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必修 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
思维导图
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半球位置:近90%的人口居住在20 N—60 N之间
距海远近:近6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
地形地势: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密集区
亚洲东部
密集区
北美洲东部
密集区
欧洲西部
密集区
亚洲南部
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历史悠久;北美、西欧经济发达
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2017年)
中印美印尼
巴巴尼孟拉
俄墨日埃菲
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一、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气候:人类更倾向于居住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地区
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
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交通便利
不同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社会生产方式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水平高,人口稠密
历史因素:发展历史越久,人口越稠密
其他:政治、文化、军事......
思维导图
人口机械增长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时间:一般为以1年为界)
概念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类型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称为
人口的机械增长
为“-”时:为人口净迁入区
为“+”时:为人口净迁出区
判断下列人口哪些属于人口流动?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1、我班老师每天上下班
2、农闲到城里打工,农忙回乡务农;
3、假期外出旅游、度假、疗养;
4、北京市区的同学到北大附中读书;
5、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做奴隶;
6、马来西亚华侨
7、在本校任教的外国籍教师。
牛刀小试
人口流动
指人口在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入地区
迁出地区
不利
方面
有利
方面
影响
加强与外界联系;
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人才、劳动力流失;
“留守老人、儿童”等社会 问题
人才流入,提供廉价劳动力;
加速城市化进程;
加强地区间的经济交流、文化融合
促进经济发展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治安秩序差等
主要的推力因素:
人口迁出地的排斥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
主要的拉力因素:
人口迁入地的拉力
收入、医疗、教育、和平、城市生活、
工作、食物
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
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②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人文因素: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如在政局动荡、战争频发的地区,常常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出。
世界及我国的人口迁移
国际
我国
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欧洲人口继续迁移到美洲、大洋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工业化以前: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迁移
改革开放后:内陆迁往沿海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思维导图
人口容量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影响和制约因素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消费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
概念
当前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社会问题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三种观点
第三节 人口的容量
极大值!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通常以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
第二节 人口容量
最主要的因素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正相关
资 源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正相关
负相关
科 技
经 济
文化水平
开放程度
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决定开发数量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决定消耗数量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人口的最大负荷量,是一个警戒值。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
理容量
敬畏人口容量,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
资源环境问题
人口数量过多
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老龄化
把人口控制在
人口合理容量
各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国际合作,控制人口
保证大家都有追求高水平生活的平等权利
建立公平秩序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民展战略
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不同国家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
老龄化问题严重
问题表现
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压力,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老年人生活困难
影响
采取计划生育
鼓励生育和移民、延迟退休、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对策
补充:当前的人口问题
【2017年6月】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7%。图6是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图,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人口政策,它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据此回答10—11题。
1.我国达到人口老龄化的年份大致为( )
A.1995年 B.2003年
C.2010年 D.2025年
2.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 )
A.减少人口数量
B.降低人口出生率
C.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D.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巩固练习
【2019年1月】图4 是四个国家(地区)某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相关数据图,读图回答9-10题
3.从自然增长看,人口总数减少的国家(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甲国(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基本特征是
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巩固练习
【2019年6月学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源源不断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是城市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近年来,不少在大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进城务工人员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员被称为“城归”据此回答11-12题。
5.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到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务工的主导因素是
A.文化 B.宗教 C.自然 D.经济
6.“城归”现象给乡村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完善基础设施 ④缓解人口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巩固练习
【2015年6月会考】“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由习近平主席分布在2013年9月、10月提出,之后写入三中全会《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图3是“一带一路”分布略图,读图回答4题。
7.制约乙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
主要因素是
A.水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生活水平
D.文化消费水平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