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复习题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各地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选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复习题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各地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选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28 10:5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复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安徽安庆·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容器水中有一个空气泡,则其对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
A.会聚作用 B.发散作用
C.既不会聚也不发散 D.无法判断
2.(2022·安徽六安·八年级期末)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3.(2022·安徽·定远县民族中学八年级期末)水球可以着作透镜,如图所示。其中图甲是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乙中透过叶片上的水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 B.图甲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C.图乙中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 D.图甲和图乙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4.(2022·安徽宿州·八年级期末)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若将一物体放在距焦点5cm的主光轴上,则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  )
A.缩小的 B.正立的 C.放大的 D.倒立的
5.(2022·安徽滁州·八年级期末)关于光学现象中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B.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C.实像一定是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虚像是影子,实像就是实际光线所成的光斑
6.(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是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的情景,当航天员往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E,如图乙,水球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AC和BD,中间部分是空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C相当于凸透镜,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
B.BD相当于凸透镜,是一个正立的缩小的像
C.AC相当于凹透镜,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
D.BD相当于平面镜,成一个正立的缩小的像
7.(2022·安徽蚌埠·八年级期末)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 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
8.(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蜡烛处于A点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蜡烛处于B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蜡烛处于C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2022·安徽芜湖·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是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③为近视眼矫正模型
B.①表示的是远视眼模型,④为远视眼矫正模型
C.②表示的是近视眼模型,④为近视眼矫正模型
D.②表示的是远视眼模型,③为远视眼矫正模型
10.(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2021年,国家出台了“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一是为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二是为了保护学生视力。可是小王同学已经带上了眼镜,他戴的是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王是远视眼
B.小王的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不戴眼镜时,小王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后方
D.矫正后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11.(2022·安徽蚌埠·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
B.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C.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光在发生漫反射时是不遵循反射定律的
二、填空题
12.(2022·安徽芜湖·八年级期末)请不要在装有窗帘的窗台上放球形鱼缸.因为水倒入球形鱼缸后,相当于一个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作用,当会聚光点恰好照在可燃的窗帘上时可能引发火灾.
13.(2022·安徽淮北·八年级期末)
如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对透过的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___(写字母);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
14.(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_____像(选填“虚”或“实” ).
15.(2022·安徽滁州·八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形成的现象是:_____,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是:_____(只填序号)。
A.小孔成像;
B.镜花水月;
C.立竿见影;
D.月食;
E.雨后天空的彩虹;
F.看到水中的筷子弯折了;
G.照相机的成像系统
16.(2022·安徽亳州·八年级期末)很多地方都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 _____透镜,若要使人脸在屏幕中成的像变大一些,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 _____些(选填“近”或“远”)。
17.(2022·安徽池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图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使烛焰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沿主光轴向_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18.(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仍清晰,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则应将蜡烛________凸透镜移动适当的距离。(选填“靠近”或“远离”)
19.(2022·安徽六安·八年级期末)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________图,应配戴_________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20.(2022·安徽淮南·八年级期末)如图为某显微镜内部部分光路图,F为焦点。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目镜是______透镜(选填“凹”或“凸” )。
三、作图题
21.(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请你将光路补充完整。
22.(2022·安徽安庆·八年级期末)请完成图中,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再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23.(2022·安徽阜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A'是物体A的像,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右侧焦点的位置(用字母F表示)。
24.(2022·安徽亳州·八年级期末)如图,AB为光线经平面镜发射后的反射光线,请作出其入射光线和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25.(2022·安徽六安·八年级期末)请作出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四、实验题
26.(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_____cm;
(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位于光屏中心的 _____(“上方”或者“下方”);
(3)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3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 _____(选填“1”、“2”或“3”)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4)实验得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发现在图丙中蜡烛A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 _____(选填“B”、“C”、“D”或“E”)。
27.(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至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cm;
(2)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成像的特点跟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的特点相同;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如图丙所示,此时人眼在图丙中 ________(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28.(2022·安徽淮南·八年级期末)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cm;
(2)在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清晰但不完整(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清晰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________(举一例即可);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明暗将__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五、计算题
29.(2022·安徽·定远县民族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1)请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的条件是u=2f;
(2)小明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实像时,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求透镜的焦距f。
六、综合题
30.(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光心30cm处,在另一侧距凸透镜光心4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
(1)请在图中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殊光线找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
(2)请你利用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和数学知识,计算该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会发散。如图:
故选B.
【点睛】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C
【详解】A、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A正确;
B、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投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故C错误;
D、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因此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故D正确.
3.B
【详解】A.图甲中水球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所以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相当于照相机,故B正确;
C.乙图中的水珠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相当于凸透镜,故C错误;
D.甲图中水球成像相当于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实像,乙图中的水珠成像相当于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由题意知
所以
物体在主光轴上距焦点5cm,物距可能为
此时物体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也可能为
此时物体处于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此可知,两种情况下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A.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仍然有光线进入人眼,故A错误;
B.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在光屏上呈现,而虚像不能,故B正确;
C.实像可能是由直线形成如小孔成像,也可能是折射形成的,如凸透镜成像,虚像也有可能由折射形成的,如放大镜成像,故C错误;
D.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虚像和实像都不是光斑,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的;水球因此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
AC.根据凸透镜的结构可知,AC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故A正确,C错误;
BD.根据凹透镜的结构可知,BD成为了两个凸透镜的组合,这时呈现出一个正立的像。故BD错误。
故选A。
7.D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⑤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A.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不符合题意;B.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不符合题意;C. 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不符合题意;D. 甲图成虚像,物距变小,像变小;乙图成实像,物距变大,像变小,符合题意;故选D.
8.B
【详解】A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时,物体处于二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蜡烛处于B点时,物距等于像距
u=v=2f=20cm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故AC错误;
B.当蜡烛处于A点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像距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D.将蜡烛处于C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在①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图所示的是近视眼模型.因此要戴凹透镜来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如③图所示;在②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该图所示的是远视眼模型.因此要戴凸透镜来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如④图所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B
【详解】AB.小王同学带上的眼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可知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说明他是近视眼,故A错误、B正确;
C.不戴眼镜时,小王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前方,需要用凹透镜延迟光的会聚,故C错误;
D.矫正后,满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遥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旗杆的影子逐渐变短,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凸透 会聚
【详解】[1][2]因为水倒入球形鱼缸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当会聚光点恰好照在可燃的窗帘上时可能引发火灾。所以不要在装有窗帘的窗台上放球形鱼缸。
13. a、c b、d 13.2
【详解】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在a、b、c、d四个透镜中,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是a、c,故它们是凹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是b、d,故它们是凸透镜.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透镜b、d.
焦距指的是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在图中,焦点的位置已经确定,光心在凸透镜的中心上.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3.2厘米.
14. 凸 虚
【详解】第一空.烧杯和水起到了凸透镜的作用
第二空.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水下面的木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因此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5. A、C、D E、F、G
【详解】[1][2]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镜花水月是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C.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所形成的阴影;
D.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形成的;
E.雨后天空的彩虹是光的折射;
F.看到水中的筷子弯折了是光的折射;
G.照相机的成像系统是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
故综上所述光的直线传播的有A、C、D;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是:E、F、G。
16. 凸 近
【详解】[1]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利用了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
[2]若要使人脸在屏幕中成的像变大一些,需要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即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近一些。
17. 放大 靠近
【详解】由图示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将蜡烛沿主光轴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上得到的像变小,因此要使烛焰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沿主光轴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18.靠近
【详解】近视眼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当取下近视眼镜时,像距会变小,像成在光屏前;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上,应该减小物距,使像距增大,故应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适当的距离。
19. 甲 凹透
【详解】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则乙是远视眼的成因;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是近视眼的成因;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20.凸
【详解】由图可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靠近了主光轴,即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
21.
【详解】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22.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3.
【详解】由A点向凸透镜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E,连接A′E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F,F是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
24.
【详解】首先过反射点A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想,再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5.
【详解】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据此完成光路,如图所示:
26. 10.0 上方 2 C
【详解】(1)[1]凸透镜的焦距是凸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20.0cm-10.0cm=10.0cm
(2)[2]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会向下移动,由于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则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
(3)[3]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36cm刻度线处时,物距
u=36.0cm-30.0cm=6cm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同侧,则人眼在2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因为所成的是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所以在3位置处不能观察到像。
(4)[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都是倒立的,而像的大小可以是缩小、放大或等大;当凸透镜成虚像时,像都是正立的,且像的大小是放大的,因此由丙图可知,C是实像,不可能是正立的,故蜡烛A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C。
27. 10.0 投影仪 B
【详解】(1)[1]甲图中,正对凸透镜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
20.0cm-10.0cm=10.0cm
(2)[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15.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3)[3]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u=6cm,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同侧,则人眼在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28. 10 上 放大 幻灯机 不变 变暗
【详解】(1)[1]太阳光线可以看做是平行光线,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测凸透镜焦距时要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如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即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0cm。
(2)[2]烛焰成的像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将光屏向上移动,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3][4]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烛焰正好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此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和幻灯机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
(4)[5][6]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小虫落在透镜上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故亮度会变暗。
29.(1)见解析;(2)f=10.5cm
【详解】解:(1)在三角形AOB和COD中,AB=CD,∠AOB=∠COD,则OB=OD,即u=v,因为,化简得
由此证得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的条件是u=2f。
(2)由题意可知,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实像时,像距v=14.0cm,此时物距
因为,则
解得。
30.(1);(2)15cm<f<20cm
【详解】(1)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像点,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为焦点,如图所示:
(2)由题知,物距小于像距,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
f
f<30cm<2f
可得
15cm同时,像距v>2f

40cm>2f
可得
f<20cm……②
由①②得
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