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观点二:“三个醉汉的故事”更为妥帖。
? ①“三个醉汉”是小说中的主要活动者,是小说的主人公,以此为题,便于读者把握作品主旨;
? ②醉汉必有荒唐之处,也必有可爱之处,以此为题,富于喜剧色彩,更加吸引读者;
? ③由酒醉胡闹到酒醒招待,表现人性的复苏,更能突出作者寄寓的社会理想。
(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能依据文本、合理论述,三点即可,每点2分,本题共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