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万千种群在这里繁衍,
或许已历经沧海桑田。
捕食、寄生、竞争、共生,
相克相生,相依相伴。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种群不是孤立的,而是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共同构成了有序的整体-一群落。
在华北地区植树造林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在人工林群落中,容易发生鼠害。随着人工林的成长,鼠类剥食落叶松、樟子松的树皮,啃食幼苗,危害林木的生长和存活,而鼠的种群数量会大增。防治后过一段时期,鼠害还会反复,然而,在气候条件相似或优势树种相同的天然林中,鼠害的威胁却小得多。
为什么人工林容易受到鼠害的威胁呢 能不能通过经常投放鼠药的方式来防治人工林的鼠害 在优势树种相同的人工林和天然林中,物种的组成及相互关系是否相同呢
第一节 群落的结构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
问题探讨
稻田中生活着多种底栖动物。在稻田中饲养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由于河蟹喜食底栖动物和杂草,底栖动物和杂草都会减少。同时,河蟹的爬行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因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讨论1.河蟹与底栖动物(如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河蟹捕食底栖动物,它们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河蟹和某些底栖动物可能还会捕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因此河蟹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还包括种间竞争。
讨论2.提高河蟹的种群密度,稻田中其他动物种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河蟹的爬行活动对田泥有松动作用,可以改善田泥的土壤肥力而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能会引起以水稻为食物的其他动物的数量增加。
河蟹会吃掉更多的底栖动物和杂草,导致底栖动物等的数量减少;
一定地域
各种生物种群
集合
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 中 的 。
一、群落的概念
练习: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1.白天泰山上有很多人,凌晨两点,这些人还属于泰山群落的一部分吗?
2.两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3.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
4.某菜市场上出售的鸡、鸭、鱼、蘑菇和蔬菜等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吗?
不符合 相同时间
不符合 一定地域
是群落
不符合 集合(有机整体,生物间有一定关系)
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全部的生物(必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
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2、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
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1、一座山上全部蛇
4、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3、一片森林中的各种植物
是
否
否
否
一、群落的概念
1.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
数量特征
最基本特征
种群密度
其他
特征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影 响
直接 影响
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数量
变化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影响因素
“J”形增长
“S”形增长
波动
下降
形式
科学方法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研究群落的核心问题
视角决定问题——以群落和种群研究为例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如何?
群落中有多少种群?哪些种群占优势?
群落中各个种群分别占据什么位置?
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群落的演替情况是怎样的?
群落具有怎样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演替
物种组成、优势种群
种间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
生态位
边缘效应
科学方法
同样是对生物群体的研究,种群和群落是不同水平上的研究对象,也可以作为研究者的不同视角。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从群落的视角出发,将群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认识。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 物种组成的衡量指标:
概念:
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物种丰富度
一个群落的 ,称为物种丰富度。
物种数目
注意: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种类数目有关,与生物个体数量无关。
生物个体数量多,但种类不一定多,如人工林。
常绿针叶林
苔原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物种组成是区别 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不同群落
2. 研究物种组成的意义:
新疆 北部 针叶林
福建 武夷山 常绿阔叶林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① 优势种: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1) 优势种和常见种
1
2
3
1
2
3
新疆云杉
新疆五针松
新疆冷杉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
2
3
1
2
3
木荷
米槠
甜槠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1) 优势种和常见种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① 优势种:
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1) 优势种和常见种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② 常见种:
还有一些物种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是对其他物种影响不大,它们不占优势。
例如: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狗脊(jǐ)、芒萁(qí)。
狗脊
芒萁
碱蓬
糙隐子草
羊草
正常放牧时
放牧强度加大时
过度放牧时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3. 群落物种组成的特点: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2)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控制放牧强度对于维持草原群落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给畜牧业生产有什么启示?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种间关系
原始合作
互利共生
捕食
种间竞争
寄生
三、种间关系
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1、原始合作(protocooperation)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三、种间关系
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原始合作(互惠)关系:
生物数量
时间
生物A
生物B
生物A
生物B
单独生活时
共同生活时
三、种间关系
营养关系图
特点:共同生活时双方互利;若分开也可独立生活
数量坐标图
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
2、互利共生(mutualism)
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三、种间关系
真菌
藻类
水、CO2、无机盐
有机物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
地衣
生物A
生物B
生物数量
时间
用坐标系表示两种生物的互利共生关系:
“同生共死”
营养关系图
2、互利共生(mutualism)
数量坐标图
特点: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一般不能独立生存
3、捕食(predation)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的现象。
生物B捕食生物A
营养关系图:
A
B
三、种间关系
三、种间关系
3、捕食
捕食者
数量坐标图
生物数量
时间
A
B
被捕食者
营养关系图
(数量多者,或先增先减者)
(数量少者,或后增后减者)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
思考?
三、种间关系
3、捕食
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是不是捕食关系?为什么?
不是捕食
大、小鲈鱼为同一物种,是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种内竞争。
注意:
★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竞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捕食不包括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
(即不包括分解者及绿色植物从土壤吸取营养)
体内寄生:蛔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
体表寄生: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
4、寄生(parasitism)
一种生物(寄生者)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三、种间关系
A
B
营养关系图
特点:寄生者受益,寄主受害
数量坐标图
生物数量
时间
A 宿主(寄主)
B 寄生者
体内寄生
三、种间关系
4、寄生(parasitism)
三、种间关系
体表寄生
生物数量
时间
A 宿主(寄主)
B 寄生者
数量坐标图
营养关系图
A
B
特点:寄生者受益,寄主受害
4、寄生(parasitism)
思考?
三、种间关系
寄生与捕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捕食中的被捕食者将被杀死或造成身体器官的明显残缺,寄生中的寄主不会出现这些变化。(捕食致伤致残甚至致死,寄生只致病)
如蝉吸吮树的汁液?
寄生
蝗虫啃食树叶?
捕食
5、种间竞争(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三、种间关系
三、种间关系
竞争能力悬殊
(非洲狮和斑鬣狗)
竞争能力相当
(牛和羊、斑马和羚羊、水稻和杂草)
营养关系图
“此消彼长”
“你死我活”
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物种间斗争越激烈;
注意: 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重叠的范围。
5、种间竞争(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二、种间关系
5、种间竞争
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种间竞争关系。
2、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玉米秸秆,是否为种间竞争?
1、两只猎狗为抢夺一块肉而展开斗争,是是否为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为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同一物种为抢夺资源或配偶而展开斗争为种内竞争
思考?
说出以下图形分别对应的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
(体表)寄生
捕食
(体内)寄生
互利共生
原始合作
学以致用
说出以下图形分别对应的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
(生存能力不同)
种间竞争
(生存能力相同)
捕食
互利共生或原始合作
寄生
学以致用
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图甲、图乙、图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竞争加剧
B
互利共生或原始合作
捕食
种间竞争
(生存能力不同)
学以致用
分析种间关系对群落的影响
资料1 红尾鸲和鹟都捕食飞虫,也常常从树叶及树冠末梢啄食昆虫。在两种鸟共同生活的地区,红尾鸲喜欢在疏林和缓坡处活动,而鹟更喜欢选择密林和陡坡。如果只有一种鸟存在,那么无论红尾鸲还是鹟,它们觅食生境的范围都比共存时的更大。
红尾鸲和鹟的食性比较相似,种间竞争导致两个种群的分布范围缩小,甚至错开。
讨论1.红尾鸲和鹟的种间竞争对两个种群的分布有什么影响?
【思考·讨论】
资料2 某地海边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帽贝、石鳖等动物,海星可以捕食该群落中的其他四种动物,其他四种动物之间无捕食关系。在一个16m2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除该样地中的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实验样地中占据优势,数量最多;再过一段时间,贻贝成为最终占据优势的物种。
海星与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四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后四种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腐殖质等为食,彼此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自然状态下,这五种生物可以共存,但在人为去除捕食者——海星之后, 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之间主要是种间竞争,且占优势的物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由此可见,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
讨论2.资料2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讨论3.除了种间关系,还有哪些影响群落的因素呢?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生物因素(种间关系、种内竞争)
非生物因素(光照、温度、水、无机盐)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诗经·小雅·小宛》),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
古人认为蜾蠃不产子,因此捕捉“螟蛉”当做“义子”来养育。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所以他认为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蠃幼虫的食物。
捕食
螟蛉
蜾蠃
(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
(2)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
(3)“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互惠( )
(4)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
(5)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6)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
×
√
×
√
有关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的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