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测试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12分)
1.(本题3分)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境况 窟窿 一帆风顺 委屈求全
B.家俱 啼哭 自寻烦恼 平白无辜
C.敲诈 拖延 生性固执 与心不忍
D.习惯 拜望 虚情假意 软硬兼施
2.(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虔诚(qián) 踌躇(chú) 横暴(héng) 迂回(yū)
B.罪孽(niè) 鞭挞(dá) 迷惘(wǎng) 吝惜(lìn)
C.紊乱(wěn) 怪诞(dàn) 暴虐(nüè) 忏悔(chàn)
D.延宕(dàn) 嫁奁(lián) 吮吸(shǔn) 创痛(chuāng)
3.(本题3分)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变徽 尸骸 负屈显冤 孤身只影
B.素练 餐刀 顺水推船 动地惊天
C.刑宪 亢旱 杳无音信 苌弘化璧
D.典刑 甘霖 前合后偃 披枷带索
4.(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这个世界上,一星殒落,暗淡不了灿烂星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B.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采,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
C.他承认他自己有些神经迷惘,可是绝口不肯说为了什么缘故。
D.也许他到海外各国游历一趟以后,时时变幻的环境,可以替他排解去这一桩使他神思恍惚的心事。
二、其他(共13分)
5.(本题8分)文学常识。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__________
(1)结构(一般是四折演完整个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
折是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四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课文节选的是第三折,即高潮部分。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
(2)角色
_____:女角。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女主角称正旦。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_____:男角。男主角称正末,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课文“外扮监折官上”外,就是外末,指老的男角。
_____: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一般来说,性格非常刚毅、粗暴的人。第一小节有没有净“净扮宫人”即刽子手。
_____: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在我们剧中没有。
此外,还有很多的_____,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如“蔡婆”)、孤(官员)、徕儿(小厮)、邦老(盗匪) 、洁郎(和尚)、驾 (皇上)等。
6.(本题5分)生字注音。
古陌荒阡(_______)盗跖(_______)桃杌(_______)孛老(_______)绣闼(_______)
前合后偃(_______)尸骸(_______)嗟怨(_______)罪愆(_______)嫡亲(_______)
三、情景默写(共6分)
7.(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指责天地,认为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天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深刻颠覆。
(2)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指现实善恶错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应有的天道公理形成鲜明对比。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禺与中国话剧
田本相
曹禺,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学名万家宝。他自幼天资聪慧,博览群书,文笔卓异。受继母的影响,爱上了戏剧,认为戏剧是“一个美妙迷人的东西”。
1922年,考入南开中学的曹禺,开始在南开的舞台上崭露戏剧表演的天赋。1928年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凭借出色的写作和表演才能,他继钱钟书“清华之龙”后被誉为“清华之虎”。也就在这时,年仅19岁的曹禺开始创作日后震惊世界的《雷雨》,23岁时,他完成了这部处女座。
曹禺之前,中国话剧的先驱者们,大都是把话剧当作宣传鼓吹民主革命的工具,很少顾及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则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艺术手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被看作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雷雨》是一位善感青年的激情之作。《雷雨》中,情绪是很重要的,郁闷的情绪和冲动的情绪在曹禺苦闷压抑的灵魂里奔涌,就像他自己在《雷雨·序》里说的那样,这是一个作家从心底说出来的话,好像有种力量推着他写出了雷雨。
《雷雨》是一个深思的青年对人类命运的探索之作。曹禺在《雷雨·序》中写道:“我觉得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要主宰自己的命运,但常常是自己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期望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光俯视这人群。”
曹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对人性有着最充分的研究、最深刻的理解和最细微的体验。他一生都在探索人的心理、人的感情、人的灵魂,把人们最隐秘的情感、最复杂的人性展现在舞台上,从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演员的表演欲望,打动着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灵。
曹禺对创作从不敷衍。1935年,为了创作《日出》,他冒着名誉受损的危险,经常到妓院去了解被侮辱妇女的生活情况。还差一点被打瞎了眼睛。创作中他给剧中人写小传、札记,每个人物出场都有一段非常精彩的人物介绍,在这之前还从没有人这样做过。
一戏一格是曹禺的艺术追求,在创作《原野》时,他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手法,表现了这个传奇故事。他借鉴了有戏大力渲染、无戏一笔带过的传统戏曲手法,集中刻画了仇虎复仇前后的心理活动,把历史与现实、幻觉与真实结合在一起,在戏剧创作上做了一次新的开拓。
1937年,随着《日出》如潮的好评,曹禺成了国立剧专的一块金字招牌,大批学生慕其名报考该校,曹禺授课成为该校的一大景观。在国立剧专,曹禺为中国话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曹禺被任命为首任院长。他以自己的眼光和见识、地位和名望,邀请郭沫若、老舍、夏衍、田汉等知名剧作家为人艺写戏,使北京人艺演出的剧本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标准和品位。正是在演出这些大师的剧作中,北京人艺形成了一种艺术氛围,一种艺术传统,最终积淀为一种艺术基因。北京人艺之所以成为一个蜚声世界的剧院,成为一个独具风格、自成一派的剧院,与曹禺是分不开的。他当过文联的执行主席,当过剧协主席,当过各种各样的委员,但他最看重的还是这个院长。现在戏剧界有一个公论,说曹禺在解放后有一个更好的作品,那就是北京人艺。
(选自《曹禺传》,有删改)
8.(3分)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禺之前,中国话剧的先驱者们,注重话剧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和鼓动方面的作用,大都没有在艺术上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B.曹禺的创作注重借鉴传统手法,在刻画仇虎复仇前后的心理时,就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有详有略、幻觉与真实相结合等手法。
C.曹禺是北京人艺的首任院长,他以自己的地位和名望邀请知名剧作家为人艺写戏,使北京人艺上演的作品长期保持高标准、高品位。
D.北京人艺能形成一种自己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艺术传统,并积淀为一种艺术基因,成为蜚声世界的剧院,与曹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9.(3分)下列对曹禺戏剧取得杰出艺术成就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禺幼年时,受继母的影响爱上了戏剧;学生时代,在南开和清华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获得了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B.曹禺善于洞察青年内心的情绪,郁闷、冲动等各种情绪在曹禺苦闷压抑的灵魂里奔涌,像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他写出了《雷雨》。
C.《雷雨》是一部对人类命运的探索之作,作者以悲悯的心情展现了人们希望主宰自己的命运,却常常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现实。
D.曹禺的创作十分严谨,他注重从生活中获取第一手资料,有时为了创作的真实,不惜冒着名誉受损的危险去了解生活。
10.(6分)有人评价曹禺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曹禺倾其一生为中国话剧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7分)
(本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大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然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1.(3分)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E.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12.(6分)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13.(6分)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14.(6分)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狱卒 提关汉卿!
禁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吏 (制止)别难为他。关汉卿,你坐下吧。
(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吏 怎么样 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吏 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 (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 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 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 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 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 (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 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有删改)
15.(4分)“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16.(4分)叶和甫说的“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中的“不幸”指的是什么
17.(4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18.(4分)《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剧本“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任写两点即可)
六、写作(共20分)
20.(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不超过300字。
学校即将举办戏剧节,演出《雷雨》《哈姆莱特》《堂吉诃德》等剧目。请你为其中一部演出节目撰写一段角色介绍文字。要求写清剧目与角色名称,突出角色的形象特点。
七、材料作文(共50分)
19.(本题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选择并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或壮丽或暗淡,或伟大或平凡,或淡然或尴尬,或波澜壮阔或平淡无奇……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过关测试答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12分)
1.(本题3分)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境况 窟窿 一帆风顺 委屈求全
B.家俱 啼哭 自寻烦恼 平白无辜
C.敲诈 拖延 生性固执 与心不忍
D.习惯 拜望 虚情假意 软硬兼施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字形的能力。
A.“委屈求全”的“屈”应为“委曲求全”。
B.“家俱”的“俱”应为“家具”,“平白无辜”的“辜”应为“故”,平白无故,意思是无缘无故。
C.“与心不忍”的“与”应为“于”。
故选D。
2.(本题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虔诚(qián) 踌躇(chú) 横暴(héng) 迂回(yū)
B.罪孽(niè) 鞭挞(dá) 迷惘(wǎng) 吝惜(lìn)
C.紊乱(wěn) 怪诞(dàn) 暴虐(nüè) 忏悔(chàn)
D.延宕(dàn) 嫁奁(lián) 吮吸(shǔn) 创痛(chuāng)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横”应读hèng,“横暴”强横凶暴,所以“横”为“强横”,读“hèng”。
B.“挞”应读tà,形声字,本义:用鞭子或棍子打。
D.“宕”应读dàng,,意思为“拖延,放纵”。
故选C。
3.(本题3分)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变徽 尸骸 负屈显冤 孤身只影
B.素练 餐刀 顺水推船 动地惊天
C.刑宪 亢旱 杳无音信 苌弘化璧
D.典刑 甘霖 前合后偃 披枷带索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课内需掌握字词字形的能力。
A.“变徽”应是“变徵”,是古代音律的一种;“负屈显冤”的“显”应是为“衔”,指含冤;
C.“苌弘化璧”的“璧”应是“碧”,指鲜血化为碧玉;
D.“披枷带索”的“索”应是“锁”,指枷锁。
故选B。
4.(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这个世界上,一星殒落,暗淡不了灿烂星空;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B.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采,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
C.他承认他自己有些神经迷惘,可是绝口不肯说为了什么缘故。
D.也许他到海外各国游历一趟以后,时时变幻的环境,可以替他排解去这一桩使他神思恍惚的心事。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殒落”的“殒错,应为“陨”,“陨”坠落;“殒”丧失,可组词“殒身”;“暗淡”的“暗”错,应为“黯”。
B.“光采”的“采”错,应为“彩”,“光彩”颜色和光泽。
D.“变幻”的“幻”错,应为“换”,“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故选C。
二、其他(共13分)
5.(本题8分)文学常识。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__________
(1)结构(一般是四折演完整个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
折是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四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课文节选的是第三折,即高潮部分。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
(2)角色
_____:女角。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女主角称正旦。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_____:男角。男主角称正末,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课文“外扮监折官上”外,就是外末,指老的男角。
_____: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一般来说,性格非常刚毅、粗暴的人。第一小节有没有净“净扮宫人”即刽子手。
_____: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在我们剧中没有。
此外,还有很多的_____,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如“蔡婆”)、孤(官员)、徕儿(小厮)、邦老(盗匪) 、洁郎(和尚)、驾 (皇上)等。
【答案】四折一楔子 音乐组织的单元 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旦 末 净 丑 杂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还有用两个楔子的。故第一空填写:四折一楔子;
所谓的“折”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幕”,首先是剧本情节的一个自然段落(又说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戏,也可以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故第二空填写:音乐组织的单元;第三空填写: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由戏剧的角色以及上文提到的“女角”、“男角”、“大花脸”、“小花脸”可知,第四、五、六、七、八空填写:旦、末、净、丑、杂。
6.(本题5分)生字注音。
古陌荒阡(_______)盗跖(_______)桃杌(_______)孛老(_______)绣闼(_______)
前合后偃(_______)尸骸(_______)嗟怨(_______)罪愆(_______)嫡亲(_______)
【答案】mò qiān zhí wù bó tà yǎn hái jiē qiān dí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本题注意重点字词:
盗跖:zhí,春秋末鲁国人,姬姓,展氏,名跖,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
孛老:bó,古代戏曲中老年男子的俗称。外、末、净各种角色均可扮演。
前合后偃:yǎn,指身体晃动,站立不稳的样子。
罪愆:qiān,罪过;过失。
嫡亲:dí,指血统关系最接近的亲属。
三、情景默写(共6分)
7.(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指责天地,认为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天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深刻颠覆。
(2)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指现实善恶错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应有的天道公理形成鲜明对比。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欺”“推”“受”“延”“以”“毋”。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本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曹禺与中国话剧
田本相
曹禺,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学名万家宝。他自幼天资聪慧,博览群书,文笔卓异。受继母的影响,爱上了戏剧,认为戏剧是“一个美妙迷人的东西”。
1922年,考入南开中学的曹禺,开始在南开的舞台上崭露戏剧表演的天赋。1928年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凭借出色的写作和表演才能,他继钱钟书“清华之龙”后被誉为“清华之虎”。也就在这时,年仅19岁的曹禺开始创作日后震惊世界的《雷雨》,23岁时,他完成了这部处女座。
曹禺之前,中国话剧的先驱者们,大都是把话剧当作宣传鼓吹民主革命的工具,很少顾及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则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艺术手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被看作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雷雨》是一位善感青年的激情之作。《雷雨》中,情绪是很重要的,郁闷的情绪和冲动的情绪在曹禺苦闷压抑的灵魂里奔涌,就像他自己在《雷雨·序》里说的那样,这是一个作家从心底说出来的话,好像有种力量推着他写出了雷雨。
《雷雨》是一个深思的青年对人类命运的探索之作。曹禺在《雷雨·序》中写道:“我觉得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要主宰自己的命运,但常常是自己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期望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光俯视这人群。”
曹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对人性有着最充分的研究、最深刻的理解和最细微的体验。他一生都在探索人的心理、人的感情、人的灵魂,把人们最隐秘的情感、最复杂的人性展现在舞台上,从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演员的表演欲望,打动着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心灵。
曹禺对创作从不敷衍。1935年,为了创作《日出》,他冒着名誉受损的危险,经常到妓院去了解被侮辱妇女的生活情况。还差一点被打瞎了眼睛。创作中他给剧中人写小传、札记,每个人物出场都有一段非常精彩的人物介绍,在这之前还从没有人这样做过。
一戏一格是曹禺的艺术追求,在创作《原野》时,他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手法,表现了这个传奇故事。他借鉴了有戏大力渲染、无戏一笔带过的传统戏曲手法,集中刻画了仇虎复仇前后的心理活动,把历史与现实、幻觉与真实结合在一起,在戏剧创作上做了一次新的开拓。
1937年,随着《日出》如潮的好评,曹禺成了国立剧专的一块金字招牌,大批学生慕其名报考该校,曹禺授课成为该校的一大景观。在国立剧专,曹禺为中国话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曹禺被任命为首任院长。他以自己的眼光和见识、地位和名望,邀请郭沫若、老舍、夏衍、田汉等知名剧作家为人艺写戏,使北京人艺演出的剧本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标准和品位。正是在演出这些大师的剧作中,北京人艺形成了一种艺术氛围,一种艺术传统,最终积淀为一种艺术基因。北京人艺之所以成为一个蜚声世界的剧院,成为一个独具风格、自成一派的剧院,与曹禺是分不开的。他当过文联的执行主席,当过剧协主席,当过各种各样的委员,但他最看重的还是这个院长。现在戏剧界有一个公论,说曹禺在解放后有一个更好的作品,那就是北京人艺。
(选自《曹禺传》,有删改)
8.(3分)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禺之前,中国话剧的先驱者们,注重话剧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和鼓动方面的作用,大都没有在艺术上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B.曹禺的创作注重借鉴传统手法,在刻画仇虎复仇前后的心理时,就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有详有略、幻觉与真实相结合等手法。
C.曹禺是北京人艺的首任院长,他以自己的地位和名望邀请知名剧作家为人艺写戏,使北京人艺上演的作品长期保持高标准、高品位。
D.北京人艺能形成一种自己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艺术传统,并积淀为一种艺术基因,成为蜚声世界的剧院,与曹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9.(3分)下列对曹禺戏剧取得杰出艺术成就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禺幼年时,受继母的影响爱上了戏剧;学生时代,在南开和清华的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获得了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
B.曹禺善于洞察青年内心的情绪,郁闷、冲动等各种情绪在曹禺苦闷压抑的灵魂里奔涌,像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他写出了《雷雨》。
C.《雷雨》是一部对人类命运的探索之作,作者以悲悯的心情展现了人们希望主宰自己的命运,却常常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现实。
D.曹禺的创作十分严谨,他注重从生活中获取第一手资料,有时为了创作的真实,不惜冒着名誉受损的危险去了解生活。
10.(6分)有人评价曹禺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曹禺倾其一生为中国话剧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8.B
9.B
10.①为中国话剧创作了许多丰碑级的作品,如《雷雨》《日出》《原野》等。②曹禺的创作使中国话剧艺术走向了成熟,并达到了很高的高度。③在话剧艺术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借鉴中国古代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艺术手法,给剧中人写小传、札记,追求一戏一格等。④为中国话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⑤将人艺办成了一个蜚声世界的剧院。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就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有详有略、幻觉与真实相结合等手法”错误,文中表述是“在创作《原野》时,他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手法,表现了这个传奇故事。他借鉴了有戏大力渲染、无戏一笔带过的传统戏曲手法,集中刻画了仇虎复仇前后的心理活动,把历史与现实、幻觉与真实结合在一起,在戏剧创作上做了一次新的开拓”,由此可知,“幻觉与真实相结合”并不是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手法,而是曹禺的新的开拓。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
B.“曹禺善于洞察青年内心的情绪”错误,原文只说《雷雨》中“情绪是很重要的”,并没有说仅限于青年的情绪。
故选B。
10.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注意从“创作作品”“使中国话剧艺术走向了成熟”“在话剧艺术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将人艺办成了一个蜚声世界的剧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的角度进行分析。
由“他的《雷雨》被看作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创作中他给剧中人写小传、札记,每个人物出场都有一段非常精彩的人物介绍,在这之前还从没有人这样做过”“一戏一格是曹禺的艺术追求,在创作《原野》时,他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手法,表现了这个传奇故事”等可知,曹禺为中国话剧创作了许多丰碑级的作品,如《雷雨》《日出》《原野》等。
由“曹禺则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艺术手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成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被看作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可知,曹禺的创作使中国话剧艺术走向了成熟,并达到了很高的高度。
由“他一生都在探索人的心理、人的感情、人的灵魂,把人们最隐秘的情感、最复杂的人性展现在舞台上”“一戏一格是曹禺的艺术追求,在创作《原野》时,他用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手法,表现了这个传奇故事。他借鉴了有戏大力渲染、无戏一笔带过的传统戏曲手法,集中刻画了仇虎复仇前后的心理活动,把历史与现实、幻觉与真实结合在一起,在戏剧创作上做了一次新的开拓”可知,曹禺在话剧艺术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由“曹禺成了国立剧专的一块金字招牌,大批学生慕其名报考该校,曹禺授课成为该校的一大景观。在国立剧专,曹禺为中国话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可知,曹禺为中国话剧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
由“正是在演出这些大师的剧作中,北京人艺形成了一种艺术氛围,一种艺术传统,最终积淀为一种艺术基因。北京人艺之所以成为一个蜚声世界的剧院,成为一个独具风格、自成一派的剧院,与曹禺是分不开的”可知,曹禺将人艺办成了一个蜚声世界的剧院。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7分)
(本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荆轲之死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大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然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舞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剑始终拔不出来的样子。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1.(3分)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言行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正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赵团长痛心疾首”“荆轲神形毕肖”中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E.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荆轲之死”这一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12.(6分)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13.(6分)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加以分析。
14.(6分)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答案】
11.AE
12.①耿直刚烈。如看了赵团长改过的剧本,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②坚持原则。如在舞台上坚持按老剧本演,无人配合后悲愤“自尽”。③淡泊名利。如对赵团长追逐的奖牌、奖金不放在心上。
13.①这样安排情节使小说前后形成照应。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勉强默认为后文埋下伏笔,之后金科按照老剧本演戏,与之形成照应。②这样安排符合常理。金科的勉强答应符合人之常情,而这也使得后文的按老剧本演戏更能凸显金科刚烈、坚持原则的性格特点。③这样安排在情节上制造波澜,在高潮处起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
14.①从小说的情节上看,舞台上的荆轲已死,演员金科的艺术生涯也就此结束。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表现了金科对艺术严肃性的坚守,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之情。③从小说的主题上看,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④从小说的结构上看,篇末点题,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深化。
【分析】
11.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缺乏文化素养”错,文中的赵团长属于有文化,但素养不高的艺术工作者,此项属于片面认识。
C项,“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有误,小说的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
D项,“覃望与秦王……形象一一对照”金科与荆轲有形象性格上的对照,而覃望与秦王并无对照。
故选AE。
12.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通过阅读全文,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注意分析文章中关于人物的描写等。
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金科”是一名戏剧演员;然后找出描写“金科”的言行举止的内容。如“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可见其性格的耿直刚烈;“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由此可知他坚持原则;“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可见他对名利的淡泊。
13.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情节安排的作用,一般要从文章前后有没有照应或伏笔,这样安排是否符合人之常情以及有没有使情节更富有波澜等方面考虑。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情节安排的作用。一般考虑前后有没有照应或伏笔,这样安排是否符合常情及有没有使情节更富有波澜等。金科之所以答应演出,是因为赵团长的软磨硬泡,之后金科还是按照老剧本演戏,这样前后形成照应;金科是一个性格刚烈、坚持原则的人,赵团长软磨硬泡,他只能勉强答应,这也符合人之常情,之后金科又按老剧本演戏,这样的安排符合常理;金科按老剧本演出,才使小说更有曲折性,制造了波澜。
14.
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个性化阅读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情感、小说主旨等角度来探究。答题时,可结合着小说中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的命运遭遇、故事结局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作者这样安排的作用可以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现及小说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情节上,“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荆轲已死”出现在小说倒数第二段,属于结尾部分,语义双关,既指舞台上的荆轲由于“艺术媚俗的现象”而死,又指演员金科也结束了自己的演艺生涯。这就使小说在结构上更完整,照应了本文标题。
人物上,宁可不演,也不能罔顾事实,一味苟同,凸显了主人公金科对演艺事业的坚守,对艺术的坚守,当然也有面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
主旨上:赵团长想要追逐时下流行的“戏说”“穿越”“搞笑”,想通过“荆轲”得到奖牌、奖金,而金科却是为了艺术而演荆轲,当艺术一味媚俗,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时,宁可结束演艺生涯也不苟同,批判了艺术媚俗的现象,也提出了传统艺术在当下该如何发展的问题,引人深思。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金科从此告别演艺生涯是因为他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不向利益低头,因此这样安排更能突出金科这一形象,有助于主题的深化。
【点睛】
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狱卒 提关汉卿!
禁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吏 (制止)别难为他。关汉卿,你坐下吧。
(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吏 怎么样 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吏 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 (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 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 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 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 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 (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 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有删改)
15.(4分)“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16.(4分)叶和甫说的“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中的“不幸”指的是什么
17.(4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18.(4分)《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剧本“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任写两点即可)
【答案】
15.节选文字中的冲突: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还有主人公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
16.王著同一位僧人刺杀阿合马和郝祯惊动了元朝上下,让许多坏人胆战心惊。
17.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迫害和阻挠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特质。
18.①语言描写,通过关汉卿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展现人物的精神。②动作描写,如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一个耳光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也有力地展现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③神态描写,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由“怒”到“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直至最后忍无可忍。④对比衬托,关汉卿和叶和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正义凛然,一个唯唯诺诺。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反衬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
【分析】
15.
本题考查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的能力。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可译为分歧、争斗、冲突等等。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从戏剧冲突中可以带出人物的性格与剧本的立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剧本内容,梳理主要情节;然后找出涉及的人物,并明确人物关系;再结合具体内容,认真分析人物与人物或人物自身所存在的分歧、争斗、冲突等;最后整理答案,分点作答。
题干问的是“节选部分中有哪些矛盾冲突”,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冲突是戏剧中方方面面的矛盾,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有个人心理的矛盾,根据文本依次进行概括即可。要注意人物的阶级立场和主要语言。如关汉卿与阿合马为代表的反动统治阶级的冲突,与文痞叶和甫为代表的帮凶、帮闲的冲突,以及关汉卿面对名利诱惑和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冲突。文中的叶和甫是关汉卿是矛盾的另一面,没有叶和甫这个人物,也就没有了矛盾冲突;设置了叶和甫就有了斗争的对立面,事实上,剧作者是用叶和甫来反衬关汉卿的。在与杂剧界的败类、封建统治者的帮凶叶和甫的尖锐冲突中,则鲜明反衬出了关 汉卿的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勇气和节操。
16.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要结合语境去分析“不幸”的内涵。从选文中看,“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指出“这事件”的代指意义即可。联系上文“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可得出答案。
17.
本题考查分析戏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题干问的是“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这是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理解“铜豌豆”的特点,“铜豌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即具有一种“硬”的特质,然后根据文本概括能够体现关汉卿“铜豌豆”性格的事件即可。如叶和甫在牢中劝说关汉卿认罪,以减刑和赠金为诱饵,而关汉卿早就看透了叶和甫无耻文人的嘴脸,不屑与他再多费口舌,将其打倒在地。由关汉卿与叶和甫的对话可知,关汉卿写作《窦娥冤》振奋民心。又如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过程中,流言向他袭来,他毫不理会,坚持创作《窦娥冤》,坚持演出;如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面对狱卒,他“昂然不跪”,无耻文人向他发出规劝,他毫不动心,而且把他打倒在地,这充分展现了关汉卿“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响当当的“铜豌豆”的大无畏精神。
1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设题,然后要回顾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有哪些,再看文中塑造关汉卿的时候使用了哪些技巧,这些技巧体现出关汉卿什么特点。塑造人物的技巧主要包括两大类,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正面描写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侧面衬托指借助他人的言行进行衬托。
从文中来看,文章既有对关汉卿的正面描写,也有对关汉卿的侧面衬托。从正面描写来看,有语言、动作、神态,如“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这些都是语言描写;如“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是动作描写;如“诧异”“鄙夷地”“怒”“怒火难遏”,这些都是神态描写。从侧面衬托来看,文中除了塑造关汉卿的形象,还塑造了狱吏和叶和甫的形象,狱吏对关汉卿的态度突出了关汉卿的人格魅力,而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则反衬出关汉卿的刚正不屈。考生围绕这两大方面分析就可以了。
【点睛】
考查对人物形象要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
六、写作(共20分)
20.(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不超过300字。
学校即将举办戏剧节,演出《雷雨》《哈姆莱特》《堂吉诃德》等剧目。请你为其中一部演出节目撰写一段角色介绍文字。要求写清剧目与角色名称,突出角色的形象特点。
【答案】例文
剧目:《哈姆莱特》
角色: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理想和严酷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犹豫,延宕。生活在英国新兴势力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哈姆莱特,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最后他虽然奋然一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忧郁始终伴随着他,伟大的理想并未实现。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要求学生从《雷雨》《哈姆莱特》《堂吉诃德》中选择一部,写一段角色介绍文字,首先要求考生至少对这三本经典著作中的其中一本比较熟悉,以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角色的最鲜明的特点。
【点睛】
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应用类微写作。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七、材料作文(共50分)
19.(本题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选择并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或壮丽或暗淡,或伟大或平凡,或淡然或尴尬,或波澜壮阔或平淡无奇……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人生如戏
人生有很多比喻,人生如梦,人生如花,人生如棋,但我觉得人生如戏,这已经成为很多人对生活乃至人生所发出的感慨。人这一辈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人生如戏的体会和感悟会越来越深。
人的一生不知道自己要扮演多少个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说不完诉不尽。无论是社会角色还是家庭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角色,都要用不同的心态和面孔去对待。
生活中的每个人,在自己的戏中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在别人的戏中又扮演着其他的角色。所以,一个人没有几个性格侧面,缺少做人的技巧,便扮演不好自己所饰演的多种角色。做人的技巧来源于做人的基本功,做人的基本功来源于扎实的功底,扎实的功底则是诚实善良,学问修养,心胸坦荡。
但因为生存,我们不得不以另一种面孔活着,别人眼里看到的,未必是真正的自己。人生中每个人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在从一个角色向另外一个角色转换的时候,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童年和少年是这出戏的序幕,青年和中年是这出戏的高潮,老年则是这出戏的落幕。仔细思索,大部分人的人生是雷同的,就像一部事先已经排好的戏。这部戏里的演员们在一步步完成和适应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时候,皱纹也就慢慢地爬上了演员的眼角,这个演绎和适应的过程,需要用一生的心血来完成。
莎士比亚说:“全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的男人女人不过是演员。每个演员上台、下台的时间都是安排好了的。”你看生活中的我们,早晨出去工作时,穿上一套西服,系上领带,人生正剧的演绎开始了;回家后,换掉了在外穿的西装领带,换上了宽松的休闲服饰,开始了温馨家庭中的言情剧;夫妻白头偕老的时候,携手共看夕阳景,那是人生的喜剧;两个人劳燕分飞时,便是人生的悲剧;当夜晚走入梦乡的时候,又一幕梦幻剧于静夜上演了。这些大戏中,角色不同,对白不同,只是换了不同的搭档,不同的背景。相同的是舞台只有一个——人生。花开花落,物转星移。
人生是一部没有固定的剧本,没有准确的台词,没有导演指挥。只有自己在随着人生的每一步的变化,随机应变。用一生的心血写下自己唯一的故事,或喜或悲。这部戏有高潮迭起的掌声响起,也有平平淡淡的心静如水,有锲而不舍的苦苦追求,也有闲庭信步的飘逸潇洒。这出戏演的好坏,取决于你能否透悟其中的玄机。人生如戏,时光如流。
只要你能对自己问心无悔,就可以在人生的戏剧中活得精彩。人生的大幕在徐徐落下,双鬓已经如霜,这时自己会感叹地说:人生如戏!我的一生是一出好戏!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材料一共两句话。第一句是总括句,启发考生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戏”的关系,触发考生对人生的思考;第二句承接第一句,对第一句进行具体阐释,让学生重在把握戏与人生的相同点。生命就好像演戏一样,有人落场,有人出场,有人死亡,有人重生。然而生活毕竟不是演戏,戏里人死能复生,而现实中,人死而难生。面对真实生活里的生生死死,我们只能像戏里一样,坦然从容的接受,按照要求好好演下去。如果一切不能强求,我们就没必要挽留,只能把握那一刻的存在,把自己的角色演好。表现出自己的风采,演绎出自己的价值。
写作时要写出生命的精彩,写出内心的强大,无论生命是长还是短,无论是宝贵还是贫困,我们都要把自己独有的戏分演好,做好自己。
【立意】
1.生命的精彩;
2.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3.演出自己的风采;
4.演出自己的价值。
【素材】
名家文章选段:
1. 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 人生如戏却不是戏,没有彩排,不能重来。 走好人生路,最重要的是做好现在。 作者:林清玄 出处:《戏与梦》
2.多像演戏呀!但也许人生如戏,就是去觉知这道通往独一无二的自由的门。不活动的活动,运动中的静止,改变中的永恒--那就是真理,那就是存在。 作者:奥修 出处:《奥修传》
3.电影模仿人生,人生也模仿电影。到底是戏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戏,到头来已经分不清楚,也用不着分得那么清楚了。 作者:张小娴 出处:《现实不宜》
精彩片段型:
1.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在上面表演着各自的角色,拉开了一幕幕的精彩镜头,有喜剧,有悲剧,有记录片,战斗片,贪污片等等。其实,我们只是履行一个演员的职责而已,最终,我们还是得退出这个大舞台,到另外一个新的世界。
2.人生如戏,细水长流,人的一生就想是一条长长的河流一样,只有从那里流过,永远也不会停留在那一刻,所以我们的人生也不过如此,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要把握住自己的每一天,不要留下遗憾,要让别人知道我们来过,来过这个世界,没有办法要名留青史,但是可以把握住现在的每一天,做有意义的事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