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能够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光芒万丈的太阳 B.发光水母 C.璀璨夺目的钻石 D.色彩斑斓的电脑屏幕
2.(2022·四川乐山·八年级期末)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日食与月食
C.挖掘地铁隧道时用激光指引方向 D.雷雨来临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某同学雷雨天看到闪电2s后听到雷声,已知、,则打雷处的云层距离他大约( )
A.680m B.340m C.6×108m D.3×108m
4.(2022·四川绵阳·八年级期末)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传播速度变大
B.漫反射是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发射,所以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则入射角为20°
D.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5.(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关于天安门升旗仪式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护卫队匀速前进、动作标准,他们做的不是机械运动
B.队员枪上的刺刀熠熠发光,是因为刺刀是光源
C.整个队列整齐划一,列队队员是通过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D.在各个角度的观众都可以看到出旗过程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6.(2022·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始终垂直
B.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C.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不变
D.镜中的像变大
7.(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图中符合实际的光路示意图是
A. B.
C. D.
8.(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泰山云海是泰山顶峰的特有自然奇观之一,多在夏秋两个季节出现,宋代词人梅圣尧有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描述这奇观。当看见太阳刚从云海升起时,太阳实际的位置( )
A.位于云海上方 B.位于云海下方 C.与所见位置相同 D.无法判断
9.(2022·四川绵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OA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的一条反射光线,OA与水面夹角为60°.下列关于入射角α、折射角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60°、β>60°
B.α=60°、β<60°
C.α=30°、β>30°
D.α=30°、β<30°
10.(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水中“弯折”的铅笔
B.天空的彩虹
C.倒映在水中的山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二、填空题
11.(2022·四川·宜宾市叙州区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是由于______而形成的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2.(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小聪通过平面镜,隔着墙壁看到小猫要偷吃鱼,小猫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平面镜看到小聪,这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______的
13.(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入射角是角___________(选填“1”、“2”、“3”或“4”);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___________。
14.(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白鹭在飞离平静水面的过程中,其在水面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像的大小会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5.(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与空气的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53°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10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_。
16.(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如图)。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 ___________;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随着水面升高,小明在A处又看到了“硬币”。其实他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变 ___________(选填“深”或“浅”)的虚像。
17.(2022·四川绵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光的色散实验,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 ______(选填“红”或“紫”)光;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应用于遥控器的光的区域是 ______(选填“①”“②”“③”);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53°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100°,则反射角大小为 ______,折射角大小为 ______。
三、作图题
18.(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华站在路灯下,请画出小华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地面上影子的范围.(保留作图痕迹)
19.(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一条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 )
20.(2022·四川德阳·八年级期末)雨后,小丁同学(图中用AB表示)独自走在平直的街道上,在他前方有一个小水坑,小宁同学在水坑另一边的S点处看到了小丁在水中所成的像,请画出小丁同学在图中位置时通过水面成的像,并补齐小宁同学看到小丁像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21.(2022·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物体AO放置在水平面上,A'O是AO在平面镜中的像,且A'O垂直于AO。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
22.(2022·四川达州·八年级期末)发光点S发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的A、B两点,请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并找出发光点S的像点S'。
23.(2022·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请画出发光点S经平面镜MN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图,并画出过P点的反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4.(2022·四川南充·八年级期末)如图,人眼在A点,看到水中S点所成的像在Sˊ位置,请作出由S点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25.(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物理科创小组制作了一个长方体光学元件盒,外观如图乙,上方右侧开有一正方形大口,并贴上一张半透明薄纸片ABCD,左侧开有一圆形小孔,其余部分密封完好。小睿将一个点燃的蜡烛正立竖直放在小孔正前方,如图甲所示,可以在半透明薄纸片上观察到烛焰的像。他对这个“小孔”光学盒的内部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科创小组的同学告诉他,盒中只有1块不透光的平面镜。于是,小睿开始分析:
(1)半透明薄纸片上的像是__(选填“实”或“虚”)像;
(2)请你帮助小睿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平面镜的大致位置和放置方向_______;
(3)小睿在半透明薄纸片ABCD上看到烛焰的像是怎样的_______?请在图丁四个图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图像:__;
(4)要使半透明薄纸片上的像变大,小睿想到了以下一些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__(选填“A”、“B”、“C”或“D”)。
①将F光源移向小孔
②将小孔的大小增大
③将光学元件盒加高
④将光学元件盒缩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2022·四川眉山·八年级期末)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某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光源。
(1)按图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两条光线,该同学要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方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______;
(2)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线沿纸板照射后,该同学在纸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将光线沿法线NO方向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会变为______;
A、90 B、0 C、180 D、45
(4)该实验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______,反射角的大小______入射角的大小。
27.(2022·四川资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图甲)和光的反射规律(图乙)的两个实验。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实验中使用的是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这是为了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___________;
③在棋子B与玻璃板之间放置一块较大的不透明硬纸板,人在棋子A的一侧透过玻璃板___________(能/不能)到棋子B,___________(能/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
④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度,则在此过程中,棋子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棋子A顶端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⑤实验时小明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很难使棋子B与之重合,用手电筒对着玻璃照射棋子A的像,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像变亮;
⑥实验中也有同学选择蜡烛进行实验,从观察实验现象的角度,说出使用蜡烛进行实验的一个好处______。把作为物体的蜡烛A放在镜面前,把另一支蜡烛B放在镜面的另一侧,蜡烛B_______(要/不要)点燃;
⑦实验后,小明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如图丙所示,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
D.光照到像上后,人的感觉不同
(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
①图中的光屏是由两块可折转的硬纸板P和Q组成,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现象来显示光束路径;两块可折转的硬纸板还可以用来研究___________;
②在某次实验中测得光线AO与ON的夹角为40°,则此时的反射角为_______,当AO垂直镜面入射时,其反射角为___________;
③在实验中若把入射光线AO绕O点逆时针转过10°,则反射光线将绕O点沿________方向转过___________°;
④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
(3)关于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这两个实验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
B.甲中的玻璃板与桌面垂直,乙图中的活动板也要与镜面垂直
C.这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用到刻度尺这个测量工具
D.人看到甲图中烛焰在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28.(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1)图甲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则入射角是∠______,折射角是∠______;
(2)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______;
(3)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见,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且折射角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射入角为______度,折射角等于______度。
五、综合题
29.(2022·四川遂宁·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汽车中的光现象
汽车抬头显示(如图)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是为了提高安全性而研发。它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使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成像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的车速、油耗等信息。
(1)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该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某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_____度;
(3)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移动显示器后,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如果成像不清晰,可以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显示器亮度,改善成像效果。
参考答案:
1.C
【解析】A.太阳自身能够发光,是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母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
C.钻石自身不能够发光,不是光源,故C符合题意;
D.色彩斑斓的电脑屏幕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解析】A.影子的形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日食与月食形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挖掘地铁隧道时用激光准直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是由于光速比声速快造成的,不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解析】因为光的速度非常快,从闪电发生的位置到人需要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打雷处的云层距离他大约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解析】A.光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速度会变成空气中的,故A错误;
B.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则入射角为
90°-20°=70°
故C错误;
D.潜望镜是由两个平面镜制成的,通过潜望镜成正立的虚像,应用了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5.C
【解析】A.护卫队匀速前进、动作标准,他们的位置发生改变,做的是机械运动,故A错误;
B.队员枪上的刺刀熠熠发光,但不是自身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因此刺刀不是光源,故B错误;
C.整个队列整齐划一,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前面的队员挡住了后面队员反射的光线,所以观众在队伍最前面只能看到最前面的队员,整个队伍非常整齐,故C正确;
D.红旗比较粗糙,光线传播到红旗表面会发生漫反射,所以在各个角度的观众都可以看到出旗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6.A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析】A.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故A符合题意;
B.当你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故B不符合题意;
C.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7.C
【解析】由折射规律知道,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当人在水中时,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后进入人眼,看到的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
故选C。
8.B
【解析】从地表到高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介质的密度是一直在变化的;同时地球的大气层外是接近真空的环境,因此在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到达地表的过程中,光路是一直在发生偏折的,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看到初升的太阳比实际位置变高了,所以当我们看到太阳刚升起时,它的实际位置还在云海以下。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解析】由题,反射光线OA与水面夹角为60°,则反射角等于90°-60°=30°,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α=30°;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则折射角β>30°,故C正确为答案.
10.D
【解析】A.水中“弯折”的铅笔,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天空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倒映在水中的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光沿直线传播 实像
【解析】[1][2]小孔成像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所成的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是倒立的实像。
12. 能 可逆
【解析】[1][2]小聪通过平面镜,隔着墙壁看到小猫要偷吃鱼,根据上图可知,小猫反射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小聪的眼中,小聪眼部反射的光也能进入小猫的眼中,小猫能通过平面镜看到小聪,这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3. 2 大
【解析】[1]由图可知,∠2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所以是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时,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所以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大。
14. 虚像 不变
【解析】[1][2]白鹭在水面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白鹭在飞离平静水面的过程中,其在水面所成的像是虚像,且像的大小不变。
15. 37° 43°
【解析】[1]由题意可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53°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所以入射角的大小为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的大小为37°。
[2]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100°,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所以折射角等于
16. 沿直线传播 浅
【解析】[1]小明看不到硬币,是由于碗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光线进入不到眼睛,所以眼睛看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随着水面升高,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
17. 紫 ③ 37° 43°
【解析】(1)[1][2]由图可知,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光屏上A处为紫光,B处为红光;红光之外是红外线,遥控器的光主要是红外线,因此,红外线的区域应该是③区。
(2)[3]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53°,所以入射角为
90°﹣53°=37°
如图:
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37°。
[4]因为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00°,所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100°﹣53°=47°
因此折射角为
90°﹣47°=43°
18.
【解析】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所以过路灯和人的头顶作一条光线,这条光线和地面的交点就是小华影子最右端的位置,并标出影子的范围,如下图所示:
19.
【解析】过入射点作法线,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度数等于入射角为90°-30°=60°,如图所示:
。
20.
【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小丁AB的像如图AˊBˊ所示,连接AˊS,与水面交点为入射点O,连接AO,AO为入射光线,OS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1.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作的角平分线即为镜面的位置,因A'O垂直于AO,故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为
如下图所示:
22.
【分析】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好像从发光点S的像S'点发出的一样,可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找到发光点S的像点S'。
【解析】过两个反射点A、B垂直镜面作出两条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反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为发光点S像的位置,如图所示:
。
23.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发光点S的像,连接与平面镜相交与入射点O,则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延长反射光线OP与水面相交与折射点,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大致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4.
【解析】S点发出的光线经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好像从虚像上发出的,因此连接眼所处的位置A和虚像S′,与水面的交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连接OA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5. 实 烛焰顶部的像靠AD侧,烛焰低部靠BC侧 B D
【解析】(1)[1]像能够被半透明薄纸片接收,所以像是实像。
(2)[2]根据题意可知,蜡烛发出水平的光线经过小孔照射到平面镜上,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半透明薄纸片上,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法线,法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再作出平面镜,如图所示:
(3)[3][4]烛焰顶部的光经过小孔,然后被平面镜反射到薄膜上靠AD侧,烛焰低部的光经过小孔,然后被平面镜反射到薄膜上靠BC侧,大致图像如下:
故B图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5]①将F光源移向小孔,物距变小,像会变大,故①正确;
②将小孔的大小增大,不会改变像的大小,故②错误;
③将光学元件盒缩短,像距变小,像变小,故③错误;
④将光学元件盒加高,像距变大,像变大,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6. 见解析 不能 B 同一平面 两侧 等于
【解析】(1)[1]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时在纸板上画两个点,再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
(2)[2]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虽然在一个平面内,但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3)[3]将光线沿法线NO方向垂直射向平面镜,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是0°,故选B。
(4)[4][5][6]由实验现象可知,三线共面,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法线居中,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7.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不能 能 不变 先变大后变小 能 点燃的蜡烛的像更清晰 不要 C 漫反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40 0 顺时针 10 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
【解析】(1)[1]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成像,也可以让光线透过,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用与A完全相同的棋子B代替棋子A,观察B与A的像能否重合,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4]不透明硬纸板挡住了来自B的光,故人的眼睛在棋子A的一侧无法看到棋子B。此时玻璃板仍然能反射来自棋子A的光,故能看到A的像。
[5][6]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将玻璃板绕底边向棋子B一侧翻转90度,棋子A顶端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即物距先变大再变小,则像距也先变大再变小,故棋子A顶端与像的距离也是先变大后变小,但不影响像的大小,故像的大小不变。
[7]棋子A能成像是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手电筒对着玻璃照射棋子A的像,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可以照亮棋子A,增加其反射的光的强度,像就会更亮。
[8]棋子不是光源,靠反射外来的光线,而蜡烛点燃后可以自己发光,所以像的亮度更高,看上去更清楚。
[9]B蜡烛不能用点燃,因为实验是观察A的火焰经反射后所成的像,B点燃也发光,反而会干扰对A的像的观察。
[10]棋子A能成像是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手电筒对着玻璃照射棋子A的像,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可以照亮棋子A,增加其反射的光的强度,像就会更亮。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11]光传播的路径难以直接观察到,可以让光线紧贴硬纸板,使其在表面上发生漫反射来显示光路。
[12]纸板Q向后折时,无法在Q上看到反射光线,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3]光线AO与ON的夹角为入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此时的反射角为40°。
[14]当AO垂直镜面入射时,法线也是垂直平面镜的,则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入射角为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其反射角为0°。
[15][16]若把入射光线AO绕O点逆时针转过10°,则入射角增加1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增加10°,则反射光线将绕O点沿顺时针转过10°。
[17]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即在发生反射时,光路可以沿原路返回,表明光路具有可逆性。
[18]A.一次实验得结论,结论具有偶然性,这两个实验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都是增加实验结论的普遍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甲中的玻璃板如果与桌面不垂直,像就会成在桌面上方或下方,难以确定像的位置;乙图中的活动板如果不垂直,反射光线就与Q板不在同一平面内,在Q上无法看到反射光线,故两图中都要要求与桌面或镜面垂直,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甲实验要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需要刻度尺,乙图中要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需要量角器,不需要刻度尺,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图甲的实验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人看到甲图中烛焰在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 EOC FOD 在同一平面内 增大 小于 0 0
【解析】(1)[1][2]图甲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CD为法线,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入射角为∠EOC,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折射角是∠FOD。
(2)[3]将光屏的右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折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平面时,才能够看到折射光线,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即: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4][5]由图丙可以看出,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6][7]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等于0度,折射角等于0度。
29. 反射 虚 45 靠近 不变 增强
【解析】(1)[1][2]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原理可知,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2)[3]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3)[4]因为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与水平面上的物体垂直,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越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等距。物体离平面镜也就越远,故当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时,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靠近挡风玻璃,使所成的像的位置降低。
[5]移动显示器后,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等大。物体大小不变,物体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6]镜中所成的像是光源的光线经过反射,进入人眼,人逆着反射光线看到的虚像,当增强光源亮度,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更多,人看到的像就更亮,所以如果成像不清晰,可以增强显示器亮度,改善成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