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7 19:0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字词,积累四字词语。
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找到规律后背诵课文,并理解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3.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感受作者对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殷切期望。
【教学重难点】
1.继续学习“结合注释、时代背景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继续学习“结合查找的资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寄予无限希望,对少年中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说一说课前搜集的关于《少年中国说》的相关资料,教师从介绍背景,了解作者和作品,三个方面进行总结讲解。
同学们我们先看一下图片,从图片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时局图:一目了然,不言而喻,老鹰(英国)狗熊……)而这些便是但是列强瓜分中国可笑的图片。
A.《中国少年说》的写作背景:在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时期,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着领土被瓜分、国家灭亡的危险,不少爱国主义人士,纷纷寻找救国良策,于是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了变法运动,史称戊戌变法,但变法并不顺利,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为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B.作者简介:梁启超。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中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期间发表《少年中国说》。
C.作品简介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解题。少年中国就是年轻的中国。“说“是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本文以“少年中国说”为题,点明了所说的对象和内容。
二、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
1.在朝政动荡,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晚清时期,梁启超等人戊戌变法失败,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自己又流亡国外,有家难回。在如此境遇中梁启超坚定信念,写下《少年中国说》,勉励自己,同时也为唤醒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下来我们大声的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向我们传达的浓浓爱国之情。
(出示第十页ppt)结合背景资料的介绍,体会时代背景下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时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男女生比赛读,互相评价,同事检查学生的识读课文的情况。
梁启超把希望寄托在谁身上了 (中国少年)从哪句话看出的?(出示第一句话)
A.出示句子“故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所以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全在我们少年人身上)看出什么呢?
(提出观点,寄予少年无限希望。解释“责任”是什么?创造“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
B.自由读文章第一段,试着将句子划分,有节奏的朗读课文,读出梁启超先生对中国少年的期望。
2.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习第一段
A.节奏读好了,就能更好地读出气势。自由读,试着读出节奏。(检测读)
B.出示第一段有节奏划分的内容,再来读一读。(师范读,生读,同桌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C.少年的中国和中国的少年有什么联系?(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紧紧相连。只有中国少年的强大,才能有少年中国的强大。)
(2)学习第二段
师:第一段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梁启超先生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面对我大好河山遭践踏,百姓处于极端痛苦之境地,他痛心!他希望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呢?
A.自由读第二段,结合注释理解意思。画出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小组交流,汇报。(指名读,分组齐读,全班齐读)
B.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未来少年中国的壮美、光明的前途)
C.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结合注释理解第二段内容。
注释:鲜红的太阳刚刚升起,发出万丈光芒;
黄河之水从地层涌出,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蛟龙从深渊中腾跃起来,鳞爪高高飞扬;
乳虎在深谷中咆哮,各种野兽一片惊惶;
雄鹰和猛隼试试翅膀,扇起的风尘一拢一张。
珍奇的花儿含苞欲放,满眼辉煌;
干将宝剑刚刚磨好,锋刃闪闪发亮。
红日初升比作少年中国前程灿烂 ,河出伏流比喻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潜龙腾渊表示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乳虎啸谷、鹰隼试翼比作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奇花初胎比作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干将发硎比作少年中国的奋发有为,展望了中国的美好前途。
小结:在这段我们结合注释,明白了作者用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这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而我们通过朗读来赞美少年中国。
E.朗读指导,怎样才能将诗歌的气势读出来呢?除了读出节奏外,还可以调整语速和语调。读本段时,语速稍慢,语调高一点。
3.集体诵读。
(3)学习第三段
展望中国美好前途,号召少年们担负起振兴祖国的责任。
这是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鼓励我们中国少年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鼓励我们要奋发图强。表达的是梁启超先生的壮志豪情,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诵读来表达我们的决心吧!
三、巩固运用
拓展阅读《我是少年》
1.运用学到的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意思,结合搜集的资料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通过有节奏地诵读来展现中国少年的壮志豪情,奋发图强。接下来我们走进图书中《我是少年》,感受当代少年的自强不息。
2.自由读,读准字音。
3.检测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少年?
4.读出节奏,调整语速和语调,感受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四、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现在的中国,你任务他的心愿实现了吗?课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 中国少年 读出节奏
调整语速、调

红日、河、潜龙、乳虎
鹰隼、奇花、干将
【教学反思】
本案例优点 文章虽然不长,但读起来有难度,理解起来更有难度。但是,整堂课设计的一步一个台阶稳步上升,由不会读到会读,不理解到感悟深刻,为国之兴亡立下远大志向可谓是水到渠成!抑扬顿挫的诵读环节更是让课堂熠熠生辉!
本案例建议 本教学设计中,优秀的孩子一展自己的风采,也有了自己更高的目标,但是有部分学生因自学能力和读书能力不强做了看客,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不均衡,课堂容量也略显臃肿,不够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