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将相和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读下面这段话的时候,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预习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地读,画出生字词,记下所用时间。
2.文中的“将”是指_____ “相”是指_____?课文围绕着他们讲了_____个小故事,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边读课文边圈画出相关词句)
召集 大臣 商议 勇敢 机智 解决
难题 称赞 诚意 交付 商量 允诺 划归 典礼 约定 丝毫 客舍 胆怯 示弱 随行 推辞 拒绝 边境 职位
服气 能耐 顺眼 诸位 乘机 战袍 负荆请罪 同心协力 无价之宝 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高头大马
将相和
廉颇
蔺相如
和好
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
默读第一个故事,想一想这个故事起因 经过 结果分别是什么?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勇敢 思虑周全)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聪明机智)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 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重点指导朗读: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
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 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复述故事能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的人。
1.默读第二个故事,想一想这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是谁?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是如何做的?蔺相如又是如何做的?画出人物的语言 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 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
1.默读第三个故事,想一想主要描写的是谁?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2.当蔺相如被封为上卿时,廉颇是如何说又是如何做的?画出人物的语言 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
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 性格直率的特点。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 顾大局 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 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3.蔺相如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避着廉颇?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原因?从这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品质?
因为廉颇居功自傲,与蔺相如闹不团结,而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那些深明大义的话和处处避让的行为深深地感化了廉颇,使他觉得自己心胸狭窄 羞愧难当。于是去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这可以看出廉颇知错能改的优秀品质。
4.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用文中的句子说说他是如何“负荆请罪”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廉颇的什么品质?
知错就改
你能复述一下吗
三个小故事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我
真
棒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