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04 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04 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14:4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4 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
(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
1.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赓续绵延,代代流传。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秋节,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
【答案】示例:吃粽子,赛龙舟,蕴含着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认真研究被仿写句子的结构特点,不要雷同,修辞要恰当,用词不能重复。
由“中秋节,食月饼,赏月亮,寄托着团圆幸福的美好心愿”“重阳节,赏菊花,登高处,寄寓着感恩敬老的传统美德”可知,仿写内容为端午节的节日习俗以及节日蕴含的文化意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扒龙船、放纸鸢、端午食粽、洗草药水、拴五色丝线、打午时水、铸阳燧、浸龙舟水、佩豆娘、贴午时符、拜神祭祖、画额、薰苍术、躲端午、避五毒、采药、制凉茶、挂艾草与菖蒲、饮雄黄酒等。
示例:争旗鼓,赛龙舟,寄予着力争上游的竞赛精神。
(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
2. 根据下联写出上联。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达一万余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上下两千余年,以万里长城为代表的中华伟绩,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有对联赞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下两千年,中华伟迹,风流人物看今朝。
【答案】 ①. 东西一万里 ②. 世界奇观 ③. 巍峨屏障连古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对联。
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本题给了材料,所以尽量根据材料填写。根据“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达一万余里”“上下两千年”可知,此处方位+数量;根据“中华伟迹”可知,此处为评价;根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可知,此处为作用。
示例:东西一万里,民族骄傲,雄伟屏障御强敌
(2022·重庆·中考真题)
3. 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使写作对象特点鲜明,生动形象。请你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话。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对“风”的描写——风越来越狂,在天地间横冲直撞。树林像一块面团,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备选词语:秋雨 烈日 湖水
【答案】示例一: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毫无保留地滋润了大地万物。秋雨给每个孩子带来快乐。他们在秋雨中嬉戏,即使是雨水把它们的头发、衣服打湿了也不觉得冷。
示例二: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示例三:湖水是那么的宁静,使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湖水是那么的绿,从山上眺望那湖水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湖水是那么的清,清得能望见湖底的石头和水中的鱼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要求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从备选词语中选择其一写一段话。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的渲染、观察角度的变化、多感官描写、点面结合等。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如要描写“秋雨”,可写其他景物、事物(树上的叶子飘落、路上行人稀少、小区里有儿童嬉戏等)来衬托。注意语言通顺、优美、有条理、表达清晰。
(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
4. 为加强防疫宣传,编写组打算给板报配一幅插图,请你推荐如图中的一幅并说明理由。
示例:推荐A.巧用谐音,生动有趣的提醒人们减少聚集,疫情期间不聚餐,用公筷。
【答案】示例1:推荐A。巧用谐音,倡导人们疫情期间不聚餐,平时使用公筷,文明用餐。
示例2:推荐B。图中通过人们间隔一米就坐的直观形象的方式,告知人们在公共场合保持一米距离,突出“一米线”不仅是防疫安全线,更是公共文明线。向人们宣传疫情期间,公众场合要注意社交距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漫画。
认真观察题干中的两幅图,选择一幅给板报作插图,并阐述选择的理由。要结合“疫情”背景及图的寓意来分析。言简意赅,表达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图A题目为“临危不聚”,画面中一只大狗戴着口罩面对着一群戴着口罩的小狗说:“狗崽子这都啥时候了还聚!是手机不好玩还是嫌口罩用不完!”插图上方写有:临危不“聚”,疫情当前,坚决不聚。“聚”与“惧”同音,巧妙的将成语“临危不惧”写为“临危不聚”,倡导人们疫情期间不聚餐,减少聚集,避免疫情传播。
图B题目是“一米线”,主要是描绘了人们或坐或站都间隔一米,告知人们疫情期间应保持一米线的安全距离,公共场合注意社交距离。
(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
5. 下图是一幅题为《一家三代》的漫画,请对漫画的画面及寓意进行说明。要求:①主要信息完整、准确、有效:②语言简明,说明顺序合理;③不超过120个字。
【答案】画面:妈妈给奶奶捶背,小孩给妈妈捶背,一家三代其乐融融。
寓意:孝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漫画。
作答时,要仔细观察漫画,漫画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奶奶、妈妈、小孩,妈妈给奶奶捶背,小孩给妈妈捶背,三人都面带微笑,中间有两颗爱心。漫画的寓意围绕“一家三代,孝心传承,阖家幸福”来回答即可。
(2022·四川·中考真题)
6. 2022年除夕夜,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虎年春晚,引发了人们对神秘古蜀文明的探寻。下图这尊1986年发掘的青铜面具,让我们对“目纵”(眼球极度夸张且明显突出眼眶)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请仔细观察,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向大家介绍它。(80字左右)
资料卡 〇说明的顺序〇 时间顺序:时间先后、发展阶段(介绍事物变化过程、制作工序) 空间顺序: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从中间到两边(介绍建筑物或物品) 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从主到次(介绍事理)
【答案】示例一:面具呈方形,额部正中有一方孔;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突出眼眶,呈柱状外凸;两耳为倒八字形,耳尖部为桃尖状;鹰钩鼻;口角深长上扬,作微笑状;下颌前伸。
示例二:该面具呈方形,倒八字形刀眉,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且明显突出眼眶,呈柱状外凸;耳尖部呈桃尖状;鹰钩鼻,口角深长上扬,似微露舌尖,作神秘微笑状;下领前伸;额部正中有一方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作答时,按照一定的空间说明顺序,如面具整体形状,额部、眉尖、双眼、两耳、鼻子、口角、下颌等,依次详细地向大家介绍“青铜大面具”。
示例:整个面具呈方形,脸宽短,宽额,三角形鼻,鼻梁短直,鼻头肥大,长方形耳廓,饰云雷纹,耳垂穿孔。长刀眉,杏眼,方颐,阔口,闭唇,嘴角下钩,下颔向前斜伸。额正中有一个方孔。
(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题)
7. 小组讨论时,我们该如何倾听同学的发言?假如你是组长,请根据下图向组员说明倾听时的注意事项。
要求:条理清楚,要点突出,语言简练;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同学们,别人开始发言,我们应该立刻倾听。人要坐端正,身体朝向发言的人,不要乱动,眼睛看着对方。倾听过程中,可以点头表示回应,并整理听到的内容,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看法。如有疑问,可以提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图中 “立刻开始听”“坐直了”“身体超想说话的人”“眼睛看着说话的人”“手不要乱动”“点头表示你在听”“有疑问,就提问”“理一理你听到的内容”“想一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等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按照合理的顺序,采用恰当的衔接语串联清楚即可。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别人开始发言,我们应该立刻倾听。同时身体要坐直并朝向发言人,手不要乱动,眼睛看着他。在倾听过程中,可以点头回应,并理清他发言的内容,考虑自己有什么看法,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2022·山东泰安·中考真题)
8. 阅读下列漫画材料,按要求做题。
(1)用简洁的话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
(2)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
【答案】(1)大地干涸龟裂,人们无处寻找水源。一个人打开了厚厚的书木,惊奇地发现,在书本中央,有一泓清泉,水中还有蹦跳的鱼儿。(2)书籍才是滋养人类的营养品,那里有丰富的宝藏。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复述漫画内容。描述画面内容要仔细观察漫画里面的人或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土地干裂,树木只剩下树干。人们拿着工具找水源。其中有一个人打开一本厚厚的书。发现在书本中央,有一波光粼粼的水源,水中还有蹦跳的鱼。
(2)本题考查漫画寓意的理解。结合漫画的内容联系“读书的价值”写出寓意即可。
示例:读书能使人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
(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
9.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台风“马勒卡”于4月8日在关岛偏南方向约9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并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移动。请仔细观察预报图,写一段文字,简要介绍“马勒卡”未来120小时的路径和强度。介绍强度时不要出现数据。
【答案】未来120小时内,“马勒卡”将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预计12日将达到强台风级,并向东北方向偏移,强度不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再是要结合要求审懂图意,三是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根据题干要求介绍“马勒卡”未来120小时的路径和强度,观察预报图时要按时间顺序提取图表信息,重点关注路径变化和强度变化得出结论。示例:未来120小时内,“马勒卡”路径向西北方向移动,到12日转向东北。风力强度逐渐提升,预计至12日5时达到强台风级别,之后13日14日强度不变。
(2022·河南·中考真题)
10. 河南卫视传统文化创新节口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班级围绕此话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在制作手抄报时,小文搜集并整理出以下两则材料,但他没有想出能够统领两材料的标题,请你帮他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0字左右。
【材料一】
2021年年初,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破圈”走红。紧接着,《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相继播出,一次次掀起全网关注的热潮。
【材料二】
2022年,河南卫视继“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功播出之后,对传统文化再挖掘,推出了“中国节气”系列节目。目前已播出的《春分奇遇记》《各雨奇遇记》《立夏记》等节目,均受到高度关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端午奇妙游》的开场节目《洛神水赋》刷屏,被评为全国“2021年十大文化创新事件”。请你根据下面材料写几句话,把《洛神水赋》推荐给同学们观看。60字左右
《洛神水赋》留言区 留言1:我是看到神仙姐姐了吗? 留言2:曹植笔下的洛神复活了! 留言3:视听盛宴!美哭了! 留言4:真的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留言5:水下舞蹈,飞天气势!
(3)此次活动引发了同学们对“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的热议。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一组词写一句话,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科技 坚守 体验 创意 传承
【答案】(1)示例一:从“奇妙游”到“奇遇记”,河南卫视不断给你惊喜;
示例二:从“中国节日”到“中国节气”,河南卫视再度“破圈”;
示例三:河南卫视传统文化创新系列节目受到高度关注。
(2)示例:同学们,《洛神水赋》是《端午奇妙游》的开场节目,堪称视听盛宴,在整台节目中网络传播热度指数遥遥领先,网上评价很高,大家一定要看看!
(3)示例一:我们要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美,用实际行动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
示例二:我们要用现代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用创意表达让传统文化美起来。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题干要求拟定一个能够概括两则材料内容的标题,那就要找出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如材料一中的《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和材料二的《春分奇遇记》《各雨奇遇记》《立夏记》等都属于创新的有关传统文化的;由材料一“一次次掀起全网关注的热潮”和材料二“均受到高度关注”可知,这些节目都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认可;这些节目都是河南卫视策划推出的。拟标题时要将上述共同特点囊括其中,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
示例:传统文化生新根,河南卫视引热潮。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写推荐语。根据统计信息可知,《端午奇妙游》中的《洛神水赋》这一节目的热播指数最高,受关注程度最高;根据网友留言可以概括《洛神水赋》的一些特点,如由“视听盛宴!美哭了”可知,这一节目给观众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带来独特的享受;由“曹植笔下的洛神复活了”“我是看到神仙姐姐了吗”等评论可知,水下舞者将洛神演绎得出神入化,生动惊艳。在写推荐语时,要将《洛神水赋》的以上特点表述清楚,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达到写推荐语的目的,还要注意字数要求(60字左右)。
示例:《洛神水赋》是《端午奇妙游》的开场节目,舞者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惊艳了世人,给人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热播指数飙升,不可多遇的节目。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题干要求选取一组词语,围绕“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表达观点,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
示例一:我们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还应不断以创新的形式让文化传承下去。(坚守、传承);
示例二:用科技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意表达将丰富人们的体验感受。(科技、创意)
(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
11. 二十四节气是有关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规律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开展以“天地有节,风雅中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材料一】
2月4日,立春,北京2022年冬奥会拉开帷幕。“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盛况空前的开幕式当晚,与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一同展现在世界面前的,还有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古老的中国文化迸发生机与活力,为今年的立春增添更多时代印记。
【材料二】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小雪不怕小,扫到田里都是宝”。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
(1)任务一:阅读材料一展开联想,当“冬奥”遇上“立春”寄寓了人们怎样的美好愿望?
(2)任务二:阅读材料二探究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
(3)任务三:结合三则材料,将节气文化的种子植入心灵,联系实际,我们青少年能够做些什么?
【答案】(1)示例:新的一年,我们全国人民无法齐聚在北京,但随着冬奥会开始,我们的心将和北京冬奥连在一起,以后的未来将随着立春的开始一样充满生机,团结在一起将会是照亮未来的明灯,奥林匹克的火炬,将会变成希望与未来的火炬。
(2)示例:“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示例:青少年要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要深入学习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联想,答案不唯一,围绕“‘冬奥’遇上‘立春’寄寓的美好愿望”阐述即可。
示例:“冬奥”开幕式上,“立春”时生机旺盛的小草轻轻的拂动,新鲜有活力的绿色,让我们对今后的生活信心满满,充满生机勃勃的希望。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结合“清明前后,栽瓜种豆”分析,指导农民在清明节气前后,种瓜果和豆类。“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指导农民在秋分节气播种小麦。“小雪不怕小,扫到田里都是宝”指导农民把雪扫到麦田里,给小麦盖被子。据此分析,这些谚语都是指导农事。说明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把握。结合材料一“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古老的中国文化迸发生机与活力,为今年的立春增添更多时代印记”分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我们青少年要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
结合材料三“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精神”分析,青少年要深入学习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
结合材料三“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分析,把中国节气文化的教育融入到青少年的学校教育中,使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022·广西·中考真题)
综合性学习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届时,劳动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开设劳动课的意义,九年级(1)班举行“劳动创造未来”主题班会,设计了“悟劳动”“颂劳动”等环节。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12. 【悟劳动】下图是小张为班会课设计的主题漫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漫画的内容和寓意。
13. 【颂劳动】小林想以对联的形式赞美劳动,但他只写出了上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
筛选备选词语,完成下联。
上联:热爱劳动生活美好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词语:勤奋创业 钟情学习 愿景 前程 辉煌 锦绣
【答案】12. 示例:漫画内容:背景是一轮太阳,约占画面的四分之三;主题画面:右侧上方一只手握着一把写有“劳动教育”的喷壶,喷壶成45独角角倾斜,壶嘴喷洒的水滴,正浇灌在中间的人物头上;中间是一个学生某样的人,人头顶部大脑部分是正在接受喷壶浇灌的一株有两片叶片的幼芽,他的右手向后伸展,显出努力的样子,左手拿着一把写有“热爱劳动”的喷壶,正在浇灌前方的一颗树;左侧是一株大树,树的下面是学生喷洒的水迹,树身笔直挺拔 ,树冠是幻化的三张人脸,张着嘴,似乎很快乐。
寓意:经过劳动教育,孩子们热爱劳动。
13. 示例:钟情学习愿景辉煌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先根据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中构图要素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客观地说明画面;然后,揣摩寓意。
示例:
画面内容:漫画由主体和背景两部分组成:主体部分中间是一个学生某样的人,人头顶部大脑部分是正在接受喷壶浇灌的一株有两片叶片的幼芽,他的右手向后伸展,显出努力的样子,左手拿着一把写有“热爱劳动”的喷壶,正在浇灌前方的一颗树;右面上方一只手握着一把写有“劳动教育”的喷壶,喷壶成45独角角倾斜,壶嘴喷洒的水滴,正浇灌在中间的人物头上;左侧是一株大树,树的下面是学生喷洒的水迹,树身笔直挺拔,树冠是幻化的三张人脸,张着嘴,似乎很快乐。背景是一轮太阳,约占画面的四分之三。
寓意:根据背景在太用的照耀下,学生在“劳动教育”的浇灌下,头脑中的幼芽正在成长,并且付诸“热爱劳动”的行动,去浇灌“大树”,可知,经过劳动教育,孩子们热爱劳动,突出了开设劳动课的意义。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要求从备选词语中选择词语完成下联。
根据上联中“热爱劳动”动宾结构,结合结构相同原则,应选择结构相同的“钟情学习”;
根据上联中“生活”是名词,且都是平声,结合词性相同平仄相反的原则,应选择同时名词,且都是仄声的“愿景”;
根据上联中尾字“好”是仄声,结合上仄下平原则,应选择尾字是平声的“辉煌”;
因此,下联为:钟情学习愿景辉煌。
(2022·吉林·中考真题)
14. 2022年,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百年之际,学校开展“青春·理想·奋斗”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书青春誓词】
(1)下面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团员入团宣誓誓词。请将其中的“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十个字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品青春宣言】
(2)下面是毛泽东和周恩来青年时期创作的诗歌。认真品读,写出你的感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抒青春豪情】
(3)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不负青春,勇担使命”演讲稿拟写的提纲,请你仿照句式,帮他将分论点内容补充完整。
青春,当以爱国之心勇担历史使命;
青春,当以①____勇担历史使命;
青春,当以②____勇担历史使命。
【答案】(1)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2)示例一: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坚定信念,以顽强的毅力,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为社会创造价值。示例二:我们要拥有济世情怀,矢志不渝,为祖国贡献力量。
(3) ①. 示例:不辍之志 ②. 进取之勇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汉字书写。首先要保证书写的正确,然后力求书写的美观。注意“事、奋”的写法。
【小问2详解】
考查阅读启示。
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可以看出毛主席有着远大的志向。从“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可知,毛主席有着报效祖国,不惜为之献身的伟大情怀。
从“邃密群科济世穷”可知,周总理有着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根据“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可知,周总理有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事业的革命精神。
据此拟写感悟即可。
【小问3详解】
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爱国之心”格式相同,语义相关,言之成理即可。如:凌云之志、奋斗之魂等。
(2022·广东·中考真题)
15. 班级拟创办班刊《飞扬青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班刊封面选用哪幅题字更能体现“飞扬青春”的主题,小南和小粤对此各抒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南:我觉得楷书好,楷书端庄,就像我们青少年品行端正。
小粤:楷书是不错,但我觉得草书更合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班刊主题的对联。
一片心 振翅 少年 九万里 报国 鲲鹏
(3)任务三: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名著内容和人物相符。
班刊栏目:青春榜样
人物 特点 名著内容
“红小鬼” 坚韧不拔,一心向党 ①______________
保尔 刚强不屈,奋斗不止 ②______________
A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队伍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B.他以稍微带点激动的语调回答说:“……我是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的,现在如此,而且,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
C.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有许多人是出征山西期间加入红军的。
(4)任务四:请从青春榜样(“红小鬼”和保尔)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在班刊栏目“致敬榜样”中写下你的感悟。
致敬的榜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向您致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1:草书灵活,就像青少年遇事要随机应变。示例2:草书张扬,就像我们青少年自信飞扬。(能结合草书特点,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2)鲲鹏振翅九万里,少年报国一片心。
(3) ①. ①C ②. ②A
(4) ①. 示例:保尔 ②. 您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爱的人。您有着过人的意志力,无论遭遇什么艰难险阻,都百折不挠,坚强斗争。您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怕牺牲,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您让我知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不能碌碌无为,也不能虚度年华,要为理想奋斗、拼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考查对字体特点的了解。本题可依据草书的特点,仿照给出的句式拟写即可。一般来说,草书具有笔画灵动、笔意奔放、个性张扬的特点。根据语境可拟写为:草书奔放,就像我们青少年个性飞扬。答案是多元的。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要做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鲲鹏”与“少年”都是名词相对;“振翅”与“报国”都动宾结构;“九万里”与“一片心”相对。组成的对联“鲲鹏振翅九万里,少年报国一片心”,比喻青少年要有像鲲鹏一样,怀有报国的远大志向,让自己的青春飞扬起来。这与班刊的主题相切合。
【小问3详解】
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
A.“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队伍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叙写的是保尔以钢铁般的意志,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开启了新的生活。
B.“他以稍微带点激动的语调回答说:‘……我是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的,现在如此,而且,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出自《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尼摩船长之口,突出了他有着为被压迫人民献身的崇高精神。
C.“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有许多人是出征山西期间加入红军的”,从“小号手”“红军”等信息可知,语句出自《红星照耀中国》。
据此可知,第一空填C;第二空填A。
【小问4详解】
主观性试题。根据题目要求,从“红小鬼”和“保尔”这两个青春榜样中任选一个,写下自己的感悟,表达对榜样的致敬即可。如:选“红小鬼”,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你身上凝聚了浓厚的爱国之情,表现出顽强刚毅的品格;战斗经历诠释了成长的责任与担当;少年青春的坚强意志,展现出一个民族坚忍而强大的生命力……刚毅顽强的少年风采,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
在“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班级举行“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请你参与。开始筹备展览会啦!你可以借助任务后面的资料夹,完成任务。
“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
目的 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 形式 主题展览
时间 12月8日下午2点 地点 学校展览厅
展区 主题 成果
中国区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展板
世界区 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 小视频
体验区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 米塑
设计海报
16. 宣传组为展览会设计了如下活动海报,请你参与讨论。
同学:宣传组制作的海报将“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设计成背景,与“米”呼应,真有创意! 我:还真是这样。这几个字中,“(1)____”本义是指幼禾,“秋”为庄稼成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米的“成长记”啊!但像“(2)____”这个字有点不雅,作为背景不太合适吧? 同学:有道理。那换成什么字好呢? 我:可不可以换成“(3)____”?它和“稠”正好是一对反义词。或者换成像“季”“(4)____”这些上下结构的字也可以。
制作展板
17. 编辑组准备将“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制作成系列展板。请从下面两个阶段中任选一个,借助资料一,以“稻穗”的口吻撰写介绍词。(80字左右)
确定标语
18. 策划组准备为世界区挑选宣传标语,你会推荐下面哪一条?根据“筹备说明”和资料二,简述理由。
A.一片田,一个国家,一种凝聚力。 B.五洲四海一粒米,稻作文化万里传。
邀请嘉宾
19. 外联组准备邀请家长参加体验区的亲子活动,跟着米塑传承人体验米塑工艺。根据要求,借助资料,代表班级给家长写一封邀请函。
要求:(1)说明活动的背景、意义等相关信息;(2)120字左右;(3)不得出现人名、校名。
预估效果
20. 以上筹备的内容能否达成展览会目的?根据“筹备说明”,借助资料,发表你的看法。
资料夹
【资料一】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时间 主要事件 意义
10000年前 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先民驯化野生稻 稻开始被人类种植,稻米成为重要食物。
7000年—4000年前 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中发现大量碳化稻米 稻米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食物。
后来由于我国南方洪涝灾害严重等原因,稻米的痕迹消失了很久。
唐朝时期 方便好用的曲辕犁出现 使水稻在贫瘠的土地、山地都能播种,梯田也随之出现。南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水稻
宋朝时期 优势明显的占城稻出现 一年可以种两季,稻米产量的增加供养了更多人口,使中国人口在北宋第一次超过6000万。
20世纪50年代 我国首次培育出矮秆稻 矮秆稻抗倒、耐肥、高产。
20世纪60年代 袁隆平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研究 我国水稻产量实现第二次大突破,多次打破世界粳稻单产纪录。技术还被推广到世界各地。
1996年 我国正式启动“超级稻”研究工作 中国水稻产量不断翻倍。大米也是全世界人们最主要的粮食。
21世纪 水稻研究继续发展 现在的米口感好,味道好,还富含各种营养物质。
(选自“人民资讯”,有删改)
【资料二】
两千余年前,吴越的部分人民为逃避战乱,渡海到了今日本九州一带,把水稻栽培技术也带了过去。这是日本有稻作栽培之始,从事种稻的人被称为弥生人,稻作所引发的文化,称之为“弥生文化”。
(选自《中国稻作文化史》)
在这里(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越南,除了米饭外,还有各种米制食品,如米粥、米酒、米粉和粽子等。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人们祭祀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以期获得好收成。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很多动作来源于水稻生产环节,如插秧、打谷等。
(选自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在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稻米以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润物无声的感召力,养育了一代代人,塑造出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文化。
(选自2021年第21期《新民周刊》)
【资料三】
米塑又称“粉塑”,是温州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据记载,温州捏制米塑的民间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出现,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米塑以糯米粉为原料,蒸熟后经过揉、搓,使米团变得均匀、细腻,然后加入各种颜料,运用揉、捏、掐、刻、刮、挑、戳、剪、画等手法,塑造出各种人物、花卉、果品、瑞兽等。瑞安民间至今还保留着造房子上梁庆典时的“抛梁”习俗,所用的就是米塑制品,称为“抛梁囡”。
(选自八年级《话说温州》)
【答案】16. ①. 稚 ②. 秽 ③. 稀 ④. 示例:香
17. 示例1:唐朝时;人类可厉害啦!他们用智慧让方便好用的曲辕犁闪亮登场,开垦了贫瘠的土地、山地,让我们健康、舒适地生长。大家可喜欢我们啦,越来越多的亲人们在南方安家,家族日益壮大。
示例2: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袁隆平为了让我们身体更加健壮,家族更加壮大,带领团队攻克难题,改良了我们的基因。我们茁壮成长,创造了世界纪录,成长秘诀还被推广到世界!
18. 示例1:我推荐A。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很多国家受中国稻作文化影响,继而衍生出自己独特的稻作文化,如日本的“弥生文化”,柬埔寨的“御耕节”等,都促进了民族认同感,增强了凝聚力。这条标语十分贴合展区主题,同时用排比句式,具有感染力,能达成宣传目的。
示例2:我推荐B。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依据材料内容看,两千余年前,吴越的部分人民把水稻栽培技术带到日本,越南至今还有吃粽子的习俗。这条标语与展区主题十分贴合,体现中国稻作文化对世界饮食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深远影响。同时语句对称整齐,朗朗上口,能达成宣传目的。
19. 示例:您好!我们班将举办“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为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温州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我们邀请了米塑传承人来现场指导。在活动中,您可以和我们一起体验米塑工艺,感受亲子活动的乐趣。现邀请您于12月8日下午2点亲临我校展览厅,参加活动。期待您的光临!
20. 示例1:能。我们这次是举办“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主要目的是“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重在体现人们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文化,以及有关衣食住行的风俗。三个展区的系列活动,从展板到视频,再到动手体验,引导参观者感受稻作文化的同时,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此外,海报也突显了“节俭美德”。我认为能较好达成这一目的。
示例2:不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这次是举办“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主要目的是“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从三个展区内容来看,更侧重体现人们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文化,以及有关衣食住行的风俗。在“弘扬节俭美德”方面,我们只在海报上有所体现,但相关活动还不够,我认为在这一点上还有待改进。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理解。
稚:幼小;庄稼种得晚些。
秽:肮脏;丑恶;田中多草。
稀:事物之间不紧密,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
香:(气味)好闻(跟“臭”相对)。
以“禾”为偏旁,上下结构的常见字还有“秃、委、秀、秦、黍”等
(1)根据“禾字旁的字”的创意,结合“本义是指幼禾,‘秋’庄稼成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米的‘成长记’啊!”,比较“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可知,此处为“稚”;
(2)根据“禾字旁的字”的创意,结合“这个字有点不雅,作为背景不太合适吧?同学:有道理”,比较“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可知,此处为“秽”;
(3)根据“禾字旁的字”的创意,结合“它和‘稠’正好是一对反义词”,比较“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可知,此处为“稀”;
(4)根据“禾字旁的字”的创意,结合“或者换成像‘季’”“这些上下结构的字也可以”,可从常见字含有“禾”字的上下结构的“香、秃、委、秀、秦、黍”等中任选一个即可,如“香”。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介绍词。从A、B两幅图片中,任选一幅,用“稻穗”的口吻撰写即可。80字左右。
示例1:唐朝时候,聪明的中国人就发明了曲辕犁。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利于回旋,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这就为我们“水稻”家族带来了福音,让我们得以在不同的土地上繁衍。
示例2:20世纪60年代,有个叫袁隆平的科学家,专门研究我们的遗传基因,他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我们的子孙,让他们杂交,是我们的后代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由此,他成为了我们的“养父”,并让我们的后代走向了世界。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推荐。从A、B两条标语中,任选一条,结合“筹备说明”和资料二,简述理由即可。
示例1:我推荐A。根据“‘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可知,“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根据资料二“两千余年前,……称之为‘弥生文化’”“在越南,……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如插秧、打谷等”在“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塑造出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文化”可知,日本的“弥生文化”,越南“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柬埔寨的“御耕节”等,说明许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继而衍生出“独特而精彩的文化”,因而,从内容上看,“一片田,一个国家,一种凝聚力”切合“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主题。从形式上看,运用了排比且每句逐渐增加一字的方式,形式新颖,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示例2:我推荐B。根据“‘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可知,“世界区”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根据资料二“两千余年前,……称之为‘弥生文化’”“在越南,……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在柬埔寨的传统节日‘御耕节’里……如插秧、打谷等”在“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塑造出一个个独特而精彩的文化”可知,从两千多年前开始传到越南、日本,后来传到柬埔寨,继而传到“意大利、印度、美国、巴西,甚至在严寒的俄罗斯远东小镇”,说明中国稻作文化对世界饮食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深远影响,因此,从内容上看,“五洲四海一粒米,稻作文化万里传”切合“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主题。从形式上看,运用了对偶的方式,句式整齐,音韵铿锵,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邀请函拟写。
邀请函的格式:顶格写出具体的邀请对象,正文部分空两格,要明确写出发函主体(可以是个人或者公司机构等),简明扼要地写出发函的背景和事由,在结尾部分以礼貌性的语言对送函对象进行邀请,最后落款要写上发函主体(个人或单位)及成文时间。
根据题干要求可知,邀请对象是家长,邀请目的是“参加体验区的亲子活动,跟着米塑传承人体验米塑工艺”,发出邀请的单位是班级;除写出上述内容外,应借助资料,说明活动的背景、意义,告诉家长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注意用语得体。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叔叔(阿姨):
您好!我们班将举办“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为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温州独有的民间传统艺术,我们邀请了米塑传承人来现场指导。在活动中,您可以和我们一起体验米塑工艺,感受亲子活动的乐趣。现邀请您于12月8日下午2点到学校展览厅,参加活动。期待您的光临!
初二(1)班班委会
2021年12月1日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看法。开放题。先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能”或“否”,然后根据“筹备说明”,借助资料,阐明理由即可。
示例1:我认为能达成展览会目的。根据“‘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中的“目的”是“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可知,本次展览会主要体现人们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文化,以及有关衣食住行的风俗;结合“中国区”内容“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世界区”内容“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体验区”内容“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形式上有展板、有视频、有制作“米塑”等,可知,这个设计既展现了稻作文化的魅力,有能亲手体验米塑工艺;既有知识性,有具趣味性。“海报”将“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设计成背景,与“米”呼应,真有创意,同时,突出了“节俭”的内涵,紧扣主题。因此,我觉得能达成展览会目的。
示例2:我认为不能(或不能完全)达成展览会目的。根据“‘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筹备说明”中的“目的”是“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可知,本次展览会主要体现人们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文化,以及有关衣食住行的风俗,落点在“弘扬节俭美德”。根据“中国区”内容“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世界区”内容“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体验区”内容“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形式上有展板、有视频、有制作“米塑”等,可知,里面没有“弘扬节俭美德”的内容,只是在海报上有一个“俭”字。因此,我觉得“弘扬节俭美德”这一目的难以达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