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专题03 名句赏析类(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专题03 名句赏析类(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7 23:1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暑假阅读】诗歌鉴赏 专题03 名句赏析类
【方法技巧】
这类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提问方式:
1、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
3、你从这句名诗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4、这句话在现在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
5、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
【典型例题】
例: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题】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答案】“久住”、“相识”、“欲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人格化,移情于景
【解析】本题考察课外的诗歌鉴赏,考了诗词提炼、诗句赏析;但诗人思想感情这一考点并未覆盖到,题目设置较为一般。本题难度适中。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名句。赏析句子时,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专项练习】
一、诗歌阅读。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判断下面对这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
C.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
D.野渡:野外的渡口。( )
2.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情感:
体现情感的字是:
3.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象: 、 、 、 。
意境: 。
感情: 。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时被贬任江州司马。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②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
1.这首诗中前两句蕴含了物候现象,这是因为 引起的。
2.请简要分析诗人登山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3. 从表现手法方面赏析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三、阅读诗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农历九月九日是( )节。
A.端午 B.清明 C.重阳 D.中秋
2.山东是指( )
A.山东省 B.华山以东C.山的东面
3.异乡是指( )。
A.山东 B.他乡,外乡 C.不同的家乡
4.咬文嚼字。(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
(1)倍:____________(2)独:____________ (3)遍:____________
(4)逢:____________(5)忆:____________ (6)遥:____________
5.填空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 的思念之情。
(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6.连线
端午节 A.菊花酒
中秋节 B 月饼
重阳节 C 汤圆
元宵节 D 粽子
四、阅读,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③耕织,
也傍④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在田间锄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供:从事。④傍:靠近。
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________解:________
(2)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诗中农民干的活儿有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小孩儿天真、活泼、可爱,从“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来。结合注释,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________。(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5)《四时田园杂兴》是 诗人 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
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
五、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首句用“________”和两个“_______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渲染出诗人________。
(2)“_______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3)“_______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_______”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_______”的具体内容了。
(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________”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答案】1、A.对 B.对 C.对 D.对
2、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3、意象:春潮、 雨、 野渡、 横。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闲适的胸襟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二、
1.高下差异
2.登山前,诗人为春光逝去而感到遗憾;登山后,当一片春景映入眼帘时,又感到由衷的惊喜和宽慰。
3.示例:这一句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人间“芳菲尽”与山寺桃花“始盛开”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发现山中桃花开放的惊喜之情。 (手法1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如从借景抒情、拟人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亦可)(2分)
三、参考答案
1.C 2.B 3.B
4、1.更加 2.独自 3.都 4.碰到 5.思念 6.在远方
5、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游子思乡
6、
端午节——D 粽子
中秋节——B 月饼
重阳节——A.菊花酒
元宵节——C 汤圆
四、
(1)随兴而写的诗。懂得。
(2)昼;夜;耕田;绩麻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4)B
(5)A
【解析】(1)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四时田园杂兴:是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其中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田园杂兴各12首。杂兴:随兴而写的诗。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解:懂得。
(2)前两空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诗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昼出耘田夜绩麻”句中“昼、夜”是反义词,从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后两空由“童孙未解供耕织”可知农民干的活儿有 耕田、绩麻。
(3)此题主要考查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童孙:小孩子,这是站在长辈的角度说的。供:从事。傍:靠近。诗句的意思是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C正确;B:错误;这首诗中的小孩儿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也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5)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平时对常用的词语也应加强记忆。
(2)①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②后两空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填空。
(3)解答此题要先对整首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义,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5)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五、【答案】
1、独 异 ;独异是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倍
3、遥知 忆佳节
4、这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
【解析】1、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及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考查了学生赏析古诗字词的能力,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
“倍”字用的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3、考查了学生赏析古诗的能力,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遥知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忆”字,也点名了第二句中提到的佳节的具体内容了。
4、考察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结合古诗内容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简要评价即可。如这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
六、【答案】
1、B
2、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示例: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力图改革的爱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