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中考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一、基础练习
1.《朝花夕拾》是一本____________散文集。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出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的文章是____________。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____ 。
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这组回忆性散文是______(作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______和______。
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的回忆性___ _(体裁)集,书中有鲁迅先生儿童时期在故乡生活的片段,也有离开家乡求学的一些经历。在此书中我们了解到: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两位“名医”的草菅人命;为“我”购买《山海经》,善良淳朴又迷信唠叨的___ _。在此书中,我们还了解到,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的___ _;在日本留学时,没有民族偏见严谨正直的___ _。
4.在《朝花夕拾》中,鲁迅会记录下令他印象深刻的人的样子:“生得黄胖而矮”的是①______;“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的是②_______;“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的则是③_______。他们都在鲁迅的回忆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
5.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依照示例,结合有关情节进行分析。
①唐僧②长妈妈
【示例】猪八戒——好吃懒做,常提出散伙回高老庄;但他憨厚忠实,当师徒受阻于流沙河时,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和孙悟空一起保护唐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你课外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朝花夕拾》中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的篇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的散文,其中刻画了许多形象鲜明的人物。下面句子写的是谁?请任选其一,写出人名并结合具体情节对该人物的形象予以评价。
【甲】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乙】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朝花夕拾》中下面语段的“她”指的是( )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绝不会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A.鲁迅的母亲 B.阿长
C.衍太太 D.范爱农的祖母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共25卷,共160篇。
B.《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C.《西游记》中唐僧俗家姓陈,法号“玄奘”,小名叫“江流儿”,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
D.《范爱农》中鲁迅与范爱农曾因“是否给北京政府发电,痛斥满清政府的无人道”发生了分歧。
9.下面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朝花夕拾》书名中“朝花”和“夕拾”提示了本书编选文章的内容及整体上的写作价值。
B.《朝花夕拾》中鲁迅称呼阿长,起初从“回忆中的我”的视角,叫她“阿长”,后来从“写作时的我”的视角,称呼她为“长妈妈”,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C.《西游记》可以运用精读和跳读法。精读西游记中的精彩情节,如第一回的“猴王出世”中记载: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上花果山,山顶有一块儿受日月精华的石头,孕育出个一石猴。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的来历不凡。
D.《西游记》中孙悟空被推进了太白金星的八卦炉,八卦炉出来后,孙悟空拥有了火眼金睛的本领。
10.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中,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讲义事件”和“发电报事件”。
B.百草园雪地捕鸟的方法是闰土父亲传授的,但因为“我”太心急,只捉住很少几只。
C.《二十四孝图》中,作者忆述儿时阅读该书的感受,借此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五猖会》记叙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11.这是小圳同学读《朝花夕拾》的阅读感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琐记》描写了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
B.《范爱农》记叙的是“我”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C.《二十四孝图》批判的是不顾人情甚至是灭绝人性的孝道。
D.《朝花夕拾》收录了10篇回忆性散文,借此我们可以了解鲁迅从青年到暮年的生活和心路历程。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选自《朝花夕拾》)
结合全文中“她”的相关事迹,对作品中“她”的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私自利 B.关心“我” C.虚伪 D.热心
13.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共有十篇散文。通过阅读《朝花夕拾》,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琐记》中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D.作者回忆年少读了《二十四孝图》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效仿的故事”,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之类,而有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14.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论语》,让“我”感到痛苦,少年鲁迅也不喜欢《天演论》。
B.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为人正直的人,他和寿镜吾都是鲁迅非常尊重的老师。
C.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他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但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和重用。
D.《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封建孝道思想的著作,鲁迅针对“卧冰求鲤”“孔融让梨”“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15.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B.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叙述了自己思想的转变。鲁迅初到日本,打算学医,以治病救人。后来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又决定弃医学文,因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
C.《琐记》:衍太太怂恿“我”去偷母亲的手饰变卖,“我”并没有听从,然而却出现了关于“我”偷家里家东西卖钱的流言,“我”心里十分恼怒,这件事表现出衍太太是一个表里不一、用心阴险的人。
D.《朝花夕拾》中的作品有的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有的批判了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有的表现了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还有的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1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生活,鲁迅借此表达尊重孩子天性,保护并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思想。
B.《琐记》中,作者先是写了衍太太种种虚伪可厌的行径,接着又回忆了他在南京雷电学堂、矿路学堂学习的愉快经历以及珍贵的同学情谊。
C.《二十四孝图》写到了当时供给孩子的书籍形式粗拙,故事虚伪,违背人性,鲁迅借此表达儿童读物要内容健康、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思想。
D.《五猖会》写“我”心心念念的五猖会即将开始,父亲却强制“我”背《鉴略》,鲁迅借此表达了家长应当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思想。
二、文本阅读
(一)
藤野先生
鲁迅
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jiàn,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⑵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⑶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
⑷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⑸“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⑹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⑺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⑻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⑼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⑽“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⑾“可以抄一点。”
⑿“拿来我看!”
⒀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⒁……
⒂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7.根据第⑴段的拼音写出汉字。
油光可jiàn ______________
18.请用一句话完整概括选文第(9)—(14)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⑷⑺两段划直线句是对藤野先生的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
20.选文⒀段中加点字“这样”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分析选文第⒂段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叙述清国留学生白天赏樱花、傍晚学跳舞意在表明留学生活丰富多彩。
B.鲁迅先生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与本文所要表现的爱国感情无关。
C.鲁迅先生写自己在仙台受到医专职员的种种优待与表现藤野先生关联不大。
D.鲁迅先生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事件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
(二)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⑦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⑨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⑩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23.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一篇出自这本散文集的文章篇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全文看,作者心情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读划线句子,说一说为什么“我”是“梦似的”背完了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末两段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怎样的手法?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来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7.请简要概括导致“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既然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为什么“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当时身为弱国国民的鲁迅先生靠实力靠诚信维护了尊严,“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写出两条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⑦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⑨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3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所选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选文④—⑦段,“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 )——( )——( )
34.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文意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就选文来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①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竞没有寄过一封信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②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③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理解下面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含义及作用。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藤野先生"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想象一下,藤野先生可能会对作者说些什么?试写出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回忆性(叙事) 《狗 猫 鼠》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2. 旧事重提 鲁迅 经历(生活道路) 心路历程(成长历程)
3. 散文 长妈妈 范爱农 藤野先生
4. 长妈妈 藤野先生 范爱农
5.示例一:唐僧——善恶不辨,他不能识别变化为普通人的妖怪,责怪悟空将其打死,念紧箍咒惩罚悟空,甚至赶走了悟空;但他意志坚定,路经女儿国时不受诱惑,坚持去西天取经。
示例二:唐僧——胆怯懦弱,在蛇盘山(鹰愁涧)。马被小白龙吞下,他就痛哭流涕,不知所措;但他心地善良,当乌鸡国国王给他托梦,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时,他就以慈悲为念,让徒弟们去营救。
示例三:长妈妈——粗俗、不拘小节,她爱背后议论人,“大”字的睡相很不雅;但她心地善良,关爱孩子,不辞辛苦帮“我”买来《山海经》。
示例四:长妈妈——封建迷信,讲述“长毛的故事”,相信女人有所谓退敌的“神力”;但她热爱生活,希望能通过“吃福橘”这样的方式带来美好的生活;
6. (1)《无常》 《五猖会》 (2)示例一:衍太太,阴险虚伪,心地阴暗,表里不一,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子,在大人面前装好人;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示例二:藤野先生,修改讲义——认真负责;关心解剖实习和女人裹脚——严谨钻研学术;关心中国学生的学习——没有偏见。
7.C8.A9.D10.A11.D12.B13.D14.B15.D16.B
17.鉴 18.藤野先生主动询问“我”抄讲义的情况以及每周收“我”的讲义并从头到末添改。 19. 肖像描写,划线句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勾勒出一个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潜心学术的学者形象。 20.“这样”指藤野先生让我每周都送给他看我的讲义,并对我的讲义从头到末用红笔添改过了,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 21.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高度评价藤野先生是一个正直热忱、潜心学术、尊重同情中国人、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好老师,也表达别后对先生思念感激崇敬之情,照应前文藤野先生相关事例,是本文的点睛之笔更有力的表现了本文的主旨,增强了对读者感染的力量。。 22.D
23.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任一即可) 24.“我笑着跳着”——“我似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梦似的就背完了”——“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没有多大意思” 25.因为“我”不理解书中的内容,只想着去五猖会,虽然自己背完了书,但不知道背了什么。 26.对比;含蓄地反映了父亲的严厉对“我”心灵上的伤害。
27.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28.议论;表达了作者的愤慨。 29.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伤害。 30.反问,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极其沉痛和愤慨的情感。 31.示例一: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示例二: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32.“我”对《山海经》非常渴慕,却无从得到,阿长出其不意的给“我”买来了,我对她产生了敬意。 33. 不抱任何希望 惊讶和震撼 产生新的敬意 34.下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我”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从侧面衬托阿长对“我”的关心。 35.善良,热情,仁慈,乐于助人,关心孩子(写出两个词) 36.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7.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和鼓舞。 38.最:表示程度极高,表明藤野先生给“我”鼓励最大,让“我”感激的程度最深,从而突出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39.符合心理描写就可以。 40.他是一个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的学者,是一个为人善良、诚恳,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