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B(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B(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10:1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B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身人首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徳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3分)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人。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亚里土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14分)
知心话
(秋夜,月圆。农家小院,气爽风柔。菊花丛里,虫叫唧唧。吴县长与父亲酒足饭饱后在聊天。)
吴县长 爸,我已经四五年没回家了,您老人家身体好吗?
吴 父 (朗声地)嗨,硬朗着呢!
吴县长 嗯,这我就放心了。爸,这几年田里庄稼长得好吗?村里有啥变化啊?
吴 父 (声音提高八度)庄稼呀,好!玉米、麦子,好香!(沉醉)村里啊,建了文化广场……(兴奋至此,扯开喉咙唱起戏曲)
吴县长 (急忙止住父亲)爸,好啦好啦,您老人家唱得好,唱得妙!爸
吴 父 (打住,一愣)啊?啥事呀?……
吴县长 爸,我好不容易才回来一趟,很快又要走了今晚,天色很好,(抬头)月亮很亮,月亮很圆。
吴 父 (疑惑)那又怎样?
吴县长 爸,咱父子俩说说知心话吧,咋想就咋说,不搞虚假!假话,我一听就腻!
吴 父 (激动带生气)你说什么?你连你老爸也不相信了?我多会儿和你说过假话?我这一輩子和谁说过假话?别耍心眼儿,说假话那是你们的事!
吴县长 爸,你看你,一说话就上火——我这不是回来看你嘛,官还不打送礼的呢!
吴 父 (笑)我就是这倔脾气,你别和爸一样儿,有什么尽管说,啊!
吴县长 爸,你什么时候心里最舒坦最惬意?
吴 父 (搔头)“舒坦”当怎么讲我知道,但这“惬意”是怎么回事儿?
吴县长 惬意……惬意就是满意、称心、得意……
(吴父抬头看天,侧耳听菊丛中的虫叫,用力嗅香气沉醉其中,半天不吭声。)
吴县长 爸,没有吗?
吴 父 (猛地一惊,神游回来)有,想起来了!那就是,听着庄稼拔节的声音,我心里舒坦极了!
吴县长 (皱眉头)爸,你这是官话、套话,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哪个农民不喜欢庄稼拔节?你这话没个性!
吴 父 (诧异,愣了一愣,叹息)这就奇怪了,我整天跟泥土打交道,连个村民小组长都不是,哪来的官话?那我问问你,你什么时候最舒坦最惬意?
吴县长 (笑)爸,我不和你打官腔,说心里话,下属给我汇报工作时,我最舒坦惬意!
吴 父 (困惑地看着儿子)那有什么听头儿?一群人这个说了那个又说,想听也得听,不想听也得听,乱糟糟的,麻烦死了,你还舒服惬意?
吴县长 (大笑)爸,这你就不懂了。他们啊,给我汇报工作时,从不说我不想听的话,都是顺耳的;若是有人不识趣,我就会……(作皱眉状,咳嗽,抬腕子看表等)这时,他们就会立刻把话打住了……
吴 父 你办法倒挺多的!灵验吗?
吴县长 (洋洋自得)特别灵验!我稍有不满的举动,他们就改变话题,那时最舒坦最惬意!爸,你是没有体验的,那才叫……嗯,打个比方吧,那才叫我是太阳,他们都是向日葵!
(秋夜凉风袭过,吴父一激灵,晃了下身子,打了个沉闷的喷嚏。吴母提着热茶从屋里走出来,续上热茶,替吴父穿上厚褂子。)
吴县长 爸,妈对你真好——咱俩再谈另一个话题,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
吴 父 (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还用问?老天爷刮风下暴雨的时候!
吴县长 (皱眉)你这又是官话、套话,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暴风雨这样的自然灾害,哪个农民不慌张不着急?哭爹喊娘的都有!爸,你老人家也会逢场作戏了,说官话,没个性!
吴 父 (暴躁,声音变硬)你说!那你什么时候心里最慌张最着急?啊?
吴县长 爸,我和你说的还是知心话。说心里话,给领导汇报工作时,我心里最慌张最着急!
吴 父 啥?
吴县长 我不知领导想听什么,不想听什么;喜欢听什么,不喜欢听什么。我费尽心思察言观色,琢磨领导的言谈举止!稍有不慎,后悔莫及……
(吴父不作声,用力磕他的鞋底,声音啪,啪啪……)
吴县长 爸,你怎么了?你发脾气啦?
吴 父 (闷声)不怎么。这回我明白了!说知心话,我最慌张最着急的是——
吴县长 (急切)是什么?
吴 父 (狠狠地)有你在我跟前的时候!
吴县长 (愣住)你这话什么意思?
吴 父 (气冲冲)什么意思?!你小子,小肚鸡肠,疑神疑鬼,真不知你以后会是什么样子!(起身,用力拍拍屁股,往屋里走去)
吴县长 (激动,急切地喊)同志,你站住!我还没说散会,你怎么敢走?回来!
(有删改)
4.“咱父子俩说说知心话吧,咋想就咋说,不搞虚假!假话,我一听就腻!”这句台词有什么深刻的用意?请简要回答。(4分)
5.本文为什么以“知心话”为题?请简要阐述。(5分)
6.文本中共有四处舞台说明,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它们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7.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3分)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9.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殷孝祖,陈郡长平人也。曾祖羡,晋光禄勋。父祖并不达。孝祖少诞节,好酒色,有气干。太祖元嘉末,为奉朝请,员外散骑侍郎。世祖以其有武用,除奋武将军、济北太守。入为积射将军。大明初,索虏寇青州,上遣孝祖北援,受刺史颜师伯节度,累与虏战,频大破之。还授太子旅贲中郎将,加龙骧将军。竟陵王诞据广陵为逆,孝祖隶沈庆之攻诞,又有战功,迁西阳王子尚抚军、宁朔将军、南济阴太守。
前废帝景和元年,以本号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太宗初即位,四方反叛,孝祖外甥司徒参军颍川葛僧韶建议衔命征孝祖入朝,上遣之。时徐州刺史薛安都遣薛索兒等屯据津径,僧韶间行得至,说孝祖曰:“景和凶狂,开辟未有,朝野危极,假命漏刻。主上圣德天挺,神武在躬,曾不浃辰,夷凶翦暴,更造天地,未足为言。国乱朝危,宜立长生,公卿百辟,人无异议,泰平之隆,非旦则夕。而群小相煽,构造无端,贪利幼弱,竞怀希望。使天道助逆,群凶事申,则主幼时艰,权柄不一,兵难互起,岂有自容之地。舅少有立功之志,长以气节成名,若便能控济、河义勇,还奉朝廷,非唯匡主静乱,乃可以垂名竹帛。”孝祖具问朝廷消息,僧韶随方酬譬,主上欲委以前驱之任。孝祖即日弃妻子,率文武二千人随僧韶还都。
孝祖负其诚节凌轹诸将台军有父子兄弟在南者孝祖并欲推治由是人情乖离莫乐为用时贼据赭圻孝祖将进攻之。与大统王玄谟别,悲不自胜,众并骇怪。泰始二年三月三日,与贼合战,常以鼓盖自随,军中人相谓曰:“殷统军可谓死将矣。今与贼交锋,而以羽仪自标显,若善射者十士攒射,欲不毙,得乎?”是日,于阵为矢所中死,时年五十。追赠散骑常侍、征北将军,持节、都督如故。封秭归县侯,食邑千户。四年,追改封建安县,谥曰忠侯。孝祖子悉为薛安都所杀,以从兄子慧达继封。齐受禅,国除。
(选自《宋书·殷孝祖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祖负其诚/节凌轹诸将/台军有父子兄弟/在南者/孝祖并欲推治/由是人情乖离莫乐/为用时/贼据赭圻/孝祖将进攻之
B.孝祖负其诚/节凌轹诸将/台军有父子兄弟在南者/孝祖并欲推治/由是人情乖离莫乐/为用时贼据赭圻/孝祖将进攻之
C.孝祖负其诚节/凌轹诸将/台军有父子/兄弟在南者/孝祖并欲推治/由是人情乖离/莫乐为用/时贼据赭圻/孝祖将进攻之
D.孝祖负其诚节/凌轹诸将/台军有父子兄弟/在南者/孝祖并欲推治/由是人情乖离/莫乐为用/时贼据赭圻/孝祖将进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汉律,诸侯春天朝见皇帝称为朝,秋天朝见皇帝称为请,泛指朝见皇帝。这里奉朝请,是一个官名。
B.旅,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百人为旅,也有说两千人为旅的。《周礼·地官·小司徒》记载: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
C.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需要执符节以为凭证,被称为持节。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之谓,指的是官名,其权力有大有小,皆为刺史总军戎者。
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后妃等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的称号,历、灵、平、冲往往都是恶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殷孝祖年轻的时候放纵不羁,好酒好美色,但是也很有气魄才干,他的曾祖官至晋光禄勋,但是他的父祖并不富有。
B.太宗即位不久,四方叛乱。殷孝祖的外甥司徒参军葛僧韶向皇帝提议由自己带着朝廷的命令去征调孝祖到朝廷。殷孝祖问清了情况后,当天就离开了妻子,率领部队随葛僧韶还都。
C.殷孝祖与敌人交战时,一直让仪仗跟在身边。将士们认为殷孝祖用仪仗显示自己的做法非常不好,容易被敌人射杀。果真当日殷孝祖被射死了。
D.殷孝祖去世后,被追赠为散骑常侍、征北将军,后被追改为食邑建安县,由于他的儿子都被薛安都杀害,所以殷孝祖所受封的封地被取消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遣孝祖北援,受刺史颜师伯节度,累与虏战,频大破之。
(2)孝祖具问朝廷消息,僧韶随方酬譬,主上欲委以前驱之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①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②,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元曲四大家之一。幼年时蒙古军攻占东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代表作品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等。②忘机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古代诗人认为鸥鹭才没有“机心”,愿与鸥鹭为友。
14.下列对这首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
A.这首曲子的一、二两句,对仗工丽。作者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色渲染景物,色彩明艳,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
B.“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秋江浩淼,江面上白鹭沙鸥自在飞翔,点面结合,动静相宜,展现出一幅生动的鸥鹭秋江图。
C.作者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其中的“傲”字表明了作者鄙弃官场,淡泊宁静的高洁志趣。
D.这首小令辞藻华丽,风格雄浑豪放,鲜明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生活理想。
15.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空缺部分。
(1)元代杂剧代表作家________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窦娥冤》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大悲剧。
(2)曹禺是中国著名的剧作家,在大学期间,就写出了震惊文坛的著作
《________》,该剧集中反映了周、鲁两家激烈的矛盾冲突。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_______》等剧本。
(3)《哈姆莱特》的作者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____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该剧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和新国王_____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情节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19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
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20.下面是某市交管部门“高考期间部分区域车辆禁止驶入通告”内容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道路交通管制这段时间,不准任何车辆(执行任务警车、押运考试试卷车辆、警保联动服务车辆除外)驶入,接送考生的私家车和其他车辆合理选择停车地点,避免因车辆停放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影响有序通行。请求广大市民在高考期间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务必提前选择好出行路线,以减轻考场管制旁边道路的交通压力。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③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④________改为_________
⑤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6分)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最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
材料二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伟大,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材料三 2013年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与点拨
1.答案:D
解析:原文第3段中说“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第4段中说“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而D项是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层面,所以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
2.答案:C
解析:“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让人们“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错误,原文认为在欣赏悲剧时,“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并“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3.答案:B
解析:“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根据原文信息,这应该是“现实中的悲剧”引起的;“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不当,原文是“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4.答案:(1)这句台词说明了吴县长深知官场不说真话的虚假现实,的确对搞虚假的现象有厌恶之感;(2)说明吴县长在官场的虚假现实中饱受浸染,受影响颇深,怀疑一切,连自己的父亲都不相信。
解析:解答时需从台词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两个角度思考。这句台词是吴县长对他的父亲说的,直接点出了不要搞虚假,因此应该从“虚假”这里突破,研究吴县长的心理,由此可得出答案。
5.答案:(1)“知心话”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对话都是围绕“知心话”展开的,本文的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都与之紧密相连。
(2)“知心话”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本文的主题就是通过父子两人的“知心话”来表现的,“知心话”突出并升华了本文的主旨。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一是结构,二是内容。结构上,可从线索入手,内容上,可从主旨入手。然后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即可。
6.答案:(1)第一处,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设置情境,增强舞台气氛;(2)第二处,写吴父的动作、神态,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下文作铺垫;(3)第三处,渲染气氛,突出吴父心灰意冷的心理感受,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第四处,表达吴父心中的不满和愤怒,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
解析:四处舞台说明,各有用意。第一处,说的是舞台的布置,第二至四处都与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有关。因此,解答此题,必须结合故事情节和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7.答案:A
解析:根据原文内容“纸浆补书机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可知,使用纸浆补书机有很大的不足,不能够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8.答案:C
解析:纸浆补书机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所以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并不是很理想。
9.答案:(1)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2)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3)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
10.答案:C
解析:“孝祖负其诚节”句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其后断,排除A、B两项。“父子”和“兄弟”表示并列,中间断句,排除D。
11.答案:D
解析:平、冲不是恶谥。
12.答案:C
解析:A项,“达”应是“得志、显贵”的意思。B项,“妻子”应为“妻子、儿女”。D项,殷孝祖的封地未被取消,而是由堂兄的儿子慧达继承。齐国建国后,殷慧达的封爵位被取消。
13.答案:(1)皇上派遣殷孝祖北上增援,听从刺史颜师伯的节制调度,多次与敌人交战,屡次打败敌人。
解析:援:增援,支援;节度:节制调度;虏:敌人;累:多次。
(2)殷孝祖详细地询问了朝廷的消息,葛僧韶根据形势回答晓喻,皇帝想要把冲锋的任务委任给他。
解析:具:详细;随方:根据形势;酬:回答。
【参考译文】
殷孝祖,陈郡长平人。他的曾祖父殷羡是晋朝的光禄勋。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做大官。殷孝祖年轻时放荡不羁,喜好酒色,但也有气魄才干。文帝元嘉末年,殷孝祖当奉朝请和员外散骑侍郎。世祖因为他有军事才能,便任命他为奋武将军,济北太守。入朝又担任积射将军。大明初年,北魏人侵略青州,皇上派遣殷孝祖北上增援,听从刺史颜师伯的节制调度,多次与敌人交战,屡次打败敌人。凯旋后被授予太子旅贲中郎将,另加龙骧将军。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造反,殷孝祖在沈庆之的指挥下进攻刘诞,又立下战功,便荣升西阳王刘子尚的抚军,宁朔将军、南济阴太守。
前废帝景和元年,殷孝祖以宁朔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明帝刚即位,藩镇同时反叛中央,孝祖的外甥司徒参军颍川葛僧韶,提议自己带朝廷命令,征调孝祖到朝廷,明帝便派遣僧韶去。当时徐州刺史薛安都派薛索儿等人占据河流渡口,僧韶从小路抵达兖州,游说殷孝祖说:“景和帝狠毒疯狂,自古以来从未有过,朝廷和民间都感到危险万分,人们性命几乎保不住。当今皇上天生贤德,神武超人,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便消灭了这昏君,重新缔造天地,这也不用多说。国家危急,应该立成年的人做国君。公卿大臣们都没有反对意见,和平之时指日可待。但是一些小人相互煽动,制造邪恶的阴谋,贪图立小孩做皇帝从中谋利,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假使老天保佑坏人,小人们的打算得逞,那么一定会导致国君年幼无知社会混乱,小人掌权,战争政变不断发生,人们怎么会有容身之地?舅父大人自小便有建功立业的大志,成年后又因英勇慷慨著名。如果您能控制河济一带的勇士,回来拥护朝廷,不仅仅会拯救朝廷消除祸乱,而且会名垂史册,流芳百世。”殷孝祖详细地询问了朝廷的消息,葛僧韶根据形势回答晓喻,皇帝想要把冲锋的任务委任给他。殷孝祖便当天离开妻子儿女,率领文武之士二千人随僧韶回到京城。
殷孝祖倚仗着他的忠诚,对将领们颐指气使,中央军队中有些人的父子兄弟在南方叛军中,殷孝祖都审治问罪,于是人心愤怒,没有谁想为他出力。当时叛军占据赭圻,殷孝祖将进攻那里。他与大帅王玄谟告别时,非常悲痛,众人无不惊异。泰始二年三月三日,殷军和敌人交战,孝祖一直让仪仗跟在身边,军中将士们便互相议论说:“殷统军可以说是必死的将军,今日与敌人交战,却用官位仪盖显示自己,如果善于射箭的敌人十人一齐向他射去,想不死,能吗?”当天,殷孝祖在战斗中被敌人射死,时年五十二岁。他死后被追认为散骑常侍、征北将军,持节、都督照旧。追封秭归县侯,享有一千户租税。泰始四年,又改追封他为建安县侯,谥号为忠侯。殷孝祖的儿子都被薛安都杀死,朝廷用他的堂兄的儿子慧达继承。齐国建国,殷慧达的封爵被取消。14.答案:D
解析:D项,“辞藻华丽,风格雄浑豪放”错误,这首小令语言清新明丽,风格俊逸。
15.答案:(1)诗歌描写了一个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鄙弃功名富贵,过着像鸥鹭那样自由自在生活的渔夫形象。
(2)诗歌通过“渔夫”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作者淡泊宁静,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追求自由的品格志趣。
解析:分析形象特征注意从人物的言行、生存的环境,他人的评价等角度切入,情感注意抓住形象的特征,找到形象中诗人给予的情感,还要结合诗歌的注释等。此题曲中前两句写优雅的环境,三四句写作者与渔夫的交往,最后两句写渔夫的生活状态。通过这些内容分析远离尘嚣的环境中,鄙弃功名富贵,过着像鸥鹭那样自由自在生活的渔夫形象;有这些形象特征再结合“幼年时蒙古军攻占东京,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等内容分析表达的淡泊宁静,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追求自由的品格志趣。
16.答案:(1)关汉卿
(2)雷雨 北京人
(3)英 克劳狄斯
17.答案:C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强调的是中国戏曲艺术缺乏创新精神,因此排除A、B两项,根据语言表达的简洁,可以排除D项。
18.答案:C
解析:“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无疾而终”指人因衰老而自然死亡。没有病就死了,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名噪一时”意思是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垂青史”意思是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博采众长”意思为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根据语境意第一空应是戏曲的灭亡。排除B、D两项,根据语境意和成语意第二空应为功业巨大,永垂不朽;排除A项。
19.答案:B
解析:C项,关联词不当。A、D两项成分残缺“眼花缭乱”前应加“让人”或者“令人”。
20.答案:①“这段时间”改为“时段”。②“不准”改为“禁止”。③“请求”改为“倡导”。④“务必”改为“请”。⑤“旁边”改为“周边”。
21.答案:2019年3月13日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这次工程会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实现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解析:时间:2019年3月13日;地点和事件: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结果: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注意字数限制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洁流畅。
22.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
本道作文题目为名人言论和新闻组合类材料作文,属于多材料任务指令型作文。三则材料为同质材料,各有侧重,第一则材料从道德角度点明“当下中国最缺底线——底线就是生命线”,以引起考生思考。第二则材料从食品安全角度谈“这个时代”底线的缺失,这个时代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第三则材料具体从网络建设方面谈“坚守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可以综合立意,也可在“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可以对现象进行评价,可以分析原因,也可以找解决办法。审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只关注“底线就是生命线”“不能拿底线当优点”,“呼唤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和网民坚守底线,传播正能量”,而忽略“当下中国”“这个时代”等限制性信息。
参考立意:①坚守底线就是坚守住生命线;②底线心中的道德准则:③勿拿底线当优点;④虚拟环境同样需要坚守底线;⑤坚守底线,传播正能量。
1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