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贵港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27 15:00:4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西贵港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贵港)在我国,苹果主要分布在北方,柑橘主要分布在南方。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空气 B.阳光 C.水分 D.温度
2.(2021·贵港)根冠属于(  )
A.分生组织 B.保护组织 C.营养组织 D.输导组织
3.(2021·贵港)通过“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④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15七上·太原期末)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2021·贵港)植物体完成水分蒸腾的主要结构是(  )
A.根 B.叶 C.果实 D.种子
6.(2021·贵港)手臂上的“青筋”指的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7.(2021·贵港)与心脏连接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
8.(2021·贵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鼻 B.喉 C.支气管 D.肺
9.(2021·贵港)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入神经 D.神经中枢
10.(2021·贵港)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含有(  )
A.水 B.尿素 C.无机 D.蛋白质
11.(2022七下·梅河口期末)下列能分泌生长激素的是(  )
A.胰腺 B.性腺 C.垂体 D.甲状腺
12.(2021·贵港)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是因为(  )
A.无机物多于1/2,易变形 B.有机物多于1/2,易变形
C.有机物多于1/3,易变形 D.无机物多于1/3,易骨折
13.(2021·贵港)下列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蜻蜓点水 C.鹦鹉学舌 D.飞鸽传书
14.(2021·贵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一般不包括(  )
A.易地保护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引入外来物种 D.法制教育和管理
15.(2021·贵港)能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性激素的是(  )
A.子宫、阴道 B.输卵管、输精管
C.卵巢、睾丸 D.精囊腺、前列腺
16.(2022·澄城模拟)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这三个时期的昆虫是(  )
A.家蚕 B.蝴蝶 C.蝗虫 D.蜜蜂
17.(2019八下·从江月考)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染色体 B.DNA C.基因 D.细胞核
18.(2021·贵港)关于生命的起源,多数学者公认的观点是(  )
A.生生论 B.神创论 C.自然发生论 D.化学进化论
19.(2021·贵港)已故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培育出不少高产的水稻品种,为粮食的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生物分类上,水稻属于(  )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20.(2021·贵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就是(  )
A.组织培养 B.发酵技术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二、综合题
21.(2021·贵港)如图是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两个实验。在步骤①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不需要进行的步骤是   (填标号)。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看到的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把装片往   移动;如果镜头组合为目镜5×、物镜10×,那么看到的物像被放大了   倍。
22.(2021·贵港)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④]   。
(2)西瓜清甜可口,其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存在   (填标号)中。
(3)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相似,但没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它们内部都有[⑤]   。
23.(2021·贵港)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病人的痰中含有大量的结核杆菌。肺结核的预防方法有:①按时接种卡介苗;②扬尘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③室内经常通风,湿式清扫;⑤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加强体育锻炼;⑤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及时隔离和治疗。
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并以下问题:
(1)肺结核的病原体是   。
(2)材料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两个预防措施是   (填序号)。
(3)通过接种卡介苗,人体可以获得针对肺结核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4.(2021·贵港)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模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   和消化腺组成,最大的消化腺是   。它分泌的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重要作用。
(2)水是食物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人体内多余的水,绝大部分通过   系统排出体外。
(3)米饭是我们的主食,在   (填标号)处被最终分解为   后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中的   (填“血浆”或“红细胞”)运输到全身。
25.(2021·贵港)某个家庭中,父亲无酒窝,母亲和儿子都有酒窝,儿子的基因组成是Aa,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遗传学上,有酒窝和无酒窝称为一对   。
(2)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母亲传给儿子的基因是   。
(3)儿子的体细胞中有   对染色体,其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26.(2021·贵港)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2)写出图中仅有的一条食物链:   。
(3)从“生物遗体”到“无机环境”的转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填“分解者”成“消费者”)。
(4)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以及非生物部分是通过能量流动和   ,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柑橘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低不适合柑橘生长;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合生长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南方温度高不适合苹果生长。因此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D。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2.【答案】B
【知识点】植物体的组织;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组织,A不符合题意。
B.根冠位于根的顶端,细胞比较大,具有保护分生区的功能,属于保护组织,B符合题意。
C.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3.【答案】A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实验前通过暗处理叶片内没有淀粉,叶片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表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所以通过“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这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分别是光和淀粉。因此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能证明的是: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故答案为: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4.【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选:D
【分析】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
5.【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表皮上。某些植物种类的果实表面也有气孔,根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和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没有气孔。种子没有气孔。故叶是植物体完成水分蒸腾的主要结构。
故答案为:B。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6.【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①抽血、献血、输血、打点滴都是扎静脉,
②“把脉”“切脉”指动脉,
③四肢的“青筋”是静脉,
④肌肉注射是注入毛细血管
7.【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心脏左侧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为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都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故答案为:A。
【分析】凡是与左心房和左心室相连通的血管都是流动脉血,凡是与右心房和右心室相连通的血管都是流静脉血。并不是所有的动脉内都流动脉血,如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不是所有的静脉内都流静脉血,如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8.【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故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9.【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10.【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为:血浆和原尿的区别在于大分子的蛋白质;而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在于葡萄糖。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1.【答案】C
【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A、胰腺具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胰腺的内分泌部是胰岛,胰岛的分泌物(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胰腺的外分泌部能够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A错误;
B、性激素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C正确;
D、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垂体位于大脑的下部,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垂体分泌的一些促激素,可以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12.【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青少年的骨骼正在生长发育阶段。骨中无机物不到 2/3,有机物超过1/3,所以他们的骨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如果久而久之的不良坐姿、易引起骨骼畸形,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为了骨骼的正常发育和自身的形体,所以青少年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因此,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长骨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13.【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老马识途是马通过后天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蜻蜓点水是蜻蜓在水中产卵,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来就有的繁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C.鹦鹉学舌指鹦鹉能学人说话,是后天学习形成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飞鸽传书指利用鸽子送信,这是鸽子后天根据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4.【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A不符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
C.引入外来物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
D.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5.【答案】C
【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卵巢和睾丸分别是女性和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性激素。
故答案为:C。
【分析】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
功能
男性 内生殖器 睾丸 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附睾 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 输送精子
外生殖器 精囊腺和前列腺 分泌黏液
阴囊 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 排精、排尿
女性 内生殖器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 外阴 /
16.【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家蚕”、“蝴蝶”、“蜜蜂”的发育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故答案为:C。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17.【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
18.【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A.生生论是指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A不符合题意。
B.神创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神所创造,比如上帝、阿尔修斯;B不符合题意。
C.自然发生论(自生论):认为生命可以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腐草生萤,腐肉生蛆、白石化羊等;这一学说在17世纪曾流行于欧洲,随着意大利的医生雷地和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等人的实验的成功,这一学说失去了他的生命力;C不符合题意。
D.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由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由复杂的有机物形成简单的生命,米勒证明了第一步,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19.【答案】B
【知识点】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水稻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所以属于被子植物,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20.【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A不符合题意。
B.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B不符合题意。
C.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不涉及基因的改变,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21.【答案】(1)生理盐水;清水
(2)③
(3)左上方;50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步骤①是滴生理盐水或清水,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清水。因为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作用,细胞吸水涨破,故需滴加与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而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故可以用清水。
(2)③是撕取洋葱表皮,“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不需要进行的步骤是③。
(3)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要把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该把装片往左上方移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如果镜头组合为目镜5×、物镜10×,那么看到的物像被放大了50倍。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22.【答案】(1)细胞膜
(2)①
(3)叶绿体
(4)遗传物质或DN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1)④是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2)①是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西瓜清甜可口,其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存在西瓜果肉细胞的液泡中。
(3)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相似,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异养型生物。
(4)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故噬菌体和细菌内部都有⑤遗传物质。
【分析】图中:①液泡,②叶绿体,③液泡,④细胞膜,⑤遗传物质。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3)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4)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
23.【答案】(1)结核杆菌
(2)②③
(3)特异性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由题意知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②扬尘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③室内经常通风,湿式清扫能有效阻断病原体的传播,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卡介苗获得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4.【答案】(1)消化道;肝脏
(2)泌尿
(3)③;葡萄糖;血浆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按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脂肪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人体内多余的水,绝大部分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还有部分水通过汗液的形式排出。
(3)米饭内富含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③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后进入血液,由血浆运输到全身。
【分析】图中:①肝脏,②胃,③小肠,④肛门。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25.【答案】(1)相对性状
(2)aa;A
(3)23;XY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遗传学上,有酒窝和无酒窝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称为一对相对性状。
(2)有酒窝由显性基因(A)决定,无酒窝由基因a控制。父亲无酒窝的基因组成为aa,母亲有酒窝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儿子的基因组成是Aa,Aa基因由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父亲提供的基因一定是a,则母亲给儿子的基因是A。
(3)人体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能控制性别的染色体被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Y,儿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写成22对+XY。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26.【答案】(1)草
(2)草→食草昆虫→食虫鸟
(3)分解者
(4)物质循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图中的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草属于生产者。
(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用箭头相连,到最高消费者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图中仅有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食虫鸟。
(3)分解者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物质,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物质循环。所以从“生物遗体”到“无机环境”的转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分解者。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因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西贵港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贵港)在我国,苹果主要分布在北方,柑橘主要分布在南方。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空气 B.阳光 C.水分 D.温度
【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柑橘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低不适合柑橘生长;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合生长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南方温度高不适合苹果生长。因此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D。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2.(2021·贵港)根冠属于(  )
A.分生组织 B.保护组织 C.营养组织 D.输导组织
【答案】B
【知识点】植物体的组织;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A.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组织,A不符合题意。
B.根冠位于根的顶端,细胞比较大,具有保护分生区的功能,属于保护组织,B符合题意。
C.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体的几种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名称 分布 主要特征 功能
分生组织 分生区、形成层、芽的生长点 细胞核大、细胞壁薄、细胞质浓 分裂产生新细胞
保护组织 叶表皮、果皮、种皮 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果肉、叶肉、储藏根 细胞壁薄、液泡大 储存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导管、筛管 导管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运输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茎、叶柄、果皮处 细胞壁较厚 支持和保护
3.(2021·贵港)通过“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④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实验前通过暗处理叶片内没有淀粉,叶片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表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所以通过“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这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分别是光和淀粉。因此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能证明的是: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②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故答案为: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4.(2015七上·太原期末)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选:D
【分析】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
5.(2021·贵港)植物体完成水分蒸腾的主要结构是(  )
A.根 B.叶 C.果实 D.种子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的“门户”是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表皮上。某些植物种类的果实表面也有气孔,根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和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没有气孔。种子没有气孔。故叶是植物体完成水分蒸腾的主要结构。
故答案为:B。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通过蒸腾拉力促进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和参与植物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6.(2021·贵港)手臂上的“青筋”指的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
【答案】B
【知识点】血管
【解析】【解答】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管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管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有的较深,
有的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内表面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额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内径很小,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①抽血、献血、输血、打点滴都是扎静脉,
②“把脉”“切脉”指动脉,
③四肢的“青筋”是静脉,
④肌肉注射是注入毛细血管
7.(2021·贵港)与心脏连接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
【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解析】【解答】心脏左侧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为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都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故答案为:A。
【分析】凡是与左心房和左心室相连通的血管都是流动脉血,凡是与右心房和右心室相连通的血管都是流静脉血。并不是所有的动脉内都流动脉血,如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不是所有的静脉内都流静脉血,如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8.(2021·贵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鼻 B.喉 C.支气管 D.肺
【答案】D
【知识点】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故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9.(2021·贵港)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入神经 D.神经中枢
【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
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10.(2021·贵港)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含有(  )
A.水 B.尿素 C.无机 D.蛋白质
【答案】D
【知识点】尿的形成和排出
【解析】【解答】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为:血浆和原尿的区别在于大分子的蛋白质;而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在于葡萄糖。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故答案为:D。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11.(2022七下·梅河口期末)下列能分泌生长激素的是(  )
A.胰腺 B.性腺 C.垂体 D.甲状腺
【答案】C
【知识点】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解析】【解答】A、胰腺具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胰腺的内分泌部是胰岛,胰岛的分泌物(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胰腺的外分泌部能够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A错误;
B、性激素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C正确;
D、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垂体位于大脑的下部,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垂体分泌的一些促激素,可以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
12.(2021·贵港)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是因为(  )
A.无机物多于1/2,易变形 B.有机物多于1/2,易变形
C.有机物多于1/3,易变形 D.无机物多于1/3,易骨折
【答案】C
【知识点】骨的结构与成分
【解析】【解答】青少年的骨骼正在生长发育阶段。骨中无机物不到 2/3,有机物超过1/3,所以他们的骨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变形。如果久而久之的不良坐姿、易引起骨骼畸形,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为了骨骼的正常发育和自身的形体,所以青少年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因此,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长骨在不同时期骨成分的含量: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13.(2021·贵港)下列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蜻蜓点水 C.鹦鹉学舌 D.飞鸽传书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老马识途是马通过后天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蜻蜓点水是蜻蜓在水中产卵,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来就有的繁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符合题意。
C.鹦鹉学舌指鹦鹉能学人说话,是后天学习形成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飞鸽传书指利用鸽子送信,这是鸽子后天根据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4.(2021·贵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一般不包括(  )
A.易地保护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引入外来物种 D.法制教育和管理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A不符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
C.引入外来物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
D.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5.(2021·贵港)能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性激素的是(  )
A.子宫、阴道 B.输卵管、输精管
C.卵巢、睾丸 D.精囊腺、前列腺
【答案】C
【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卵巢和睾丸分别是女性和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性激素。
故答案为:C。
【分析】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
功能
男性 内生殖器 睾丸 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附睾 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 输送精子
外生殖器 精囊腺和前列腺 分泌黏液
阴囊 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 排精、排尿
女性 内生殖器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 外阴 /
16.(2022·澄城模拟)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这三个时期的昆虫是(  )
A.家蚕 B.蝴蝶 C.蝗虫 D.蜜蜂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家蚕”、“蝴蝶”、“蜜蜂”的发育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故答案为:C。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①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17.(2019八下·从江月考)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染色体 B.DNA C.基因 D.细胞核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
18.(2021·贵港)关于生命的起源,多数学者公认的观点是(  )
A.生生论 B.神创论 C.自然发生论 D.化学进化论
【答案】D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解析】【解答】A.生生论是指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A不符合题意。
B.神创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神所创造,比如上帝、阿尔修斯;B不符合题意。
C.自然发生论(自生论):认为生命可以随时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迅速产生出来,如腐草生萤,腐肉生蛆、白石化羊等;这一学说在17世纪曾流行于欧洲,随着意大利的医生雷地和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等人的实验的成功,这一学说失去了他的生命力;C不符合题意。
D.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由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由复杂的有机物形成简单的生命,米勒证明了第一步,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19.(2021·贵港)已故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培育出不少高产的水稻品种,为粮食的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生物分类上,水稻属于(  )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答案】B
【知识点】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水稻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所以属于被子植物,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20.(2021·贵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就是(  )
A.组织培养 B.发酵技术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答案】D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快速繁殖植物的高新技术手段,其优点有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诱导变异比较容易,很少感染病毒等,A不符合题意。
B.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B不符合题意。
C.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不涉及基因的改变,C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二、综合题
21.(2021·贵港)如图是制作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两个实验。在步骤①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不需要进行的步骤是   (填标号)。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看到的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把装片往   移动;如果镜头组合为目镜5×、物镜10×,那么看到的物像被放大了   倍。
【答案】(1)生理盐水;清水
(2)③
(3)左上方;50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步骤①是滴生理盐水或清水,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清水。因为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作用,细胞吸水涨破,故需滴加与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而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故可以用清水。
(2)③是撕取洋葱表皮,“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不需要进行的步骤是③。
(3)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要把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该把装片往左上方移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如果镜头组合为目镜5×、物镜10×,那么看到的物像被放大了50倍。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22.(2021·贵港)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④]   。
(2)西瓜清甜可口,其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存在   (填标号)中。
(3)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相似,但没有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它们内部都有[⑤]   。
【答案】(1)细胞膜
(2)①
(3)叶绿体
(4)遗传物质或DN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1)④是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2)①是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西瓜清甜可口,其中的甜味物质主要存在西瓜果肉细胞的液泡中。
(3)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相似,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异养型生物。
(4)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故噬菌体和细菌内部都有⑤遗传物质。
【分析】图中:①液泡,②叶绿体,③液泡,④细胞膜,⑤遗传物质。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3)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即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等。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4)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
23.(2021·贵港)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病人的痰中含有大量的结核杆菌。肺结核的预防方法有:①按时接种卡介苗;②扬尘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③室内经常通风,湿式清扫;⑤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加强体育锻炼;⑤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及时隔离和治疗。
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并以下问题:
(1)肺结核的病原体是   。
(2)材料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两个预防措施是   (填序号)。
(3)通过接种卡介苗,人体可以获得针对肺结核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结核杆菌
(2)②③
(3)特异性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由题意知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②扬尘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③室内经常通风,湿式清扫能有效阻断病原体的传播,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卡介苗获得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4.(2021·贵港)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模式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   和消化腺组成,最大的消化腺是   。它分泌的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重要作用。
(2)水是食物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人体内多余的水,绝大部分通过   系统排出体外。
(3)米饭是我们的主食,在   (填标号)处被最终分解为   后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中的   (填“血浆”或“红细胞”)运输到全身。
【答案】(1)消化道;肝脏
(2)泌尿
(3)③;葡萄糖;血浆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泌尿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1)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按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脂肪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人体内多余的水,绝大部分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还有部分水通过汗液的形式排出。
(3)米饭内富含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③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后进入血液,由血浆运输到全身。
【分析】图中:①肝脏,②胃,③小肠,④肛门。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
组成 器官 功能
消化道 口腔 初步将少量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咽 食物与气体的共用通道
食道 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 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小肠绒毛和皱襞
大肠 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 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胃腺 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 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肠淀粉酶、肠麦芽糖酶、肠脂肪酶和肠肽酶
25.(2021·贵港)某个家庭中,父亲无酒窝,母亲和儿子都有酒窝,儿子的基因组成是Aa,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遗传学上,有酒窝和无酒窝称为一对   。
(2)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母亲传给儿子的基因是   。
(3)儿子的体细胞中有   对染色体,其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答案】(1)相对性状
(2)aa;A
(3)23;XY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遗传学上,有酒窝和无酒窝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称为一对相对性状。
(2)有酒窝由显性基因(A)决定,无酒窝由基因a控制。父亲无酒窝的基因组成为aa,母亲有酒窝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儿子的基因组成是Aa,Aa基因由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父亲提供的基因一定是a,则母亲给儿子的基因是A。
(3)人体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能控制性别的染色体被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Y,儿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写成22对+XY。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26.(2021·贵港)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2)写出图中仅有的一条食物链:   。
(3)从“生物遗体”到“无机环境”的转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填“分解者”成“消费者”)。
(4)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以及非生物部分是通过能量流动和   ,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1)草
(2)草→食草昆虫→食虫鸟
(3)分解者
(4)物质循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图中的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草属于生产者。
(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用箭头相连,到最高消费者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图中仅有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食虫鸟。
(3)分解者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物质,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物质循环。所以从“生物遗体”到“无机环境”的转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分解者。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因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