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内蒙古各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内蒙古各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1-28 11:3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
1.(2022·内蒙古通辽·八年级期末)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
A.50℃ B.55℃ C.75℃ D.80℃
2.(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3.(2022·内蒙古通辽·八年级期末)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4.(2022·内蒙古赤峰·八年级期末)一小块0℃的冰,投入一大盆0℃的水中(周围空气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汽化、升华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会发生熔化 B.冰和水的多少都不会变化 C.一部分水会凝固 D.无法判断
5.(2022·内蒙古通辽·八年级期末)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6.(2022·内蒙古乌兰察布·八年级期末)如图,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 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 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7.(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草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慢慢变小了,这一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8.(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八年级期末)对下列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是通过减小液体表面积来减慢水分的蒸发
C.炎热的夏季,户外游泳刚上岸的人感觉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的温度低
D.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
9.(2022·内蒙古巴彦淖尔·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生活中常把盛水的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也沸腾了
B.温度高于沸点,立马沸腾
C.同时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10.(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1.(2022·内蒙古乌兰察布·八年级期末)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12.(2022·内蒙古通辽·八年级期末)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3.(2022·内蒙古赤峰·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A.立春 冰雪消融
B.白露 露珠晶莹
C.霜降 霜打枝头
D.大雪 白雪皑皑
14.(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八年级期末)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都很常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早晨出现的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打开冰箱门,门口冒出“白汽”,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细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早晨地面上出现的白霜,这是凝固现象
二、多选题
15.(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级期末)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
D.该物质的熔点是0℃
16.(2022·内蒙古巴彦淖尔·八年级期末)“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三、填空题
17.(2022·内蒙古通辽·八年级期末)2019年元旦刚过,南湖公园举办了“雪之梦—复兴之梦”雪雕作品展,如图所示为雪雕作品之一,在0℃以下的极寒天气里雪雕以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方式逐渐变小,游客们不易发觉这样的微小变化,这一物态变化过程需要____选填“吸”或“放”)热。
18.(2022·内蒙古赤峰·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液体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知道,这种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_______。
19.(2022·内蒙古赤峰·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 ℃。
20.(2022·内蒙古通辽·八年级期末)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镇痛的作用。
21.(2022·内蒙古乌兰察布·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四、实验题
22.(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级期末)“初心”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一个小玻璃瓶、玻璃细管制成一个温度计,要求温度计的量程是0~100℃,分度值是2℃。对于在玻璃瓶和细管中装入哪种液体,同组的同学们还未决定是选择“甲苯”还是选择“酒精”,他们从物理书中查询到的资料如表格所示。当地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熔点/℃ 沸点/℃
甲苯 ﹣117 111
酒精 ﹣95 78
(1)在玻璃瓶和细管中应装入_____液体制成的温度计才能合乎要求。
(2)把自制的温度计放入装有适量的_____液体后,待玻璃管中液柱稳定后在玻璃管中的液面处的位置标出“0℃”的刻度线和“0”。
(3)把自制温度计的玻璃瓶放在_____中,待玻璃管中液柱稳定后在玻璃管中的液面处的位置标出“100℃”的刻度线和“100”。
(4)在“0”刻线和“100”刻线之间分成_____等份,标出各刻线和对应的数字,并在温度计的适当位置标出温度单位的符号“℃”。
23.(2022·内蒙古鄂尔多斯·八年级期末)为了探究物质熔化的规律,小明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选取了冰与海波两种物质,并利用图甲中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宜选用 ___________(选填“碎冰块”或“体积较大的冰块”);
(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小明他们作出了熔化图象,如图乙、丙,他们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 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由此他们判断冰和海波都是 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现象可知,海波的熔化图象是 _______(选填“乙”或“丙”),它的熔点是 _________℃;
(4)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可是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冰的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 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 __________。
24.(2022·内蒙古通辽·八年级期末)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一、二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_____组;
(2)图丙是他们实验中观察水沸腾_____(填“前”或“后”)时出现的情景;
(3)当温度接近90℃时,三组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分析水的沸点是_____℃,由此可以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以上各组同学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图丁是三、四两小组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得到的a、b两种不同图像,其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不同。
25.(2022·内蒙古巴彦淖尔·八年级期末)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了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是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如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
(3)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熔化过程用时______分钟;6分钟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_。
26.(2022·内蒙古赤峰·八年级期末)同学们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在安装器材时,将铁架台摆放好后,应该先________(选填“摆放酒精灯或“悬挂温度计”);
(2)当水沸腾后,在水的内部生成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越来越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记录,可以知道本次实验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_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99
(4)若其它条件不变,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将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五、简答题
27.(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级期末)夏天,有的人喜欢喝凉的饮料,往往会在常温的饮料中加几小块温度低于0℃的冰,请分析说明加冰块使饮料变凉的原因.
28.(2022·内蒙古赤峰·八年级期末)夏天,同学们常将矿泉水放在冰箱中冷藏或冷冻后再饮用。将矿泉水从冰箱中取出时,发现水瓶外面会变湿,过了一会儿,又变干了。请用本学期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水瓶为什么先变湿、后变干。
参考答案:
1.C
【解析】在温度的定义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然后将0到100℃平均分为100份,每份1℃。本题中,按照温度的定义,题中的温度计1度对应的标准温度计的
当测得水温温度为70℃时,实际温度为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C
【解析】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3.A
【解析】由于墙内混入的是非晶体材料,所以它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由于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所以它的温度会持续下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解析】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不能熔化;水因不能放出热量不能凝固;所以冰和水的数量都没有变,故选B.
5.D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同时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解析】A.酒精灯及时加盖,即减慢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同时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减慢了液体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剪除枝叶使树木的蒸发面积减小,是减慢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用保鲜膜将蔬菜包好放入冰箱中,可以减小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降低液体的温度,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将湿衣服展开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可以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提高液体的温度,同时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促进了液体的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解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说明试管中的液体达到沸点,能够继续吸热.这个热量是烧杯中的沸水传递的,说明试管中的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正确选B.
7.B
【解析】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吸收热量,由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跑了,物质从液体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故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解析】A.只有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故A错误;
B.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减慢了空气流动速度、降低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B错误;
C.炎热的夏季户外游泳刚上岸的人感觉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故C错误;
D.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故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如图所示,生活中常把盛水的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因为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锅里的水达到沸点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也达到沸点,但没有温度差了,不能继续吸热了,因此不会沸腾,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解析】A.“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1.A
【解析】A.冬天,冰花是由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会出现窗户玻璃内表面,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导致气温较低,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人体上的热,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取出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12.C
【解析】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3.B
【解析】A.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水,为熔化,故A不符合题;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强冷急剧放热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大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C
【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夏天打开冰箱门,门口冒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花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5.AC
【解析】AD.由图象、题意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大约-1.8℃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且熔点约为-1.8℃,故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B.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约是-1.8℃;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符合凝固结冰的条件,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故C符合题意。
故选AC。
16.BC
【解析】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C。
17. 升华 吸热
【解析】[1]在0℃以下的极寒天气里,雪雕以升华的方式逐渐变小,即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2]升华这一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
18. 非晶体 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
【解析】[1][2]由图像知,这种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的凝固点,所以属于非晶体。
19.37.9
【解析】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
37℃+0.9℃=37.9℃
20. 汽化 吸收
【解析】[1]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
[2]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起到镇痛的作用。
21. 试管壁有小水珠产生 液化 放出
【解析】[1][2][3]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试管A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试管A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22. 甲苯 冰水混合物 沸水 50
【解析】(1)[1]因为酒精78℃就沸腾了,而要求温度计的量程是0~100℃,甲苯的沸点可达111℃,因此只能选甲苯。
(2)[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刚好对应温度计的量程中的最低温度,因此放入适量的冰水混合物,待玻璃管中液柱稳定后在玻璃管中的液面处的位置标出“0”℃的刻度线和“0”。
(3)[3]沸水温度是100℃,刚好对应温度计的量程中的最高温度,因此将温度计玻璃瓶放入沸水中,待玻璃管中液柱稳定后在玻璃管中的液面处的位置标出“100℃”的刻度线和“100”。
(4)[4]要求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量程是0~100℃,因此在“0”刻线和“100”刻线之间分成50等份,然后标出各刻线和对应的数字,并在温度计的适当位置标出温度单位的符号“℃”。
23. 碎冰块 不变 晶体 丙 48 错误 冰会从室温环境中吸收热量熔化
【解析】(1)[1]体积较大的冰块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很好的与冰块接触,而碎冰块能很好的包裹住温度计玻璃泡,故选择碎冰块。
(2)[2][3]从丙图象来看,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熔点(48℃)不变,熔化过程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有无固定的熔点;从图中来看,该冰跟海波熔化时都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冰跟海波都是晶体。
(3)[4][5]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海波的熔点是48℃,故海波的熔化图象是丙。
(4)[6][7]冰的熔点较低,会从室温中吸收热量而熔化,所以小红的看法是错误的。
24. 二 前 98 低于 不变 质量
【解析】(1)[1]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设计图甲和图乙实验装置,其中图乙中的温度计接触容器的底部,故实验操作有错误的一组是乙。
(2)[2]水沸腾前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故图中气泡上升体积变小为水沸腾前的情景。
(3)[3][4]由表格中数据可得水的温度达到98℃以后就不在升高,故水的沸点为98℃,因水的沸点在一标准大气压下为100℃,又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气压的减小而减小,所以可以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4)[5]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发生变化。
(5)[6]某次实验中记录数据用作图法得到的a、b两种不同图像,比较可知,两者达到沸腾的时间不同,故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25. 冰 冰为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52 吸热 不变 4 固液共存态
【解析】(1)[1][2]冰属于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蜡属于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乙图中有一段时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冰的熔化图像。
[3]由图丙知,温度计的刻度值上大下小,是零上温度。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2℃,示数是52℃。
(2)[4]试管离开烧杯后,自然环境的温度低于水和蜡的熔化温度,不能吸收热量,熔化停止。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能吸收热量,继续熔化,这表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5][6]由图乙可知:2min到6min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过程用时4分钟。
[7]由图像知,前2分钟,物质未熔化,为固态;2分钟到6分钟物质吸热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属于固液共存态,6分钟后物质完全熔化,处于液态,吸热升温,所以6分钟时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26. 摆放酒精灯 大 99 不变
【解析】(1)[1]实验时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将铁架台摆放好后,应该先摆放酒精灯,在安装器材时最后装的是温度计。
(2)[2]水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所以气泡逐渐上升,其体积变大。
(3)[3]由表格数据知,水在第5min开始,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9℃,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4]由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所以若其它条件不变,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将不变。
27.见解析所示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
【解析】在常温的饮料中加几小块温度低于0℃的冰,通过热传递,饮料放热,所以变凉.
当冰块温度低于0℃,所以要吸热升温,则饮料放热降温;
当冰块温度达到0℃时,冰块从饮料吸热热量开始熔化,则饮料仍然放热降温;
冰块全部熔化为水后,若饮料温度仍高于0℃,则水与饮料混合,水吸热升温,饮料放热降温.
故最终饮料的温度得以降低.
【点睛】注意理解冰块除了升温要吸收热量,在冰块的熔化过程中,由于冰是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大量的热,从而会降低饮料的温度.
28.见解析
【解析】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温度是比较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矿泉水瓶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上,所以矿泉水瓶变湿;过一会矿泉水瓶变干,是因为矿泉水瓶上的小水珠汽化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去了,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