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技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人性之善”。
科技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发达的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高铁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满足国人粮食需求的同时还出口国外。这些都是“科技向善”给人民带来的福祉。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才是真正的好科技。“科技向善”理念就是把以人为本作为技术的尺度,把技术规则体系纳入由法律、伦理所构建的社会规则体系中,以造福人类为准则。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遵循“科技向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规范科技伦理秩序、解决科技与伦理风险冲突,敬畏“人性之善”,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
科技治理以社会为重心,彰显“治理之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上海努力打造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品牌让市民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一网通办”改革用科技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大大挤压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上海的“两网”建设不只是技术手段创新,更是管理模式创新、行政方式重塑、体制机制变革,将推动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科技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理解“科技向善”,才能创新治理体系,增强科技为社会服务的效能,从而提高国家和区域的创新能力与绩效,彰显“治理之善”。
科技进步以人类为圆心,尽显“人类之善”。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依靠科技,对全球疫情严重的地区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与世界各国共享病毒基因组信息,开展疫苗研发国际合作等,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2020年,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启了高质量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薪新篇章;中国天宫空间站将在2022年正式运行,届时将为全球所有国家提供科研服务。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爱无疆”,充分展现了我国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人类的幸福和美好生活为目标,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科技进步展现的“人类之善”给全世界、全人类带来福祉,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但是,科技的高度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网络平台的大数据杀熟现象、外卖骑手被困于平台算法歧视、基因编辑婴儿等事件,让“超级智能”或多或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损害。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巨大福祉的同时,也正在接受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的挑战。
(摘编自周赛君《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向善”理念》)
材料二:
科技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露出它“恶”的一面。今天商业洪流裹挟着科技浪潮,如何有边界地创新,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这时,正向而善意的价值观力量正是我们需要的科技向善:为创新搭建“伦理软着陆机制”客观来看,一项创新技术的应用,如果在开始就从伦理角度去审度,减少危害和风险,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是,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一项创新技术究竞会带来什么问题和弊端,一开始是不太明确。在这种不确定性面前,公众会有一种伦理恐慌,比如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领域。
由于技术选代速度快,如果缺乏前期的伦理介入,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社会與论的压力,甚至监管层的介入,会导致产品服务难以运行。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更大的损失,也是焦虑所在。现在强调“向善”的伦理维度,实际上是给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一个“伦理软着陆机制”,避免引发隐性的、刚性的价值冲突。
“向善”需要内部平衡和外部监督。
企业以科技向善为使命,意味着“善”成为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的重要价值和维度。这意味着在进行创新时,需要做利益权衡,要综合技术和伦理的复合性。有一些产品在设计时也会通过AB测试等方法,来寻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追求流量、点击转化率等,甚至为了这一目的而不惜牺牲用户的相关权利。
这时,政府、公众,以及媒体应该有更强的权利意识,以及伦理道德上的价值敏感性。每一个人在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时,也要学会反思,权利是否被侵犯或者自己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别人的权利。这需要公众的觉悟,也需要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比起看得见的恶,隐性之恶更值得警惕。
“科技向善”并非仅仅是利用科技来直接解决社会问题,比如利用互联网平台筹资做公益,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寻找失踪儿童,或者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更关键在于要从现有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中,反思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
比如游戏造成的沉迷问题,短视频内容减弱人的专注力,电商、外卖平台带来的包装污染问题等。虽然,游戏、短视频平台都对用户提醒可以设置“青少年模式”,但是,这种希望用户主动设置的选项引导效果有限,只是为了规避风险和责任而已。
(摘编自陈茜《科技向善,善从何来?》)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遵循“科技向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才是真正的好科技。
B.上海的“两网建设”,不仅创新了技术手段,还创新了管理模式、重塑了行政方式、变革了体制机制、推动了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
C.中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仅造福了本国人民,还给全世界、全人类带来福祉,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科技的高度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但只要我们有了正向而善意的价值观力量,就能克服科技发展中“恶”的一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
A.网络平台大数据杀熟、外卖骑手困于平台算法歧视、基因编辑婴儿等事件表明在智能化时代,人们正在面临着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的挑战。
B.一项创新技术的应用,如果在一开始就从伦理角度去审度,就能避免企业产品服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避免造成企业更大的损失。
C.企业为了达到商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不惜牺牲用户的相关权利,这意味着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就做了利益权衡,综合了技术和伦理的复合性。
D.“科技向善”不是要利用科技来直接解决社会问题,而是要从现有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中,反思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科技向善”观点的一项是( )
A.克隆技术确实可能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人们不能接受克隆人实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阻碍。
B.游戏制作公司为了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游戏,除了游戏IP的打造,还聘请了大量的心理学专家参与游戏设计,设计出引人入胜的沉浸感,普通用户很难抗拒。
C.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利用基因疗法治疗白血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试验,尝试将这一方法用于治疗胰腺癌、卵巢癌等。
D.南京白领黄佳告诉记者,自己刚搜索、网购某个产品后不久,电商平台就“铺天盖地”进行相应推荐,相关广告、同类视频就会扑面而来。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才能实现“科技向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皮鞋
谢志强
出发前,所有的一切,应对沙漠的一切,都准备得很周密。可是,事到临头,傅队长觉得还差什么,却又琢磨不出。等到进入沙漠,他终于想到:要是带个维语翻译就好了。
师部决定开发塔里木(维语意为可开垦的荒原),组织了一个探险队。傅队长是老红军,他凭经验,带了一张地图(二十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一辆马车(木轱辘大车)。还有羊皮水囊、军用水壶,盛着水。他说那个地方,塔克拉玛干,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要是一个月不见我们回来,就给我们开追悼会吧。
进塔里木没有现成的路,一行五人,轮换着坐马拉的大车(车轱辘的直径有一米二)。天黄,地黄,树黄。枯死的胡杨树像沙包喷出凝固的沙柱。
一天三顿饭,一顿饭一个大灶坑。将有柴灰的灶坑作为标记,免得回来迷路。阿克苏到阿拉尔(维语意为岛)有一百二十多公里,他们花了七天。
阿拉尔在塔里木河北岸。北岸,层层叠叠的枯树败叶都腐烂了,跟沙子混在一起。乘独木舟过了河。远处是巨浪一般的沙丘群,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傅队长抓一把沙土,像吃炒面一样,放在舌尖上舔一舔,不咸。他说:含盐碱量低,好地。他的挎包装了一小袋一小袋的土样。
返回北岸,麻袋空了——超过预先计划的时间,光顾着勘探荒原,那是未来长庄稼的土地,却忘了眼前的干粮已经消耗完了。大家饥肠辘辘,唱起了“空城计”。喝饱了水,水在胃里咣当响,像羊皮囊里的水,不一会儿又“饿”了。
傅队长拿着望远镜四处搜寻,遍地是死亡的颜色——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他们仅仅在沙漠的边缘。这时傅队长看见了一群羊,仿佛天上的云朵落在地上了。沙漠活了。
放羊的是一个维吾尔族中年男子。傅队长走到他面前,说了句汉语,发现他表情疑惑。看出对方听不懂汉语。预先认为只是人与沙漠的关系,料不到出现人与人交流的问题。
傅队长指指嘴,摸摸肚子,弯弯腰,表示出一个“饿”的样子,然后,掏出纸币,指指羊。
羊倌看懂了,却摆摆手,摇摇头。
傅队长用钱买不成羊,弄不清到底因为什么。他对四个队员嘀咕了几句,像是下命令。
于是,五个人如同操练,立即躺倒在沙丘的一面上,还闭上眼,不是睡,分明采用另一种方式,表现“饿”的样子,饿得不能动了。
傅队长眯缝着眼,观察着羊倌的反应。
羊倌做出了双手往上指的动作,要他们站起来。同时,他的目光好奇地盯在傅队长的脚上。
傅队长穿着一双翻毛皮鞋。他站起,顿顿脚,指指羊,又指指鞋,手势像有一根细绳要把两样东西牵系在一起——我的鞋,你的羊,要我的鞋,就用羊换。傅队长加大了手势,很夸张。他第一次感觉语言乏力。
显然,羊倌看中了皮鞋。在戈壁沙滩放羊,多石头(鹅卵石),多刺(骆驼刺)。皮鞋护脚。
羊倌也打起手势。傅队长看懂了其中的意思:不能用皮鞋换羊,羊少了,公家要找我的麻烦。换鸡蛋吧,我家有很多鸡蛋。
傅队长需要证实鸡蛋的真实性。他模仿母鸡“咯咯嗒”叫,天下所有的母鸡“传捷报”都用同一种语言,继而,比画着鸡蛋的形状,好像他手中捡起刚生出的鸡蛋。
队员都站起来,看着傅队长的双臂像翅膀那样扇动,模仿着鸡生蛋后的欢喜和骄傲,费那么大的力气,落实在鸡蛋上。都憋不住,笑了。
羊倌也笑了,而且点点头,拖长了口音:哦——。傅队长知道,路的远近与那“哦”的拖音的长短有关。羊倌指着远处,那里有他的家。羊群朝他所指的方向移动。天上有一堆白云。太阳如大火球,悬在中空。
傅队长的皮鞋换了一百个鸡蛋,还付钱买了一大摞馕。他赤着脚,只说:“这也是皮鞋嘛,父母给的,磨破了还会恢复,这可是磨不坏的皮鞋呀。”为了证明沙漠的热度,每个人将五枚鸡蛋埋入滚烫的沙地。沙子煨熟了鸡蛋,又香又嫩。其间,傅队长割了麻袋,像编草鞋那样,动作麻利,编织出一双布鞋,套在“皮鞋”上,不烫脚了。
当晚,围坐着篝火,四个参军的大学生要求傅队长讲讲红军长征,那么长的路,要费多少鞋?傅队长简单地说:“长征路上,也和少数民族交流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穿破了多少双草鞋,已说不出个准数,但都是就地取材,自编自穿,可我这双“皮鞋”还好好的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傅队长”是一位老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中,来边疆开垦荒原依然保持“革命本色”,令人钦佩。
B.维吾尔族羊倌不用羊换鞋,而是用自家的鸡蛋,说明羊倌有集体责任感,是个合格的羊倌,但也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
C.傅队长临出发前说“要是一个月不见我们回来,就给我们开追悼会吧”,意味着明知危险,但依然敢于探险的决心。
D.“沙漠活了”一句内涵丰富,一方面指羊群的出现让荒凉的沙漠有了生机,另一方面指饥饿的探险队员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一段最后“他终于想到:要是带个维语翻译就好了”为后文费劲地“与羊倌换鞋”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
B.小说的故事情节较为寻常,但作者将之放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特定背景之下,增加了小说对读者的吸引力。
C.小说描写生动,比喻的运用令小说增色不少。如“远处是巨浪一般的沙丘群”形象地写出了沙漠的旷远、美丽。
D.小说围绕傅队长写了品尝土样、寻找食物、编织布鞋等几件事,塑造了其作为一名拓荒者的光辉形象。
8、小说的标题“皮鞋”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9、“皮鞋换鸡蛋”这一部分写得很有特点,请从“情节”和“人物塑造”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王安石以执政与陈升之领三司条例,命辙为之属。安石出《青苗书》使辙熟议,辙尽言其弊。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会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奏乞度僧牒数千为本钱,于陕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罪,升之止之,以为河南推官。宣仁后临朝,用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设《诗》《书新义》考试天下士,欲改科举,别为新格。辙言:“乞来年科场,一切如旧,惟经义兼取注疏及诸家论议,或出己见,不专用王氏学。仍罢律义,令举人知有定论,一意为学,以待选试,然后徐议元佑五年以后科举格式,未为晚也。”光皆不能从。自元佑初,一新庶政,至是五年矣。人心已定,惟元丰旧党分布中外,多起邪说以摇撼在位,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谓之“调停”。宣仁后疑不决,辙面斥其非,复上疏曰:“亲君子,远小人,则主尊国安;疏君子,任小人,则主忧国殆。且君子小人,势同冰炭,同处必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何者?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隐退。”疏入,宣仁后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极中理。”诸臣从而和之,“调停”之说遂已。
(选自《宋史·苏辙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
B.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
C.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
D.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访求遗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辙以书抵安石/力陈其不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起名取字方式多种多样,但名和字常常存在一定的联系。
B.“见”的意思是看见,“见”与《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的“见”字含义相同。
C.元祐,皇帝年号,古代常用帝王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此后形成制度。
D.“以”的意思是来,“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忽魂悸以魄动”的“以”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辙和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又一同殿试制科策问,苏辙对官禁朝廷的事论述得尤为激切。他的策问试卷引起了较大争议。
B.王安石让苏辙入三司条例司,王安石拿出《青苗书》让苏辙仔细说说意见,苏辙说了其不足之处,后来他的竭力陈说惹怒了王安石。
C.司马光因王安石私自设《诗经》《尚书新义》来考试天下士人,于是想改变科举,另立新的条例,而苏辙反对立即改变科举条例。
D.元丰年间的旧党常常兴起邪说来动摇在位大臣,吕大防、刘挚很忧虎,想稍加推举任用他们。宣仁后在苏辙上疏后依然犹像不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2)小人贪利忍耻,击之则难去,君子洁身重义,沮之则隐退。
14、苏辙在殿试制科策问时讲政事得失,论述激切,各位考官对苏辙的策问试卷的评判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①(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②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②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③抗疏:臣子对君命或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晖、翠微可谓人间美景,诗人日日观赏,沉醉在大自然中。
B.颔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渔人泛舟水上、蒸子空中翻飞的动态美景。
C.颈联运用典故,诗人借用历史上匡衡和刘向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D.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结合在一起。
1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7、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手法感慨人生苦短、韶华易逝。
18、杜甫《登高》中写出郁积在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①___________的。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自古以来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②___________,就连今人也定会竖大拇指。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 ),创造出令西方③___________的古代科技文明。曾侯乙编钟以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总之,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
20、请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把自己的揣摩感悟,连同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
B.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
C.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
D.他们把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连同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就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
B.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発”,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
C.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発”,就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D.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発”,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学中的“对偶”与诗词中的“对仗”是异曲同工。诗词中的“对仗”能使意境更加优美,抒情更加感人,哲理更加深邃。数学中的“对偶”使得数学理论变得更加深刻,更加优美。数学中的“对偶”不只是数学的结构和框架,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
数学和诗歌的创作①___________。当然,任何科学和艺术的创作都需要直觉和想象力,但②___________。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极富直觉和想象。这种直觉和想象是源于诗人的形象思维。数学家克莱因说:“在预测能被证明的内容时,和构思证明的方法时一样,数学家们③___________。”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4、文中画框线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六、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看以上漫画,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以“路”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B.“推动了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错误,未然当已然,原文“将推动城市治理全方位变革”。故选B。
2、答案:A
解析:B.“如果……就能”说法过于绝对化,原文“如果在一开始就从伦理角度去审度,减少危害和风险,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C.“不惜牺牲用户的相关权利,这意味着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就做了利益权衡,综合了技术和伦理的复合性”信息杂糅,逻辑错误,原文“这意味着在进行创新时,需要做利益权衡,要综合技术和伦理的复合性”中的“这”指代的是“‘善’成为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的重要价值和维度”,而选项中“不惜牺牲用户的相关权利”正说明没有综合伦理维度。D.“不是要利用科技来直接解决社会问题,而是要从现有的产业体系和商业模式中,反思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曲解文意,“不是……而是”表选择,而原文中是“并非仅仅是…….更关键在于”表递进。故选A。
3、答案:C
解析:
4、答案:①首先围绕“科技向善”的话题展开。②接着重点分析了科技给我国人民生活、社会治理及全球人类发展作出的贡献。③最后论述了科技的两面性及其带来的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首先提出“科技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人性之善’”,引出后面的“‘科技善’给人民带来的福祉”的观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如“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才是真正的好科技”“科技治理以社会为重心,彰显‘治理之善’”“中国依靠科技,对全球疫情严重的地区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与世界各国共享病毒基因组信息,开展疫苗研发国际合作等,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等,分析科技在这些方面作出的贡献,明确观点“科技进步展现的‘人类之善’”给全世界、全人类带来福祉,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最后一段提出“科技的高度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后面举例说明相关问题,表明观点“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巨大福祉的同时,也正在接受伦理底线和价值尺度的挑战”。材料二第一段首先讲“科技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露出它‘恶’的一面”,然后具体分析论述科技带来的问题。后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的办法,如“‘向善’需要内部平衡和外部监督”“比起看得见的恶,隐性之恶更值得警惕”等,即思考科技该如何向善。根据以上分析,两则材料都是以“科技向善”为话题的,且互为补充。
5、答案:①国家层面:始终坚持科技以人民为中心,彰显“治理之善”;要让科技发展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要为科技创新搭建“伦理软着陆机制”。②企业商家层面:要将“善”成为评估技术、产品、服务的重要价值和维度,要做利益权衡,并反思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不可一味追求利益而牺牲客户的相关权利。③公众及媒体层面:应该有更强的权利意识,以及伦理道德上的价值敏感性,对企业形成监管。④个人层面:在使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时,要反思权利是否被侵犯或者自己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别人的权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科技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人性之善’”“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才是真正的好科技”“我国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遵循‘科技向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规范科技伦理秩序、解决科技与伦理风险冲突,敬畏‘人性之善’,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分析,国家需要始终坚持科技以人民为中心,彰显“治理之善”。
6、答案:B
解析:B.“但也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错,根据原文第十六段可知,羊倌看中傅队长的皮鞋是因为戈壁沙滩环境恶劣,穿上皮鞋更利于放羊,而非“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心”。
7、答案:C
解析:C.“如‘远处是巨浪一般的沙丘群’形象地写出了沙漠的旷远、美丽”错,根据原文第五段“远处是巨浪一般的沙丘群,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可知,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沙丘的巨大和连绵不断,表现了沙漠的旷远,而非“美丽”;再根据后文“傅队长抓一把沙土……含盐碱量低,好地”可知,此处的环境描写暗示了荒原的开垦者们面临的是极为恶劣的环境。
8、答案:①“皮鞋”既指傅队长脚上穿的皮鞋,也指拓荒者的双脚。②“皮鞋”象征了拓荒者的奉献精神和他们一往无前的勇敢无畏和乐观自信。
解析:①依据“傅队长穿着一双翻毛皮鞋”“他赤着脚,只说:这也是皮鞋嘛,父母给的,磨破了还会恢复,这可是磨不坏的皮鞋呀”,“皮鞋”既指傅队长脚上穿的皮鞋,也指拓荒者的双脚。②依据“傅队长简单地说:长征路上,也和少数民族交流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穿破了多少双草鞋,已说不出个准数,但都是就地取材,自编自穿,可我这双‘皮鞋’还好好的呢”,“皮鞋”象征了拓荒者的奉献精神和他们一往无前的勇敢无畏和乐观自信。
9、答案:(1)情节: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开始无法沟通,之后羊馆不愿意要钱,而是对皮鞋产生兴趣,再之后不愿用皮鞋换羊,最后用鸡蛋换了鞋。②富有喜剧意味。因为无法用语言沟通,人物之间的动作需要夸张,如“表达饿”“证实鸡蛋”的一些夸张的行为。(2)人物塑造:因为无法用语言沟通,“皮鞋换鸡蛋”这一情节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和外貌(神情)描写来塑造人物。动作描写如傅队长表达“饿”的意思时“指指嘴,摸摸肚子,弯弯腰”。外貌(神情)描写如羊信“疑惑的表情”“好奇的目光”,明白傅队长意思后的“笑”。
解析:情节:①依据“羊倌看懂了,却摆摆手,摇摇头”“显然,羊倌看中了皮鞋”“羊倌也打起手势。傅队长看懂了其中的意思:不能用皮鞋换羊,羊少了,公家要找我的麻烦。换鸡蛋吧,我家有很多鸡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开始无法沟通,之后羊倌不愿意要钱,而是对皮鞋产生兴趣,再之后不愿用皮鞋换羊,最后用鸡蛋换了鞋。②依据“于是,五个人如同操练,立即躺倒在沙丘的一面上,还闭上眼,不是睡,分明采用另一种方式,表现‘饿’的样子,饿得不能动了”“傅队长需要证实鸡蛋的真实性。他模仿母鸡‘咯咯嗒’叫,天下所有的母鸡‘传捷报’都用同一种语言,继而,比画着鸡蛋的形状,好像他手中捡起刚生出的鸡蛋”,富有喜剧意味。因为无法用语言沟通,人物之间的动作需要夸张,如“表达饿”“证实鸡蛋”的一些夸张的行为。人物塑造:依据“傅队长指指嘴,摸摸肚子,弯弯腰,表示出一个‘饿’的样子,然后,掏出纸币,指指羊”“羊倌也笑了,而且点点头,拖长了口音:哦——”,因为无法用语言沟通,“皮鞋换鸡蛋”这一情节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和外貌(神情)描写来塑造人物。动作描写如傅队长表达“饿”的意思时“指指嘴,摸摸肚子,弯弯腰”。外貌(神情)描写如羊倌“疑惑的表情”“好奇的目光”,明白傅队长意思后的“笑”。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D
解析:D.“宣仁后在苏辙上疏后依然犹豫不决”分析有误,原文为“宣仁后疑不决,辙面斥其非……之说遂已”可知,苏辙的上疏得到了宣仁后的肯 定,宣仁后认为苏辙的话极合理,众大臣都顺从并赞成,“调停”之说就此作罢。故选D。
13、答案:(1)王安石说:“你的话确实有理,我当慢慢思考。”从此超过一个月不讲青苗法。
(2)小人贪图利益,能忍受耻辱,攻击他,但却很难让他离开职位;君子洁身自好,看重道义,败坏他,他就引退了。
解析:
14、答案:①司马光将苏辙置于第三等,②范镇感到为难,③胡宿认为苏辙对皇上不恭,要求黜落他。
解析:原文相关论述为“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惟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大意是司马光将苏辙置于第三等,范镇感到为难,胡宿认为苏辙对皇上不恭,要求黜落他。
15、答案:A
解析:A.“忘却了忧愁”错误。诗人流落在外,壮志难酬,虽观赏美景,却心忧天下,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漂泊之感。故选A。
16、答案:①本诗首联和颔联,以乐景衬哀情。前两联写朝晖轻酒,山青江静,渔人和燕子惬意地活动,反衬出诗人孤寂、苦闷的心情。②第三联诗人借两位古人事,写得委婉深沉,以抒发自己的愤懑。③尾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功业无成的悲愤之情。
解析:
17、答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解析:
18、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19、答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20、答案:孜孜以求;精益求精;高山仰止
解析:
21、答案:C
解析:注意逻辑顺序。“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是工匠揣摩感悟的对象,应先提思维对象,再说揣摩感悟,排除ABD。
22、答案:D
解析:此处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应“只有……才”,排除AC;B.“做出”缺少宾语,应: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23、答案:①需要直觉和想象力;②数学和诗歌更为突出;③利用高度的直觉和想象
解析:第一处,根据后句“当然,任何科学和艺术的创作都需要直觉和想象力”可知,前句的“数学和诗歌的创作”也需要这两种能力,所以此处应填“需要直觉和想象力”。第二处,这段谈论的主要对象是“数学和诗词”,根据关联词“当然……但是”表示转折,可知是想要突出强调“数学和诗词”更需要这两样能力,所以此处应填“数学和诗歌更为突出”。第三处,针对诗句“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直觉和想象是源于诗人的形象思维,而这个对于数学家来说,考虑的是高度,所以此处应填“利用高度的直觉和想象”。
24、答案:①三个“更加”构成一组排比,句式非常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②由“意境”到“抒情”再到“哲理”,三方面内容依次排列,有助于突出诗词的对仗所起到的三个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意境更加优美,抒情更加感人,哲理更加深邃”,连用三个“更加”构成一组排比,从句式上来看,字数相同,结构一致,非常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从内容上来看,由“意境”到“抒情”再到“哲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这三方面的内容依次排列,有助于突出诗词的对仗所起到的三个重要作用。
25、答案:例文:
走自己想走的路
从一出生,我们就踏踏实实走上了各种各样的路,无可避免,正如某作家在《前方》中所说:“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这路,或坦坦荡荡,或充满荆棘,或四处泥泞,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必须走的路和自己想走的路。
所谓必须走的路,其实是社会为你规定的路,这是大众之路;所谓自己想走的路,就是你根据你自己的个性选择的路,这是罕迹之路。有人曾说,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了,才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诚然,有些道路我们无法避免,应该尽全力将它走好,但之后,你是否会依据初心,向着心中的那个方向,像朝圣者一样虔诚地走下去呢?
芸芸众生的平凡之路,按部就班,确实好走,但这也就意味着你要做一辈子的木偶,每天重复生活,天天做着与别人一样的事情,没有新的体验,没有新的成长。长此以往,你便会对生活产生厌倦,失去活力和希望。
罕迹之路更通幽,所以,我更愿意选择一条自己想走的路,抬头挺胸,充满激情,迈开大步向前走。
选择大众之路可能会一帆风顺,但是我们活在世上,并不是为了贪图安逸,我们要有自己的梦,要有自己的执着与坚持,经营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这样人生才足够精彩。也许这样的选择只是搭在悬崖两边的一根独木,当我们走上去时,它会摇摇晃晃,险象环生;甚至当我们走到中间时,它会一下折断,我们可能因此跌入山崖。但那又如何?人生本来就是用来经历的,与其安逸地死,不如轰轰烈烈地生。
行走在自己的路上,我们决不因困难而停下步伐。在台湾,曾有17位平均年龄81岁的老人,他们患有各种疾病,但他们却历经13天,像小伙子一般疯狂追梦,完成了骑摩托车环岛旅行。路途中,他们曾遇到险峻的悬崖、危险的塌方,也有人意外摔伤,但他们用强大的意志克服了身上的病痛和路途的艰辛,他们选择了这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特别的道路。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每一次突破,不仅是对他人的赶超,更是对自我的超越,是为将来做更好的自己积蓄力量。
纵观古今千年,有多少青年才俊折戟半途?曾记否,那个过目成诵,才华横溢的神童仲永?曾记否,那个扬鞭策马,意气风发的吴王夫差?早年成名却迷失路途的仲永已成尘迹;骄傲自满,沉醉于暂时胜利的夫差已化为烟云。他们被罕迹之途上的寂寞磨去了耐性,终成了历史的过眼云烟。
走自己的路,请不要在意旁人的不解甚至嘲讽,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让全世界都认可你;不要畏惧夏日的骄阳,也不要畏惧冬日的寒霜,往前走,坚持住,蓦然回首,你会发现你已站在山巅之上!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