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选考“新课程、新知识”复习专题之人口与环境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地理选考“新课程、新知识”复习专题之人口与环境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7 07:5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选考“新课程、新知识”复习专题之
一、课程标准解读
本条要求描述的人口分布,是在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分布状况,可选择全球尺度和国家尺度。人口分布状况可以用人口密度表示,影响人口分布因素是多元的,不同区域都有自己的区域本性。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展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可结合“推拉理论”分推力和拉力等纬度考虑,推力和拉力取决于人们对一个区域的价值判断。“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不同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根据要求,学生要能解释,而不是背诵,那就要去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两者区别与联系。最后,”运动资料“和”结合实例“两个行为动词要求师生采用具体案例来组织教学。
必修二:2.1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知识点一 人口分布
二、知识条目梳理
1.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
基本特点:人口分布地区极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基本特点:人口分布地区极不平衡,人口稠密区集中在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表现 原因
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既不酷热,也不严寒,鲜明的季节更迭为人类开展多种生产活动提供条件
地形 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平原和丘陵山区地势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而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层瘠薄、交通困难,居住条件较差
水资源 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 沿河、沿湖地区不仅取水方便,利于人们生产生活,而且水运方便
土壤 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 土壤肥沃地区,便于农耕,人口密集;土壤贫瘠地区,不利于农业发展,人口稀少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1)自然因素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表现 原因
经济 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产业活动与人口集聚息息相关。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
科技 科技进步可以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许多新区得以开发,新城镇日益增多
交通 交通发达地区人口密集 交通发达地区便于人口、货物的集散。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历史 政治 文化 战争 政策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分布受政策、战争、文化等影响 历史悠久地区人口密集。政治、战争等通过影响大规模人口移动而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2)人文因素
知识点二 人口迁移
二、知识条目梳理
1.影响人口迁移主要因素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既要全面分析,又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1.影响人口迁移主要因素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差异 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
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
产业结构调整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指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人口迁移的影响
知识点三 人口合理容量
二、知识条目梳理
1.人口合理容量
(1)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大小关系 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共同点  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1.人口合理容量
(2)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1.人口合理容量
(3)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2.区域人口增长分析
①区域人口增长=机械(迁移)增长+自然增长。
②区域自然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③区域机械增长:年净增人口数量=人口基数×机械增长率(迁移率)。
④只考虑自然或机械增长率一种因素时,自然(或机械)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增长,但数值最大时人口不是最多,小于0时人口减少,但数值最小时人口不是最少;当自然(或机械)增长率为0时,人口最多或最少。
三、典型例题解析
如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流7~10 km的范围内
D.距河流2 km范围内人口最多
2.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水能资源分布  ②矿产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B
【第1题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空间分布总体密度较小,即总体比较稀疏,图中显示,距河流2 km范围内人口密度最大,人口最多,距河流7~10 km范围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说明该范围内人口少。据此分析选D。
【第2题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流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沿河居住,取水方便。据此分析选B。
【点睛】本题考查某一区域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考查读图和信息提取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横纵坐标数据的读取,以及曲线变化特点的概况,同时结合雅鲁藏布江的区域背景进行综合分析。
三、典型例题解析
(2021·山东地理)如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3~4题。
3.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4.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由于当地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B
D
【第3题解析】
户籍人口来源于当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外来人口的落户。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每年增长大约10~20万,增长率可达5%~10%,与我国目前实际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足0.6%相比明显偏高,意味着大量的户籍人口增量来自外来人口的落户,A错。2016年之前的户籍人口增量不大,2016年后增量明显加速,结合我国户籍管理实际情况可知,为保障可持续发展,该市实施了优惠政策刺激各类人才落户本地,选B。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行政区划的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二者人口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错。
【第4题解析】
该市常住人口数量远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活动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常住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了该市产业的变化。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时期,能吸引大量劳动力前来务工,一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可能会减少,常住人口的增速会减慢。2010年之前,常住人口增速较快,之后明显减慢,与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关系最大,选D。人口老龄化只是影响人口结构,对人口数量影响较小,A错;GDP是国民经济的宏观数据,是多种生产要素综合的结果,而不是要素变化的原因,B错;环境承载力是相对稳定的,并且会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经济的发展而提升,C错。
【点睛】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影响,考查读图和信息提取能力,解题的关键通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动来推测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典型例题解析
(2021·北京地理)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回答5~6题。
5.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甲 B.乙 C.丙 D.丁
6.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A.开采矿山 B.放养牛羊
C.种植棉花 D.水上漂流
A
C
【第5题解析】
由图中河流为时令河,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甲地绿洲面积大,环境承载力大,且甲地居民点规模小,可以接收较多外来移民,A对;乙地在N县,不在M县域内,跨行政区不便于协调,且乙地绿洲面积虽大但是居民点规模大,有限的环境承载力不能再容纳更多迁移来的人口, B错;丙地绿洲面积小,居民点多且规模大,环境承载力可能已接近极限,C错;丁地附近为地质公园,需要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D错。
【第6题解析】
本区域气候干旱、光照强,有绿洲,灌溉水源较为充足,适合棉花的种植,C对、B错。该区域有地质公园,需要对地质地貌加以保护,重点产业不能以开采矿山为主,A错;该地区河流为时令河,不适合发展水上项目,D错。
【点睛】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理解,考查读图和信息提取能力,解题的关键通过图例对区域地理事物有了更客观的认知,并进行聚落区位选择和产业活动布局。
四、命题趋势预测
【1】人口数据统计图表数据特点的判读。这是浙江省历年选考试题的常考点。
【2】人口分布的特点归纳与形成原因。这是新课标条目的知识点,目前尚未考查。
【3】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无论全国卷、省外省市还是浙江卷都是常考点。。
【4】人口合理容量不常考,但环境承载力会与产业活动、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考查。近些年来模拟卷时常考查,也会作为综合题考查,作为高考真题省外有考查,浙江卷尚未考查。
从历年真题考查题型来看,人口与环境基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且近两年来考查频次还有所下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