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7 16:3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大青树下的小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体会作者对这所学校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2.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课文中相关语句描述自己的校园生活。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播放音乐《爱我中华》,课件出示歌词。
引导交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首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找到的不同民族的图片,再简单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情况。
(课件出示资料包图片: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学生展示介绍完,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三)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学校去看一看,看看这所学校与我们学校的不同之处。
(课件出示课题,并配本课主题图;教师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一)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把不认识的字词圈起来。
(二)开火车读。
(三)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四)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会认字:坝 汉 艳 扮 扬 读 摔 跤 凤 洁。指名朗读,师生正音,出示“坝”“摔”“跤”“洁”,引导学生说说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词语:坪坝 汉族 鲜艳 打扮 飘扬 朗读 摔跤 凤尾竹 洁白。
(1)小组朗读,师生正音。
(2)说说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记住这些词语。
①借助图片,了解“坪坝”“凤尾竹”。
②用拆拼法理解“鲜艳”。
③做动作,读词语“打扮”“摔跤”“朗读”。
(3)再次整体朗读词语。
三、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一)指名读生字、新词。
(二)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1.课件出示会写字:
艳、静、孔(左右同宽);
绒、球、汉、服、扮、停、粗(左窄右宽);
晨、装、雀(上下结构)
2.学生写字。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的内容
(二)学习反馈(出示课件):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同学们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中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总结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五、课堂总结,铺垫下文
这节课,同学们和边疆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我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在这所边疆小学里到底有着怎样的乐趣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大家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感受这所边疆小学的独特魅力。(生读课题)
二、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体现“我们可爱的小学”十分美丽的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课件出示表现校园美丽的句子。
(1)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这所小学美在哪里?(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各个民族的服饰,灿烂艳丽,色彩丰富)
(3)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4)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全班交流,简单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到新鲜。
(5)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铜钟”“大青树”“凤尾竹”等这些感到新鲜的事物。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校园的美丽。
3.指导朗读,品味校园的美丽。
引读: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大青树粗壮,凤尾竹幽雅多姿,还有身着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民族服装的孩子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你能读出边疆小学的美丽吗?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师生评价。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我们可爱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小学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团结的
2.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语句。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出示重点语句,相机指导分析句子是如何体现这是团结的小学的。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把重音放在“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这两个词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
3.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小学啊!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一起体会他们的团结。(生齐读)
(三)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课件出示: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学生齐读这段带有新鲜感的句子。
(1)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周围环境十分安静,课堂非常精彩,同学们学习很认真)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这堂课是非常精彩的 (通过写鸟儿、蝴蝶、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都被吸引了过来,认真地听课来表现课堂的精彩)
2.在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真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啊!(祥和是指吉祥、和谐、美好。学生不一定能很准确地概括出来,教师可适当点拨。)
(四)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课件出示: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校园里的同学们多么有礼貌,在边疆小学里学习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2.课件出示: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孔雀舞、摔跤”这些带有新鲜感的词语,感受场面的热闹与欢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3.课文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小动物。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 (小动物的出现更突出了地处边疆的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乐、活泼的气氛。)
三、课文总结
1.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能不能把它代入句子中去?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美丽的学校、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一所美丽、团结、欢乐、祥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吗?你愿意赞美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句话吧!
4.假如你是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
5.请同学们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把课题再读一遍。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美丽的,是热闹的。我们的学校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用上“这是一所________的小学。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自己的学校。
课件出示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等几个场景,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说一说。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自己喜欢的各民族的一些资料,准备参加班级将要开展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民族文化展览活动。
六、板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