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四章
第 2 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人教版 必修第一册
经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设计过程,感悟控制变量法、图像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经历用图像处理数据的过程,从图像中发现物理规律,培养收集信息、获取证据的能力;
经历实验操作和测量的过程,体会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目标
01
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物体的质量存在什么关系?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速度越难改变,在相同作用力下加速度越小;同一物体所受合力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即加速度越大。
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所受合力存在什么定量关系呢?
课堂引入
02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
实验需要哪些器材,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如何处理数据?
加速度a与所受合外力F成正比,与质量M成反比。
猜想与假设
02
①.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通过改变钩码质量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F,测出不同拉力下小车的加速度a;
②.保持钩码质量不变,即小车所受拉力F不变,测出不同质量M下小车的加速度a。
需要的器材:天平、砝码、打点计时器、交变电流、纸带、刻度尺、带滑轮的木板、小车、细绳、重物(小钩码或沙桶)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控制变量法)
实验思路:
小车的质量、小车所受拉力、位移(求加速度)
实验思路、器材
02
小车所受合外力F是绳子对它的拉力么?
G
FN
FT
f
分析小车所受的力,F合=FT-f
如何测量小车所受摩擦力f ?
因为小车的质量发生改变,实验中通过平衡摩擦力的方法避免摩擦力的影响。
绳子的拉力F与钩码的重力G大小相等么?
不相等,因为钩码是加速下落的。当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可以近似认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G
f
当F下=f 时;Gsinθ=μGcosθ
FN
F下
F⊥
F下=Gsinθ
f=μFN=μF⊥=μGcosθ
一,共点力
实验思路、器材
03
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 ,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按实验装置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安装纸带)。
平衡摩擦力。
用细线将钩码与小车相连(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打开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指代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测出一组数据。
控制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钩码数量,多测几组据。
控制钩码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再测几组数据。
计算出每次实验所得纸带的加速度值。
实验步骤:
一,共点力
实验方案与过程
03
如何利用测得的数据求小车的加速度a?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x1、x2之差Δx=x2-x1=aT2;
位移逐差法:
.
.
.
.
.
.
.
0
1
2
3
4
5
6
一,共点力
实验方案与过程
03
一,共点力
实验数据处理
03
如何处理数据?
(1)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
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力F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描点法做出a-F图像,若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a与F成正比。
(2)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质量M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描点法做出a-M图像,图像是曲线,难以判断a与M是否成反比关系。
若a与M成反比,则a与 成正比,若作出a-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a与 成正比,即a与M成反比。
M
a
a
采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
图像法
F
a
o
o
o
1.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
当钩码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时,我们认为绳子拉力F等于后妈的重力mg,这种设计方案会产生系统误差,当不能满足M m时,图线会发生弯曲。
a
F
o
2.平衡摩檫力不准造成误差
a
F
o
①
②
a
o
①
②
①直线,平衡摩擦力过度
②直线,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①直线,平衡摩擦力过度
②直线,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一,共点力
实验误差分析
03
一,共点力
实验注意事项
03
平衡摩擦时,不能挂重物;整个实验过程只需平衡一次摩擦。
实验中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必须远大于钩码的总质量。
为了保证细线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牵引力,细线要与木板保持平行。
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作图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是错误数据,应舍去。
例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力学中的许多实验。
(1)利用此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补偿小车受到的阻力的影响。利用此装置做“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补偿小车受到的阻力的影响。
(2)实验中关于阻力补偿法操作最佳的是:
A.在补偿阻力时要把挂槽码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小车拖着纸带并开启打点计时器开始运动
B.在补偿阻力时不能把挂槽码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小车不用拖着纸带开始运动
C.在补偿阻力时不能把挂槽码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小车拖着纸带并开启打点计时器开始运动
D.在补偿阻力时要把挂槽码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小车不用拖着纸带开始运动
不需要
需要
一,共点力
经典例题
03
(3)如果该同学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小车质量m关系的实验,按正确的操作,平衡了摩擦力。以砂和砂桶的重力为F,在小车质量m保持不变情况下,不断往桶里加砂,砂和砂桶的质量最终达到 ,测小车加速度a,作a-F的图像。下列图线正确的是( )
C
一,共点力
经典例题
03
(4)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AB=4.22 cm,xBC=4.65 cm,xCD=5.08 cm,xDE=5.49 cm,xEF=5.91 cm,xFG=6.34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D点的速度vD= m/s,小车的加速度a= .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若实际工作频率是48 Hz,而该同学不知情,则该同学算出来的加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0.53
0.42
大于
一,共点力
经典例题
03
(2)利用位移之比测加速度之比,判断加速度之比是否满足 、
(3)利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合外力大小,气垫导轨不用平衡摩擦力,加速度由纸带数据计算得出。
.
气垫导轨
弹簧测力计
d
(1)利用光电门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1、t2,计算得出通过两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 ,根据求出加速度 。
一,共点力
创新实验方案
03
例1:[多选]如图是通过位移测量来代替加速度测量的方案,要使 成立,实验中应满足的操作要求是 ,若要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要满足操作是 。
A.实验前必须先平衡摩擦力
B.必须保证两小车的运动时间相等
C两小车都必须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小车所受绳的水平拉力大小可以认为是槽码的重力大小
一,共点力
经典例题
03
BC
ABCD
(1)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 )
A.应将长木板一端垫高平衡摩擦力
B.应使滑块质量远远大于沙和沙桶的总质量
C.应使光电门A与光电门B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D.应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A、B的速度分别为 、 。
(3)在此实验中,需要测得每一次牵引力对应的加速度,其中求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用△t1、△t2、d、L表示)
例: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A、B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块通过A、B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t1、△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块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M,挡光片宽度为d,光电门间距离为L,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
A
一,共点力
经典例题
03
课堂总结
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