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分布

文档属性

名称 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分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2-23 15:0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1.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
2.简述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3.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并
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举例说出其价值。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火山地貌景观:冰岛的火山、我国的五大连池等。
(2)花岗岩地貌景观:西岳华山、九华山等。
(3)砂岩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武陵源风景区等。
(4)山水组合景观:九寨沟、黄山等。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对认知自然环境资源,提升其 的一些景点、景区的形成起 作用。文化内涵主导 二、旅游资源分布
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2)人文地理因素:古代的 、经济和 中心、人类一些重大行为留下来的地理“痕迹”、人类的 。
(3)社会认知因素。地质基础政治文化审美活动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1)分布广泛。
(2)集中分布于 。
(3)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 分布。
(4)和 状况密切相关。东南部片状或带状交通 一、教材P20图1-18、P21图1-20探究
1.从旅游资源分类的角度,说说黑龙江的冰雕、万里长城这两处旅游资源分别属于哪一类旅游资源?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各是什么?
提示:黑龙江的冰雕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气候和其他自然组合,万里长城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遗存。前者是在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后者是在人文地理因素——人类重大行为所留下的地理“痕迹”。 2.以黑龙江冰雕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有何特点?
提示:(1)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和中温带。
(2)在时间上往往具有季节性,主要分布于冬季。 二、热点探究
中国台湾网2012年6月11日遵义消息,日前,贵州遵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左康旭代表遵义县政府与广东佛山今日景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德,就该公司投资3.1亿元的遵义(台湾)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博览园项目在遵义宾馆成功签约。项目分期建设,预计通过3~5年的发展,建成集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景区。3.材料中发展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资源类型是什么?
提示:生态农业。
4.材料中反映出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社会认知。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火山地貌景观:(2)花岗岩地貌景观:
①花岗岩地貌景观在我国旅游资源中的地位:②花岗岩山地地貌的形成:(3)砂岩地貌景观:
①砂岩地貌景观在旅游资源中的地位如下图所示: ②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
在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两个特性:一是物质景象的组合性;二是审美属性;同时也正是由于多种物质景象巧妙地组合,产生了审美价值。如下图所示: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影响:(2)人类对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的影响:地貌的成因
由于各种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如: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侵蚀;冰碛物堆积而成的冰碛地貌;流水作用形成的流水侵蚀、堆积地貌;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断层形成的断块山等。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例如: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北欧的冰川地貌等,都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我国的泰山、庐山是形象高大的断块山;桂林山水、云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黄山是典型的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是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许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则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风景名山对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例1] 包括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在内的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2007年6月27日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读“喀斯特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的________(填岩石名称)地区,它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__________的水的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2)该地貌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地表的类型多样,如________、________,地下的主要指________。
(3)该地貌反映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结合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类型。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答案] (1)石灰岩 二氧化碳 溶解和侵蚀
(2)石芽(或孤峰、峰林) 溶蚀盆地(或落水洞) 溶洞
(3)高温多雨1.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2)题。(1)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a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河流沉积作用 B.湖泊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解析:第(1)题,首先需弄清景观图的景观特征和剖面信息。如a图的河流,b图的火山示意,c图的球状地貌,d图的“V”形谷特征。花岗岩地貌的显著特征是球状风化,故选C。第(2)题,a图地貌的形成肯定是侵蚀作用,故排除河流沉积作用、湖泊沉积作用两个选项。根据河流、地貌(类似桂林山水)综合认定,排除冰川侵蚀作用选项,确认为流水溶蚀作用。
答案:(1)C (2)D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2)人文地理因素:(3)社会认知因素: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例2] (2011·重庆高考)石窟
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
学价值。右图是“云冈石窟所在区
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图中标出的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______。
(2)图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____________。云冈石窟所在地属于________气候区,气温年较差________。该石窟开凿于北魏,建在岩层近于水平、较坚硬的砂岩石壁上,历经多次地震,至今仍保存完好。试从岩性、构造、降水量分析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壶口瀑布属于自然景观。第(2)题,图示西部和中部属于黄土高原,其东部的太行山是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云冈石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气温年较差大。云冈石窟所在地区岩石坚硬、岩层稳定、地表水侵蚀能力弱使该石窟保存完整。
[答案] (1)壶口瀑布
(2)太行山 温带季风 大 原因:①岩石较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②岩层稳定,抗地质灾害能力较强; ③降水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弱。2.下列旅游景观具有地带性的是 (  )
①火山地貌 ②峡谷地貌 ③冰雕玉砌世界 ④午夜阳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火山地貌和峡谷地貌的形成多与地质构造有关,虽有规律可循,但不具有地带性。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近于带状分布,按一定方向有规律的更叠现象。冰雕玉砌世界多分布于高纬地带,午夜阳光只有在极圈以内地区才能欣赏到,具有明显的地带性。
答案:C3.下列属于我国传统旅游资源密集区的是 (  )
A.关中平原地区 B.新彊罗布泊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东北长白山
解析:北京及河北省北部、关中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传统的旅游资源密集分布区。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