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12-23 14:4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中的比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8--51页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的求出比的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4.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5.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本单元比的认识是学生在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的核心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而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并掌握求比值的方法;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比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也往往比较困难。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通过对生活情境的观察、比较 ,学生对比较数量间的倍比关系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资料,这样学生感知比的意义就比较容易。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比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情板题
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比.板书:生活中的比.
2.出示目标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的求出比的比值。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4.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5.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3.自学指导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靠大家的努力,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48—P51的内容.重点看“探索活动‘认一认’‘说一说’”中的内容,并把表格填写完整.思考:①两个长得最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存在什么样关系? ②说一说速度与单价的意义 ③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叫比,怎样读比?怎样写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 ④用自己的话总结比与分数及与除法的关系。)
5分钟后,比比谁能汇报清楚上述问题,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4.学生自学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关注“学困生”。)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调查:看完的同学请举手?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收获,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汇报:学生代表按顺序一一汇报自学指导中的四个思考题,其他同学质疑、解惑。
课堂生成预设:
第一个问题:出示课件
(说明这些照片都是长方形)
1)、观察图片
师:提出问题:
观察上面的图片,你认为哪几张图片与
图A比较像?
生:讨论、交流后,发现B和D比较像。
师:你为什么认为他们比较像?
生:学生交流(引出A是B的放大版或A是D的缩小版等)。
、探索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上面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出示图片。
生观察图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师引导学生发现A、B、D三个长方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提问:你能根据这一关系,自己设计画出一个长方形吗?
生自己动手操作设计图形。
第二个问题:1、出示图片
1)、师:我们知道骑自行
车的速度比人们步行的速度要快,
那么骑自行车与马拉松选手跑步
相比,谁的速度快呢?请同学们
自己完成课本49页第二题。(引
导学生弄清题意,让学生体会到
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
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
2)、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3)、同桌交流:怎样计算速度,谁的速度快?
4)、找学生汇报,根据汇报结果列出除法算式。
40÷2 45÷3
2、出示图片:
1)、、师:明确问题是哪个苹果摊的苹果
便宜?想一想:能不能直接比较哪个摊位上
的苹果最便宜,怎样比较?
2)、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表。
3)、同桌交流:怎样求单价?那个摊
位的苹果最便宜?
、全班交流汇报,根据汇报列出除法
算式。
15÷3 9÷2 12÷3
5)、师小结:用总价除以数量的方法求出单价。通过比较得出C摊位的苹果最便宜。
第三个问题:,
1)、、引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师:展示除法算式:
6÷4 12÷8 40÷2 45÷3 15÷3
像上面这些算式,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全班交流汇报,师引导小结并板书:
6÷4 写作:6 : 4, 读作:6比4
比 比 比
的 号 的
前 后
项 项
、汇报求比值的方法:
6 : 4 = 6÷4 = = 1.5
比值
师总结: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师:组织学生回顾以上情境中的有关数量关系,鼓励学生用比的方式说说、写写,同桌交流。
第四个问题:
师:根据以上所学的知识,思考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生:同桌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关系:师引导学生汇报。
被除数除以除数,就是被除数除与除数的比;分数可以看成分子与分母的比。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比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要知道两个数相除,就是求两个数的比。比的读法和写法要熟记并且要掌握。如: 40÷2 写作40:2,读作40比2。 :叫做比号,比号前面的数是比的前项,比后面的数是比的后项,而且比的后项绝对不能为零。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是比值。在求比值的计算时,直接利用除法的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即为比值。
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要理解清楚,一定要明确各个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如下表所示:
小数
分数
整数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考一考(智能大闯关)
(1)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并求出比值:
20︰10 = 3︰9 = 0.5︰1 =
(2) 六(1)班共有50名同学,其中男生26人,女生24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__________,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____________。
(3)、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_________________。
3 cm
3cm
请几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要台下巡视,找出学生中的典型错误,并板书在黑板上。
2.议一议
(1)更正:让发现错误或不同算法的学生上台更正。要求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错误旁边改正,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引导学生逐题讨论谁对谁错(包括老师台下巡视时,板书在黑板上的典型错误),并说出对错的原因。
(3)同桌互改:组织学生同位互改,错误的同学及时订正,然后统计全班对错情况,并让错误代表说说错误原因。
3、回归生活、拓展提高
(1)、人体中有趣的比。
①、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
②、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
③、两手平伸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约是1:1
④、握紧拳头,绕拳头一周的长和自己脚长的比约是1:1
⑤、人的心脏与拳头的比约是1:1
⑥、成年人腿长与头长的比约是4:1
⑦、成年男子的肩宽与头长的比约是2:1
(2)、
全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哪些收获?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
(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5、作业:配套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也叫做两个数的比。
2、 6÷4 =6 : 4 = 1、5
↓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
使用说明:
教学反思:
(1)、我在教学这节课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例如:从照片是否像出发,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只有长和宽按一定比例照片才能像,又如:马拉松比赛谁的速度快;到哪买东西便宜等等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数相除。以前我们在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时经常会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者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分之几,都是用除法计算的,今天换了一种表示方法,实际上也是用除法来计算的,因此让学生理解比就表示两个数相除。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认识比。在教学比值时,也是通过两个量相除得到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比值就是商,以及怎样求比值的方法。在学生对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比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让学生充分去总结“比的各部分和除法、分数各部分有什么关系”。小组内学生积极发言讨论踊跃,最后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2)、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本节课有以下亮点:
本节课较为成功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根据实际需要引入比的意义,让学生充分亲历一个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②、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比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突出在三个情境和巩固练习中。
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建议:本节课主要讲述比的概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和求比值。容量不大,但在理解比的意义时,学生不易理解。在一节课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想完成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因此,使用本教案时要注意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要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矢。
3.需要破解的问题: 本节课在讲比的时候,并没有提到比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写成分数的形式,但是读法不同。能否在本节课进行教学,有待于解决。
台儿庄区泥沟镇红东小学 贾继忠
A
B
C
D
E
2
3
8
3
8
12
2
12
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
谁的速度快?
哪个摊位(A,B或C)上的苹果最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