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孤独之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孤独之旅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16: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涵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杜小康的心理活动经历。
2、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3、树立奋发进取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验成长的感受。2.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走近“孤独”:
同学们:我们在美丽的家园中快乐成长,享受着花样年华的多彩与生机。而有时,困难和孤独会不期而至。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财富,是历经磨砺后铸就的坚强。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
二、朗读课文,感知“孤独”: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一说每部分的内容。 开端:家道中落,随父放鸭 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苇荡
高潮、结局:遇雨考验 与鸭成长
三、跳读课文,理解“孤独”: 小组合作探究:
杜小康在离家放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这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里?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朗读画出的语句。从中可以看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时间为6分钟)
教师小结: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面对孤独到战胜孤独,这些细节表现主人公成长的过程。
四、精读课文,感悟“孤独”:
1.作者成功的展现了杜小康的心路历程,其实,我们在分析文章时不难发现杜小康的成长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那么,让我们走进小说的环境,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时间为 5 分钟)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1)对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这些更增添了杜小康对家乡生活的留恋。表现了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
(2)黄昏时的炊烟和河面的热气,单调、虚无,更增添了孤寂的感受。
(3)芦苇荡的宽阔无边,给人一种压迫感,虽有清香的气味、萤火虫的亮光和水鸟,但这一切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而这种压迫感、孤独感也是对杜小康的一种磨炼。
(4)芦苇荡的暴风雨的凶猛,是对杜小康的考验和锻炼。在这场暴风雨中,杜小康从幼稚、软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2.学生细读全文,找出并点评文中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
(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准确、细致入微。
(2)“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芦苇荡的广阔,“绿色的浪潮”不仅写出了颜色,更充满动感与生机。
(3)“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的茂密幽深反衬出小船的孤单,使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更加真切。
(4)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联系生活,畅谈“孤独”:
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不同,成长的故事也就丰富多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过孤独吗?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适当给予点拨与提示。
六、教师小结:
没有经过孤独的历程,杜小康就不会成熟和坚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像他那样敢于面对孤独,甚至试着享受孤独,你会发现,原来孤独可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孤独可以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
七、课后练笔: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感受过孤独,试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