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
1.知识识记: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沙俄的发展史也是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沙俄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中国是它侵略的国家之一,启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丑恶本质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的强大。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以大名、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而后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如何在教材内容简单的情况下,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二是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达标导学:
导入新课
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曾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个条约签订的时间?(答1689年)同一年,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大帝开始改革。俄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以及日本的发展情况又怎么样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二、展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
(一)、 图表式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一目,完成下列表格。
农奴制危机: 成为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实施者: 性质:
1、
1 1861年改革 主要内容: 2、
3、
作 用: 积极性:
局限性:
(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日本是一个 、______的封建国家。封建统治阶级有 、 、 、 构成,其中握有实权的是 , 已形同虚设。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同意美国船只在下田、函馆两港停泊和购买物品,同意在下田设置领事等,同时规定了最惠国条款。
材料二:读 课本119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回答:
(1)材料一出自于什么条约?何时签订的?
(2)在材料二的图中标出材料一开放的两个港口。
(3)这一条约的签订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
“打破藩界,重划全国行政区。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取消大名单封建领主权,大名离开藩国,迁居东京,从国家领取俸禄。”
(1)上述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主要反映了哪方面的内容?请写出要点。
(2)写出这一事件关于教育文化方面的内容。
(3)这一事件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四、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材料二:诸位会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1) 试判断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
(2)据材料分析“解放农民”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这一事件的作用是什么?
(4)列宁曾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在其发展历史上进行了两次改革,这两次改革分别向哪些国家学习的?日本的这一历史传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五、拓展提升
1853—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两次率舰队驶入日本江户湾,日本在未作武装抵抗的情况下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打开了紧锁的国门。然而,日本却没有像中国一样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而是发展成为亚洲强国,你能找出其中的原因吗?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19世纪上半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最大障碍的是
A、沙皇专制制度 B、封建制度 C、农奴制 D、国内市场狭窄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土地制度 B 、农奴制度 C 、农奴的地位 D 、沙皇专制
3、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体现在
A、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 B、形成种族歧视
C、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遭到镇压 D、没有走上革命道路
4、在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像,你可以选择的人物背景是
A、签署《独立宣言》 B、签署《民法典》
C、签署《宅地法》 D、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5、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D、 农奴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6、俄国1861年改革的实质是( )
A 、对农民的欺诈和掠夺 B 、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革
C、 对经济生活进行创新 D、 对军队进行改编
7、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统治阶级包括( )
①天皇 ② 武士 ③ 大名 ④ 资产阶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关于19世纪中期的日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B、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C、国家的军政大权掌握在天皇手中 D、国家军政大权掌握在将军手中
9、下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俄国相似的国家是( )
A 、日本 B 、英国 C、 美国 D、法国
10、19世纪中期,最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 、美国 D、俄国
11、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的不同点是( )
A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D、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2、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中,从长远看最有力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
A、 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
B、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
C、 “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
D、 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二 、非选择题: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阅览室的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花费。”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①材料一中的“改革”是指什么?
②材料一说明这一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③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④试结合材料二分析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的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 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划为三府七十二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府县知事管理。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表明日本对西洋文明的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请你写出来。
(3)日本政府在明治维新前、明治维新时期及明治维新后的对外政策分别是什么?
知识梳理:
俄国农奴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