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01
谈谈你心目中的春天。
02
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几个符号代表了春天最典型的一些特点。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形容春天的成语吗?
春日融融、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色撩人、春色满园、鸟语花香、春和景明、春意盎然、春深似海……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特点
赏析
1、朗读,思考重音和停连如何设计?
(生字词,读熟课文)
2、想象,用合适的形容词形容景物的特点。
3、赏析,修辞手法、情感的表达?
朗读要求:
1.正确坐姿,双手拿书。
2.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3.尝试把握节奏。
水涨 应和 黄晕 捉迷藏 宛转 散在草丛里 欣欣然 朗润 酝酿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春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1.22 — 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散文作品有《荷塘月色》、《绿》、《背影》等。
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毫不妥协的反帝精神。
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夏日图景。
读准字音,读出轻盈的语调,读出愉悦的情感。
情态:是指人的心理与肢体活动的情形
1
盼
赞
绘
2-7
8-10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语气(高昂、低沉、快速、平缓)、节奏
朗读设计:
“偷偷地”语调轻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复苏,悄悄生长的状态;“钻”字重读,这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的鲜嫩和生命力的旺盛。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读法
赏析
+
1.同桌二人一起选择第3段或第5段,各自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2.同桌交流,互相评价,提出修改建议,形成完整朗读方案。
3.自我练习,全班展示。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嫩嫩绿绿的小草从土里长出来。
嫩嫩绿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1
盼
赞
绘
2-7
8-10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鲜嫩、勃发
繁茂、艳丽
和煦、轻盈
细密、平和
精神抖擞、
充满希望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请你选择一幅你认为作者写得最好的一幅画面,说说理由。
挑战:本文除了精妙的比喻,你还可以找到其他手法吗?
拟人、排比、反复、引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多感官描写(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通感、贬词褒用、侧面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这段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花的顔色比作火,霞,雪,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烂漫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的基本格式:
手法+具体内容+专业术语+特点+情感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王国维: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一切景语皆情语。
1.抓住景物特征;
2.层次清晰;
3.恰当好处地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4.句式组合精美;
5.词语使用精妙。
春山
春水
春日
春天的人在做些什么呢?
草地上的人
花下的人
风中的人
雨里的人
户外的人
风中的人,牧童用笛声应和着鸟鸣、轻风、流水的声音,人与自然共同为春谱曲。
同一首歌
草地上的人 花下的人
风中的人 雨里的人
户外的人
春天的人是 的。
春草告诉我:
春花告诉我:
春风告诉我:
春雨告诉我:泥土告诉我:
柳条告诉我:
......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赋予春感情和生命,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书写出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春
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