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综合复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贵州黔西·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里消毒
B.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38.2℃
C.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可以脱离被测物体来读数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2.(2022·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下列估测正确的是( )
A.毕节冬天的平均气温是-10℃ B.中学生的身高160m
C.普通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教室的高度约为10m
3.(2022·贵州铜仁·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分钟的时间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是放热的
4.(2022·贵州·金沙县民兴学校八年级期末)下列固体属于晶体的是( )
A.沥青 B.蜡 C.玻璃 D.海波
5.(2022·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 D.将地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
6.(2022·贵州铜仁·八年级期末)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C.甲物质在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7.(2022·贵州黔东南·八年级期末)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小明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这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冬天,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8.(2022·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 寻文化基因 品生活之美”为宗旨,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9.(2022·贵州黔西·八年级期末)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冰雪消融 B.雾绕山峦
C.露珠晶莹 D.霜打枝头
10.(2022·贵州·金沙县民兴学校八年级期末)诗人陆游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河水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熔化
二、填空题
11.(2022·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它们都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其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寒暑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体温度计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12.(2022·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13.(2022·贵州铜仁·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夏天里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现象,其中放热的物态变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填“袋内”“袋外”或“袋内和袋外”)表面.
14.(2022·贵州黔西·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上相同的干燥玻璃板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玻璃板 ___________(选填“a”或“b”)的上表面有小水珠。
15.(2022·贵州铜仁·八年级期末)向手背吹起时,手背感觉凉爽,而向手背哈气时,手背感觉湿热,这是因为,吹起时,可以加速手背汗液的_____(请填发生的物态变化),同时从手背处带走热量,哈气时,哈出的水蒸气在手背遇冷液化,同时会在手背处_____(选填“吸”或“放”)热。
16.(2022·贵州·金沙县民兴学校八年级期末)冬天的早晨,小明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些“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 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形成“冰花”的过程中要 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2022·贵州黔东南·八年级期末)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火星极地附近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利用干冰来保鲜食品,这是因为干冰在常温下 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
18.(2022·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_____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题
19.(2022·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___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形成的.
20.(2022·贵州黔东南·八年级期末)小芳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甲图装置安装错误的地方是______;
(2)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______(选填“A”或“B”);
(3)当水温接近90oC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oC,其特点是温度保持______,继续______热;
(4)通过这个实验,小芳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老母鸡时,在沸腾后总是______(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的道理;
(5)实验中发现水升温较慢,若需要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实验结束,她取走酒精灯和石棉网,水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21.(2022·贵州黔西·八年级期末)小乐在“探究冰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即隔着水加热盛有冰和石蜡的试管,这是为了使冰和石蜡受热 ___________,并缓慢升温;
(2)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和石蜡的 ___________;
(3)实验中石蜡开始全部为固体、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全部成为液体,此过程中的温度测量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判断:石蜡是 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石蜡的温度/℃ 42 44 48 53 59 64 70
(4)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记录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 ___________min,B、C两点间物质处于 ___________态。
四、简答题
22.(2022·贵州铜仁·八年级期末)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23.(2022·贵州黔西·八年级期末)生活中,人们常把水盆浸在大锅里的水中(盆与锅底不接触),再用灶火对大锅的锅底加热,来烹制盆里的食物,如图所示。加热后发现:大锅里的水能沸腾,而小盆里的水不能沸腾。请你解释小盆里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
24.(2022·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新冠疫情防控已成为常态化,现在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仍需要佩戴口罩,遇到天气变冷时,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片容易变模糊,过一会儿镜片又变清晰了,请解释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25.(2022·贵州·金沙县民兴学校八年级期末)小红在游泳馆游泳,她上岸后感觉很冷,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沸水的温度约为100℃,超过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A错误;
B.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为38.2℃,故B正确;
C.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故C错误;
D.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几下,而实验室温度计不能甩,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毕节冬天的平均气温约为3℃,故A错误;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此数值,在160cm左右,故B错误;
C.正常普通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m/s,故C正确;
D.一层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m,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从图像可以看出,该物质的温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这说明该图像为晶体的熔化图像;图像中呈现水平的一段对应的温度即该晶体的熔点为80℃,共持续了15min,整个过程不断吸热.所以A、B、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
故选D.
4.D
【详解】ABC.沥青、蜡、玻璃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非晶体,故ABC不符合题意;
D.海波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A.用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提高了水的温度能使蒸发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加快了水分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了水的温度,能使蒸发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
C.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袋,可以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能使蒸发减慢,故C符合题意;
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能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BD.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本身状态,不知道是沸点还是熔点,故ABD错误;
C.由图知甲物质在 4-6min 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故C正确.
7.A
【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故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
B.将糖水放入冰箱制成了冰棍,是液态变为了固态,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珠是水蒸气变为了液态的水,故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D.房屋上出现白色的霜,是水蒸气变为了固态,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液化放热,故A错误;
B.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 C错误;
D.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雾绕山峦,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晶莹,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打枝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河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这是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 热胀冷缩 36.9 -4 可以
【详解】[1]液体具有遇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性质,所以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特性制成的。
[2]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液柱液面在超过36℃的第9个小格处,故体温计的示数是36.9℃。
[3]寒暑表的分度值是1℃,示数在0℃以下,故寒暑表的读数是-4℃。
[4]体温计的下端有一个极细的弯管,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水银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人体来读数。
12. 熔化 保持不变
【详解】0℃的冰变成0℃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所以0℃的冰效果会更好.
13. 熔化 液化 袋外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冰变成了水,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塑料袋外面出现的水珠,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所以放热的物态变化主要发生在袋外表面.
14.a
【详解】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温度高,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板的上表面;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板的下表面。
15. 汽化 放
【详解】[1]向手背吹气时,手背上的汗液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汽化是吸热的,汗液汽化吸收热量,使手背的温度降低,手背感觉凉爽。
[2]向手背哈气时,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的手后,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是放热的,使手背温度升高,手背感觉热。
16. 室内 放出
【详解】[1]很冷的冬天,玻璃的温度很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温度低的玻璃直接凝华成冰花,所以冰花出现在室内。
[2]形成“冰花”的过程是凝华,凝华要放出热量。
17. 凝华 升华
【详解】[1]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气态二氧化直接变为固态二氧化碳,即大气中的气态二氧化碳凝华形成的。
[2]日常生活中常常利用干冰来保鲜食品,这是因为干冰在常温下极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而吸收大量的热。
18. 升华 液化
【详解】[1][2]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盒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19. A 98 吸收 不变 液化
【详解】(1)从图中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当时的温度为96℃.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
(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
(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20.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 A 97 不变 吸 调为小火 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或给烧杯上方加盖子) 不能
【详解】(1)[1]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烧杯底部,这将使得温度计的液柱上升较快,温度计的示数高于水的温度。若不及时调整,会损坏温度计。
(2)[2]水沸腾前,从底部产生的气泡会逐渐上升。气泡内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因接触到温度较低的水会发生液化现象,所以会越来越小。水沸腾后,整杯水的温度保持一致,所以气泡内的水蒸气不再发生液化。因不断有液态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会逐渐变大,直至达到水面破裂。
(3)[3][4][5]由图丙知道,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7℃不变,所以97℃是水的沸点;水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6]在炖老母鸡汤沸腾前用大火,可以减少将汤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汤沸腾后,即使调为小火,汤仍能保持沸腾。而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保持不变的,所以,不论保持大火还是调为小火,老母鸡从汤中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即使用大火和使用小火,将老母鸡煮熟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而调为小火可以节省燃料,所以调为小火更为合理。
(5)[7]实验中水沸腾前加热时间过长,为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或给烧杯上方加盖子)。
(6)[8]水达到沸点,还要不断吸收热量,水才能沸腾,所以实验结束,取走酒精灯和石棉网,则水不能吸热,所以不能继续沸腾。
21. 均匀 状态 非晶体 4 固液共存
【详解】(1)[1]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即隔着水加热盛有冰和石蜡的试管,这是为了使冰和石蜡受热均匀,使实验有更好的效果。
(2)[2]本实验探究冰和石蜡的熔化规律,就是研究加热过程中物质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因此还要观察水和石蜡的状态。
(3)[3]由实验表格数据可知,石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没有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所以石蜡是非晶体。
(4)[4][5]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可知:冰从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6min结束,熔化过程共持续了4min,BC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持续吸热,B、C两点间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22.先用大火可以将食物迅速烧开,达到相对最高的温度沸点,沸腾时温度不变,如果这个时候再用大火的话,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浪费了燃料.所以正确的方法是用大火将食物烧开,就改用小火煨炖,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
【详解】煮食物时,并不是火越大越旺就煮熟得越快,因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变的,即使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只是加快了水的汽化,浪费了燃料,正确的方法是用大火将食物烧开,就改用小火炖,保持锅内的水一直沸腾就行了。
23.详见解析
【详解】锅里是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盆里的水从锅内吸热,温度也升高到沸点;当盆里和锅里的水温相同时,盆里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能沸腾。
24.见详解
【详解】答:戴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是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镜片液化成细小的水珠附在镜片上,镜片变模糊;过一段时间后,镜片慢慢变清晰,是因为镜片上液态的小水滴又汽化为水蒸气。
25.见解析
【详解】小红在游泳馆游泳,她上岸后感觉很冷,是因为皮肤上的水发生汽化(蒸发)现象,汽化过程吸热,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