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教学案例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教学案例及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12-21 13:1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中的第一课。学生每天都接触材料,但注意认识材料与材料的分类的知识不是很多,我从学生身边的材料为研究对象,首先让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从穿的衣服、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窗户的玻璃等等,这些物品都是多种材料制成的;在认识各种材料的基础上,对常见的材料进行简单和分类,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而对物品材料的分析与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一些材料的种类、用途和来源。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和更好的生活,要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型的材料。
二、设计意图
1、学生在生活中对材料有了一定认识为本节课探究做好了铺垫,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校服入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材料世界秘密的热情,
2、三年级小朋友对探究能力不强,因此,引导他们简单说一说自己研究前的设想,特别是如何做好记录,这对学生开展好自由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让学生思考交流,形成集体智慧,产生资源共享,使一些不善于思考或者还没有掌握方法策略和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三、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四、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记录表、每个小组准备几种学习用具或玩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从生活的周围寻找材料
1、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真漂亮,知道你们这些衣服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学生齐答:布料)只是布料吗?
生:还有纽扣或拉链呢。师:它们又是用什么制成的?
生:纽扣好像是用塑料或橡胶制成的,拉链有塑料制的也有铁、铜等金属做的。
师:像制作衣服的布料,制作纽扣的塑料或橡胶,制作拉链的金属,我们统称它们为材料(板书“材料”)。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许许多多的常见材料。(板书:常见材料)
2、从生活中寻找常见的材料。
(1)师:我们的材料世界既丰富又非常复杂,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光传统就已有几十万种了,雄伟的建筑群、美观的家具都是用家具做成的,这些材料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2)播放课件,让学生边看边说说:这是什么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前面一张的物品是用陶瓷做的,后面一张是各种桌子。)
(3)由第二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品。
师: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是按什么按顺序观察?
小结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
a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
b要细心观察观察。(摸一摸、闻一闻、瞧一敲)
3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合作探究
师:你能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教室里的物品、用的学习用具、穿的衣服等等,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生:能
师:在观察过程中,小组中的同学要分工合作,记录员要把你们找到的材料填写在记录表上,如果你想看得更清楚,可以离开座位走下去看。注意:讨论时要小声一些,不要干扰别人。
(2)指导填写实验记录表。
(3)学生四人一组开始找材料,记录员做好记录。
(4)各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师:刚才大家研究得都很认真,很投入,相信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接下来我们来开一个科学成果报告会。希望每个人不但要认真倾听,还要善于思考别人的发言,有不明白或不同意见的地方可以对他们提出来。哪个小组愿意先来。
(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讨论身上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制成的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同时又把“材料”这一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化生活化了,使学生便于理解。接着让学生从周围的物品上寻找材料,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兴趣很浓,而且很快就找到了许多材料,但也有许多的物品究竟是什么材料构成的,他们说不清道不明,这样就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材料的多样性、复杂性,还需要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去研究认识它们,为下面几课认识研究各种各样的材料的特征打下了基础。)
(二)区别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给材料分类
1、区别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师:短短的5分钟时间同学们就找到了这么多材料,还有些材料找到了,却一时分辨不清究竟是什么,可见我们的材料世界既非常丰富又是非常复杂的。为了很好地研究材料,人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我们称为“天然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科学家创造出来的材料,就称为“人造材料”
(2)利用实物(筷子、羊毛衫、塑料桶、不锈钢口杯)指导学生区别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给找到的材料分类。
(1)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种材料中,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工合成材料呢?
生:(能)师:声音太小了,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能不能把他们分成两类(生大声回答:能)。
师:好极了,请听清楚,分类时,小组中的每位同学都要动脑筋想一想,这种材料是大自然中有的?还是科学家创造出来的?记录员要做好记录,赶快分一分吧,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最快。
(2)小组合作把材料分成两类。
(3)汇报交流。
师:分好了吗?又到了我们成果汇报会的时间了,当别人汇报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用视屏仪展示记录单)
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汇报。你为什么把这几种归为天然材料呢?为什么把这几种归为天然材料呢?(学生回答)
(评:教师是探究活动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必要时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个别指导。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工合成材料。学生在给材料分类过程中,分析归纳能力得以培养。而且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总结
1、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关于材料,你想研究什么问题?(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评:在教学过程,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教给他们学习探究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谈话: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很高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许许多多的新型材料,如新型金属、耐火纸、金属陶瓷、纳米材料等等(播放课件)这些新型材料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为了满足未来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开发,辛勤的材料工作者们正在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同学们也要努力学习,将来研制出更多的材料,方便人们的生活。
(评:让学生了解现在许多的新型材料,是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志向)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展开,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材料,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教室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激发他们探索材料世界的科学秘密。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得比较好的两点:
1、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本节课一开始,我抓住学生都喜欢漂亮的新衣服的心理有何学生进行有趣的谈话:衣服是用什么做的 随后引导学生用多种感观官,多种方法观察周围的物品。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认识许多的常见材料,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节课,我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玩的玩具 、用的日常用品,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优点,也存在不少的缺点。
1、评价方式、语言单调,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者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法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心灵交融的)“对话”都是优质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堂”抑或“满堂彩”,都不可取的,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握好对学生的评价,比如在汇报时没有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参与到汇报中,只愿意自己说,而不太愿意找别人的优缺点。
2、对细节的关注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较强的洞察力,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曾经有人说过,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中,我认为细节也可以决定一节课的精彩。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识铝合金时,有的学生写错,写成了“铝和金”,如果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说一说。学生不仅意识到书写不认真产生的后果是很严重,而且也认识铝、金、铝合金三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