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件(第2课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烛之武退秦师》名师课件(第2课时)(共2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7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7 10:1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并翻译第三、四段,掌握文中的文言字词知识。(重点、难点)
2.暗示并逐步树立学生的训诂意识。
3.梳理第三、四段内容、情节。(重点)
4.积累文中与爵位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整体感知
一、复习旧识
(1)背诵第三、四段。
(2)简要讲评作业情况。
二、自独梳理
(1)自读第三、四段,勾画重要信息,圈出自己翻译不好的难点字词句。
(2)小组合作,用三分钟翻译第三段,重点标注出仍翻译不好的字词句。
(3)学生提出翻译难点,老师解答。
知识梳理:
夜缒而出:
郑既知亡矣: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邻之厚,君之薄也:
用绳子拴住身体向下放。
已经。文言文中,“既”普遍表示副词“已经”。
把……当作边邑。
厚,多。常引申为“好”“善”。薄(bó),少。另指两墙无隙,引申为接近,接触,如“日薄西山”,“潜弱年薄官”
谦词,冒昧(课文注释有误)。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朝济而夕设版焉:
何厌之有: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唯君图之:
合成词,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借代,带着行李的人,指商人、使者等。
渡河(同舟共济)。版,本义为城墙,这里泛指防御工事。
满足。
扩张,扩大。
同“缺”,减少。
语气助词,表祈使语气,此处译为“希望”。图,图谋,谋取。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在文言文中有诸多义项,常见用法有:
(1)表原因(名,介)
(2)表“依靠”“凭借”
(3)表“趁机”(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表“沿着”“沿袭”(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5)顺应(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6)于是,就(因以讽谏《张衡传》)
敝:有害;伤害,此处引申为“攻打”。
因,依靠。
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
通假字
焉用亡郑以陪邻:
共其乏困:
秦伯说:
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
夜缒而出:
焉用亡郑以陪邻:
结交,同“游”。
代替;交换(以物易物)。
陪通倍,增加。
共通供,供给。
说通悦,高兴,愉快。
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名词活用为状语,在夜里。
使动用法,使……增加。
朝济而夕设版焉:
东封郑:
若不阙秦:
所字结构
君亦无所害:
君之所知也:
失去所与:
名词活用为状语,在早上,在傍晚。
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东边;封,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它)成为疆界。
使动用法,使……减少。
你也没有什么坏处(受害的事情)。
这是你所知道的(事情)。
失去和他(秦国)的交好。
问题探究
(1)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的理由有哪些?
①越国以鄙远——难。
②亡郑陪邻——邻之厚,君之薄。
③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还可以供给乏困。
④晋无信、无厌,必阙秦——阙秦利晋
(2)晋侯(晋文公)说的“三不”理由是否合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①晋国正如烛之武所言是无信无厌之国,所谓“不仁”只是给自己退兵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②“不知”和“不武”是晋文公在综合考虑全局形势后作出的准确判断,在秦国背叛、秦郑两军联合的情况下,晋国仍然一意孤行只能自讨没趣,还会伤害秦晋之好,所以就此打住才是晋文公最佳选择。
(3)假如秦王拒不撤军,郑国的结局又会如何?
①假如郑国被打败,秦晋在瓜分郑国的问题上定会起矛盾,郑国就能在矛盾中找到一线生机。
②郑国是拱卫周天子都城的国家,其地位是其他诸侯国无法相比的。郑国最坏的结果就是臣服于秦晋,脱离与楚国的关系。
③楚国更不会坐视秦晋将郑国吞并,所以楚国亦会发兵救郑,最终这场闹剧也会不了了之。
总结:
由此看来,课文中的各个势力都是围绕着“利益”二字在进行博弈,所以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利益的取舍。
文化常识
五等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先秦文献中有关爵制的记载,主要见于《孟子·万章下》。所举周代爵称,有公、侯、伯、子、男五等。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春秋五霸: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而《荀子·王霸》则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它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晋文公(晋侯)重耳流亡时途经秦国,秦伯(秦穆公)将五位女儿嫁给重耳,希望由此控制晋国。秦晋联姻史称“秦晋之好”,后来渐渐被用于称作男女之间的婚姻。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所通何字。
①无能为也已 ( )
②共其乏困 ( )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 )
④失其所与,不知 ( )
“已”通“矣”
“共”通“供”
“说”通“悦”
“知”通“智”
课时作业
(2)指出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以为东道主(

②行李之往来( )
③今急而求子( )
④敢以烦执事(

⑤微夫人之力 ( )


古: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活动的举办
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携带的东西
古:您。尊称。今:儿子。
古:敬称。管事的人。今:从事工作,主管其事。
古:无。今: 小
古:那个人,读作阳平。今:对男性配偶的礼貌称呼,读作阴平。
(3)指出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词义。
①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与郑人盟
②A.越国以鄙远 B.共其乏困
A.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B.名词活用为动词,结盟。
A.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地,代指郑国。B.形容词活用
为名词,缺乏的东西。
③A.既东封郑 B.阙秦以利晋
C.烛之武退秦师
④A.夜缒而出 B.朝济而夕设版焉
A.使动用法。使郑国成为封地。B.使动用法。使晋国得利。
C.使动用法。使退却。
A.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4)指出红色字的部分在现代汉语中的正常语序并指出其倒装类型。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且贰于楚也
③佚之狐言于郑伯
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⑤夫晋,何厌之有
于晋无礼。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句。
于楚贰。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句。
于郑伯言。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句。
于君有益。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句。
有何厌。宾语前置句。“之”字作宾语
前置的标志。
(5)指出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词性及意义。

①今急而求子
②夜缒而出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词。连接两个谓语,表顺承,不翻译
连词。表修饰
连词。连接两个谓语,表顺承
连词。表因果关系。

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语气词。可译为“啊”。
疑问词。何,什么。
疑问词。哪里。
语气词。可译为“啊”。

①公从之
②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③子犯请击之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
代词。代指这件事。
宾语前置的标志。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代词。代指佚之狐。
代词。代指秦军。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④以乱易整,不武
⑤越国以鄙远
⑥阙秦以利晋
连词,因为
介词,拿,用。后面省略了“之”字
介词,拿,用,把。后面省略了“之”字
介词,用。
连接两个谓语,可译为“用来”。
连接两个谓语,可译为“用来”。

①以其无理于晋
②共其乏困
③又欲肆其西封
④吾其还也
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可译来“还是”。
代词,它,代指晋国。
代词,它,代指郑国。
代词,您,代指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