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 综合复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广西梧州·八年级期末)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房屋
2.(2022·广西防城港·八年级期末)下列不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的是
A.看不到不透明体后的物体
B.日食和月食
C.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
D.人的身影早晚长,中午短
3.(2022·广西崇左·八年级期末)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也为3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一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2022·广西贺州·八年级期末)教室黑板用久后有一部分变的光滑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如图所示。当太阳光从右侧窗户射入时,最有可能因反光看不清光滑处字的位置是( )
A.A同学 B.B同学 C.C同学 D.D同学
5.(2022·广西梧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丽华家墙上有一字幅“敢上九天揽月”,其中的“上”字如果在平面镜中观察,应当是图中的( )
A. B. C. D.
6.(2022·广西钦州·八年级期末)演员站在平面镜前,在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 )
A.逐渐变大,逐渐面镜 B.逐渐变大,逐渐远离平面镜
C.大小不变,逐渐面镜 D.大小不变,逐渐远离平面镜
7.(2022·广西南宁·八年级期末)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小孔成像
B.渔民叉鱼
C.潜望镜
D.古人日晷计时
8.(2022·广西崇左·八年级期末)下面哪一幅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 )
A. B.
C. D.
9.(2022·广西河池·八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与物理知识的关联,连线正确的是( )
A.把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光的直线传播
B.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光的折射
C.黑板反光看不清楚——光的漫反射
D.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光的反射
10.(2022·广西河池·八年级期末)下列光现象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B.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上形成亮斑是倒立的虚像
C.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也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哈哈镜(凸面镜或凹面镜)中的“人”变得奇形怪状,是因为光的反射
二、填空题
11.(2022·广西梧州·八年级期末)小明同学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流浪地球》,电影院里座无虚席。电影银幕______(填“是”或“不是”)光源,如图是影片中刘培强驾驶宇宙飞船撞向木星时的一段感人情节,观众只能看到火光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12.(2022·广西贺州·八年级期末)夏天,在茂密的树下常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其实是太阳倒立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因为光在空气中沿______传播。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三角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看到______(选填“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小亮斑。
13.(2022·广西崇左·八年级期末)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光在酒面_____(选填“反射”“折射”)形成的像,这个像是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4.(2022·广西钦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激光,该激光与水平面夹角为45°,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B点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当A点与水面相距3 m时,A与它在水中的像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若水位下降0.5 m,则光斑B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了_______m.
15.(2022·广西河池·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照镜子时,小红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当小红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变大了,而实际上她的像的大小是填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的。
16.(2022·广西桂林·八年级期末)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一位同学很粗心地仅画了三条光线,没有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判断,其中折射角为______度,______侧(选填“左”或“右”)的介质是空气。
17.(2022·广西河池·八年级期末)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水中游的鱼,所看到的鱼是光的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18.(2022·广西广西·八年级期末)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 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雨过天晴后,美丽的彩虹是光的 _____(选填:“色散”或“反射”)现象。
三、实验题
19.(2022·广西玉林·八年级期末)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1)图表中表示__(选填“入射”或“反射” 角。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入射角。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如图2,把纸板NOF向后折,光沿入射在纸板NOF上__(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1中,当光沿的方向射向点时,光会沿着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的。
20.(2022·广西梧州·八年级期末)下图甲是小芳和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
(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______的距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
(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若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
21.(2022·广西梧州·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图甲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3)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4)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6)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像是_________(填“虚”或“实”)像;
(7)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___。
图乙
22.(2022·广西桂林·八年级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军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蜡烛A和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白卡片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4)小军同学在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又进行了以下的探究:如图乙所示,小军在黑暗的房间中,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是______(选填“白纸”或“平面镜”)亮,这是因为光照在它上面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
(5)细心的小军还发现家里汽车(如图丙)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夜间开车时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前窗的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或“正前方”),不会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23.(2022·广西玉林·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1)让光束沿AO射入杯中时,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______方向偏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3)当一束光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把一枚硬币放入杯底,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偏______(选填“高”或“低”)。
四、作图题
24.(2022·广西河池·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5.(2022·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期末)在下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6.(2022·广西梧州·八年级期末)如图,小桂同学在平面镜前,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他脚尖上的A点在平面镜后的像A′。
27.(2022·广西河池·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MN是一平面镜,S是一发光点,请根据反射定律(或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路图。
28.(2022·广西河池·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 )
29.(2022·广西河池·八年级期末)一束光线从处于空气中的半球形实心玻璃块的球心O入射,如图所示。请画出该光线通过玻璃块并从玻璃块射出的折射光线的大致光路图。
参考答案:
1.A
【详解】试题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自然能发光的物体叫做自然光源,人类发明制造的光源叫做人造光源.太阳自身能够发光是自然光源,故选项A符合题意;地球、月亮、房屋本身不能够发光,不是光源,故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源
2.C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我们还能看见它,是因为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生活实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例如日食、月食、影子、还有小孔成像.
3.B
【详解】A.法线与反射面垂直,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时,则入射角为60°,由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等于60°,故A错误;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表明入射角在减小,由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会减小,即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故B正确;
C.入射角增大5°时,由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增大5°,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故C错误;
D.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是因为反射面不平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根据图象可知,当光线射入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会向A的方向射出,所以A出看到的是明亮的光线,所以看不清黑板上的字,BCD同学看不到光滑处发生镜面反射时的光线。
故选A。
5.C
【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物体与像是左右颠倒,上下不颠倒的。
A.图片中的上与字画中的上,上下不颠倒,左右也不颠倒,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片中的上与字画中的上,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故B不符合题意;
C.图片中的上与字画中的上,上下不颠倒,左右颠倒,故C符合题意;
D.图片中的上与字画中的上,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演员站在平面镜前,在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大小不变,由于演员面镜他的像也会逐渐面镜,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叉鱼时,要把叉对准稍低于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叉去才能叉中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潜望镜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古人日晷计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画法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符合题意;
D.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光的折射。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A.把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黑板反光看不清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故C错误.
D.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为答案.
10.B
【详解】A.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光透过空气中的小水滴时 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就是彩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上形成亮斑,这是小孔成像,形成的是太阳倒立的实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哈哈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由于镜面起伏不定,使得镜中的“人”变得奇形怪状,是因为光的反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不是 介质 小于
【详解】[1]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都不能自行发光,而只是反射光,所以不是光源。
[2]观众只能看到火光却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真空中的,即光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的慢。
12. 实 直线 圆形
【详解】[1][2]太阳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会聚而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3]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因此太阳通过“”形的小孔仍然成圆形的像。
13. 直线传播 反射 虚像
【分析】“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一人是本人,其中另外两人是本人的影子,根据影的形成原因分析解答本题;注意光的直线传播可形成影,光的反射和折射可形成像.
【详解】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另外两“人”是饮酒者形成的影和在酒面形成的虚像.
①其中一“人”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即地面上的“人”;
②另一“人”是杯中的“人”,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点睛】此题考查了“影子”和像的成因,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6 向右 1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到水面的距离相等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3m,则像到水面的距离也为3m,A与它在水中的像A的距离为
3m+3m=6m
[2][3]若水位下降0.5 m,即,因为入射光线不变,入射点下移,所以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不变,两条反射光线平行,如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此可知
则光斑B向右移动到E点,移动了1m,如图
15. 反射 不变
【详解】[1]平面镜成像的本质是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大小相等,因此实际上她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16. 30 左
【详解】[1][2]由图可知,∠AOM'=30°,所以
∠POA=90°-30°=60°
而∠COM=30°,所以
∠POC=90°-30°=6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PQ为法线,MM'为界面,CO和OA其中一条是入射光线,另一条是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C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折射角为∠QOB=30°,入射角为60°,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说明界面左侧是空气。
17. 折射 虚像
【详解】[1][2]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站在岸上所看到的水里的“鱼”是鱼的虚像。
18. 红外线 色散
【详解】[1]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
[2]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各种彩色光,形成了彩虹,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19. 反射 等于 不能 可逆
【详解】(1)[1]垂直镜面的是法线,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由图1知道,为反射光线,是反射角。
(2)[2]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3]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光沿入射在纸板上,在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由此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4]让光沿着的方向射向点,反射光会沿着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0. 较黑暗 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大小 平面镜 不能 虚 不变 镜面与桌面不垂直
【详解】(1)[1][2]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暗的环境中,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人感觉蜡烛最亮,所以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因为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3]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4]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
(4)[5][6]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7]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因为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它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6)[8]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镜面与桌面不垂直。
21. 较黑暗 B蜡烛 2 减小测量像距时的误差(或避免出现两个像) 完全重合 相等 垂直 相等 B 不能 虚 无法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详解】(1)[1]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因此应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2]根据玻璃板的透光性,取两个等大的蜡烛A和B,把A蜡烛摆在玻璃板前面,可以透过玻璃板让B蜡烛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B蜡烛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为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3][4]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且两个像的位置差距较大,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4)[5][6][7][8]为了便于观察蜡烛A所成的像,点燃A蜡烛,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测这一侧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由实验可知,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5)[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需要再多做几次,使发现的规律具有普遍性;成像时像距会物距改变,所以不能通过不改变两蜡烛位置而改变玻璃板位置来进行实验,应该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6)[10][11]由于虚像不能成像在光屏上,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7)[12]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正好成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22. 位置 相等 不变 白纸 漫反射 上方
【详解】(1)[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的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通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蜡烛B与A的像等大,又因为蜡烛A和B相同,所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故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镜面所在的平面未发生变化,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不变。
(4)[4][5]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从侧面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看到的镜子是黑的,白纸发生漫反射,有光线进入人眼,故看到白纸是亮的。
(5)[6]由于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挡风玻璃倾斜,像就会偏向上方,而不会落在前方,遮挡视线。
23. 法线 增大 可逆 左 高
【详解】(1)[1]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
[2]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2)[3]让光从原来的折射光路逆向射入,则折射光会从原来的入射光路射出,所以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4]如果杯中的水增多,水面上升,则折射光路如下图所示:
可见当水增多时,液面升高,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也不变,光斑向左移动。
(4)[5]从硬币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当光线射入人眼,人凭光直线传播的感觉,认为硬币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其实人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比实际的位置要高。
24.
【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所以先做出法线,因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80°-60°=120°,因此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根据法线与平面镜垂直,做出平面镜的位置如图.
25.
【详解】由图可知,入射角为50°,根据反射定律,则反射角也为50°,反射光线在法线右侧.如图:
26.
【详解】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脚尖上A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可得到像A′,如图所示:
。
27.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对称性,画出发光点S的像S′,然后连接S′P画出反射光线,这样S′P与平面镜有一个交点,此交点即为入射点O,再连接S与入射点O画出入射光线。注意标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28.
【详解】先画出法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再折射进入空气时,拆解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大致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故答案:
29.
【详解】光从空气中进入玻璃块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离,光从玻璃中进入空气中,光线与界面垂直,光线不偏折,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