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20 11:5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三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个案)
复备人所在单位 上课时间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10-30 课时 1
课 题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修改栏




标 知识能力 1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2把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过程方法 1提取信息探究讨论: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 怎样评价这个政策?苏联是怎样成立的?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2分层解疑知识迁移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如何形成的 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弊
情感态度价值观 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当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学 习 重 点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学 习 难 点 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设备
教法、学法 讨论 .探究
优化导入揭示目标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如何?当战争结束后还要不要继续实施这一政策?
引导自学整体感悟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2、新经济政策:(1)时间:-----------实施者:-----------------------(2)内容:--------------------------------------------------------------------------------(3)结果:------------------------------------------------------------------3、苏联的建立(1)时间:------------全称:-----------------------------------------(2)最初的四个加盟国:--------------------------------------------------------------4、列宁逝世后,苏联在----------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28年-192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5、苏联1936年新宪法(1)1936年新宪法宣布苏联是------------------------------------------------(2)------------------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也被称为------------------------------。 自主学习参考内容(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联的成立: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初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发展的加盟共和国个数:_______(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的一五、二五计划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重点: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斯大林模式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我得了( )颗★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互动互研解难释疑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形成
结论 A、“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强迫性措施)B、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精点巧拨归纳生成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2、运用课件组织学生完成填图练习: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在地图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1922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15。3、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项目时间开始时的重点部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资金来源英国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轻工业(棉纺织)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殖民掠夺、举借外债苏联1928年到1937年重工业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建设运用行政手段高积累多投资教师指出: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很快,具有后来居上的显著特征。其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计算到个人,仍然落后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相对迟缓,民众的不满情绪就很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3、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A、“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B、“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斯大林模式)C、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D、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导致个人专断。E、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分层设练拓展延伸 1.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A.1918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2.1922年苏联成立,加盟共和国除白俄罗斯外,其余3个不包括( )A.外高加索联邦B俄罗斯联邦C.爱沙尼亚D.乌克兰3、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A.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B.发展重工业 C.发展农业 D.发展轻工业4.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是在( )A.俄国向帝国主义过渡 B.苏俄废除贵族土地C.苏联新经济政策 D.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5.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苏联成立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6.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特点的表述,最完整的是( )A.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B.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C.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教师评价:你得了( )颗★
板书设计 列宁的探索 经济:新经济政策 政治:苏联的成立斯大林的探索:经济: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政治:斯大林模式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