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14:2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铁杵成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 卒”2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⒈诵读诗歌。
同学们,猜猜图片上这个被誉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是谁?(李白)简介李白(课件2)你最喜欢李白的哪一首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小古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停顿:铁杵/成针)。
⒉理解题意。
“铁杵”是什么意思 “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 (课件3)
(“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成”,是“磨成,做成”。“针”是缝衣针、绣花针”。“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
3.引导质疑。 
同学们,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总结出示课件4)
(1)是谁把铁棒磨成针?
(2)为什么把铁棒磨成针?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课文读一读。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同桌交流。
2.指名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指导书写生字。
(课件5)逢(féng):“逢”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先写“夆”,再写“辶”。(示范写)
(课件5)卒(zú):“卒”是上下结构,部首是“亠”,注意“丨”不能插到两个“人”中间。(示范写)
3.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语句。(课件6)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老师范读,抽生读文,小组赛读,师生点评,齐读(点课件音乐6)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注释,在文中圈点标注,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在什么地方,谁,发生了什么事。(课件7)(板书:磨铁杵 欲作针)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句话?课文中的李白遇到了什么事?(课件8)
3.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课件9)
(逐句讲解,渗透以下理解字义的方法)
【看部首猜字义】:“媪”,部首是“女”,联系前面的“老”,推测意思是老婆婆或老奶奶。
【看字形猜字义】:“曰”,外框是个口,里面一横像舌头,舌头在动,意思是在说话,即“说”的意思。
【组词法理解字义】:“世”,世间,世上;“传”,相传,传说;“过”,路过,经过,趟过。“弃”,放弃,离开。
(1)理解前三句意思。(课件10.11.12)
(2)理解第四句意思。(课件13)
(3)“ 问之,曰:“欲作针。”(课件14:读一读,填一填。)
谁问谁什么?她怎么回答的?老妇人想把铁杵磨成针?容易
吗?说明她志向怎样?
(4)理解第五句意思。(课件15)
(5)“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课件16)
李白感受到了什么?从李白的经历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4.指名讲述故事。(课件17)
学生讲述,师生评议。(可用多种方式讲。可以用“评书”讲法一一话说,磨针溪,在象耳山下。当年李太白读书山中……还可以用“说唱”讲法,或者打着节拍诵读。)
5.小结课文,明白道理。(课件18)
6.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19)
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四、深化认识,拓展延伸。
1.你觉得学习和铁杵磨针那个更难?为什么?那你感受到了李白的什么品质 (课件20)
(引导学生把学习与铁杵磨针的难度作比较,感受儿时的李白能“还卒业”,同样具备了有恒心、有毅力,刻苦学习的品格。)
2.通过学习本课,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做学问要有恒心和毅力,只要肯下功夫,就会取得成果。)
板书:功到自然成
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3.拓展延伸:
(1)形容刻苦学习的词语。(课件21)
(2)浓缩谚语。(课件22)
五、课后作业,复习巩固。(课件23)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磨铁杵 欲作针
反反复复读课文 联系注释讲文意 讨论交流明道理
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