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第5课京韵 京调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 第5课京韵 京调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1-27 19: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京调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存在偏见。他们欣赏不了京剧甚至认为很难听。所以本节课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种愉快地氛围中轻松感受京韵,学习京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倚音和跳音的唱法,能够熟练演唱整首歌曲,并能
诙谐幽默地表演这首歌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表演、体验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设计表演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体验京歌的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并明白要诚实做人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京歌的韵味,幽默风趣地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第二段最后一句的节奏
背景介绍
01.
新课导入
02.
拓展延伸
04.
歌曲分析
03.
背景介绍
01.
京剧简介
京剧(Beijing Opera),为中国“国粹”、国剧,已有200年历史,享誉海内外。起源于中国古老戏剧秦腔、徽剧、昆曲及汉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京剧表现手法
唱、念、做、打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演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歌舞化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新课导入
02.
脸谱基本资料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脸谱特点
  脸谱来源于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商品的包装,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这远远超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许多国际友人、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
  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起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四大名旦
歌曲分析
03.
京二胡,原来京剧不用,20 世纪20 年代起由梅兰芳与琴师徐兰沅、王少卿等将其用于青衣唱腔的伴奏中,现已广泛沿用
京二胡
月琴
月琴,拔弦乐器,发音清脆明亮,是京剧文场的主要乐器之一
单皮鼓
单皮鼓,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

板,由三块宽约6 厘米、长约20 余厘米的红木或黄杨木板制成。分二组,前组两块木板,用弦缚紧,后组一块木板,二者以绳联接。主要用于歌唱时打节奏,也配合单皮鼓来领奏锣鼓点子和指挥其它乐器,由打单皮鼓者兼管。
堂鼓
木制的框,形似腰鼓,两面蒙牛皮,用来 渲染战争、升帐、升堂等的气氛。
《京调》
《京调》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1960年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根据京剧音乐中的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和流水板等音调连缀而成。乐曲情绪活泼,构思别具一格。
西皮: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
二黄:旋律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绪。
西皮与二黄
拓展延伸
04.
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什么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演奏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是竹笛,情绪是轻松欢快的。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