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四川巴中·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剑河四中某班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四种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复学期间学校坚持每天早中晚给同学们测量一次体温。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 )
A.28.8℃ B.36.8℃ C.37.8℃ D.98.8℃
3.(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荔枝成熟期较集中,又极不耐贮运。将冰块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能起保鲜作用,这可能应用了( )
A.冰熔化吸热 B.冰凝固吸热
C.冰熔化放热 D.冰凝固放热
4.(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对某固体物质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对该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固体熔化所用时间是3min
C.在图像中的C点物质处于液态
D.BC段物质不需要吸热
5.(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北师广校的小东同学在迎体考训练课后汗流浃背,他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下列现象中在物态变化方式上与此相同的是( )
A.冬天路边小草上有霜 B.湿衣服晾后变干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 D.夏天吃冰棒解热
6.(2022·四川资阳·八年级期末)小雪在家中帮助妈妈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雪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下面四幅图象中,最能大致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7.(2022·四川南充·八年级期末)小宇和爸爸一起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掉了盖子与温控开关),用它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他把电热水壶放在一个电子秤上,加热前电子秤示数为200g,加热过程中,他将温度计放入热水壶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温度计能准确测量出水沸腾时的温度
B.沸腾时,水里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
C.沸腾后,水持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D.加热至水沸腾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始终不变
8.(2022·四川·丹棱县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期末)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⑤冰冻的衣服变干; ⑥蜡烛的液滴掉落在桌面上变成蜡块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9.(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下列对自然现象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铁丝网上出现霜﹣﹣凝固、放热
B.乙图中,草叶上出现露珠﹣﹣液化、吸热
C.丙图中,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熔化、放热
D.丁图中,利用水做的简易冰箱可保鲜食物﹣﹣汽化、吸热
二、多选题
10.(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把温度为﹣10℃的冰块投入盛有足够多的0℃的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的情况是( )
A.水的温度降低且质量减少
B.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增加
C.水的温度不变且质量减少
D.冰块的温度升高且质量减少
11.(2022·四川·宜宾市叙州区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八年级期末)以下现象及相关应用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流,属于熔化现象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是利用水蒸发吸热
C.秋天,早晨见到树叶上挂满露珠是汽化现象
D.冬天,北方早晨玻璃窗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三、填空题
12.(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原理制成的;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液面______。
13.(2022·四川绵阳·八年级期末)煮鸡蛋和玉米棒等要用水,炸油条和花生米等要用菜油,这样可以对不同品类食物提供煮熟所达到的温度,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样选择的主要原因是水和油的 ___________不同。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把一支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稳定后到达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A对着2cm刻度处,B对着22cm刻度处,则该刻度线的0刻度处对应的温度是 ___________。
14.(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温度计是利用感温液体 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成都地区冬季温度普遍在0℃以上,如图所示是小明测得的室外温度,为 ___________。
15.(2022·四川眉山·八年级期末)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会不断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6.(2022·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今年初,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大量吸人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经___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__。(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7.(2022·四川绵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而金属板下表面出现水滴,是水蒸气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液化形成的。
18.(2022·四川·宜宾市叙州区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八年级期末)黑龙江伊春在冬天气温下降可至零下33℃,人们喜欢玩泼水成冰游戏,泼水成冰游戏需要用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多摄氏度才能成功,泼水成冰时,滚烫的开水先汽化成水蒸气,遇冷马上发生______现象;北方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是因为冰发生了______现象。
四、实验题
19.(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某海波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用酒精灯加热物体,安装装置时要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___℃;
(3)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___________。
20.(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八(2)班的同学们为了研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选择冰、海波、松香和蜂蜡做实验,并根据实验所测数据绘制出两种不同的熔化曲线,如图丙和丁所示。
(1)在实验前应该 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组装实验装置。
(2)小明小组将装有蜂蜡的试管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如图甲,发现蜂蜡熔化太快,不好记录温度变化,小组探讨后决定采用装置乙,请问用装置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3)小聪小组选取海波做实验,小聪绘制的海波熔化曲线应该与 ___________(选填“丙”或“丁”)相似。
(4)同学们比较各组实验图像后,发现晶体在熔化时温度 ___________。
21.(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王强小组用图甲装置完成“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85 88 90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98
请完成以下问题:
(1)王强同学在安装实验器材时,提出了以下两种安装顺序,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理?______________
A.先温度计、再烧杯、最后酒精灯 B.先酒精灯、再烧杯、最后温度计
(2)第3分钟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水温是______℃;
(3)在加热到第5分钟时,他们观察到烧杯中水的情景应如图______所示;
(4)该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
(5)同学们认为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与别组同学相比过长,请你提出一种合理的改进的措施: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A错误;
B.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B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故C正确;
D.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人体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将冰块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荔枝温度降低,不易变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A.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熔化时,在BC段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属于晶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固体熔化从第1min开始,到第4min结束,所用时间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晶体熔化从第1min开始,到第4min结束,即BC段,C点处在刚好熔化完的时刻,所以此时物质为液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BC段该物质正处于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吹电风扇感觉凉爽,是通过提高液体表面风速加快蒸发,属于汽化现象:
A.冬天路边小草上有霜,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晾后变干是汽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吃冰棒解热,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解析】妈妈烧水时,水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至沸点,开始沸腾,温度保持不变。小雪往锅里加水后,锅内的水温度降低,继续加热,水温度逐渐上升至沸点,再次沸腾,温度保持不变,,水上方的气压相同,所以两次沸点相同。
A.图示中,水两次沸腾的温度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中,加入冷水,锅内的水温度也一直保持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图示中,加入冷水,锅内的水温度先快速下降,然后逐渐上升至第一次沸腾时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
D.图示中,加入冷水后,锅内的水温度下降后垂直上升,而水在吸热热量后,温度应是逐渐上升至第一次沸腾时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解析】A.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的底部,不能准确测出水的温度,故A错误;
B.水沸腾时,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中,所以气泡中主要是水蒸气,故B正确;
C.液体沸腾的特点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水的温度不变,故C错误;
D.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大量水分汽化,水的质量减小,因此电子秤读数会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8.C
【解析】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吸热.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雾”是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吸热.
④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霜是凝华现象,放热.
⑤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吸热.
⑥蜡烛的液滴掉落在桌面上变成蜡块,是凝固现象,放热.
因此,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③⑤.答案为C.
9.D
【解析】A.霜是气体直接变为了固态,故是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露珠水蒸气液化需要放热,故B错误;
C.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是熔化,吸热,故C错误;
D.水做的简易冰箱可保鲜食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即汽化吸收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10.BC
【解析】-10℃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冰的温度会升高,水放热凝固,温度不变,水的质量减少,冰的质量增加,故AD不符合题意,BC符合题意。
故选BC。
11.ABD
【解析】A.冰雪融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蒸发现象,蒸发吸热,所以会感到凉爽,故B正确;
C.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C错误;
D.冰花是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而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ABD。
12. 热胀冷缩 相平
【解析】[1]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2]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13. 沸点 -10℃
【解析】[1]煮鸡蛋和玉米棒等要用水,炸油条和花生米等要用菜油,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沸点不同。
[2]由题意知,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A处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B处为沸水的温度100℃,A对着2cm刻度处,B对着22cm刻度处,则每厘米代表的温度是
则该刻度线的0刻度处对应的温度为
14. 热胀冷缩 10℃
【解析】[1]温度的测量需要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以上,为零上温度,液柱的液面对准10℃,故温度为10℃。
15. 吸热 升高
【解析】[1][2]由非晶体的特点可知,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
16. 液化 汽化
【解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形成雾;
[2]经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了空气中。
17. 汽化 吸热 降低温度
【解析】[1][2]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吸收热量,发生汽化造成的,汽化吸热。
[3]瓶口上方的金属板下表面温度低,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金属板,会液化成小水珠,所以金属板下表面出现的水滴是水蒸气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液化形成的。
18. 凝华 升华
【解析】[1]滚烫的开水先汽化成水蒸气,再变成冰,水蒸气是气态,气态变固态,发生了凝华现象。
[2]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冰变成水蒸气,是固态变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
19. 自下而上 晶体 固液共存态 80 受热均匀
【解析】(1)[1]实验中,由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较高,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和燃料,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要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确定放置烧杯的铁圈的位置,所以应该自下而上安装器材。
(2)[2]由图乙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可以判断海波是晶体。
[3]BC段海波正处在熔化过程中,此时物质中既有固体也有液体存在,因此,此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4]海波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是80℃,所以海波的熔点为80℃。
(3)[5]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受热均匀。
20. 自下而上 使物质受热均匀 丙 不变
【解析】(1)[1]实验时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组装仪器时先根据酒精灯外焰的位置,确定烧杯的位置,再根据烧杯的位置确定温度计的位置,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2]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避免直接加热试管导致的温度上升过快和受热不均的问题。
(3)[3]海波为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海波熔化曲线应该与丙相似。
(4)[4]由丙图可知,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21. B 93 乙 98 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1)[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王强同学在安装实验器材时,要按先酒精灯、再烧杯、最后温度计的安装顺序,确保器材一次调整到位。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第3分钟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水温是93℃。
(3)[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从第8分钟开始温度保持不变,水处于沸腾状态,在加热到第5分钟时,水没有沸腾,气泡上升变小,他们观察到烧杯中水的情景应如图乙所示。
(4)[4]水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沸点,根据(3),该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5)[5]本实验中,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与水的初温和水的质量等因素有关,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与别组同学相比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过低(或水的质量过大)导致,改进的措施: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