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导读(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导读(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7 12:3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名著导读
精读与跳读
新课导入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歌曲欣赏
《敢问路在何方》
第1课时
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这些形式的艺术作品代替不了阅读名著。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初步阅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部神魔小说,去感悟,去欣赏。
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其生平。
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的成书经过。
《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用一句话把《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个。
活动一:《西游记》知识知多少
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其生平。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生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敏慧,又好学习,博览群书,然而屡试不中,中年后才补为贡生,担任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荆府纪善。晚年归居乡里,贫老以终。
了解西游记
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甚多,死后大部分亡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四末附小诗38首。
了解西游记
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的成书经过。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僧人玄奘徒步去天竺(今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经姑臧(今甘肃武威),出敦煌,再经今新疆和中亚等地,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天竺。他在那里学习数年,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广泛赞誉。贞观十九
了解西游记
年(645),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玄奘在路上所见各国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及地理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至他的弟子慧立、彦悰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
了解西游记
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这些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一共100回。第一部分(第一回到第七回)介绍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二部分(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的由来。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了解西游记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由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了解西游记
用一句话把《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了解西游记
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个。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讲述了已被压在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封印后,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了解西游记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前去西天取经之前的孙悟空因要杀唐僧被观音菩萨惩罚转世为至尊宝,而后遇见白骨精、蜘蛛精的传奇故事。
了解西游记
备选情节: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大战红孩儿 车迟国斗法
女儿国遇难 真假美猴王
三调芭蕉扇
讲述格式:____________这一精彩情节,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最终______________的经过。
活动二:《西游记》精彩情节“一句话”故事会。
经典情节
三打白骨精
智取红孩儿
真假美猴王
三调芭蕉扇
途经女儿国
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大战红孩儿
三调芭蕉扇
途经女儿国
真假美猴王
人物品读
精彩人物大家谈
性格特点
敢于挑战权威,英勇无畏,机智灵活,神通广大,善于识破妖怪的真面目,爱憎分明、正直无私,忠心耿耿。
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脾气暴躁。
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就要散伙,喜欢搬弄是非,爱占便宜,贪恋女色,好吃懒做,耍小聪明。
憨厚朴实、吃苦耐劳,战斗勇猛,本领超群,聪明机智,知错就改,是孙悟空斩妖除魔不可缺少的帮手。
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
少言寡语,任劳任怨,正直忠厚,秉性善良,信念坚定,机智
生气不足,缺乏主见
信念坚定、勇往直前,乐善好施,崇信佛法、严守戒律。
易信谗言、好坏不分,有些迂腐,胆小怕事,懦弱无能。
性格特点
本书建议用五周左右的时间完成三遍阅读。
(1)高效跳读。《西游记》文本较长,可以采用跳读。具体可分为:章节跳读、人物跳读、故事跳读、语言跳读。
阅读指导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比如,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还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推荐跳读项目
跳读项目一:
一代名僧养成攻略——唐僧的“革命家史
《附录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跳读项目二:
不一样的猴子——孙悟空的英雄传奇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跳读项目三
瞧这一家子——牛魔王的妖魔家族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2)专题精读。精读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第一遍阅读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深思情节联系,体会故事启示,做到有侧重地阅读。
精读项目一:孙悟空大闹天宫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精读项目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精读项目三: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 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3)整体速读。有了跳读、精读的基础,我们已经对《西游记》的精彩的情节、人物、语言、主题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这可能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我们可以进行第三遍阅读,从头到尾,前后贯通,兼容并收,全面阅读,以此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艺术特色
《西游记》的作者想象非常丰富、奇特,不仅塑造出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人物形象,而且写出了一个比一个更精彩的故事。
1.丰富奇特的想象。
2.善于塑造人物。
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例如“二调芭蕉扇”时,写孙悟空没有学到缩小扇子的口诀,致使这个身高不满四尺的猴子,不得不扛着一把一丈二尺长的大扇离去,善意地嘲笑了孙悟空的自满;第七十九回,孙悟空剖腹皮,滚出各种不善之心的情节,辛辣地讽刺了现实中世态的炎凉,人情的浅薄。
3.善意的嘲笑和辛辣的讽刺。
小说的思想比较复杂,释、道、儒都有所涉及,后世对它的主题的阐释也多种多样。抛开小说的宗教外衣,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也许更能传递给人励志的精神:人生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4.思想内涵复杂。
这个片段选自《西游记》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本回详细描写了孙悟空是如何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去智调芭蕉扇的。此段主要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孙悟空的机智灵活和铁扇公主的大意受骗,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智”,使调扇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大圣又假意捶胸道:“可惜!可惜!夫人错了,怎么就把这宝贝与那猢狲?恼杀我也!”罗刹笑道:“大王息怒。与他的是假扇,但哄他去了。”大圣问:“真扇在于何处?”罗刹道:“放心!放心!我收着哩。”叫丫鬟整酒接风贺喜。……大圣见他这等酣然,暗自留心,挑斗道:“夫人,真扇子你收在那里?早晚仔细。但恐孙行者变化多端,却又来骗去。”罗刹笑嘻嘻的,口中吐出,只有一个杏叶儿大小,递与大圣道:“这个不是宝贝?”……这大圣,不管他死活,捽脱手,拽大步,径出了芭蕉洞。
要点批注
专题一:取经故事会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重重磨难,构成了一系列惊险而曲折的故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求:
1.讲故事的时候别再看书,但可以看自己准备的提纲。
2.注意讲出故事曲折的情节,以及某些生动的细节,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全班共同阅读《西游记》,然后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也可以另外设置专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
【探究示例】 偷吃人参果
唐僧师徒四人路过万寿山五庄观,借宿观内,观主镇元大仙外出听经,只留得两个童子看家。临行前镇元大仙嘱咐童子摘下两个人参果款待唐僧。
因那人参果状如婴儿,唐僧不肯食用,两个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窥见,就怂恿孙悟空到后园偷果。悟空偷得三个人参果,与两个师弟分吃。事情败露,童子责问唐僧,唐僧向徒弟询问事情经过。悟空在师父的劝导下承认了偷果之事。结果两个童子不依不饶,惹怒了悟空,悟空就到后园推倒了果树,并连夜带师父、师弟逃跑。
镇元大仙回到观内,唤醒被催眠的童子,问明原委,就驾云将唐僧师徒抓回观内。镇元大仙两次欲鞭打唐僧,都被孙悟空拦下代为受刑。此时天色将晚,镇元大仙决定第二天再拷问。这天夜里,师徒四人再次逃离五庄观。后又被镇元大仙抓回。经过几番斗法,镇元大仙见难以制服悟空,就向悟空许诺说,若悟空能把树医活,就与他八拜为交,结为兄弟。悟空满口应承。唐僧与孙悟空约定三日期限,去寻医树的方法。福禄寿三星、东华大帝君、瀛洲九老都无妙方,悟空遂往落伽山向观音求救。
观音菩萨来到观内,医好果树,果实复旧,镇元大仙十分高兴,设下“人参果会”款待众人,并履行承诺,与孙悟空结为兄弟。唐僧师徒这才继续向西出发。
专题二:话说唐僧师徒
唐僧师徒四人,你最喜欢的是谁?写一篇短文介绍这个人物。要求:
1.概括介绍人物的身世。
2.用几句话勾勒其性格特征,并引用一些故事来印证,最好有些细节。
3.写出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
【探究示例】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
孙悟空乃仙石孕育而生,在须菩提祖师处学得本领,会七十二般变化,学成后曾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他那爱憎分明、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性格是我最钦佩的。他不管生死定数、“六道轮回”,抡起金箍棒,打入地府,强行勾掉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他不理睬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偷吃蟠桃、偷喝仙酒、扰乱蟠桃宴;他不怕天兵天将的包围,甚至在被推入八卦炉,锻炼四十九日后,仍旧抡起金箍棒,大闹天宫去了。后来取经途中,他面对各路妖魔,也是敢打敢拼,斗争到底。哪怕被妖魔的宝物所困,一旦逃出,也不忘继续投入战斗,决不退缩。
专题三:创作新故事
从小说中找几个故事,分析一下其情节结构模式,包括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妖精有何来历,唐僧师徒如何解决等。然后大胆发挥想象,自己来创作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事。要求:
1.虚构要合理,人物的表现必须符合其性格特征。
2.故事要生动有趣,注意设置悬念,还要有具体的细节。
【探究示例】
唐僧师徒有手机之后
师徒四人走在取经路上,天长日久,不免有些无聊。有一天来到一个驿站,看到挂着“XX手机真智能,取经路上好帮手”的条幅,禁不住诱惑,就把紫金钵盂卖了,一人买了一部手机。
这下可好,猪八戒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给高老庄的娘子。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离得太远,还没有设立基站,所以他跟花果山的猴子猴孙联系不上,很生气。唐僧平时除了观音没什么人要联系,因此不断地在手机上用账本记账:馒头三个、咸菜两根……沙僧比较细心,一边走路一边用手机拍风景,然后在网络上发表游记,同时赚取稿费,取经路还没走到一半,他已经是知名游记作家了……
有一天,他们走到一个妖怪的地盘,妖怪出来劫道,要吃唐僧肉。孙悟空不慌不忙,连金箍棒都懒得提,直接拨打了110,警察叔叔就把妖怪抓走了……狮驼岭的三个妖精刚露面,孙悟空就拨通了各路神仙的电话:“你们家的大鸟、狮子、大象都跑出来了,赶紧把它们领回去,不然我到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告你们虐待动物!”唐僧每天都给观音打电话,报告路上的艰难,喋喋不休。观音不胜其烦,告诉仙童:“赶紧通知各路神仙把妖精收了,让唐僧快点儿走,不然每天抱怨一回,能把我烦死。”
就这样,一路上妖怪看见他们就躲,他们的取经之路顺畅无比,很快就到了西天。他们见到如来后倒身下拜,祈赐真经。如来却说:“原本取经路上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可取得真经。如今你们一路畅通无阻,未经磨难。此次取经宣告无效!请原路返回!”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诗人,被称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在小说创作方面,为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罗亭》《前夜》《父与子》等。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自主阅读推荐
《猎人笔记》由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以屠格涅夫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联,刻画了农民、小地主、磨坊主、县城医生、学生、工人、破落贵族等众多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描述了在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中所发生的种种人间悲剧,体现了作者对黑暗的农奴制度无情的控诉和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同时,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内容概览
猎人笔记
猎人行猎漫游的见闻
以抒情的笔触展现俄国农民的才华、精神品质和民族特征,如《歌手》《霍尔和卡里内奇》。
描写农奴制下农民贫困无权、备受侮辱和压榨的境况,如《办事处》《莓泉》。
揭露地主的假仁慈和凶残本性,如《两地主》《总管》。
表现农奴制下普通小市民、破落贵族、小地主等的生活和经历,如《县城的医生》《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
“我” 人物出处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霍尔 人物出处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全书
“我”是全书的线索人物,是一个文化高、出过国的知识分子。关心农民,同情妇女;平易近人,性情温和,没有架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可以很快跟农民交上朋友,彻夜谈天。
善良、平易近人、富有同情心。
《霍尔和卡里内奇》
一个与众不同的农民形象。是一个体态结实的老头儿,秃头、矮身材,相貌“很像 苏格拉底”。他不但关心周围的事情,还关心政治和世界;他虽是一个农奴,但表现出惊人的独立性,能驾驭自己的全部生活。
精明、勤劳、自信、大方,有进取心,思想开放,求知欲强;同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不识字、不讲卫生、看不起妇女等。
人物介绍
卡里内奇 人物出处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卡西扬 人物出处
人物简介
性格特点
《霍尔和卡里内奇》
属于理想家、浪漫主义者、热心肠而富于幻想之类的人物。他拥有多方面的才能,唱歌、弹琴、会读会写、会治病,精通一般人很难学会的养蜂。他虽是一个农奴,但在主人面前毫无奴颜婢膝之态。
他有理想而又浪漫,热情而又富于幻想。爱好广泛,热爱大自然,但他不富裕,且惧怕老婆。
《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
一个物质贫困、精神富有的农民形象。一出场便是一副席地而卧、邋遢不堪的样子;憧憬光明、追求平等;他得知“我”从事打猎,称之为罪过;他与“我”同行,见“我”射杀秧鸡,再次悲叹罪过;“我”留给卡西扬一些钱,他在半推半就中接受。
不爱动,内心却不安分;有知识、头脑聪明;因生活穷困只得向现实低头。
1.景物描写饱含情感。《猎人笔记》里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俄罗斯的乡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俄罗斯乡间美景图,色彩浓郁,韵味隽永。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既烘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表现出作者对俄罗斯民族与自然的热爱。
2.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如宾诺奇金去他的田庄什比洛夫村,全村的庄稼人马上便惶惶不安,连孩子都吓得往屋里跑,母鸡也吓得往大门底下钻。这些细节描写有力地烘托出这位地主在庄稼人心目中可怕的形象。
艺术特色
3.明确反对农奴制度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作品以满怀同情的笔触描写农民的悲惨生活,表现出明确反对农奴制度的思想倾向;作品中的猎人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农民,善于发现农民的美好品质,体现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值得肯定的进步意义。
李汝珍(约1763—约1830),字松石,号北平子,大兴(今北京)人,清代小说家。他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现存作品《镜花缘》等。
作者简介
李汝珍《镜花缘》
《镜花缘》是一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借写海外奇风异俗,寄托社会理想,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同时歌颂了女子的才华,反映出她们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的平等要求,表现了作者尊重妇女的可贵思想。
内容概览
镜花缘
第一至五十回
写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及唐小山寻父的故事
百花仙子被贬人间,托生为唐小山
唐敖仕途不顺,到海外经商游历
唐小山寻父
第五十一至一百回
写众女子参加考试得中以及众才女的才华
众才女应考,各显才华
唐小山二次寻父
徐敬业、骆宾王等人之子起兵讨武
唐傲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林之洋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多九公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唐小山 性格特点
相关事件
才思敏捷、重情重义、善良正直。
游玩之暇教侄女林婉如念诗赋;游玩途中搭救了由花神转世的女子;在元股国救了两条被渔民网住的人鱼;为救林之洋冒险揭下女儿国修治河道的皇榜;入小蓬莱山成仙不返。
慷慨大方,心地善良;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率真直爽,滑稽幽默。
陪唐敖出海游玩,全力支持唐敖搭救由花神转世的女子;帮助歧舌国枝兰音远走外乡治病;被女儿国国王扣留做“妃子”;不忘唐敖的恩情,救出被后母陷害的若花姑娘;两次陪唐小山去海外寻父。
忠厚朴实、善良大度、知识渊博。
在歧舌国治好王子、王妃的病,但他不贪钱财,一再推辞国王送来的谢赏银子;在黑齿国以貌取人,瞧不起黑女红红、亭亭,结果被羞辱;不计前嫌,当才女们进京赶考时悉心照料红红和亭亭;在唐敖的劝说下把家传糊口用的药方刊刻出来,以解人病痛。
孝顺、胆识过人、重情重义。
两次出海寻父;改名“闺臣”赴才女考试。
1.漫画手法。《镜花缘》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根据所要表达的寓意,运用漫画的手法对人情物态进行了细致勾勒。作者将白描的手法略做夸张、变形,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国家的主要特征,让人在感到滑稽可笑的同时悟出此中真意。
2.巧用修辞。作者以他的生花之笔,巧妙地将讽刺内容与多种修辞格融为一体,展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1)对比。如人物自身特性的对比,两面国人正面那张和颜悦色、谦恭有加的脸与背面那张鼠眼鹰鼻、横肉血口的脸形成了巨大反差,蕴含着对虚伪狡诈人性的讽刺。(2)夸张。如为了揭露小人国人诡诈异常、防人心重的不良品性,强调其“小人”的特点,作者特意缩小了他们的身材:成人身高不满一尺,儿童身高仅四寸。
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