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1. 欲除去混在BaSO4中的少量CaCO3杂质,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 盐酸、过滤
B. 稀硫酸、过滤
C. NaOH溶液、过滤
D. 四氯化碳、分液
2. 下列各项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Mg(OH)2不溶于水,但能溶于NH4Cl浓溶液中
B. 水垢中含有的CaSO4,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再用酸除去
C. 洗涤BaSO4沉淀时,用稀硫酸洗涤BaSO4沉淀比用蒸馏水洗涤损失少
D. FeCl3溶液中混有FeCl2,常加入少量的H2O2,使Fe2+氧化为Fe3+
3. (2020·启东中学期末)25 ℃时有关物质的颜色和溶度积(Ksp)如下表所示。
物质 AgCl AgBr AgI Ag2S
颜色 白 淡黄 黄 黑
Ksp 1.8×10-10 7.7×10-13 1.5×10-16 1.8×10-5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向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加入0.1 mol·L-1 KI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
B. 25℃时,利用表中的溶度积(Ksp),可以计算AgCl、AgBr、AgI、Ag2S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
C. 25℃时,AgCl固体分别在等物质的量浓度NaCl、CaCl2溶液中溶解达到平衡,两溶液中,c(Ag+)和溶度积均相同
D. 在5 mL 1.8×10-6 mol·L-1 NaCl溶液中,加入1滴(20滴约为1 mL)1×10-3 mol·L-1 AgNO3溶液,不能产生白色沉淀
4. 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渗透,遇到ZnS或PbS后慢慢转变为铜蓝(Cu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 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
C. 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2-===CuS↓
D. 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5. 某同学进行如下的探究实验:①将浓度均为 0.1 mol·L-1的 AgNO3溶液和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取一部分沉淀c,向其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AgI);③往剩余的沉淀c中滴加0.1 mol·L-1 KBr溶液,沉淀变为淡黄色(AgBr)。通过以上实验进行分析,下列有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滤液b中:c(Na+)=c(NO)
B. 实验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实验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Cl(s)+Br-(aq) AgBr(s)+Cl-(aq)
D. 根据实验②③可得出:Ksp(AgCl)>Ksp(AgBr)>Ksp(AgI)
6. 不同温度T1、T2下,硫酸钡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硫酸钡的溶度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可以使溶液由b点变为d点
B. 加入BaCl2固体,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为c点
C. c点表示在T1、T2温度下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D. T1温度下,恒温蒸发溶剂,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为T1曲线上a、b之间的某一点
7. 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Fe3O4微粒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常温下Ksp[Fe(OH)3]=4.0×10-38,Ksp[Fe(OH)2]=1.0×10-15;
②溶液中某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1时可认为该离子已沉淀完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共沉”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Fe3++8OH-===Fe3O4+4H2O
B. “共沉”时实际投料时,由于Fe2+易被氧化为Fe3+,故略大于2∶1
C. 过滤洗涤后可用稀硝酸和AgNO3溶液检验Fe3O4粒子是否洗涤干净
D. “共沉”过程中为了将铁沉淀完全,需调节溶液pH>9
8.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
模拟海水中的离子 Na+ Mg2+ Ca2+ Cl- HCO
离子浓度/(mol·L-1) 0.439 0.050 0.011 0.560 0.001
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1,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已知:Ksp[Mg(OH)2]=5.61×10-12;
Ksp(CaCO3)=4.96×10-9;
Ksp(MgCO3)=6.82×10-6;
Ksp[Ca(OH)2]=4.68×1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沉淀物X为CaCO3
B. 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
C. 滤液N中存在Mg2+、Ca2+
D. 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
9. 常温下,以 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杂质离子,通过添加过量的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然后过滤除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MnS后生成CuS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
B. 滤渣中含有四种难溶电解质
C. 加入过量MnS的目的是为了使MnS与Cu2+、Pb2+、Cd2+的反应正向移动
D. 若CuS比PbS的Ksp小,则 Cu2+先于Pb2+沉淀
10. 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CaCO3 MgCO3 Ca(OH)2 Mg(OH)2 Fe(OH)3
Ksp 4.96×10-9 6.82×10-6 4.68×10-6 5.60×10-12 2.80×10-39
A. 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杂质,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
B. 常温下,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
C. 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2+)∶c(Fe3+)=2.0×1021
D. 将适量的Ca(OH)2固体溶于100 mL水中,刚好达到饱和[c(Ca2+)=1.0×10-2mol·L-1],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其中加入100 mL 0.012 mol·L-1 NaOH,则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11. 已知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相似。如图所示,横轴为溶液的pH,纵轴为Zn2+或[Zn(OH)4]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25 ℃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向Zn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4OH-===[Zn(OH)4]2-
B. 若要将某废液中Zn2+完全沉淀,通常调控该溶液的pH在8.0~12.0之间
C. pH=8.0与pH=12.0的两种废液中,Zn2+浓度的比值为108
D. 该温度时,Zn(OH)2的溶度积常数(Ksp)为1×10-10
12. 已知25 ℃:
难溶电解质 CaCO3 CaSO4 MgCO3
Ksp 4.9×10-9 9.1×10-6 6.8×10-6
某学习小组欲探究CaSO4沉淀转化为CaCO3沉淀的可能性,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100 mL 0.1 mol·L-1 CaCl2溶液中加入0.1 mol·L-1 Na2SO4溶液100 mL,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向上述悬浊液中加入固体Na2CO3 3 g,搅拌,静置沉淀后弃去上层清液。
③再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后再弃去上层清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由题中信息可知,Ksp越大表示电解质的溶解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2) 写出第②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设计第③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补充第④步操作及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写出该原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个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2020·启东中学期末)氧化铁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催化活性高,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耐热性和对紫外线的屏蔽性,从某种工业酸性废液(主要含Na+、Fe2+、Fe3+、Mg2+、Al3+、Cl-、SO)中回收氧化铁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Ksp[Mg(OH)2]=1.2×10-11;Ksp[Fe(OH)2]=2.2×10-16;
Ksp[Fe(OH)3]=3.5×10-38;
Ksp[Al(OH)3]=1.0×10-33。
(1) 写出在该酸性废液中通入空气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使用空气比使用氯气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已知Fe3+(aq)+3OH-(aq)===Fe(OH)3(s) ΔH=-Q1 kJ·mol-1,题(1)中每生成1 mol含铁微粒时,放热Q2 kJ,请你计算1 mol Fe2+全部转化为Fe(OH)3(s)的热效应ΔH=________________。
(3) 常温下,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在pH=5的溶液中,理论上Fe3+在该溶液中可存在的最大浓度c(Fe3+)=________________。
(4) 有人用氨水调节溶液pH,在pH=5时将Fe(OH)3沉淀出来,此时可能混有的杂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用________试剂可将其除去。
14. 工业制备氯化铜时,将一定温度的较浓的盐酸,慢慢加入粗CuO粉末(含杂质Fe2O3、FeO),充分搅拌,使之溶解,得一强酸性的混合溶液,现欲从该混合溶液中制备纯净的CuCl2溶液,采用以下步骤:
参考数据:pH≥9.6时,Fe2+完全水解成Fe(OH)2;pH≥6.4时,Cu2+完全水解成Cu(OH)2;pH≥3.7时,Fe3+完全水解成Fe(OH)3。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第一步除去Fe2+,能否直接调整pH=9.6,将Fe2+沉淀除去?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用强氧化剂NaClO将Fe2+氧化为Fe3+:
①加入NaClO后,溶液的pH变化是________(填字母)。
A. 一定增大 B. 一定减小
C. 可能增大 D. 可能减小
②你认为用NaClO作氧化剂是否妥当?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有下列几种常用的氧化剂,可用于除去混合溶液中Fe2+的有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浓硫酸 B. KMnO4
C. Cl2 D. O2
E. H2O2
(3) 除去溶液中的Fe3+的方法是调整溶液的pH=3.7,现有下列试剂均可以使强酸性溶液的pH调整到3.7,可选用的有________。
A. NaOH B. 氨水
C. Cu2(OH)2CO3 D. Na2CO3
E. CuO F. Cu(OH)2
第2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1. A 2. D
3. C 解析: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性盐,一般情况下溶度积大的沉淀较易转化成溶度积小的沉淀,若向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加入0.1 mol·L-1 KI溶液,可生成AgI沉淀,A正确;AgCl、AgBr、AgI、Ag2S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分别为 mol·L-1、 mol·L-1、 mol·L-1、mol·L-1,B正确;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c(Cl-)不同,则这两溶液中c(Ag+)不同,C错误;1滴溶液体积为0.05 mL,加入5 mL溶液中,混合溶液体积几乎不变,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中c(Ag+)==1×10-5 mol·L-1,Qc(AgCl)=c(Ag+)·c(Cl-)=1.8×10-6×1×10-5=1.8×10-11<1.8×10-10,所以不能产生白色沉淀,D正确。
4. D 解析: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是将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PbS转变为铜蓝(CuS),说明CuS的溶解度小于PbS的溶解度,A错误;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也应该具有还原性,因为硫元素处于最低价态-2价,B错误;ZnS难溶于水,因此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是Cu2++ZnS CuS+Zn2+,C错误;D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5. D 解析:将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1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过滤,根据物料守恒,滤液b中:c(Na+)=c(NO)=0.05 mol·L-1,A正确;实验②反应方程式是AgCl(s)+I-(aq) AgI(s)+Cl-(aq),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B正确;实验③沉淀氯化银转化为溴化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Cl(s)+Br-(aq) AgBr(s)+Cl-(aq),C正确;根据实验②③可得出:Ksp(AgCl)>Ksp(AgBr),Ksp(AgCl)>Ksp(AgI),但不能判断Ksp(AgBr)和Ksp(AgI)的相对大小,D错误。
6. D 解析:硫酸钡的溶度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BaSO4(s) Ba2+(aq)+SO(aq)
ΔH>0。升高温度,BaSO4(s) Ba2+(aq)+SO(aq)平衡右移,c(Ba2+)、c(SO)均增大,不可能使溶液由b点变为d点,A错误;对于BaSO4(s) Ba2+(aq)+SO(aq),加入BaCl2固体,c(Ba2+)增大,平衡左移,c(SO)减小,可以使溶液由a点沿曲线向上移动,不能变为c点,B错误;在温度T1时,c点在该曲线的上方,属于过饱和溶液,有沉淀析出,当温度为T2时,c点在曲线上,属于饱和溶液,没有沉淀析出,C错误;D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7. B 解析:“共沉”时根据反应物及生成物可以判断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Fe3++8OH-===Fe3O4+4H2O,A正确;实际投料时,因为部分Fe2+会被氧化生成Fe3+,所以应略小于2∶1,B错误;根据流程图可知洗涤后可用稀硝酸和AgNO3溶液检验Fe3O4粒子的洗涤液中是否含有Cl-,C正确;根据溶度积常数可知Fe2+最后沉淀,所以为了将铁沉淀完全,Ksp[Fe(OH)2]=c(Fe2+)·c2(OH-)=1.0×10-5×c2(OH-)=1.0×10-15,c(OH-)=1.0×10-5 mol·L-1,c(H+)=10-9 mol·L-1,则“共沉”过程中为了将铁沉淀完全,需调节溶液pH>9,D正确。
8. A 解析:由于HCO+OH-+Ca2+===CaCO3↓+H2O,且Ksp(CaCO3)=4.96×10-9,Q=c(CO)·c(Ca2+)=1.0×10-3×1.1×10-2=1.1×10-5>Ksp(CaCO3),因此X为CaCO3,A正确;Ca2+反应完后,剩余Ca2+浓度大于1.0×10-5 mol·L-1,则M中存在Mg2+、Ca2+,B错误;pH=11.0时可求得c(OH-)=10-3 mol·L-1,Ksp[Mg(OH)2]=5.61×10-12,c(Mg2+)= mol·L-1<1.0×10-5 mol·L-1,因此N中只存在Ca2+不存在Mg2+,C错误;同理,加入4.2 g NaOH固体时沉淀物Y应是Mg(OH)2,D错误。
9. B 解析:加入MnS后生成CuS的离子方程式是Cu2+(aq)+MnS(s) CuS(s)+Mn2+(aq),A错误;滤渣中含有生成的CuS、PbS、CdS及过量的MnS四种难溶电解质,B正确;通过添加过量的难溶电解质MnS,除去Cu2+、Pb2+、Cd2+等离子,是沉淀转化的原理,利用CuS、PbS、CdS比MnS更难溶于水进行转化,C错误;若CuS比PbS的Ksp小,在 Cu2+和Pb2+等浓度时,Cu2+先于Pb2+沉淀,D错误。
10. B 解析:设镁离子的浓度为a,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产生Mg(OH)2沉淀时,c(OH-)= mol·L-1,当产生碳酸镁沉淀时,c(CO)= mol·L-1, mol·L-1< mol·L-1,所以当镁离子浓度相同时,氢氧化镁更容易产生沉淀,则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杂质,选用NaOH溶液比Na2CO3溶液效果好,A正确;设钙离子的浓度为b,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产生Ca(OH)2沉淀时c(OH-)= mol·L-1,当产生碳酸钙沉淀时,c(CO)= mol·L-1,mol·L-1> mol·L-1,所以当钙离子浓度相同时,碳酸钙更容易沉淀,则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选用Na2CO3溶液比NaOH溶液效果好,B错误;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pH=8时,c(Mg2+)===5.60 mol·L-1,c(Fe3+)===2.80×10-21 mol·L-1,所以c(Mg2+)∶c(Fe3+)=5.60∶(2.8×10-21)=2.0×1021,C正确;将适量的Ca(OH)2固体溶于100 mL水中,刚好达到饱和,c(Ca2+)=1.0×10-2 mol·L-1,c(OH-)= mol·L-1=2.163×10-2 mol·L-1,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其中加入100 mL 0.012 mol·L-1 NaOH,混合后,c(Ca2+)=0.5×10-2 mol·L-1,c(OH-)==0.016 815 mol·L-1,此时Ca(OH)2的浓度商Qc=c(Ca2+)·c2(OH-)=0.5×10-2×0.016 8152=1.4×10-6<Ksp[Ca(OH)2],则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正确。
11. D 解析:由图可知,向ZnCl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Zn2+最终以[Zn(OH)4]2-的形式存在,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4OH-===[Zn(OH)4]2-,A正确;控制溶液的pH在8.0~12.0之间可以将该废液中的Zn2+完全沉淀,B正确;由a点可知,pH=7.0即c(OH-)=10-7 mol·L-1时,lg c(Zn2+)=-3.0,即c(Zn2+)=10-3 mol·L-1,则Ksp[Zn(OH)2]=c平(Zn2+)×c(OH-)=10-3×(10-7)2=10-17,pH=8.0即c(OH-)=10-6 mol·L-1时,c平(Zn2+)== mol·L-1=10-5 mol·L-1,pH=12.0即c平(OH-)=10-2 mol·L-1时,c平(Zn2+)== mol·L-1=10-13 mol·L-1,故两种废液中Zn2+浓度的比值为=108,C正确;该温度时,Ksp[Zn(OH)2]=c平(Zn2+)·c(OH-)=10-3 ×(10-7)2=10-17,D错误。
12. (1) 大
(2) Na2CO3(aq)+CaSO4(s) CaCO3(s)+Na2SO4(aq)
(3) 洗去沉淀中附着的SO
(4) 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5) 将锅炉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再用盐酸除去
13. (1) 4Fe2++O2+4H+===4Fe3++2H2O 耗费少且无污染
(2) -(Q2+Q1)kJ·mol-1
(3) 3.5×10-11 mol·L-1
(4) Al(OH)3 NaOH
14. (1) 不能 因Fe2+沉淀的pH最大,Fe2+沉淀完全时,Cu2+、Fe3+也会沉淀完全
(2) ①A ②否 引入新杂质 ③CDE
(3) C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