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植被与环境 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1.1 植被与环境 课件(2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7 21:5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植被
Vegetation
01/
植被与环境
一、植被的概念、分类、形成
二、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三、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四、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04
目录
在地球表面,除了极端干旱、寒冷等地方,几乎都有植物生长。
植被 Vegetation
阿塔卡马沙漠花海
绝大部分的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格陵兰岛
1、植被
自然界中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单一的一株植物是不是植被?
思考:
NO
2、植被分类
1)天然植被(我们一般指的自然带):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
草原
荒漠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薪炭林等
人工花卉
人工草场
经济林 百果香
天然植被物种相对丰富
保护森林
人工植被物种比较单一
植树造林
3 .植被的形成过程
裸地
少数种的植物
更多种类的植物
稳定的植被
土壤、水分
条件改善
植被: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单层到垂直多层,由不稳定到稳定植被结构。
裸地
植物
百年以上
植被
保护好天然植被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 …
… …
植被 Vegetation
二、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影响植被的因素主要有:气候(热量、水分、光照,风向,水热组合等)、地形、水文、土壤等。
决定某地区植被类型的根本因素是该地区的水分和热量以及二者的组合状况。
气候决定植被,植被是气候的一面镜子。
1)气候-光照
高大地乔木层
乔木
灌木
草本
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林中上层或阳坡分布喜光植物;
密林底层或阴坡分布喜阴植物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
读图回答: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的垂直结构哪种更复杂?为什么?
亚寒带针叶林的垂直结构
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
总结:
气温越高、降水越多,
植被高度越大,
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复杂
1)气候-热量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不同的纬度形成不同的植被带
温度
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热带雨林
3月中旬江西婺源
4月初陕西汉中
油菜开花(樱花等)时间由南向北渐晚
思考:从气候角度讲,影响各地开花时间不一样的因素是什么?
案例2
热量
1)气候-降水
荒漠
草原
森林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
降水量:400mm以上为森林200~400mm为草原;200mm以下为荒漠
1)气候--降水 影响植被形态
水生和旱生植被的形态特征对比
骆驼刺,落叶草本,枝上多刺,根系可长达20米,是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草本植物,故名骆驼刺。
莲,多年生水生草本;
根状茎,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须状根。
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景观
Tropical seasonal rainforest landscape of Cherrapunji, India
-A-
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1、地上:植被叶的特征及成因。
叶面宽大(多气孔)
叶面细小、呈刺状
减少水分蒸腾
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景观
Tropical seasonal rainforest landscape of Cherrapunji, India
-A-
吸收养分和固定植株
2、地下:植被根的特征及成因。
根呈须状,较短浅
根系发达、深长(深20米)
从更深更广的土壤中吸取水分、抵抗大风
1)气候-风
长时间风吹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旗形树冠对当地的风向有指向作用
在风力大的地区,植被往往比较低矮。可能出现旗形树冠。
2)地形-水热组合
①一般来说,山区的植被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
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减少和水分变化,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②纬度越低,海拔越高,植被种类越多,山地的垂直结构越复杂。
③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茂盛。
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
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肥力
土壤性质
3)土壤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酸性土壤
碱性土壤
茶树,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碱蓬
土层瘠薄区,植物根系会异常发达吸取养分,例:黄山松。
要素 影响
气候 植被对气候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空气湿度大,增加降水量
调节大气成分,固碳释氧
地貌 植被对地貌 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保护原始地表形态。
水文 植被对水文 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河流含沙量小;
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较小
土壤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
如枯枝落叶变成土壤腐殖质
大豆可以固氮,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
知识点:
三、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植被破坏 → 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植被破坏 → 蒸腾减弱 →空气湿度下降→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旱;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
土壤:植被破坏→ 土壤侵蚀加剧,土层变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地貌上:沟壑纵横)
水文:植被破坏→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洪水期,对降水的阻截作用减弱,汇水速度快,下渗减弱,水位升高;枯水期,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位更低) →水旱灾害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
整体:生态恶化。
四、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总 结:
植被
形成
自然环境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文
概念
类型
植被与环境关系


气候
水文
土壤
地形
①热量②光照 ③降水④风向等
调节温差、增大空气湿度等
垂直分异
减少侵蚀地貌
肥力、盐分含量等
植被丰富,保持水土
水分充足,植被丰富
涵养水源,影响下渗
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植被与环境-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1)水生植物:通常具有硕大叶子(多气孔),但是根系不发达。例:莲藕
(2)旱生植物:长在在干旱的沙漠,叶片细小(减小蒸腾),根系发达,如仙人掌 、骆驼刺。(根系发达,以便从土壤的深处或广大面积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3)土层瘠薄区,植物根系会异常发达吸取养分,例:黄山松。
(4)在风力大的地区,植被往往比较低矮。可能出现旗形树冠。
(5)植物指示环境:茶树 、铁芒萁的生长反映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的生长反映盐碱性的土壤环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