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7 19:0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2分)
下图为吉林公主岭和湖南祁阳甲、乙两地土壤的基本数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表1
地点性质 有机质(g/kg) 氮(g/kg) 磷(g/kg) 钾(g/kg) pH值
甲(公主岭) 22.8 1.40 1.39 22.1 7.6
乙(祁阳) 13.6 1.07 1.07 22.1 5.7
1.与甲地相比,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微生物分解速度慢 B.成土母质中矿物质含量丰富
C.以常绿林为主,枯枝落叶少 D.降水多,土壤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
2.两地进行土壤改良和养护的正确做法是( )
A.甲—土壤中掺入沙子,增加透气性 B.乙—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
C.甲—减少粮食种植面积,退耕还草 D.乙—引淡水灌溉,抑制蒸发返盐
为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4个温度梯度(0、5、10和20℃)和2个水分含量(重量百分比25%和40%)共8种高寒草甸凋落物处理试验,下图示意这8种处理下高寒草甸凋落物96天内累计CO2释放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温度和湿度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是( )
①温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②温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③湿度增加,分解速率加快④湿度增加,分解速率减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速度慢,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湿度 C.气压 D.温度
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固碳能力( )
A.一直升高 B.一直下降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下面为中国两个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
C.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D.距海远近不同
7.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是( )
A.纺锤树 B.樟树 C.茶树 D.桦树
8.分析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具有哪些特征( )
A.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B.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
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便于储水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
10.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
11.该大棚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影响云南东川红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生物 C.地貌 D.时间
13.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
A.矿物质不足 B.土壤含水多 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
14.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 C.井排井灌 D.砾石覆盖
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矿物颗粒大小 B.透气状况 C.有机质含量多少 D.透水能力大小
16.土壤中矿物部分的主要来源是( )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空气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图)。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黑土 B.红壤 C.水稻土 D.寒漠土
18.在适宜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的沉积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苔藓类生物活动 D.高等植物的生长
19.图中各成土要素中比较活跃的是( )
A.气候、地形 B.地形、风化基岩 C.气候、生物 D.生物、固体基岩
20.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下图为土壤形成不同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b、a、d、c B.a、b、d、c
C.a、c、b、d D.a、b、c、d
22.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23.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武夷山东、西坡考察山地植被时,绘制的两坡相同植被。某研学小组成员对山地矮林的描述为:“矮林分布海拔较高,且多呈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据此推测山地矮林的生长环境可能为( )
A.低温、湿润、多风 B.高温、干燥、无风
C.低温、湿润、无风 D.高温、干燥、多风
24.下图是大兴安岭林区砍伐的一个树桩的年轮图,则甲乙丙丁代表的方向分别是( )
A.东西南北 B.西南东北 C.南北东西 D.北南西东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我国南方地区也有黑土分布,其主要形成于( )
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盆地 B.南岭山区的针叶林带
C.横断山区的高山草甸 D.闽江流域的河漫滩平原
26.东北黑土相比南方红壤( )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气温使土壤的增黏作用强
27.土壤颜色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分条件变化 B.热量条件变化 C.农业类型差异 D.地势高低差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膨胀,巴西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公路建造计划,加快向亚马孙地区移民。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见下图)。读亚马孙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8.有人说亚马孙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其与沙漠的共性是( )
A.丰富的沙源 B.贫瘠的土壤 C.旺盛的生态 D.干旱的气候
29.为了减少降水对开发区施工的影响,最佳施工期是( )
A.1月-4月 B.2月-7月 C.5月-8月 D.9月-12月
土壤是在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并受人类活动影响。有些土壤命名是依据土壤的颜色。下图是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在影响土壤形成的各自然要素中,决定土壤颜色的是( )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貌
31.黑土富含有机质是最肥沃的土壤类型,世界三大黑土区均分布在北纬45°附近,据此推测黑土形成的环境为( )
A.干热环境 B.冷湿环境 C.湿热环境 D.干冷环境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8分)
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是石板稻米的核心产区,被誉为“中国火山岩稻米之乡”。下图为宁安市简图。
石板稻米因其生长在“石板土”上而得名。“石板土”底部为数万年前形成的玄武岩台地,表层为黑色腐殖质层,厚度达30厘米左右,富含有机质和多种矿物元素。
“石板土”腐殖质层厚、矿物质含量高,说明该特点的形成原因。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土壤的形成与湿润气候和大量的森林凋落物(林木的枯枝落叶)、根系脱落物关系密切。这些物质一部分积累于土壤表面,经缓慢分解而形成森林土壤所特有的表层;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各种酸性物质,对表层的土壤矿物进行溶解和分解,使土壤表层出现明显的淋溶作用。下图为某处森林土壤剖面结构。
(1)森林土壤剖面中F为母岩层,指出A、B、C、D、E分别代表的土壤层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描述B和C层土壤的特征。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
材料二:塔斯马尼亚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岛上植被茂密,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这里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物,果蝇很少,从而使产出的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但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
(1)比较M、N两地的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2017年12月开始,经过几十天的物资运输和筹备,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在难言岛正式开工建设。该岛东临特拉诺瓦湾,西侧高原广布,冷空气活动频繁。研究发现,罗斯海新站西风强劲。
材料二:图1为特拉诺瓦湾周边地形、罗斯海新站附近示意图,图2为该站部分时段地表反照率变化图。(反照率是地表反射的辐射量与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量之比)。
(1)简析罗斯海新站物资筹备、奠基开工选择此时段的原因。
(2)建站时,科考队员发现该地碎石遍布,几乎无土壤,推测其原因。
(3)试从地形地势角度分析罗斯海新站西风强劲的原因。
(4)请说明图示时段内罗斯海新站附近反照率极值出现的时间及原因。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D
6.C 7.D 8.B
9.A 10.D 11.C
12.A 13.D 14.B
15.C 16.A
17.A 18.C 19.C 20.B
21.D 22.C
23.A
24.C
25.C 26.B 27.A
28.B 29.C
30.A 31.B
32.石板土底部为玄武岩台地,受岩石风化等外力作用的影响,土壤中矿物质含量丰富;该地地形较平缓,植被较为丰富,大量枯枝落叶沉积在此;该地纬度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活动程度较弱,微生物分解速度较慢,形成深厚且肥沃的腐殖质层。
33.(1)A为有机质层,B为腐殖质层,C为淋溶层,D为淀积层,E为母质层。
(2)B为腐殖质层,有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为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有机质等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34.(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土壤肥力大于N地。
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水热条件更优越,岩石风化速度快,利于土壤形成;且M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故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土壤更肥沃。
(2)土层变薄,土壤肥力流失,使苹果产量减少;土层变薄影响果树根系发育,影响果树生长,使苹果产量减少;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流失,有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
(3)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
35.(1)12-2月,白昼时间长;太阳高度角大,气温相对较高。
(2)气候寒冷,冻融作用强,岩石风化形成碎石;植被发育差,生物风化作用弱,几乎无土壤。
(3)海拔高,气温低;西部高原与新站间地势落差大,大量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向东部海湾下滑;西部山谷发育,狭管效应增强风力;西侧海湾冰面广布,平坦开阔,摩擦力小,故该区域盛行西风且风力强劲。
(4)2月初出现极大值;4月下旬后出现极小值。2月初降雪量最大;4月下旬后该地出现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