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期末试题选编 (含解析)2021-2022学年广东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期末试题选编 (含解析)2021-2022学年广东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8 16:5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2022·广东汕头·八年级期末)下表显示,到1913年中国通商口岸进出船只、进口贸易价值和机器设备进口价值均得到增长。这可以说明
项目 1895年 1913年
通商口岸进出船只(吨) 29737 93335
进口贸易价值(千两) 171679 570163
机器设备进口价值(海关两) 200万 700万
A.中国机器工业发展显著 B.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D.一战刺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2.(2022·广东梅州·八年级期末)“19世纪40年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的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因为洋布充斥市场,松江、太仓的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这说明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C.中国机器工业生产的出现 D.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2022·广东阳江·八年级期末)有“状元实业家”之称的张謇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创办的企业中最为著名的是()
A.继昌隆缫丝厂.
B.发昌机器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南通大生纱厂
4.(2022·广东梅州·八年级期末)下图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价,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提出“求富”的口号
C.都提出了“实业教国”的口号 D.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页献
5.(2022·广东潮州·八年级期末)下表为“一战”前后中国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
时间 注册工业公司数量(个) 资本总额(元)
1914年8月前 146 41148205
1914年8月至1920年 272 117434500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北洋政府的统治阻碍了经济发展
C.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 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
6.(2022·广东揭阳·八年级期末)《申报》记载,20世纪初社会出现《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条例。当时政府出台这些条例的主要目的是( )
A.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促进文化发展
C.推动习俗的变化 D.推进近代教育的发展
7.(2022·广东广州·八年级期末)观察以下《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的年份 引入上海的年份 引入重庆的年份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报 1835年 1871年 1886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8年
A.中国近代化呈现区域差距 B.上海科技水平很先进
C.重庆发展落后于全国 D.中国与世界差距拉大
8.(2022·广东湛江·八年级期末)以下对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辛亥革命后,仍然有人蓄辫
B.新式婚礼取代传统婚礼成为主流
C.公众场所已无传统长袍马褂的身影
D.即使在偏远乡村,过年也不再向长辈头行礼
9.(2022·广东河源·八年级期末)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目的是去除或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B.盲目学习推行西方礼节
C.社会习俗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改变
D.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10.(2022·广东梅州·八年级期末)20世纪20年代,上海旗袍吸收欧美服装的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
A.科学技术的变化 B.通信技术的进步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交通工具的革新
11.(2022·广东韶关·八年级期末)“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小行家”卖的是我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那么他推销的是(  )
A.《申报》 B.《解放日报》 C.《民报》 D.《中外纪闻》
12.(2022·广东梅州·八年级期末)1916年《申报》披露袁世凯当年出卖维新变法的一则日记。国人纷纷嘲骂袁世凯卑鄙无耻。这体现《申报》( )
A.试图影响社会舆论 B.以实时报道为依据 C.注重办报经济效益 D.大力促进文化发展
13.(2022·广东梅州·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废除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
B.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C.商务印书馆是近代外国人创办
D.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4.(2022·广东清远·八年级期末)1906年的《盛京时报》上有这样一段话:“国家之盛由于兵强,强兵之道由于国民尚武,而尚武之风,实始于学堂(京师大学堂)运动会。”由此可见,让中国人看到了民族希望的是
A.强大的军事实力
B.尚武风气的流行
C.新式教育的魅力
D.西方思想的魅力
15.(2022·广东湛江·八年级期末)1901年,诏办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
A.习俗 B.外交 C.娱乐 D.教育
16.(2022·广东潮州·八年级期末)下表为广州某校初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一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17.(2022·广东梅州·八年级期末)某校举行了“铭记历史,传唱经典”的云端音乐会。以下歌曲按创作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松花江上》 ②《 黄河大合唱》 ③歌剧《白毛女》 ④《国民革命歌》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18.(2022·广东潮州·八年级期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该歌曲创作于
A.国共对峙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后
19.(2022·广东揭阳·八年级期末)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时代的缩影,动荡的时代常常诞生伟大的作品。下列中国近代文艺作品及其作者的搭配,错误的是
A.《义勇军进行曲》——聂耳
B.《愚公移山》——齐白石
C.《狂人日记》——鲁迅
D.《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二、综合题
20.(2022·广东梅州·八年级期末)某校八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设计了如下活动、请你也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识读图片——感悟社会变迁】
(1)请依据上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说出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活动二:【史料实证一印证历史信息】
材料一: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运动相始终。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开创了许多“第一”:第一个创办大型近代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个创办近代民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近代教育、军事、文化等事业也有许多开创性的建树。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2)材料一、材料二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活动三:
【历史解释——归纳原因特点】
(3)观察上面曲线图和示意图,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潮”和“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1.(2022·广东茂名·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中国企业见证社会变迁,肩负时代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的目的,决定了这些军事工业的双重历史作用……正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为清政府镇压和防止人民起义,提供了大量先进的军火……在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江南、天津等制造局和各省制造局生产的军火都发挥了有效的御敌作用……近代军事工业,开中国大机器工业之先河,对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第82卷》
材料二在“实业救国”精神的感召下,荣氏兄弟的企业活动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随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大,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越发强烈。荣德生积极参与地方发展规划,参与和投资地方市政基础建设, 1912-1930年, 荣德生发起修筑道路里程80余里,建成大小桥梁88座。荣德生认为 “人才为事业之始基”,而“人才的造就,端赖学校之培育,故兴学实为建设之本”。1906-1947年,荣氏兄弟先后投资创办各级各类学校10余所,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孟德会《荣氏家族企业家精神实践及代际传承》
材料三 1936年、1938年企业、公司情况表(部分)
——摘编自《中国民国实录 文献统计》
材料四 广东恒基事业集团董事长孙志恒从决定“跨界”生产口罩,到口罩生产线正式投产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目前,马行田(马行田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的简称)每天 生产口罩约15万只,50%用于满足容桂本地企业复工复产和学校复课的需求。在满足本地企业和学校的需求外,马行田生产的口罩还出口到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如意大利、马来西亚等。
——《南方都市报》:《顺德企业家“跨界”生产口罩一半产量供应本地企业学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并概括“近代军事工业”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荣氏家族企业家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36年到1938年企业、公司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22.(2022·广东佛山·八年级期末)博览事业的发展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对参加世界博览会的认识
同治九年(1870年) 奥地利邀请中国提供“有趣之物”参展,清政府以“中国向来不尚新奇,无物可以往助”搪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今与列国开门通市竞争雄富,号为‘商战’之时,人皆开通,我独自守,断无能胜之理,今日举办赛会(晚清将博览会翻译为赛会)实为当务之急”
——摘编自《外交档案·各国赛会公会》材料二:1910年南洋劝业会部分展品
参展单位 展品
北洋劝工厂 起重机、美式水泵、切铁机、切片机、切丝机、车床
求新机器厂 火油抽水机、豆油榨机
苏州农业中学堂 动植物标本及各种机械图
江南高等学堂 双摆电动器滑车及各种制作
——摘编自《南洋劝业会游记》材料三:中国所展出的主要是传统的工艺品和手工品,如机械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则一般模仿多,创新少;引进多,输出少。因展品不足以“炫耀于人而为商战之利器物”,只好“循名责实,先自缩小其范围”。南洋劝业会不以“博览”名之,只能等而次之名之为“劝业”恰是这种写照。
——摘编自马敏《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文化传播》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70年到1903年晚清政府对博览会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洋劝业会的展品集中在哪些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成就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南洋劝业会不以“博览会”为名的原因。
23.(2022·广东广州·八年级期末)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西新旧交融,并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39年 马礼逊学堂 传教士马礼逊 澳门
1843年 英华学院 传教士爱礼逊 从印尼迁至香港
1844年 宁波女塾 传教士爱尔德赛 宁波
1861年 京师同文馆 恭亲王奕 北京
1864年 广州同文馆 谈文和 广州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等 北京
1903年 《奏定学堂章程》 张之洞等 建立初等、高等学堂的教育体系
材料二:清末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832名从军的英雄……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中国教育报《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
(1)根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教育改革产生的社会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依据材料三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24.(2022·广东深圳·八年级期末)某历史项目化学习小组拟设计一座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网上博物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篇】
林则徐、魏源、关天培、陈化成、奕 、洪秀全、李秀成、曾国藩、李鸿章、左宝贵、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聂士成、慈禧太后、孙中山、黄兴、邹容、秋瑾、袁世凯、宋教仁、蔡锷、吴佩孚、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张学良、杨靖宇、赵登禹、朱德、蒋介石、李宗仁、彭德怀、张自忠、左权、何应钦、张謇、荣宗敬、荣德生、齐白石、徐悲鸿、郭沫若
材料二:【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篇】
在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和政治压迫下,近代中国的主权不断旁落外人之手.列强胁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合法外衣”,列强获得了许多特权,使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危机。——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部分不平等条约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中英《虎门条约》 1858年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北京条约》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
材料三:【近代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篇】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军疯狂搜捕困留在香港的文化人士。周恩来要求,务必将他们安全营救转移到内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挺进港九,开辟交通线,成功将他们营救到白石龙(即今龙华区民治片区的白石龙村)等抗日根据地。营救行动不仅面临着日军的搜捕、扫荡和国民党顽军的阻扰,还要解决物资匮乏问题。抗日游击队和人民群众同仇敌忾,克服了重重困难。这次胜利大营救保护了中国的“文脉”和精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建设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白石龙文化名人大营救版画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人物,提炼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加以简要阐释。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一个条约并结合条约内容说明其丧失的主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面临的困难和胜利的原因。
25.(2022·广东佛山·八年级期末)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二
图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行业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创办地点
面粉业 福新面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上海
火柴 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 江苏苏州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弼士 山东烟台
图二:1912-1921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表材料三 中国近代“第一”或“之最”出现的领域
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897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1909年,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和主持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1)材料一中“大生纱厂”创办者是谁?依据材料一,说明该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的主要动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第一”或“之最”出现的领域,并简述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认识,1913 年,中国通商口岸进出船只吨数、进口贸易价值和机器设备进口均得到增长。这可以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AB理解错误,D发生在1914——1918年,因此AB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2.D
【详解】依据材料“因为洋布充斥市场,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可知,反映的是由于列强商品输出,导致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破产,这是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排除A项;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兴起,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中国机器工业生产的出现,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张謇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之洞提倡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发展了我国的重工业;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发展了我国的轻工业,他们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D项正确;张謇不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排除A项;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思想,排除B项;张之洞等洋务派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据“一战”前后中国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变化情况表可知,一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主要说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A符合题意;表格没有体现北洋政府的统治阻碍了经济发展,B排除;抗日战争是在1931年开始,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D排除。故选择A。
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题干的“《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条例”的出台反映出当时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促进文化发展不是当时政府出台条例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推动习俗的变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推进近代教育的发展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重庆在内地,上海在沿海,西方近代文明先传入上海,后再传入重庆,这说明,沿海近代化早于内地,这体现出中国近代化呈现区域差距,A项正确;材料将位于沿海和上海和位于内地的重庆对比,体现的是西方文明先影响沿海后影响内地,是地区差异,不是上海科技水平很先进、重庆发展落后于全国、 中国与世界差距拉大,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即使是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有人蓄辫,反映出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因,A正确;主流的说法错误,排除B;CD项太绝对,排除。故选A。
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等,目的是去除或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转变和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但社会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改变,A符合题意。题干内容体现了社会观念的转变和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不是盲目学习推行西方礼节,B不符合题意。社会习俗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完全改变,C不符合题意。题干内容没有体现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0.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20年代,上海旗袍吸收欧美服装的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说明中国传统服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变化很大,这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C项正确;材料与科学技术、通信技术和交通工具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解放日报》最早创刊于1941年;《民报》创办于1905年;《中外纪闻》创办与1895年。所以题干中这位“小行家”卖的是我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那么他推销的是《申报》。故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12.A
【详解】根据材料“1916年《申报》披露袁世凯当年出卖维新变法的一则日记。国人纷纷嘲骂袁世凯卑鄙无耻”可知,这体现《申报》试图影响社会舆论,A项正确;材料披露的是日记,不能作为史实依据,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效益和文化发展,排除C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C项符合题意;A、B、D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由题干材料1906年刊于《盛京时报》上有这样一段话:“国家之盛由于兵强,强兵之道由于国民尚武,而尚武之风,实始于学堂(京师大学堂)运动会”由此可见,让中国人看到了民族希望的是新式教育的魅力。题干材料强调了“强兵之道由于国民尚武,而尚武之风,实始于学堂(京师大学堂)运动会”,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
15.D
【详解】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经济特科,废去八股”、“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的内容,科举制属于我国的教育方面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和题意无关。故选D。
16.A
【详解】结合所学和材料,从表格中翻译西方书籍的类别看,在1860年以后的三十年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而20世纪初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的比重不断地上升,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松花江上》1935年创作,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②《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作于1939年,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③歌剧《白毛女》,是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的; ④《国民革命歌》,创作于国民革命时期的1926年7月1日。因此歌曲按创作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④①②③。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这首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9.B
【详解】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作品是《愚公移山》,齐白石的作品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古树归鸦》等。因此B项文艺作品及其作者的搭配是错误的,故选B。
20.(1)变化: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辛亥革命后,强令男子剪发辫,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2)印证信息:李鸿章一生致力于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
(3)“第一个发展高潮”的原因:是1895年到1913年期间,洋务运动的刺激: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政府鼓励办厂。
“黄金时代”的原因:是1913年到1919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推动或辛亥革命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海外华侨归国创业
(4)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曲折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
【解析】(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19世纪70年代,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我国,方便了人民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外文报刊。后来相继出现了一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发辫,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2)
根据材料“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运动相始终。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开创了许多第一:第一个创办大型近代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个创办近代民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近代教育、军事、文化等事业也有许多开创性的建树。”“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可知,李鸿章一生致力于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
(3)
根据曲线图可知,我国近代工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潮”是1895年到1913年期间。这一阶段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受洋务运动的刺激。甲午战争后,一张謇为首的实业家提出了实业救国 的口号,推动了我国高民族工业的发展。甲午战后,政府开始鼓励民间办厂,这也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黄金时代”指的是1913-1919年。这一阶段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人民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曲折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
21.(1)洋务运动;发挥了有效的御敌作用,开创中国工业先河,对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积极参与地方发展规划,参与和投资地方市政基础建设;投资创办各级各类学校,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从1936年到1938年,上海企业数量和资本额呈下降趋势,四川省的企业数量和资本额呈上升;抗日战争的爆发,战火波及上海,四川暂时还未受到影响,民族企业和资本转向四川。
(4)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处在整个社会环境之中,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可能脱离社会独自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对于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不仅仅是谋取自身利益,更是要为社会整体财富积累、社会文明进步、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详解】(1)问题一:依据题干信息“正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内部的有志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开展了“求富”“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发以“自强”为口号,发展了近代军事工业,故材料一“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与洋务运动事件有关。问题二:依据材料一信息“在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江南、天津等制造局和各省制造局生产的军火都发挥了有效的御敌作用……近代军事工业,开中国大机器工业之先河,对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江南、天津等制造局和各省制造局生产的军火都发挥了有效的御敌作用……近代军事工业,开中国大机器工业之先河,对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知,“近代军事工业”发挥了有效的御敌作用,开创中国工业先河,对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依据材料二信息“荣德生积极参与地方发展规划,参与和投资地方市政基础建设, 1912-1930年, 荣德生发起修筑道路里程80余里,建成大小桥梁88座”“荣德生认为 “人才为事业之始基”,而“人才的造就,端赖学校之培育,故兴学实为建设之本”。1906-1947年,荣氏兄弟先后投资创办各级各类学校10余所,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概括可知,荣氏家族企业家积极参与地方发展规划,参与和投资地方市政基础建设;投资创办各级各类学校,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可知,从1936年到1938年,上海企业数量和资本额呈下降趋势,四川省的企业数量和资本额呈上升。问题二: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淞沪会战使上海的企业受到重创,四川暂时还未受到战火波及,民族企业和资本转向四川。
(4)依据以上四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处在整个社会环境之中,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可能脱离社会独自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对于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不仅仅是谋取自身利益,更是要为社会整体财富积累、社会文明进步、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2.(1)从轻视到重视,商业竞争的需要
(2)机械制造,动植物标本即机械图;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和进步。
(3)因展品科技含量低,以博览会为名名不副实,只好缩小范围,冠之以“劝业会”之名。
【解析】(1)
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以“中国向来不尚新奇,无物可以往助”搪塞说明清政府轻视博览会;“今日举办赛会(晚清将博览会翻译为赛会)实为当务之急”主动举办博览会说明清政府对博览会的重视。“今与列国开门通市竞争雄富,号为‘商战’之时,人皆开通,我独自守,断无能胜之理”说明重视并举办博览会是国门被打开后,各国商业竞争激烈,为在“商战”中取胜,展示中国商品以求取胜。
(2)
根据材料二可知,1910年南洋劝业会部分展品大部分为各种机械设备,还有学堂展示的动植物标本及各种机械图。这些成就的展出有利用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进步。
(3)
根据材料三可知,“中国所展出的主要是传统的工艺品和手工品,如机械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则一般模仿多,创新少;引进多,输出少”说明因为中国展品多为传统的工艺品和手工品,科技含量低。科技含量高的机械产品多为模仿,且引进多,输出少。以博览会为名则名不副实,只能缩小范围,冠名为劝业会。
23.(1)开始时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近代化探索运动的推动。
(2)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剧;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创建中华民国;民国政府的推动;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学习西方教育模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
(3)背景:日军全面侵华或全民族抗战;作用:培养了优秀科学技术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详解】(1)根据材料一“创办人”可以看出,1839~1903年近代教育发展有何特点:开始时多由传教士创办;根据材料一“备注”可以看出特点: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根据“事件”可以得出特点:近代化探索运动的推动。
(2)根据材料二“……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教育改革产生的社会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剧;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创建中华民国;民国政府的推动;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学习西方教育模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
(3)根据材料“1938年,……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结合所学知识,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是日军全面侵华或全民族抗战;根据材料三“……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832名从军的英雄……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可得出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培养了优秀科学技术人才,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4.(1)示例一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戊戌变法领导人,他们主张变法图强,改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因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导致变法失败。虽然变法失败,但在思想文化上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示例二
洋务运动:奕 、曾国藩、李鸿章是洋务运动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示例三
甲午中日战争:左宝贵、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化程度。
(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造成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有利于外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来。
1842年中英《虎门条约》中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3)困难:日军的搜捕、扫荡和国民党顽军的阻扰、物资匮乏。胜利原因:抗日游击队和人民群众同仇敌忾。
【解析】(1)
根据题意和所学可知,围绕人物相关事件进行分类,确定主题和阐述事实或影响即可,如张謇、荣宗敬、荣德生是近代民族工业代表人物,可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角度加以阐述。齐白石、徐悲鸿、郭沫若是近代文学家和艺术家,可从文学艺术成就角度加以阐述。毛泽东、周恩来、张学良、杨靖宇、赵登禹、朱德、蒋介石、李宗仁、彭德怀、张自忠、左权、何应钦等均与全民族抗战有关,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与新文化运动有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与戊戌变法有关,孙中山、黄兴、邹容、秋瑾与辛亥革命有关,袁世凯、宋教仁、蔡锷、吴佩孚与北洋军阀统治有关,聂士成、慈禧太后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有关,关天培、陈化成与鸦片战争有关,洪秀全、李秀成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奕 、曾国藩、李鸿章与洋务运动有关,左宝贵、邓世昌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
示例一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戊戌变法领导人,他们主张变法图强,改革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因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导致变法失败。虽然变法失败,但在思想文化上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示例二
洋务运动:奕 、曾国藩、李鸿章是洋务运动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示例三
甲午中日战争:左宝贵、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化程度。
(2)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根据条约内容分析丧失的主权,如《南京条约》中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造成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有利于外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来。《虎门条约》中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等
(3)
根据材料可知,“营救行动不仅面临着日军的搜捕、扫荡和国民党顽军的阻扰,还要解决物资匮乏问题”说明面临的困难是日军的搜捕、扫荡和国民党顽军的阻扰、物资匮乏。“抗日游击队和人民群众同仇敌忾,克服了重重困难”说明胜利的原因是抗日游击队和人民群众同仇敌忾。
25.(1)张謇;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外国经济侵略。
(2)发展艰难曲折,发展不平衡。
(3)新闻出版,教育和交通运输;影响:报纸、文化出版机构等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近代生产生活的发展等。
【解析】(1)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大生纱厂是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说明创办大生纱厂是为家乡百姓,也是为了救国,通过创办企业分洋商之利,抵御列强经济侵略。“,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也体现了他实业救国的思想。
(2)
根据材料二可知,图一显示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从曲线图可知,中国民族工业有高峰也有低谷,说明发展艰难曲折。图二则体现了是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一是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在地区分布上也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
(3)
根据材料可知,《申报》和商务印书馆属于新闻出版领域,京师大学堂属于教育领域,京张铁路属于交通运输领域。根据所学可知,报纸、文化出版机构等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近代生产生活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