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A(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A(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7 12:0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试A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积累(共24分)
1.下列各选项中加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砉然(huā) 侍坐(shì) 更换(gèng) 庖丁解牛(páo)
B.犒赏(kào) 刀俎(zǔ 鲰生(zhōu) 目眦(cī)
C.逢孙(páng) 杞子(qǔ 中音(zhòng) 衅钟(xìn)
D.赡养(zhān) 庠序(xiáng)大郤(xì) 孝悌(tì)
2.下列对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隐藏
B.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C.会其怒,不敢献 会:恰逢
D.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3.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不吾知也 ②冠者五六人 ③风乎舞雩 ④加之以师旅 ⑤则何以哉
⑥尔何如 ⑦何伤乎 ⑧为国以礼
A.①④⑥⑦/②/③⑤⑧
B.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C.①②⑤⑥/④/③⑦⑧
D.①⑤⑥⑦/②/③④⑧
4.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沛公欲王关中 此其志不在小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秦地可尽王也
C.项伯杀人,臣活之 籍吏民,封府库
D.于是项伯复夜去 项伯东向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牛何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立而饮之 拔剑切而啖之
C.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以其无礼于晋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鸿门宴》中,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物形象__________,跃然纸上。
(2)樊哙闯帐的描写中,他“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寥寥数语,却使读者如__________,心里顿感紧张。
(3)这部______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A.惟妙惟肖 耳闻目睹 得天独厚
B.栩栩如生 身临其境 匠心独运
C.栩栩如生 耳闻目睹 得天独厚
D.惟妙惟肖 身临其境 匠心独运
7.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B.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诗、书、画、印艺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艺术大师,艺坛尊其为“四绝”画家、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含着一种神奇而又强大的力量,能够使人世间许多误会和疑虑都涣然冰释。
D.面试结束后,不管是表现失意还是踌躇满志,考生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风度,展现给考官一种沉稳大气的形象。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组是( )(3分)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野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①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
②除此,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
③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时
④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奇怪迭出
⑤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美景吗
⑥有时只好手舞之,足蹈之
A.③⑤①⑥②④
B.⑥②③①④⑤
C.③⑤④①⑥②
D.①⑥②③⑤④
二、阅读鉴赏(共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侯王,根据政治地位决定他们入本纪还是入世家但情况又不尽然,西汉惠帝虽然当了几年天子,实际上有职无权,没起什么作用,所以本纪中没有他的地位。项羽是秦汉之际主宰天下的人物,吕后是惠帝朝的发号施令者,他们虽然没有天子称号,却被列入本纪。孔子没有侯爵,陈胜是自立为王;二人都被列入世家,因为他们的历史地位堪与王侯相比。司马迁的上述安排可谓独具慧眼,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也是合乎逻辑的归纳。
《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了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如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伍子胥都是军事家,所以,他们的传记前后相次。苏秦、张仪是战国策士,他们的传记也紧紧相连。再看西汉人物的传记:韩长孺、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是抗击匈奴的将领,所以韩长孺、李广传记后面插入《匈奴列传》,然后是卫青、霍去病的传记。通过叙述西汉中央王朝与周边各民族的交往,几位相关人物的传记以类相从,前后相次,发展轮廓非常清晰。司马迁对人物传记次序的巧妙编排,造成了《史记》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与合传。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则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合传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循吏列传》《酷吏列传》《货殖列传》等,都是专门为人物设立的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又引入蔺相如,然后叙述两人恩怨,中间又插入赵奢、李牧传记,最后以廉颇事终结。这篇传记叙述的都是赵国将相的故事,可谓以类相从,是合乎逻辑的归纳;同时生动地展现了赵国兴亡的历程,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的所作所为,描绘出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人物合传以这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司马迁非常重视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探究,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正确的判断力。他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说法,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项羽本纪》)。在分析造成吴起乱箭穿身悲惨结局的原因时,认为这缘于他的“刻暴少恩”(《孙子吴起列传》)。以上见解都是很精辟的。
9.下列对《史记》人物传记的“合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中的人物合传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
B.《史记》中的人物合传是把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写成的传记。
C.《史记》中的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也很高明。
D.《史记》中的人物合传中的历史和逻辑的高度统一体现在通过叙述某一类型人物所作所为来描绘特定领域的总体风貌上。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迁编排人物的技巧十分高超,使《史记》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脉络。
B司马迁根据政治地位决定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王侯入本纪还是世家,是对历史事实的充分尊重。
C.《史记》对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但又遵从以类相从的原则。
D.《史记》的叙事不仅对表面现象进行陈述,而且还追根溯源,提示出内在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11.依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史记》把项羽列入本纪,司马迁是根据项羽的政治地位来决定的。
B.《史记》把老子、庄子和韩非子三人合记在一个传记中,这是司马迁根据以类相从的原则来决定的。
C.《廉颇蔺相如列传》首叙廉颇事迹,很快引入相如,中间又插进赵奢、李牧传记,最后又以廉颇事终结,可以说遵循了以类相从的原则,但没有按时间顺序来排列。
D.人物传记后面所附的“太史公曰”的内容,表现了司马迁在对事物因果关系探究时敏锐的眼光和正确的判断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9分)
(甲)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乙)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2.下列对(乙)文中最后一段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3.下列对(甲)(乙)两部分文字中加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古代爵位名,为封建社会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B.为寿,祝颂之辞。敬酒或用礼物赠人以表示祝人长寿。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4.下列对(甲)(乙)两部分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攻打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
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
C.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服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卒,一举拿下咸阳。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
(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21分)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①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②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
③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④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一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⑤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⑥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迁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⑦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⑧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⑨沉重是自找的。
⑩庄子是战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两千多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刮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11)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12)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那是许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一首老歌诉说着我们对飞翔的梦想,而一双绑缚着沉重黄金的翅膀,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的啊!
(13)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选自《散文》2008年第3期)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庄子的翅膀”,作者用借代的手法,使题目有吸引力,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庄子思想的特点。
B.作者第①段详细描写了自己的“沉重”感受,是为了与超脱的庄子“轻盈”的生活构成对比,突出下文“庄子的翅膀”对于现代人生活的重大意义。
C.第②段中,作者写庄子生活的时代:一是为了作对比,突出庄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人命低于草芥的时代;二是为了在结构上为下文写庄子的翅膀做铺垫,以突出庄子的翅膀是被时代逼出来的。
D.文章第⑩段写到庄子的散文用意是:进一步说明庄子思想的伟大和历史影响的深远,与我被欲望所绑缚而无法自拔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
17.结合全文说说标题“庄子的翅膀”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对他有何评价?(6分)
18.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沉重是自找的”?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6分)
19.有人认为结尾段表现出一种绝望而消极的情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哂笑仲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是故哂之。”
(2)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劝说齐宣王对待别人的老人像自己的老人,对待别人的孩子像自己的孩子,天下就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
2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6分)
示例:生活如一团纷乱的麻线,它拧结着人生的爱恨情仇;
生活是一条曲折的小路,它遍布着奋斗的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杯诱人的佳酿,它蕴含着旅途的甜蜜苦辣。
22.根据下面材料内容,概括我国普通话使用的两个特点(5分)
国家语委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为校园语言,城市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
五、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
医生对她说:“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
蝴蝶说:“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医生说:“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
蝴蝶打断医生的话:“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了整容手术。
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人生在世,许多美好的东西既在过去,也在将来,其实更重要的是现在。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害己。”
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与点拨
1.答案:C
解析:A项,“砉”应读“xū”;“更”应读“gēng”。B项,“鲰”应读“zōu”;“眦”应读“zì”。D项,“赡”应读“shàn”。
2.答案:A
解析:A项,“隐”是“痛惜,哀怜”的意思。
3.答案:D
解析:①⑤⑥⑦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④⑧为状语后置句。
4.答案:D
解析:A项,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B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C项,使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
5.答案:D
解析:A项,动词,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C项,动词,依照/动词,凭靠D项,均为介词,对。
6.答案:B
解析: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可以用来形容“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与句意不合。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句中没有“闻”,与句意不合。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用在“如”后面,符合语境。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可以用来修饰“艺术作品”。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与句意不合。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A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C项,“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D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8.答案:A
解析:③句中的“如”是举例,用来证明首句的观点;⑤句中的“美景”和③句中的“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呼应;①句中的“读庄子”用来切入正题,“手足无措”与⑥句中的“手舞之,足蹈之”呼应;②句中的“此”与⑥呼应;④句和后文照应。
9.答案:C
解析:以偏概全,文中是说“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10.答案:B
解析:遗漏信息,第2段中介绍既根据政治地位,又根据历史作用来决定入本纪还是世家是司马迁对历史的充分尊重。
11.答案:D
解析:A项,张冠李戴,是根据项羽的历史作用来决定的。B项,信息遗漏,即使根据以类相从的原则,又有时间先后的顺序。C项,曲解原意,遵循了以类相从的原则,也是按时间顺序来排列。
12.答案:B
13.答案:A
解析:封建社会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14.答案:D
解析:“没费一兵一卒”错误。
15.答案:(1)给官吏、百姓登记造册,封闭收藏财物的府库,来等待项将军。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出入和意外变故。
(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参考译文】
(乙)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哓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威阳,沛公想听从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印信。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16.答案:A
解析:A项,是比喻修辞。提示:比喻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借代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为名词,如部分代整体、特征代事物等。
17.答案:“庄子的翅膀”含义是庄子摆脱名利等束缚,追求自由的思想。
评价:(1)它使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自信。(2)因为它,庄子珍爱生命;坚守人格尊严、精神吞吐宇宙。(3)因为它,庄子保全了自己,让世人吃惊仰望。
解析:文章第②段中“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可以推测含义。作者的评价要结合文章中庄子的精神总结。
18.答案:(1)我们做不到像庄子一样在名利上舍弃。(2)我们生活的时代让人被金钱和无尽的欲望所束缚。(3)这种选择更多的是源于自己的内心。
解析:文中的“沉重”指什么?为什么是“自找的”,围绕这些关键词从文中找出“我们”与庄子的不同,概括总结即可。
19.答案:从表层意义上看,确实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情绪,但纵观全文,它实际上是愤激之词。文章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庄子思想的崇敬之情,对理想人生状态的向往。作者因陷入生活困境而不能自拔,于是有了这样的感慨。
20.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21.答案:示例: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含着世间的悲欢苦乐;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它荡漾着情感的波澜起伏;心灵是一片皑皑的雪原,它辉映着征程的挫折与辉煌。
22.答案:(1)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
(2)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别。(意思对即可)
23.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写蝴蝶为了更年轻、更美丽而做整容手术,结果适得其反,变成了一只毛毛虫。材料中蝴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美丽而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结果害了自己。故事之后的分析有两个要点提示,一是“更重要的是现在”,即现在是最美好的;一是“欲望……如不控制就会害人害已”。
综合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文:(1)学会控制欲望;(2)把握现在,珍惜现在;(3)做事要适可而止;(4)人要正确认识自己;(5)做事过犹不及;(6)贪婪害人害己;(7)无欲则刚;(8)学会享受生活。
8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