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测试A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积累(2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错勘(kān) 刽子(kuài) 盗跖(zhí) 前合后偃(yǎn)
B.蘩漪(fán) 戛然而止(jiá) 荒阡(qián) 汗涔涔(cén)
C.郁热(yù) 烦躁不安(zào) 樟木(zhāng) 迷惘(mǎng)
D.陨落(yǔn) 迂回(yū) 恍惚(huǎng) 匍匐(pū)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古代戏曲的语言很有特色,鉴赏时要注意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进行_______。
②《窦娥冤》被誉为世界悲剧的“千古绝唱”,被认为是悲剧抒情艺术的_______。
③戏剧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因此鉴赏它_______要理解戏剧语言的语意,更要体会其情味。
A.品味 典型 不是
B.品味 典范 不仅
C.品位 典范 不是
D.品位 典型 不仅
3.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这些乡村教师淡泊名利,执着坚守,品格高尚,精神可嘉,他们获得“最美乡村教师”称号,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②在餐饮业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如果走传统餐饮业的老路,那只能是拾人牙慧,注定没有出路。
③一路上,他们曾六次遇险,三次迷路,但还是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了任务,虽然说是有些挫折,但还算是一帆风顺。
④滴水见海,点滴藏爱。妻子马蕊的一天天的日记记录着从初次与丈夫张涛见面到现在俩人的点点滴滴:412个日日夜夜的照顾,12载的举案齐眉……
⑤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⑥为了逮捕凶手,警方早就设好圈套,就等他自投罗网。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保定故事大讲堂”开讲了,讲座现场,大家都在认真聆听着谢美生教授所讲的保定名人关汉卿的故事,抑扬顿挫,深入浅出,声情并茂。
B.“曹禺文化周”期间,来自新加坡、日本、英国和国内的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聚首潜江,开展论文交流、曹禺剧作展演和现场赏析,并将最终形成论文集《惊世雷雨》。
C.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育人的责任,应该用独到的思想、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D.治霾,是在负重前行,表现在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多种污染物交织在一起,其根源在于偏重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高消耗、高废弃的生活方式造成的。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几十年间《雷雨》不断地被翻新,这让人想起同是人艺保留剧目的《茶馆》。这部更具经典地位的话剧经历了无数次的重排和无数批的观众,_________________,渐渐地人们不再通过自己的口齿来体味它的苍凉,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穿着整洁的衣衫平静地坐在剧场里,去观看一个故事,妤像在完成一门中国人的文化必修课。
A.已经轻易见不到了那些老北京们用正宗京片子学说《茶馆》里台词的情形
B.已经轻易见不到的情形是那些老北京们用正宗京片子学说《茶馆》里的台词
C.那些老北京们用正宗京片子学说《茶馆》里台词的情形已经轻易见不到了
D.那些老北京们用正宗京片子学说《茶馆》里台词的情形已经不被轻易见到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杂剧通常每本四折一楔子,剧本由“唱”“白”“科部分组成。
B.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有悲剧、喜剧、正剧之分,也有独幕剧、多幕剧之分。
C.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丹麦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D.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生于天津,现代剧作家,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7.莎士比亚的语言往往具有一种排山倒海般的力量,这得力于他对长句的运用,试仿照下面的一段台词续写给定的句子。(3分)
例句:我用国王的名义,向英王提出恳切的要求,因为英国是他忠心的藩属,因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必须让它像棕榈树一样发荣繁茂,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她的荣冠,沟通彼此的情感,以及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重要理由,请他在读完这一封信以后,不要有任何的迟延,立刻把那两个传书的来使处死,连忏悔的时间都不要准。
我以生命的名义,向人类提出恳切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清下面一段话的思路,概括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4分)
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他们相爱很深,但由于两家是世仇,感情得不到家里成员的认可,双方家长百般阻挠然而,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家长的干涉而有丝毫减弱,反而相爱更深,最终双双殉情而死。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外部的干涉越多,反抗越强烈,人们的逆反心理就越强烈。对此,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人们往往存在这种心理: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相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校学习了《哈姆莱特》后,组织学生就“说不尽的哈姆莱特”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了深入开展本次活动,要求分学习小组确定子课题,并说明选定子课题的理由。请仿照示例,写出你的子课题,并说明理由。(4分)
示例:子课题——性格决定命运
理由——性格与命运、过去与现在、哈姆莱特与周围的人,在时间的平台上演绎不尽的故事。是应该把握,还是应该放弃,真的取决于命运吗?
①子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16分)
周朴园 (哦),(向仆人)合同!(仆人由桌上拿合同递他)你看,这是他们三个人签字的合同。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低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他们怎么会不告诉我,自己就签了字呢?他们就这样把我不理啦。
周朴园 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鲁大海 那三个代表呢?
周朴园 昨天晚车就回去了。
鲁大海 (如梦初醒)他们三个就骗了我了,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 萍 (怒)你混账!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周 冲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 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领教过,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①
周朴园 你胡说!
鲁侍萍 (至大海前)别说了,走吧。
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②
周朴园 (厉声)下去!
仆人们 (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 (对仆人)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③
周 萍 (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立刻要还手,但是被周宅的仆人们拉住。
周 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高声)你,你!(正要骂,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头流血。侍萍哭喊着护大海)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A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④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亦下。
10.分析A处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侍萍怎样的心理。(从品味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入手)(3分)
11.分析文中①②③④处破折号的作用。(4分)
12.你怎样理解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这句话?联系课文说说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4分)
13.联系课文分析鲁大海的人物形象。(5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20分)
改不完的《窦娥冤》
郭启宏
关汉卿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窦娥冤》是他最深刻、最辛辣、最具战斗性的一部作品。历来改编之作,移宫换羽,不知凡几了!谁能解得关氏真髓?我满怀虔诚并力图创造性地解读这一经典文本,不存丝毫解构颠覆之心。
解“感天动地”。窦娥冤案只是一桩命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而这起冤案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一种写照和典型化。窦娥思想变化的脉络,她起始相信官场有公道,毅然打官司,桃杌判案后,清官的幻想破灭了,“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痛快淋漓的这一曲《滚绣球》里,中间四句显然是关汉卿借题发挥,借着咒天骂地,矛头指向整体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嗣后,顽强的个人意志使窦娥又寄望于天地鬼神,这个天地仍是人间,她相信公道在人心,这便是“三宗愿”——血溅白绫、六月飞霜、三年大旱。我们很难用现代创作方法去框套前人,与其说是浪漫主义,不如说是表现主义,一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瘟疫乃上天示警,罪愆是“杀父娶母”,所谓超现实的预言即是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平必定殃及所有人。感天动地的“感”与“动”,原本是关汉卿与天地对话的具象化,他希望天地遵循公理和正义。
令人深思的还有窦天章这个人物。为窦娥翻案若非天地鬼神似无可能,窦天章应该有个艰苦卓绝的翻案历程。因为身处“九儒”,关汉卿直面现实时难免有所迁回,他赋予窦天章一个“朝廷钦差、带牌走马、肃政廉访使”的身份,把窦天章理想化,也使这个“艰苦卓绝”简约化了。作家似乎并不相信清官的存在,他有意安排了窦天章与窦娥的父女关系,或问,倘不是自己的女儿,窦天章能为窦娥翻案吗?
二解桃杌张驴儿。关汉卿为楚州州官起名桃杌,桃杌即梼杌,并不是州官的本名,是古代传说“四凶”之一,命名颇有深意,这是类型化的恶人。关氏要控诉的是整个社会,他采用一种有别于其他题材的表现方法,即类型化写作。于是我们看到一种模式:元凶是梼杌;张驴儿是畜生;窦天章本来天章云锦;娥乃美好女子;端云义含祥瑞;蔡婆只有夫家姓氏;赛卢医纯属反讽的诨号;张父写作孛老,系老男人之角色名;差人叫张千,倘有第二位,必李万无疑;其他人如祗候、祗从、监斩官、公人、刽子、解子,也只有职业上的区分。也许因为《窦娥冤》对社会环境的批判更为直接、更为有力,作家采取的方法与手段也就更为特殊。从作家主观意图看,元凶梼杌的结局会是失败的,作家必须给观众一个“长吁”的空间,如同郑板桥《沁园春》写恨——“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泼皮张驴儿,有人揣想他可能是个蒙古人——章闾,享有征服者的特权。我以为张驴儿更有可能是冒充蒙古人或色目人的汉人泼皮,若后世“吃教”的假洋鬼子。剧中张驴儿父子硬是住进蔡婆家,蔡家婆媳不敢轰赶,张驴儿何以如此枭横?似乎只有特权可以解释。当然,在纲纪废、律令弛的社会环境里,泼皮枭横的现象司空见惯,更何况有着一等人二等人背景的泼皮!这般设想,能否符合关氏原意,不得而知,清代阳湖派首领张惠言说过,作者未必有此意,读者何妨作此思?此之谓也。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改动)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窦娥冤案案情并不复杂却被判死罪,这也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B.窦娥起始相信官场有公道,被冤判后清官幻想破灭,只能寄望于天地鬼神,相信公道在人心。
C.“三宗愿”造就了“感”与“动”,是关汉卿与天地对话的具象化,窦娥也希望天地遵循公理和正义。
D.为窦娥翻案若非天地鬼神似无可能,关汉卿根本就不相信清官的存在,他有意安排了窦天章与窦娥的父女关系。倘不是亲生女儿,冤案难翻。
E.关汉卿要控诉的是整个社会,他采用一种有别于其他题材的表现方法,即类型化写作。
15.第一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6.作者认为关汉卿的《窦娥冤》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什么方法?简要分析。(5分)
17.文章说窦娥冤案“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一种写照和典型化”。请说说“普遍的社会意义”是什么?(6分)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9分)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在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奧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奧赛罗的嫉妒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被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底层的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的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中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致。关汉卿笔下的人物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及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有改动)
18.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一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
B.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
D.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19.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
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戏剧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出自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造成人物的悲剧命运,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
2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描绘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21.开头两句怎样表现送别时的气氛和心情?(5分)
22.送行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她的临别赠言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活动?(6分)
(二)古诗文默写。(5分)
23.按要求填写句子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运用典故表达怀念故人、抒写回乡感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人非生而知之,都会有疑惑的事实后,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点出了不拜师学习的危害。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参加一次招聘面试,当他迟到了40分钟匆匆赶到后,负责面试的主管冷冷地质问:你迟到了整整40分钟,还来干什么?”他在简要说明理由之后,说道:“我知道我没希望了。我来只是想看您还在不在,好好让我当面说声对不起。”他话音刚落,主管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被录取了。”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与点拨
1.答案:D
解析:A项,“刽”应读“guì”。B项,“阡”应读“qiān”。C项,“惘”应读“wǎng”。
2.答案:B
解析:“品位”指档次、格调;“品味”是体会、鉴赏的意思。根据句意,应选“品味”。即可排除C、D两项。第三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要选择“不仅”。
3.答案:C
解析:①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此处使用正确。②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此处用错对象。③一帆风顺:形容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用在此处与“挫折”矛盾。④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此处使用正确。⑤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这里错用对象。⑥自投罗网: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送死。此处使用正确。
4.答案:C
解析:A项,偷换主语,在“抑扬顿挫”前面加“谢教授讲得”。B项,成分残缺,“开展”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现场赏析”后加“活动”。D项,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
5.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语段的具体内容,一是空格前后的意思和表述的主体等。语段主要表述的是过去和如今人们观看话剧的不同。空格处要表述的是过去人们观看话剧《茶馆》的情形,即老北京学说《茶馆》里的台词。由前后内容与描述风格可知,此处用正常的陈述句更合适,所以排除A、B、D项,选择C项。
6.答案:C
解析:C项,莎士比亚是英国人。
7.答案:示例:因为自然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因为我们的生命必须依赖于自然,必须让它像刚出水的芙蓉那样不受污染,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用最洁白的乳汁滋养我们的生命,实现彼此的和谐共生,以及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重要目标,请在听完我这一番表白之后,不要有任何的迟延,立即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不让它遭受蹂躏。
解析:从“向人类提出恳切的要求”来看,下面的内容可与保护自然相关,顺着这一思路,按照所给示例的格式来写即可。
8.答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价值越大,对人们越有吸引力轻易得到的东西或者已经得到的东西,其价值往往会被人忽视。
9.答案:点拨:(1)子课题可以从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魅力、戏剧情节的紧张推进、身不由己的行动、对女性的误解、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等方面确定。具体略。
(2)理由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相关内容的简要概括;二是设置的有关问题情境,吸引我们探究。具体略。
10.答案:侍萍此时的心理是矛盾的,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是抱有幻想的,但当她见到周家人对鲁大海的态度时,尤其是周萍打大海后,她是非常失望的,所以她伤心失望地大哭,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盜”,她也更认清了周朴园。可毕竟母子连心,她见到周萍欲与之相认,却又不能相认,在A处第二句中利用同音词语的转折,就巧妙地表达了侍萍那种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复杂的心情。可以说侍萍对周萍又是爱又是恨又是失望。
解析:戏剧中的人物语言最富有个性色彩,只有仔细品味人物语言的深层含意,才有可能探究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这道题时应注意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揣摩人物的想法,同时也应注意标点符号的作用。
11.答案:①②③处与第④处的破折号是不同的,前者指话未说完而被强行打断,而后者则是欲言又止时的语意转换两者在内涵上的不一样正是作者运用标点符号来表现人物心理的一种方法。
解析:破折号的作用是:在文中表示后面的是前面的注释;表示语意的跃进、转折、解释说明;表示话题转换或语言的停顿、声音的延长等。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要熟悉破折号的意义,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12.答案:周朴园对刚刚才知道是自己亲生儿子的鲁大海,尚有丝父子之情,所以他制止周萍及仆人们打大海,但他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维护自己的利益。他的“不要打人”又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讲理不与大海一般见识,捞个好名声,这正是他虚伪的种表现。
解析:品味人物的语言要善于抓住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即人物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
13.答案:大海是个有觉悟的工人,他自幼随母亲饱尝人间艰苦,痛恨剥削者、压迫者,敢于反抗斗争。在周朴园的矿上,他“鼓动罢工”,“闹得最凶”,被选为罢工工人代表面对老奸巨猾的周朴园,他寸步不让,揭发周朴园收买工人代表的卑鄙行径和枪杀三十多个矿工的罪行之后,还控诉了他血淋淋的发家史,曾经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但大海此时的斗争还处在自发的阶段,斗争经验不足,也不怎么讲究斗争的策略,以致被工人中的败类所卖。他幼稚、鲁莽,但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他表现出了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他的斗争虽然失败了,但他勇于反抗压迫者的精神是值得赞美的。解析:分析人物形象不能空发议论,要联系人物在剧中的言行和动作,体会他们富于个性的语言和动作。
14.答案:CD
解析:C项,“窦娥也希望天地遵循公理和正义”不对,原文应是“他(关汉卿)希望天地遵循公理和正义”。D项,“关汉卿根本就不相信清官的存在”中的“根本就不相信”不符合原文,应是“关汉卿似乎并不相信”。
15.答案:一是总领并引起下文的作用,二是说明作者力图创造性地解读《窦娥冤》这一经典文本,即以全新的观点来解读。
16.答案:采用人物类型化的塑造方法。就是使人物形象单化、概念化。其人物命名颇有深意,即从人物的名字上可以看出是怎样的人物。
17.答案:一是通过窦娥的冤案矛头指向整体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二是通过窦娥善良而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形象,歌颂人民反抗压迫的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18.答案:B
解析:“充分体现”的说法在原文中无依据,也不符合对题干中原话的理解。
19.答案:D
解析:据原文可知“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昝于主观原因”与“具有宿命论色彩”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故D项与原文不相符。
20.答案:A
解析:B项,“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的说法在原文中没有根据。C项,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所以“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并不是窦娥悲剧的原因。D项,根据原文,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戏剧人物设置上采用了相同的手法。
21.答案: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写:眼下近在咫尺,即刻便要天南地北各在一方了;分手只是“霎时间”事,以此表现分手瞬间的强烈痛苦。“月缺花飞”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心中之情,是对情人间难得“花好月圆”的悲叹。
22.答案:送行女子是一个多情而善良的形象。先说“保重将息”过于缠绵,见对方难分难舍后,马上勉励对方“前程万里”,既鼓励对方,又借此淡释别恨。
23.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2)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24.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
材料讲述的故事:一个参加招聘面试的大学生迟到了40分钟,为了当面向主考官说声对不起,明知自己已经没有被录取的希望最终还是赶到招聘现场。正是大学生的这种行为使得主考官当场决定录用他。审题立意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大学毕业生的角度看,以自己的真诚面对社会,社会也会真诚地接纳你;具有做事有始有终的美好品德,可以助你成功。从主考官的角度看,看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墨守成规;知人选人,要善做伯乐;透过现象看其本质,不草率处理问题。
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