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烃》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系物
B.2,2-二甲基丙烷与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C.戊烷有3种结构,戊基也有3种结构
D.CH3CH2CH(CH3)CH3可命名为3-甲基丁烷
2.已知1,3-丁二烯()可以发生1,2-加成或者1,4-加成,其1,4-加成反应的原理是分子中的两个双键同时断裂,1、4号碳原子各加上一个原子或原子团后,中间两个碳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又配对形成双键。则1,3-己二烯与溴水反应的产物共有(不考虑顺反异构)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3.苯并降冰片烯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结构简式如图。关于该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苯的同系物
B.分子中最多8个碳原子共平面
C.一氯代物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分子中含有4个碳碳双键
4.已知(b)、(c)、(d)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c和d两种
B.b、c、d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c、d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c、d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
B.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C.和为同一物质
D.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其沸点各不相同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芳香烃的分子通式是CnH2n-6(n≥6)
B.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仅含有一个苯环的所有烃类化合物
C.在苯的同系物分子中存在大π键,每个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
D.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浓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
7.某烷烃一个分子里含有9个碳原子,其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这种烷烃的名称是
A.正壬烷 B.2,6-二甲基庚烷
C.2,2,4,4-四甲基戊烷 D.2,3,4-三甲基己烷
8.烯烃M的分子式为C4H8,其结构中无支链且含有两种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下列关于M的说法错误的是
A.M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B.M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中属于烯烃的有4种
C.M与HCl的加成产物只有一种
D.M可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加聚反应
9.制备乙醛的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涉及氧化反应
B.化合物2和化合物4互为同分异构体
C.可以用乙烯和氧气为原料制备乙醛
D.PdCl2需要转化为才能催化反应的进行
10.下列烯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A.3-甲基-3-丁烯 B.2-甲基-1,3-丁二烯
C.2-甲基-3-戊烯 D.2-乙基-1-丙烯
11.某有机物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分子中都是共价键
B.与Br2加成最多可得到3种产物
C.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该模型为球棍模型
12.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有3种杂化轨道类型的碳原子
B.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数目最多为14
C.分子中的苯环由单双键交替组成
D.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两种产物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已知可简写为,降冰片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1)降冰片烯属于_______(填序号)。
a.环烃 b.不饱和烃 c.烷烃 d.芳香烃
(2)降冰片烯的分子式为_______。
(3)降冰片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含有一个六元环的单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任写一种)。
(4)降冰片烯不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填序号)。
A.易溶于水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14.甲、乙、丙三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按要求填空。
(1)甲、乙、丙属于_____
A.同系物 B同位素 C.同分异构体 D同素异形体
(2)甲中共平面的原子最多有_______个。
(3)与乙分子式相同的有机物,且属于炔烃有_______种。
(4)乙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丙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种。
15.比较甲烷与氯气、乙烯与溴的反应,以及甲烷和乙烯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反应,将反应类型、反应条件、生成物和反应时发生的现象填入下表。
反应物 反应类型 反应条件 生成物 现象
甲烷、氯气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烯、溴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甲烷、氧气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烯、氧气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6.在一定条件下,乙烷和乙烯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氯乙烷。
(1)用乙烷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
(2)用乙烯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
(3)你认为上述两种方法中较好的是哪一种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7.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溴苯。打开K,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发现a中有微沸现象,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中有少量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对a中的液体进行后续处理即可获得溴苯。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中,盛有苯和溴的混合液的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
(2)a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能说明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b中CC14的作用是_______。
(4)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得到粗溴苯后,用如下操作进行精制:①水洗②蒸馏③用干燥剂干燥④用10%NaOH溶液洗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② B.②④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② D.①④①③②
18.硝基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
I.制备硝基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HO-NO2+H2O
II.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20℃)/g·cm-3 溶解性
苯 5.5 80 0.88 微溶于水
硝基苯 5.7 210.9 1.205 难溶于水
浓硝酸 ___ 83 1.4 易溶于水
浓硫酸 ___ 338 1.84 易溶于水
III.制备硝基苯的反应装置图如下:
IV .制备、提纯硝基苯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混酸时,应在烧杯中先加入___________ ;反应装置中的长玻璃导管最好用___________代替(填仪器名称);恒压滴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步骤①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C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步骤②中分离混合物获得粗产品1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
(3)最后一次水洗后分液得到粗产品2时,粗产品2应___________ (填“a” 或“b”)。
a.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4)粗产品1呈浅黄色,粗产品2为无色。粗产品1呈浅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步骤④用到的固体D的名称为___________。
(6)步骤⑤蒸馏操作中,锥形瓶中收集到的物质为___________。
19.苯甲酸被广泛应用于合成药物、染料等化学品,某实验小组采用液相氧化法对其进行合成,有关药品性质及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原理】
已知:在弱酸、弱碱及中性条件下的还原产物为。
【药品性质】
药品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性
甲苯 110.6 0.872 难溶于水,与乙醇、乙醚等互溶
苯甲酸 122.1 249.2 1.266 易溶于热水、乙醇、乙醚等溶剂,微溶于冷水
【实验步骤】
(一)苯甲酸钾的制备
①烧瓶中加入甲苯()、(过量)、蒸馏水及一小粒沸石,加热,保持回流状态直至__Ⅰ__为止,停止加热;
②向上述得到的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溶液,充分反应后,由m口加入图装置A中。将活塞n___Ⅱ___,进行过滤;
(二)苯甲酸的制备
③由p口向两颈烧瓶中加入一粒转子及无水乙醇,m口装上球形冷凝管,加热搅拌回流,冷却后由p口加入浓盐酸,塞紧玻璃塞搅拌后,将活塞n_______Ⅲ_______,浓缩两颈烧瓶中溶液至左右;
④冷却溶液,开始析出白色片状的苯甲酸晶体,静置后过滤,用_______Ⅳ_______淋洗晶体,干燥得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被氧化为苯甲酸的苯的同系物在结构上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填代号);
a.只有一个侧链
b.侧链不能有支链结构
c.侧链必须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等不饱和结构
d.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
(2)装置A的名称为_______,此实验中装置A的侧管需用棉布缠绕,其目的是_______;
(3)步骤①中,可判断“反应1”结束的Ⅰ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4)步骤②中加入饱和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请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5)步骤②和③中,应对活塞n进行的操作是Ⅱ:_______(填“关闭”或“打开”,后同),Ⅲ:_______;
(6)步骤③中,回流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
(7)步骤④中,IV处应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填代号);
a.乙醚 b.乙醇 c.冷水 d.四氯化碳
(8)通过提供的数据计算,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0.2021年5月8日,美国化学文摘社(CAS)注册了第1.5亿个独特的化学物质-2-氨基嘧啶甲腈衍生物,新的有机化合物仍在源源不断地被发现或合成出来。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和性质都有其特点。请对下列问题按要求填空。
(1)烷烃A在同温、同压下蒸气的密度是H2的43倍,其分子式为_______。
(2)0.1mol炔烃B完全燃烧,消耗8.96L标准状况下的O2,其分子式为_______。
(3)某单烯烃与氢气加成后产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则该烯烃可能的结构有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体)。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其名称是_______。
(5)已知萘分子的结构简式为,则它的六氯代物有_______种。
(6)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个碳原子共面。
21.以天然气、焦炭、水为初始原料,可以制得CO和H2,进而人工合成汽油。(流程示意图如下,反应③的H2也由反应①得到。)
若反应①、②、③的转化率均为100%,且将反应①中得到的CO2和H2全部用于合成人工汽油。
(1)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方案能否得到理想的产品_______________。
(2)当CO2的使用量应控制为反应①中CO2产量的______________(填比例范围),可以得到理想的产品。
参考答案:
1.A
【解析】A.2-甲基丁烷即(CH3)2CHCH2CH3与异丁烷即(CH3)2CHCH3,二者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互为同系物,A正确;
B.2,2 二甲基丙烷与新戊烷是同一种物质,B错误;
C.戊基有8种结构,C错误;
D.根据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应命名为2- 甲基丁烷,D错误;
故答案为:A。
2.C
【解析】1,3-己二烯结构简式是CH2=CHCH=CHCH2-CH3,其与溴水反应,能按1:1发生加成反应时,可以发生1, 2-加成或者1, 4-加成;也可以发生1 :2发生完全加成反应。
【解析】1,3-己二烯CH2=CHCH=CHCH2-CH3与溴水反应,1分子物质与1分子Br2加成时,可以在1,2的位置上发生加成,也可以在3,4的位置上发生加成,还可以在在1,4的位置上发生加成,有3种产物;
1分子1,3-己二烯与2分子Br2加成时,可以在1,2,3,4的位置上发生加成反应,有1种产物,因此共有4种加成产物,故合理选项是C。
3.B
【解析】A.苯的同系物必须是只含有1个苯环,侧链为烷烃基的同类芳香烃,由结构简式可知,苯并降冰片烯的侧链不是烷烃基,不属于苯的同系物,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苯并降冰片烯分子中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和连在苯环上的2个碳原子共平面,共有8个碳原子,故B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苯并降冰片烯分子的结构上下对称,分子中含有5类氢原子,则一氯代物有5种,故C错误;
D.苯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由结构简式可知,苯并降冰片烯分子中只含有1个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B。
4.D
【解析】A.b是苯,其同分异构体还可以是链状不饱和烃,同分异构体有多种,不止d和p两种,A错误;
B.c分子中氢原子分为2类,根据定一移一可知c的二氯代物是6种,B错误;
C.b、d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C错误;
D.苯是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d、c中均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正确;
故答案为D。
5.B
【解析】A.表示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碳元素的一种核素,A项正确;
B.和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
C.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中心,四个氢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同理和通过旋转可以完全重合,故两者为同一物质,C项正确;
D.的同分异构体有、(CH3)2CHCH2CH3、3种,它们的沸点不同,D项正确;
答案选B。
6.D
【解析】A.芳香烃是分子中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类化合物,而苯的同系物指分子中仅含有一个苯环,苯环的侧链全部为烷基的烃类化合物,其分子通式为CnH2n-6(n≥7,且n为正整数),芳香烃的通式不是CnH2n-6,故A错误;
B.苯的同系物指分子中仅含有一个苯环,苯环的侧链全部为烷基的烃类化合物,故B错误;
C.在苯的同系物分子中苯环上存在大π键,苯环上的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烷基上的碳原子采取sp3杂化,故C错误;
D.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浓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7.C
【解析】A.正壬烷分子中有5种等效H原子,一氯代物有5种,选项A不符合题意;
B.2,6 二甲基庚烷分子中有4种等效H原子,一氯代物有4种,选项B不符合题意;
C.2,2,4,4 四甲基戊烷分子中有2种等效H原子,一氯代物只有2种,选项C符合题意;
D.2,3,4 三甲基己烷分子中有8种等效H原子,一氯代物有8种,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8.B
【解析】烯烃M的分子式为C4H8,其结构中无支链且含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应为CH3CH=CHCH3(2-丁烯),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结合烯烃的结构分析解答。
【解析】A.M是CH3CH=CHCH3(2-丁烯),2-丁烯可看作是乙烯分子中2个H原子被2个-CH3取代产生的物质,由于乙烯是平面分子,所以M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平面,A正确;
B.其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烯烃的有2种(不包括M),分别是CH2=CHCH2CH3(1-丁烯)和CH2=C(CH3)2(2-甲基丙烯),B错误;
C.因为M为左右对称结构,因此M与HCl加成产物只有CH3CHClCH2CH3一种,C正确;
D.烯烃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因此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发生氧化反应;可以与氢气发生还原反应;也可以自身发生加聚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9.B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Cu+被O2氧化产生Cu2+,O2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H2O,该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化合物2和化合物4分子式分子式不同,因此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
C.乙烯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乙醛、水,故可以乙烯和氧气为原料制备乙醛,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PdCl2需要转化为,然后再催化反应的进行,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0.B
【解析】A.碳链首端选错,要从离碳碳双键及取代基较近的一端为起点,给主链上C原子编号,该物质名称为2-甲基-1-丁烯,A错误;
B.该物质命名符合二烯烃的命名原则,B正确;
C.碳链首端选错,要从离碳碳双键较近的一端为起点,给主链上C原子编号,以确定碳碳双键及支链在主链上的位置,该物质名称为4-甲基-2-戊烯,C错误;
D.碳链的主链选错,应该选择包含碳碳双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并从离碳碳双键较近的一端为起点给主链上的C原子编号,以确定碳碳双键和支链在主链上的位置,该物质名称为2-甲基-1-丁烯,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1.B
【解析】从图中可知该有机物为2-甲基-1,3-丁二烯,分子式为:C5H8,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A.由分析可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H=CH2,为二烯烃,分子中存在碳碳和碳氢共价键,故分子中都是共价键,A正确;
B.结构不对称,可发生1,2加成或1,4加成或完全加成,与Br2加成最多可得到4种产物,B错误;
C.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故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正确;
D.有结构示意图可知,该模型为球棍模型,D正确;
故答案为:B。
12.A
【解析】A.—CH3的碳原子有4个σ键,无孤对电子,是sp3杂化,苯环上的碳原子有3个σ键,无孤对电子,是sp2杂化,—C≡CH的碳原子有2个σ键,无孤对电子,是sp杂化,因此分子中有3种杂化轨道类型的碳原子,故A正确;
B.根据苯中12个原子共平面,乙炔中四个原子共直线,甲烷中三个原子共平面,因此分子中共平面的原子数目最多为15个(甲基中碳原子和其中一个氢原子与其他原子共面),故B错误;
C.分子中的苯环中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双键之间独特的键,故C错误;
D.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取代甲基上的氢有一种产物,取代苯环上的氢有四种产物,因此取代反应生成五种产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3. ab (或、、、等) AD
【解析】(1)由降冰片烯的分子结构可知,分子中含有环和碳碳双键,只有、两种元素,所以属于环烃,且为不饱和烃。故答案为:ab。
(2)根据降冰片烯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故答案为:。
(3)若降冰片烯的同分异构体含有一个六元环,则环外必定还有一个碳原子,其可能的结构简式有、、、、等。故答案为:(或、、、等)。
(4)由于降冰片烯的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降冰片烯不易溶于水;一般情况下,常温常压下只有碳原子数目小于或等于4的烃为气体,降冰片烯分子中有7个碳原子,所以在常温常压下一定不是气体。故答案为:AD。
14. C 11 3 n 4
【解析】(1)由结构简式可知,甲、乙、丙的分子式都为C5H8,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C;
(2)碳碳双键中的碳原子和与不饱和碳原子相连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由甲的结构简式可知,有10个原子一定共平面,由三点成面可知,甲基中有1个氢原子可能共平面,则共平面的原子最多有11个,故答案为:11;
(3)分子式为C5H8的炔烃有1—戊炔、2—戊炔和3—甲基—1—丁炔,共3种,故答案为:3;
(4) 乙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故答案为:n;
(5)由丙的结构简式可知,丙的一氯代物有如图所示2种结构,其中形成的二氯代物有如图所示3种结构,形成的二氯代物有如图所示1种结构,共4种,故答案为:4。
15. 取代 光照 CH3Cl、CH2Cl2、CHCl3、CCl4 黄绿色褪去,有油状液体生成 加成 CCl4溶液 CH2BrCH2Br 溴的CCl4溶液褪色 氧化 点燃 CO2、H2O 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氧化 点燃 CO2、H2O 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
【解析】甲烷在光照条件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黄绿色褪去,有油状液体生成;
乙烯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2Br,因此溴的CCl4溶液褪色;
甲烷在氧气中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CO2和H2O,属于氧化反应;
乙烯在氧气中点燃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生成CO2和H2O,属于氧化反应。
16.(1) CH3CH3+Cl2CH3CH2Cl+HCl 取代反应
(2) CH2=CH2+HCl→CH3CH2Cl 加成反应
(3) 用乙烯制备氯乙烷 乙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副反应较多,而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的产物是唯一的,无副产物
【解析】(1)
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乙烷,则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H3+Cl2CH3CH2Cl+HCl,该反应的类型是取代反应。
(2)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烷,则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HCl→CH3CH2Cl,该反应的类型是加成反应。
(3)
由于乙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副反应较多,而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的产物是唯一的,无副产物,所以用乙烯制备氯乙烷是比较好的一种。
17.(1)分液漏斗
(2) 取代反应 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中有少量气泡产生
(3)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4)
(5)D
【解析】在溴化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气,装置c中NaHCO3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1)
实验装置中,盛有苯和溴的混合液的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
a中苯和液溴在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只要实验中有HBr生成即可证明发生的是取代反应,但是溴易挥发,会干扰HBr与的反应,因此,必须除去挥发出来的未反应的溴蒸气——利用溴易溶于四氯化碳的性质除去溴蒸气,故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e中有少量气泡产生就能说明苯与液溴的反应是取代反应;
(3)
b中的作用是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4)
a中苯和液溴在三溴化铁催化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5)
得到的粗溴苯成分为溴苯、液溴、苯和溴化铁等,用如下操作进行精制:第一步,水洗除去可溶于水的杂质;第二步,用10%NaOH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第三步,水洗除去残留的碱及生成的钠盐;第四步,向有机层中加入合适的干燥剂干燥;第五步,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得到溴苯。故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④①③②,选D。
18. 浓硝酸 球形(或蛇形)冷凝管 平衡气压,使混合酸能顺利留下 防止副反应发生 分液 b 其中溶有浓硝酸分解的二氧化氮 无水氯化钙或无水硫酸镁等固体干燥剂 苯
【解析】制备、提纯硝基苯流程: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能与硝酸中的硝基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硝基苯,所以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HO-NO2 +H2O,混合物为苯、硝基苯、浓硝酸、浓硫酸,硝基苯是油状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苯微溶于水,与硝基苯互溶,在下层,步骤②为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应采取分液操作;粗产品1中有残留的硝酸及硫酸,步骤③依次用蒸馏水、Na2CO3溶液、蒸馏水洗涤,除去粗产品中残留的酸,有机层为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还残留有水,步骤④用无水CaCl2或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混合物,过滤,步骤⑤进行蒸馏,分离苯和硝基苯,得到纯硝基苯,据此结合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回答问题。
【解析】(1)浓硫酸密度大于浓硝酸,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放出大量的热,则该实验中配制混酸应将浓硫酸注入浓硝酸中,及时搅拌和冷却,以防止液体暴沸;苯、浓硝酸沸点低,易挥发,球形(或蛇形)冷凝管能更好冷凝回流挥发的苯、浓硝酸,从而可减少反应物的损失,提高转化率;和普通分液漏斗相比,恒压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可以平衡内外压强,使混合酸顺利滴下;
(2)浓硫酸和浓硝酸是强腐蚀性酸,且具有强氧化性,温度不能过高,应控制在50~60°C,温度过高有副反应发生;混合物为苯、硝基苯、浓硝酸、浓硫酸,硝基苯是油状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苯微溶于水,与硝基苯互溶,在下层,步骤②为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应采取分液操作;
(3)最后一次水洗后分液得到粗产品2为硝基苯和苯的混合物,采用分液方法分离,因为硝基苯的密度比水大,所以粗产品2应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故选b;
(4)粗产品1中除了硝基苯,还溶入了浓硝酸,浓硝酸受热易分解,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导致其呈浅黄色;
(5)步骤③依次用蒸馏水、Na2CO3溶液、蒸馏水洗涤,除去粗产品中残留的酸,有机层为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还残留有水,步骤④用无水CaCl2或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混合物,过滤,得到苯和硝基苯的混合物;
(6)步骤⑤为蒸馏操作,分离苯和硝基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苯的沸点为80℃,硝基苯的沸点为210.9℃,则锥形瓶中收集到的物质为苯。
19.(1)ad
(2) 恒压滴液漏斗 保温,防止蒸汽过早冷凝液化
(3)上层油层消失
(4) 除去未反应完的
(5) 打开 关闭
(6)利用回流液淋洗附着在上的苯甲酸钾,减少损失,提高产品收率
(7)c
(8)
【解析】(一)苯甲酸钾的制备:烧瓶中加入甲苯()、(过量)、蒸馏水及一小粒沸石,加热,保持回流状态直至上层油层消失,为止,停止加热;向上述得到的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溶液,充分反应后,由m口加入图装置A中,将活塞n打开,进行过滤。
(二)苯甲酸的制备:由p口向两颈烧瓶中加入一粒转子及15mL无水乙醇,m口装上球形冷凝管,加热搅拌回流20min,冷却后由p口加入4mL浓盐酸,塞紧玻璃塞搅拌10min后,将活塞n关闭,浓缩两颈烧瓶中溶液至40mL左右,冷却溶液,开始析出白色片状的苯甲酸晶体,静置30min后过滤,用冷水淋洗晶体,干燥得晶体1.464g。
(1)
能被KMnO4氧化为苯甲酸的苯的同系物在结构上应具备的条件是: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且只有一个侧链,因此答案选ad。
(2)
装置A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产生的气体要进行回流,为了防止蒸汽过早冷凝液化,装置A的侧管需用棉布缠绕,起到保温作用。
(3)
甲苯为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故“反应1”结束时,即甲苯完全反应,Ⅰ处的实验现象为:上层油层消失。
(4)
步骤①中加的高锰酸钾是过量的,因此步骤②中加入饱和NaHS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完的,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NaHSO3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步骤②中需将活塞n打开,使溶液经过脱脂棉片进到烧瓶中,固体留在脱脂棉片上;步骤③中需将活塞n关闭,使气体经过装置A的侧管进行冷凝回流。
(6)
加入亚硫酸氢钠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了二氧化锰,表面会附着苯甲酸钾,因此步骤③中,回流的实验目的是:利用回流液淋洗附着在上的苯甲酸钾,减少损失,提高产品收率。
(7)
由题中表格可知,苯甲酸易溶于热水、乙醇、乙醚等溶剂,微溶于冷水,因此步骤④中,IV处应选用的试剂为:冷水,答案选c。
(8)
依据方程式可知,1mol甲苯完全反应能转化为1mol苯甲酸,0.025mol甲苯完全反应能转化为0.025mol苯甲酸,质量为0.025mol122g/mol=3.05g,实际上只得到苯甲酸1.464g,则苯甲酸的产率为=48%。
20. C6H14 C3H4 3 2,3-二甲基-2-戊烯 10 13
【解析】(1)相同条件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烷烃A在同温、同压下蒸气的密度是H2的43倍,则A的摩尔质量为:86g/mol,则其分子式为C6H14,答案为:C6H14;
(2)设炔烃的通式为:,0.1mol炔烃B完全燃烧,消耗8.96L标准状况下的O2,则,解得n=3,所以其分子式为C3H4,答案为:C3H4;
(3)某单烯烃与氢气加成后产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原单烯烃双键可能的位置为:,则该烯烃可能的结构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体),答案为:3;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其名称是2,3-二甲基-2-戊烯,答案为:2,3-二甲基-2-戊烯;
(5)萘分子一共含有8个氢原子,它的六氯代物和二氯代物种数相同,二氯代物分别为:、,则它的六氯代物有10种,答案为:10种;
(6)将两个苯环通过旋转单键转到同一个平面上,所以分子中最多有6+6+1=13个碳原子共面,答案为:13。
21. 不能得到理想产品
【解析】(1)合成汽油的方程式为:①nCO+(2n+1)H2CnH2n+2+nH2O,汽油中C原子数在=5~8,此时;②CH4+2H2OCO2+4H2、CO2+C2CO可知,若反应第一个反应中CO2全部用于合成汽油,则,所以不能得到理想汽油;
(2)当n=5~8时,,根据CH4+2H2OCO2+4H2、CO2+C2CO、nCO+(2n+1)H2CnH2n+2+nH2O可知,1 mol CO2能够生成2 mol CO,所以CO2的使用量应控制为反应CH4+2H2OCO2+4H2中CO2产量的~,可以得到理想的产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