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
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成分。分析不同大气成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 结合图表,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4、 分析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5、 分析大气热力环流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6、 分析大气的水平运动过程,掌握判断等压线图中风向的方法。
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1.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组成指的是干空气的化学成分。氮气占干空气的体积比最大,约为 78%。其次是氧气,约占干空气体积的 21%。剩下的 1% 由其它各种气体构成,如惰性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除惰性气体外,各气体的浓度和停留时间呈正相关。
对流层
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以南京为例,夏季的对流层厚度达17公里,而冬季只有11公里,冬夏厚度之差达6公里之多。
平流层
在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17~55公里的这一层,气流运动相当平衡,而且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为平流层。
拓展:
中间层
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55~85公里高空的一层为中间层。这一层大气中,几乎没有臭氧,这就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白白地穿过了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在这层大气里,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气温已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或上对流层.中间层顶部尚有水汽存在,可出现很薄且发光的“夜光云”,在夏季的夜晚,高纬度地区偶尔能见到这种银白色的夜光云。
暖层
从80~500公里的高空,称为暖(热)层,又叫电离层。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据探测,在120公里高空,声波已难以传播;270公里高空,大气密度只有地面的一百亿分之一,所以在这里即使在你耳边开大炮,也难听到什么声音。暖层里的气温很高,据人造卫星观测,在300公里高度上,气温高达1000℃以上。所以这一层叫做暖层或者热层。
散逸层
暖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散逸层,又叫外层。它是大气的最高层,高度最高可达到3000公里。这一层大气的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根据宇宙火箭探测资料表明,地球大气圈之外,还有一层极其稀薄的电离气体,其高度可伸延到22000公里的高空,称之为地冕。地冕也就是地球大气向宇宙空间的过渡区域。人们形象地把它比作是地球的“帽子”。
例题:低层大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干洁空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B.氮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C.臭氧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氧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2)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杂质( )
A.使能见度变高 B.主要分布在平流层
C.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乡村多于城市
(1)答案:A
解析:氧是地球上生物呼吸的基本成分,不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D错;大气中的氮能冲淡氧,使氧不过于浓烈,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同时大量的氮可以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定的土壤中,成为植物体内不可缺失的养料,但氮不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氧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B错;臭氧能削弱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从而减少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影响,并不是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错;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A正确,故选A。
(2)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杂质使能见度变低,杂质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的杂质为成云致雨提供了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杂质城市多于乡村。故选C。
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运动员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飞行者运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限的高度,运动员将打开降落伞平稳着落。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公里/小时左右,翼装飞行的滑降比约3:1,即在每下降一米的同时前进约三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运动员从悬崖绝壁一跃而下进行翼装飞行时,一般会感觉到( )
A.气温越来越高 B.气压越来越低 C.尘埃越来愈少 D.呼吸越来越困难
(2)若翼装飞行可从高层大气开始,运动员经过的大气层中水汽集中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
(3)若翼装飞行可从高层大气开始,滑降比明显增大的圈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高层大气
(1)答案:A
解析:运动员从悬崖绝壁一跃而下,此时的翼装飞行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自高空向地面,气温越来越高、气压越来越大、空气密度越来越大,尘埃含量也越来越足。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3)答案:B
解析:平流层温度下低上高,气流以水平运功为主,空气阻力小,而理想飞行状态的滑降比为3:1,故水平运动的气流可以增加横向移动距离,从而导致滑降比增加。
2.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原理;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
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右边图看图方法:先左边,后右边,然后中间。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例题: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面图1为“大棚农业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墙,提高棚内温度 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
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 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
(2)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3)大棚农业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正确的是( )
A.①不变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1)答案:B
解析:光亮镜面膜的主要作用是反射太阳光,增强大棚内光合作用;冬春季节,太阳光照条件较差,正午阳光照射北墙,在北墙悬挂镜面膜,可以通过反射阳光增强棚内光照,促进光合作用,反光膜对湿度影响不大,B正确,D错误;我国北方,正午阳光从南面射入,镜面膜悬挂在南墙,不能起到增强太阳辐射的作用,AC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夏季光照强,黑色尼龙网可削弱过强的太阳辐射,避免棚内温度过高,并减少作物水分蒸腾,C正确;黑色尼龙网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也不能阻止或增加地面辐射,A、B、D错误。故选C。
(3)答案:C
解析:由于大棚棚膜的存在,使得大棚内部热量不易散失,大棚内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①减少,③增强;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棚并不会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②不会增强;④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吸收的多少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的含量有关,大棚并不会使得④减弱,故选C。
2018年11月26日凌晨,蚌埠市出现雾霾天气,能见度普遍低于200米,这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左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下图为城区某处建筑在浓雾中若隐若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雾霾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①减弱 B.③不变 C.②减弱 D.④减弱
(2)左图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这是为了( )
A.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
B.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光合作用
C.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
D.增强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
(4)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③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④夜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答案:C
解析:出现雾霾天气时,对①代表大气上届的太阳辐射无影响,A错误;对②代表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的太阳幅射减弱,C正确;由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导致③代表的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对④代表的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故选C。
(2)答案:C
解析: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③代表地面辐射,C正确。故选C。
(3)答案:D
解析: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烟雾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地面温度较高,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D正确。故选D。
(4)答案:B
解析: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①错误,③正确;夜间无太阳辐射,④错误;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地面温度较低,②正确,因此昼夜温差大。②③正确,故选B。
3.热力环流原理;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 空气环流 。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气压 ,而高空形成 高气压 ;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
例题:北京怀柔区的雁栖湖(图1)是以湖面为中心的水陆区域,风光旖旎,湖水清澈。每年春秋两季常有成群的大雁来湖中栖息,故而得名。2014年11月5日APEC峰会在北京雁栖湖拉开帷幕,2017年5月上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峰会,峰会让雁栖湖的名字声誉鹊起。现在雁栖湖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假期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雁栖湖旁有一度假村,图2中能正确反映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不同 B.地势起伏不同 C.地表物质不同 D.人为原因差异
(3)暑假,小明一家去图示度假村度假,其原因可能是( )
A.白天有清凉的湖风 B.白天有温暖的湖风
C.夜晚有清凉的湖风 D.夜晚有温暖的湖风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热力环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夜晚风从度假村吹向湖泊(即夜晚吹陆风),白天风从湖泊吹向度假村(即白天吹湖风)。读图可知,图中③④可以正确的表示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冷热不均,而冷热不均的原因是下垫面性质不同。度假村和湖泊的地表物质不同,由此导致度假村和湖泊之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C正确;度假村和湖泊之间太阳辐射没有明显差异,两者地势起伏略有不同,两者之间的人类活动差异也不是风向变化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湖陆风是由于沿湖地区湖岸夜间降温快形成高压和白天升温快形成低压,夜间风从湖岸吹向湖区形成陆风,白天风从湖面吹向湖岸形成湖风。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度假村位于雁栖湖旁,夏季白天该度假村有清凉的湖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项。
4.大气水平运动和风向的判断;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包括风形成的过程、风形成的原因、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形成风的力、判断风力大小、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方法等内容,有关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知识点详情如下:
(1)风形成的过程
(2)风形成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高空中的风 近地面的风
图示 (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例题:下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M点近地面气温低
②N点近地面气温低
③M点盛行上升气流
④N点盛行上升气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在N点垂直方向,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 )
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不确定
(3)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
A.东风 B.南风 C.西风 D.北风
(1)答案:C
解析:按照图示等压线看,M点500百帕的海拔相较于周围较高,即等压线向高空凸出,同理N点等压线向近地面弯曲,且图示的海拔基本在5000米作用,位于高空,所以M点高空为高压,N点为低压。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M点近地面为低压,N点近地面为高压。所以M点近地面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①错误,③正确。N点近地面为高压,气温较低,气流下沉,②正确,④错误。故②③正确,本题选C。
(2)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500百帕等压面M处向上凸,N处向下凹,故与M点气压相同的地点应位于N点的上方,N点的气压低于该点,B正确。
(3)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同等海拔情况下,M点的气压高于N点,风自M点方向吹向N点,因为位于高空,所以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且位于北半球,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北风,D正确。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高考
低层大气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干洁空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B.氮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C.臭氧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D.氧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2)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杂质( )
A.使能见度变高 B.主要分布在平流层
C.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乡村多于城市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有关图示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E层空气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
B.G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受地面影响
C.F层无大气物质吸收太阳辐射
D.G层不同纬度高度均为12千米左右
4.有关大中型客机选择在平流层中飞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受力比较稳定
B.对地面的噪声污染相对较大
C.飞行距离地面远,主要在云层中飞行
D.飞鸟飞行的高度超过该层,可以避免机鸟相撞事故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下图为不同海拔下,大气气压、温度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神州飞船发射升空过程中,其外部气温、气压变化正确的是( )
A.气温、气压逐渐升高
B.气压先降低后升高、气温先上升后下降
C.气温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
D.气压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
6.神州飞船返回时,在距离近地面40km处与周边大气摩擦而出现燃烧现象,所在的大气圈层是( )
A.平流层 B.高层大气 C.近地面 D.对流层
2021年4月10日法国朗贡遭受了严重的冻害,当地农民点燃了数千只蜡烛保护葡萄园免遭冻害(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左图中农民的做法目的是( )
A.增强② B.减弱④ C.减弱⑤ D.增强⑥
8.右图中( )
A.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②增强 B.多云的白天气温比较低,和③有关
C.使对流层大气明显升温的是⑤ D.雾霾天时,会导致⑥在夜间减弱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自然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据此回答问题。
9.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10.天空呈蔚蓝色、白云为白色的原因分别是( )
A.散射和反射 B.吸收和反射 C.吸收和散射 D.反射和散射
2022年1月14-15日汤加首都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喷发的火山灰与蒸汽在太平洋海面形成“蘑菇云”,火山灰云柱最大高度已达30多千米,如左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火山灰云柱最高时,顶端所处大气层的特征( )
A.对流运动显著 B.温度随高度升高先减后增
C.电离层广布 D.大气能见度高
12.火山喷发可能会造成地表温度变化,形成“阳伞效应”,是因为右图中( )
A.a减弱 B.b增强 C.c减弱 D.d增强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3.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 )
A.Pa>Pb;Ta>Tb B.Pa<Pb;Ta<Tb C.Pa<Pb;Ta>Tb D.Pa>Pb;Ta<Tb
1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地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
A.东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
A.甲>乙>丁>丙 B.乙>甲>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
16.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四地间环流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下图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②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8.下列地点中,风力最小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地绿洲与附近沙漠地区气温日变化(晴朗天气条件下),右图为当地绿洲与附近沙漠景观图。
(1)表示绿洲地区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说明理由。
(2)图示四个时刻,近地面风由沙漠吹向绿洲明显转为由绿洲吹向沙漠的时刻为________,说明理由。
(3)分析绿洲与附近沙漠间白天的热力环流,对沙漠地区大气湿度和温度产生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研观测表明,我国西北地区某些月份,范围较大的绿洲比附近沙漠戈壁昼夜气温都偏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冷湖效应。
(1)推测冷湖效应最显著的季节并分析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2)简述冷湖效应对绿洲地区人类的影响。
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m。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材料二 下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2)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是怎样通过1、2两个通风口使内室增温的。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氧是地球上生物呼吸的基本成分,不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D错误;大气中的氮能冲淡氧,使氧不过于浓烈,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同时大量的氮可以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定的土壤中,成为植物体内不可缺失的养料,但氮不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氧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B错误;臭氧能削弱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从而减少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影响,并不是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错误;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A正确,故选A。
2.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大气中的杂质使能见度变低,杂质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的杂质为成云致雨提供了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杂质城市多于乡村。故选C。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E层为高层大气,F为平流层,G为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的应是对流层G而不是高层大气,A错误;G层为对流层,其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故距离地面较近处温度相对较高,距离地面远处温度相对较低,B正确;F层为平流层,存在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C错误;对流层高度随着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度地区高度超过12千米,而高纬度地区不足12千米,D错误。故选B。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平流层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受力比较稳定,有利于飞机飞行,A正确;由于平流层高度已经比较高,飞机飞行噪声对地面影响很小,B错误;云层一般分布于对流层,而平流层一般为晴朗少云的状态,C错误;飞鸟在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飞行,其飞行高度不可能超过平流层,D错误。本题应选A。
5.答案:C
解析: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飞船发射时,先后经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从图中看,气温是先降低,然后升高,再降低,气压不断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可知,在距离近地面40km处发生燃烧现象,而距离近地面40km处属于平流层,平流层位于距离近地面12km至55km高度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点燃蜡烛,产生大量烟雾,而烟雾里存在二氧化碳,夜晚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对应右图中信息,⑥为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②是太阳辐射,不能通过该做法增强,故A错误;④属于地面辐射释放,返还宇宙空间,该做法能增加吸收地面辐射,减少地面辐射流失向宇宙空间,因此④减少,但不是该做法的目的,故B错误;⑤代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该做法增加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没有明显作用,故C错误。答案选择D。
8.答案:B
解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吸入颗粒增加,会削弱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②为太阳辐射,因此②应减少,故A错误;白天多云,会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③为云层反射作用,故B正确;⑤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故C错误;雾霾天,空气湿度变大,在夜晚增强大气逆辐射,⑥为大气逆辐射,因此⑥在夜间增强,故D错误。答案选择B。
9.答案:A
解析:由于大气层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几乎都集中在对流层,因此各种天气变化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A正确;平流层、高层大气缺少水汽,天气晴朗,电离层属于高层大气层中的一部分,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A
解析:散射具有选择性,能够对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产生散射作用,因此,晴朗的天空往往呈蔚蓝色。云层对太阳光有反射作用,反射所有波长的光,不具有选择性,因此呈现白色,A正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主要体现在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对天空和白云的颜色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11.答案:D
解析:火山灰云柱最高达30多千米,属于平流层的范围了,平流层大气洁净,天气晴朗,D正确。对流运动显著的是对流层的特点,A错误。温度随高度升高先减后增属于高层大气的特点,B错误。电离层广布为高层大气的特点,C错误。故选D。
12.答案:B
解析:“阳伞效应”是因为大气中悬浮颗粒和水汽增多,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是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B正确。a是地面辐射,A错误。c是大气逆辐射,C错误。d是地面辐射,D错误。故选B。
13.答案:D
解析:考查热力环流原理。据图可知,b地近地面空气上升,说明近地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a地近地面空气下沉,说明温度低,空气冷缩下沉,形成高压;所以气压a>b,气温a<b,故D项正确。
14.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气流由c流向d,高空风向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最终与等压面平行;北半球风向右偏,结合指向标判断,风向为东风,A正确。
15.答案:A
解析:同一海拔高度上,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读图可知,近地面甲处等压面凸起,乙处等压面凹陷,因此近地面甲气压大于乙,高空丙处等压面凹陷,丁处等压面凸起,因此丙的气压低于丁;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因此同一地点的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故甲的气压大于丙、乙的气压大于丁。由此判断,图中各地的气压值应是甲>乙>丁>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答案:D
解析: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知,甲处高压是空气冷却收缩下沉所致,因此甲丙之间气流的直接原因受冷,而不是气压差,A错误;乙丁之间气流是因受热膨胀上升所致,垂直气流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图中甲乙之间、丙丁之间的风速,不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C错误;四地间环流属于热力环流,其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近地面冷热不均所致,D正确。故选D。
17.答案:A
解析:在水平方向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②地风向为东北风,A对。B、C、D错。
18.答案:D
解析: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根据图中等压线,④地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D对。其它地点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ABC错。故选D。
19.(1)答案:①;理由:绿洲比热容大于沙漠,①曲线所示气温日变化较小。
解析:沙漠的比热容小于绿洲,升温和降温都快于绿洲。白天,沙漠气温高,气压低,绿洲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大气由绿洲向沙漠辐散;夜晚,沙漠气温低,气压高,绿洲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大气由沙漠向绿洲辐合。读图可知,虚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大,实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故虚线表示沙漠,实线表示绿洲。
(2)答案:6:00;理由:6:00以前,沙漠地区气温低于绿洲地区,近地面风由沙漠吹向绿洲。6:00以后,沙漠地区气温高于绿洲地区,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沙漠。
解析:由图看出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06:00-21:00。由于沙漠与绿洲的热量差异,在沙漠与绿洲之间,便形成了局地热力环流。白天该地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沙漠,夜间该地近地面风由沙漠吹响绿洲。因此在6:00近地面风由沙漠吹向绿洲明显转为由绿洲吹向沙漠。
(3)答案:白天,通过热力环流可将绿洲植物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水汽输送到沙漠地区,增加其水汽含量,增加湿度。同时,通过热力环流,沙漠、绿洲间可进行热量的交换,降低沙漠地区的温度。
解析:由于沙漠绿洲局地热力环流的存在,对周围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可以降低温度;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水汽交换,可以增加湿度。
20.(1)答案:夏季最显著。白天,在太阳辐射下,沙漠地面强烈增温;绿洲因植物蒸腾,空气湿度大,增温较慢,沙漠的暖空气被带到绿洲上空,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保持稳定,则白天沙漠的温度远高于绿洲,沙漠的余热多,导致夜晚迅速降温后仍然高于绿洲。绿洲昼夜气温均低于沙漠产生冷湖效应。
解析:由材料可知,范围较大的绿洲比附近沙漠戈壁昼夜气温都偏低,这种现象被称为冷湖效应。夏季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范围较大,所以昼夜气温都比附近沙漠戈壁偏低的现象,夏季最为显著。形成冷湖效应的根本原因是沙漠和绿洲比热容不同,而产生绿洲温度一直低于沙漠的原因就是因为绿洲中的水汽含量较大,而夏季,绿洲中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强,使得绿洲中空气湿度较大,气温上升缓慢,而夏季,沙漠地面增温强烈,气温高,对流运动旺盛,使得绿洲和沙漠之间气温差异增大,沙漠的暖空气被带到绿洲上空,上热下冷的空气结构使得上层空气与近地面大气间的热量交换难以进行,形成了冷湖效应;在夏季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所以夏季绿洲比附近沙漠戈壁昼夜气温都偏低,冷湖效应强度大于冬季。
(2)答案:有利:绿洲昼夜温差小,营造了温和湿润的居住环境,适宜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上热下冷的空气结构抑制沙尘暴发生。不利:易造成污染物集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不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降低农作物品质。
解析:由于绿洲的冷湖效应,使夏季绿洲比附近沙漠戈壁昼夜气温都偏低,昼夜温差小,营造了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适宜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冷湖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出现逆温现象,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对流作用受抑制,地面风速减弱,抑制了沙尘暴发生,但同时大气结构稳定易造成污染物集聚,不易扩散,大气污染有可能加重;同时冷湖效应使得绿洲中的昼夜温差减小,不利于农作物中有机质的积累,降低农作物品质。
21.(1)答案:香格里拉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太阳辐射强。但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所以常年气温较低。
解析:太阳辐射强弱与太阳高度大小、昼夜长短等有关;分析气温状况除了要考虑太阳辐射外,还要考虑大气逆辐射。
(2)答案: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棚内温度升高,但棚内地面的长波辐射难以通过绝热玻璃散发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暖棚内。
解析:短波辐射的穿透能力强,可透过绝热玻璃到达暖棚内;长波辐射的穿透能力弱,很难透过绝热玻璃。因此热量滞留在暖棚内,使其温度较高。
(3)答案:暖棚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内室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解析:热力环流是冷热差异造成的空气运动,垂直方向上,往往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内室和暖棚通过1、2两个通风口相通,形成热力环流,使热量得以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