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势贯通 文从字顺——句子补写

文档属性

名称 语势贯通 文从字顺——句子补写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13:0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势贯通 文从字顺
语言文字运用·连贯·句子补写题探究
【设计理念】
语言文字运用模块被称为“高考改革的试验田”,补写型连贯题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必考题型。从表面上看,此题型考查的是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实质上是检测学生的思维能力。鉴于此,指导学生从语段中寻觅出可以体现作者思维逻辑的“蛛丝马迹”,就成了解答补写型连贯题的关键所在。而从上下文的语境、句子的语法逻辑、句式特征、配套使用的关联词以及特殊的标点符号等角度入手,应该可以拓宽考生的解题思路并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教学目标】
1.明确高考连贯题考点,把握该题型高考趋势。
2.积累句子补写的技巧方法。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1、我们都知道,说话或行文时要语意连贯,文从字顺;否则,游离了中心,就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等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语言表达方面出了差错;往深层说,这其实是逻辑出了问题。一个语段如果逻辑严密,层次明晰,除了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的思维缜密之美外,还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在《语文课程标准》当中,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强调了语言文字运用的“社会属性”;课程目标强调了语言文字表达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在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当中都有非常明确的对应。语言文字运用为什么这么重要?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姚明有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你什么时候回美国?”姚明说:“中国才是回,美国那叫去。”句子补写能力层级对应的是E.表达运用,这对大家的语文素养和基础知识要求较高。从命题趋势来讲,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频率高、形式活、题型变。
同学们在应试时,有几点不足: ①对该题型不够重视:性价比不高;(只爱问作文) ②基础知识储备不足:甩锅给语感;(语法标点错别字) ③答题语境意识不强:经验和感觉。(下笔就写)
最近几次高二考试中,考生在解答补写语句题时,普遍把握不住语境,既不知填什么,也不知怎么填,反复修改,得分仍然不够理想。 今天我们就结合近几年高考真题,从考点到题型,谈谈这一类题型怎样才能逐点突破。
二、共同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份卷子,大家一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这是什么东西,我不会啊?没关系,我们看一下具体题目(念题),这三道题是不是很有趣?这是一件非常滑稽而又真实发生的事情,完全可以当作作文材料给大家展开评论,但是我们今天重点不在这里,我们讲的是补写题。
想必大家也选出了正确答案,因为这三道题根本就是互为答案。你只要读完,就能知道空白处选什么。这是什么?送分题啊,不是送命题,只要你有正常的阅读能力,思维逻辑,都能答出来。所以我今天非常明确的告诉大家一个观点,传说中的句子补写题实际上就是送分题,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句子补写题就是这样,读着读着答案就出来了。
所以我们今天通过三个步骤,“例题解析、方法梳理、真题演练”,层层递进,来探究连贯·句子补写题应该怎么搞定。
今天上午已经让大家熟悉例题,概括方法,下面请同学来总结一下,你们在做句子补写题的时候,经常用什么方法呢?
这些方法有一定道理,我们再通过题目补充几点。
01一题一得
1.【2013年新课标II】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選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的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 ,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解析:读题时,我们要先把语段“话题”找出来,很明显,“根的作用”就是我们说的“话题”,也就是我们这一段说明的重点。一般来说,“话题”通常在第一句,比较好找。“这两项”是指示代词,说明有两个作用,“然而”表转折,既然最早的根不是怎么样,那大部分根的作用就是①;“而是”表转折,“这”又是指示代词,对应后面的“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得出②;“是因为”关联词,对应的是“之所以”。(板书:话题一致、代词、关联词、联系下文)
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 ③之所以被称为假根
2.【2015年新课标II】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題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解析:①后面是句号,所以和前面的关系更紧密,是一个领起句:话题的开始,后续句补充解释领起句。所以根据下文的两个概念得出①;“不追求……而主张”,和前文对应,二者之间关系相对,得出②;通过阅读提出质疑,通过分析根源找到方法,中间这句话是起到桥梁的作用,三者之间是非常完整的逻辑链,得出③。顶真手法“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句式一致、标点符号、顶真、上下文)
答案:①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 ②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
③通过质疑找到问题的根源
3.【2016年新课标I】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__①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___②__ ,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_③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解析:冒号解释说明的作用,前面抽象后面具体,概括得出①;“比如”暗示性很强,暗示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例子和结论的关系,得出②;
再后面句子读起来很拗口,就像是我们做论述类文本,你不熟悉这个词的来历,你不熟悉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你很难沉下心把重点放在句间关系上,而是一直纠结“花青素是什么啊?表皮细胞是什么啊?”思维被分散了。这种跨学科的知识在历年考题中都有出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表格)再回头来思考一些,我们有必要去搞懂这些术语名词吗?其实没那么必要,我们考的是语文,是语言文字运用,是连贯补写。所以我们平时的刷题就是要集中注意力,把握逻辑关系,摒除无关信息。回到题目,③连接了“PH值”和“颜色变化”,内在逻辑一致的原则,得出③。(关联词、标点、暗示词)
答案:①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形成不同的颜色 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③ 花青素也随之发生变化。
02方法梳理:
通过刚才的例题解析,我们总结一下解题方法。
“六标志”:1.关联词(并列、转折、条件、假设、因果等)、2.代词(人称、指示代词)、3.标点(领起句、过渡句、结尾句)、4.上下文(瞻前顾后)5.顶真、6.暗示词(暗示句间关系):与之相对(反);换句话说,同时(同);首先、其次;总之、综上(所述);诸如此类;由此可知;
“三一致”:话题一致、句式一致、逻辑一致
03真题演练:
1.【2016新课标II】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 ①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 ② ,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 ③ 。
解析:这道题难度加大,“不仅”……“还”,得出①;“但是”表转折,小心句意重复,和下文相对,得出②;“所以”……“从而”,得出③
答案:①而且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②气候也有对人们不利的一面(若不掌握正确的利用方法)③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2.【2019年新课标I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 ① 。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 ② ,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 ③ 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解析:①瞻前:压力,顾后:肥胖(新陈述对象)②瞻前:打破节律,顾后:顺应节律,高低错位③总结性语句,顾后:夜间,和时间有关
答案:①压力与肥胖有一定联系;②处于低谷的时候增加压力;
③压力产生的时间点
3.【2019年新课标I卷】
答案:①记忆开始衰退;②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
③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显著提高。
课堂总结
综上,补写型连贯题解题思路可能包括,但又不限于我们列举的这几点,在答题时如果考生能从上述几方面入手去还原作者的行文思路,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具体的解题中,更多的时候需要综合运用,而非简单地一一对应。
课后作业
《五三》真题训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