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地貌的观察
Ge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图4.20 詹天佑“人”字形线路示意
10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国首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他在勘测八达岭线路段时,发现该路段地形坡度大,火车爬坡困难。他巧妙地将线路设计成“人”字形,不仅成功解决了问题,还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杰作……
“人”字形设计是怎样降低线路坡度的
我们在观察地貌时还应关注哪些方面呢
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标要求
1.4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识别常见地貌类型
2.描述常见地貌景观的特点,了解常见地貌景观的分布区
学习目标
Interpret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2
地貌观察的内容
1
地貌观察的顺序
Contents
目录
Sequence of ge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地貌观察的顺序
地貌千姿百态,如何观察?
1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
视野广阔站高峰
不可见区
《地貌观察》
山脉
高原丘陵
高原盆地
高原河谷
高原
规模较大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宏微面点各不同
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
宏观
微观
面
点
山地
丘陵
高原
平原
盆地
地形起伏大,坡度陡
中间低,四周高
地形起伏小,坡度缓
顶部平坦,边缘陡峭
地形平坦,起伏小
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的地貌,例如山岭、河谷等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山顶
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
山脊
中间高,两侧低
山谷
中间低,两侧高
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如河岸、陡崖等
活动
河岸
观察河流凹岸、凸岸的分布等
陡崖
近于垂直的山坡
当代 大家
视野广阔站高峰,宏微面点各不同。后看次级山河谷,只缘身在大地中。
译文
地貌的观察先选择海拔高、视野广阔的位置,再遵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原则,按照从大地貌到次一级地貌,再到小地貌的顺序进行观察
地貌观察
Contents of geo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地貌千姿百态,观察什么?
2
地貌观察的内容
坡度
高度
地貌观察的内容
坡向
… …
… …
海平面
高度
Height
01
500m
1500m
1000m
甲
乙
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
1.下图哪些数据是绝对高度,哪些是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高度
Height
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
01
2.数据的获取方式有哪些?
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起伏状况
3.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可以反映地貌的哪些内容?
GPS测量仪
挪威盘山公路
坡度
思考
1.划分坡的重要标准是什么?
2.坡度大小一般用什么表示?
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
坡度
Slope
02
坡度角
垂直距离/水平距离
陡坡
缓坡
山顶
等高线稀疏
缓坡
等高线密集
陡坡
坡度
Slope
02
思考
02
(1)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图4.22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
885.4m-879.0m=6.4m
思考
02
图4.22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
(2)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3)丁、戊两地之间的坡度是多少
丙
丁
戊
85.4~95.4m之间
40
75
——
坡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农业
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
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
01
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
02
交通
公路铁路选线
受机车牵引动力的限制,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图4.20 詹天佑“人”字形线路示意
“人”字形设计是怎样降低线路坡度的
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人”字形线路,通过延长路程,从而降低线路的坡度
阴坡
光照弱
阳坡
光照强
坡向
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
光照
迎风坡
降水多
坡向
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迎风坡和背风坡
降水
背风坡
降水少
课堂小结
地貌的观察
地貌千姿百态,如何观察?
观察顺序
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位置
原则
顺序
辅助工具
大地貌→次级地貌→小地貌
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海拔高、视野广阔
观察内容
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
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高度
坡度
坡向
其他要素
类型;影响
坡度角;影响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