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2022·河南开封·八年级期末)如图为“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2·河南洛阳·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一个中学生的相关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 )
A.步行速度约为1.1m/s
B.身高约为160dm
C.100m短跑成绩约为5s
D.人体感觉室内舒适的温度约为37℃
3.(2022·河南信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48℃ B.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C.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D.海波在CD段是气态
4.(2022·河南郑州·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该物质在10min时一定是固液混合态
5.(2022·河南许昌·八年级期末)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
A.自制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保存食物
B.把鱼埋在冰粒中利用了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
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吸热来保存蔬菜
D.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管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6.(2022·河南新乡·八年级期末)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B.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7.(2022·河南洛阳·八年级期末)下列对谚语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2022·河南焦作·八年级期末)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冰雪消融
B. 雾凇生成
C. 露珠形成
D. 冰瀑形成
9.(2022·河南新乡·八年级期末)2021年1月7日,黄海海面上出现了白茫茫的“海浩”现象如右图。“海浩”现象是指低温条件下,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海水蒸发为水蒸气后,遇到冷空气迅速凝结为小冰晶。其中,小冰晶的形成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 )
A.凝固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0.(2022·河南开封·八年级期末)对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放热
B.夏天,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液化吸热
C.秋天,清晨的大雾,汽化吸热
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凝华放热
11.(2022·河南焦作·八年级期末)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二、多选题
12.(2022·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戴眼镜的人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往往会出现水雾,这是液化现象
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
C.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学校里消毒后消毒液过一会就消失了,是发生了蒸发现象
三、填空题
13.(2022·河南洛阳·八年级期末)(1)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2)图乙中,汽车时速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km/h;
(3)图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14.(2022·河南商丘·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这一过程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5.(2022·河南开封·八年级期末)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判断______(A/B)物质为非晶体,其熔化特点是______。
16.(2022·河南漯河·八年级期末)夏天,人站在电扇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加快了________缘故;若将一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则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7.(2022·河南驻马店·八年级期末)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病人高烧时,我们经常采用物理疗法,有的往病人身体上擦抹酒精,也有的在病人头上冷敷冰袋。其中的道理:前者是______;后者是______。
18.(2022·河南洛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 在甲图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气球会鼓起来,原因是发生了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外壁出现了白霜,如乙图,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上述变化时需要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从而导致水蒸气遇冷在外壁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霜。
19.(2022·河南新乡·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是冬天松花江畔的自然美景——雾凇,它是水蒸气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雪、雾、露、冰雹的形成过程中,与雾凇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0.(2022·河南洛阳·八年级期末)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
(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__min。
(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但要继续________热。
21.(2022·河南商丘·八年级期末)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优点是___;
(2)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搅棒和_______;
(3)如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第20min时,萘处于_______(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
(4)有同学发现,在萘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萘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____。
22.(2022·河南焦作·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1)该实验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_______;
(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位置要合适,要求是_______;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
(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5min,则水的温度将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98℃。
23.(2022·河南新乡·八年级期末)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请你帮他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时间/min 2 2.5 3 3.5 4 …
水的温度/℃ 96 97 98 98 98 …
(1)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 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请指出图甲中的两处错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到96℃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图乙是实验中某个时段气泡的变化图像,这是 ___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形。分析上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___________℃。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 _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参考答案:
1.C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到,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容器底的温度会影响温度计的示数,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到,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侧壁,容器侧壁的温度会影响温度计的示数,故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到,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表面相平,故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到,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左右,即1.1m/s,故A符合题意;
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此数值,在160cm左右,即16dm,故B不符合题意;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时间在15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气温在23℃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解析】A.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海波的熔点,熔点是48℃,故A错误;
B.海波6min时开始熔化,到12min已全部熔化完毕,故B错误;
C.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D.海波在AB段是固态;在BC段是固液共存态;C点是液态;在CD段是液态,故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A.由图像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像;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A项不合题意;
B.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项不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像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约为-2℃;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但温度不变;冰水混合物中的水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选项C符合题意;
D.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状态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D项不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A.自制简易冰箱是通过水的蒸发吸热来保持食物处于低温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把鱼埋在冰粒中,一是利用了冰温度较低的特点,二是冰熔化会吸热,从而保持鱼新鲜,故B不符合题意;
C.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来保存蔬菜的,故C符合题意;
D.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少水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解析】A.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地下管道输水与传统的土筑明渠输水相比,减小了渗漏,也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即减慢了蒸发,故C符合题意;
D.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解析】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雪是高空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8.A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析】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冰瀑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解析】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变为冰晶,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同时放出热量。
故选C。
10.D
【解析】A.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A错误;
B.夏天,清晨树叶上出现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秋天,清晨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C错误;
D.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1.B
【解析】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汽化)致冷来使给食物降温的。装置放在通风处,这样即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也增大了水的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止饭菜变质。
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是利用汽化吸热,降低病人体温,故B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D
【解析】A.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
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汽化(蒸发)时吸收手的热量,使得手表面温度降低感到凉,故B错误;
C.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学校里消毒后消毒液过一会就消失了,是消毒液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了蒸发现象,故D正确。
故选AD。
13. 2.90 90 2
【解析】(1)[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与2.90cm对齐,则木块的长度为2.90cm。
(2)[2]图乙中汽车时速表的分度值为10km/h,则示数为90km/h。
(3)[3]图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位于零刻度线以上第二格,则示数为2℃。
14. 凝固 放热
【解析】[1][2]由题意知,泡泡在室外迅速变成固态,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15. B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解析】[1][2]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所以A是晶体,B是非晶体。其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16. 汗液蒸发吸热 不变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汽化吸热;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解析】夏天吹风扇,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风扇来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而将一干燥的温度计放在电扇下吹,没有蒸发吸热现象,则温度计的示数将不变.
17. 蒸发吸热 熔化吸热
【解析】[1][2]病人高烧时,首先是在人体的皮肤上大面积地擦酒精,主要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降低体温;也有的在病人头上冷敷冰袋,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从高烧的病人身上吸收热量,防止病人温度过高,发生危险。
18. 升华 吸热 凝华
【解析】[1][2][3]气球鼓起是由于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体积膨胀;干冰在升华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使管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试管壁会凝华成固态的霜。
19. 凝华 雪
【解析】[1]雾凇是由于地表气温骤然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雨、雾、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雪、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所以,与雾凇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雪。
20. 热胀冷缩 乙 0 6 不变 吸
【解析】(1)[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2]“水浴法”可以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刻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应选用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3][4]由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点是0℃。冰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熔化过程经历了
10min-4min=6min
(4)[5][6]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
21. 见解析 秒表 固液共存态 水的温度高于萘的熔点,萘还能继续吸热
【解析】(1)[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使萘受热均匀,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2]从图像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3)[3]由图像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第20min时,萘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4)[4]有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温高于晶体的熔点,晶体还能继续吸热。
22. 停表 见解析 98 等于
【解析】(1)[1]实验过程中需要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因此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停表。
(2)[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位置要合适,要求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3)[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水温达到98℃时保持不变,因此水的沸点是98℃。
(4)[4]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5min,则水的温度将等于98℃。
23. 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 视线未与液面相平 沸腾时 98 不变
【解析】(1)[1]液体通常具有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特性,因此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2][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可知,图甲中的两处错误为: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②视线未与液面相平。
(3)[4]水沸腾时上升的气泡逐渐变大,迅速到达液面破裂开,由此可知图乙是沸腾时的情形。
[5]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该不变的温度就是沸点,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
[6]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吸热但不升温,温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