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眼睛和眼镜
◇核心素养目标◇
【物理观念】
(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2)了解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科学思维】
从物理学视角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及视力的矫正需佩戴的眼镜。
【科学探究】
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
【科学态度与责任】
(1)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
掌握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要感谢自己的眼睛,是它让我们看到如此美丽的画卷。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成像的吗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眼睛
[小组讨论]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
[提示]眼睛主要由睫状体、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组成。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归纳提升]晶状体、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一个光屏。
[思考]眼睛如何看清近处的物体 像距不可调,怎么办
[分析]我们的眼睛有强大的自动调节能力,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凸透镜焦距越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会聚光线的本领越强;眼睛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凸透镜”的焦距,使远处或近处的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归纳提升](1)看近处物体:使晶状体变凸,焦距变小,从而使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2)看远处物体:使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从而使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思考]什么是明视距离
[提示]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
[思考]为什么边走路边看书对眼睛有害
[归纳提升]因为边走路边看书,睫状体要不停地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以便看清物体,这样极易造成睫状体疲劳,减弱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对眼睛有害。
探究点2 近视眼及其矫正
[思考]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归纳提升]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焦距太短,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探究点3 远视眼及其矫正
[小组讨论]除了近视眼之外还有一种眼病——远视眼,有些老人在穿针线或读书看报时要距离针或报纸很远才能看到,这是为什么
[分析]远视眼的人在看近处的物体时,靠眼睛自身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归纳提升]远视眼一般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思考]远视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归纳提升]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薄,焦距太长,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三、板书设计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眼睛
(1)结构。
(2)工作原理。
2.近视眼及其矫正
(1)症状。
(2)成因。
(3)成像位置。
(4)矫正方法。
3.远视眼及其矫正
(1)症状。
(2)成因。
(3)成像位置。
(4)矫正方法。
◇教学反思◇
由于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不熟,学生在分析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时,对于“睫状体放松时,可看清远处的物体;睫状体收缩时,可看清近处的物体”就难以理解了,尤其是逻辑思维不强的学生就更不知是怎么回事了。建议可以引入凸透镜成像的公式来理解这部分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较容易、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