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4《山水画的意境》第1课时课件(共21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8 10:36: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山水画的意境
核心素养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重点)
2.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难点)
3.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素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关注的不是诗词的“意境”,而是山水画中的意境,让我们跟随李可染的笔触,去找寻他隐藏在山水画中的意境!
二、预习交流
1.作者介绍。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他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背景资料。
1954年,已成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为求创新,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
1956年,他再次长途写生,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的探索之路所做的总结。
3.字词检查。
(1)订正字音。
惆怅(chóu chànɡ)  真挚(zhì) 渲染(xuàn) 身临其境(lín) 胸有成竹(xiōnɡ yǒu chénɡ zhú) 朝朝暮暮(zhāo) 浮光掠影(lüè) 气概(ɡài) 暮霭(ǎi) 赋予(yǔ) 颐和园(yí)
(2)词语连线。(PPT)
(3)词语辨析。
“浮光掠影”和“走马观花”都可以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三、自读课文
1.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以下要素:核心概念、每段中心句、所举例子、所做结论。
2.根据圈画的关键句,以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的论述思路。
四、整体感知
1.概括段意,加以点评。(PPT)
2.搞清楚本文论证思路。
明确: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总领全文。
然后具体阐述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举例分析来论述。
最后阐述怎样获得意境,强调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这就需要画家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结尾说明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强调要苦心经营意匠。
3.划分层次,写出大意。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明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二部分(2-4):具体论述什么是意境、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第三部分(5-10):怎样获得意境。
五、课堂小结
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接着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六、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灵魂(hún) 气慨(gài) 惆怅(chóu zhàng)
B.朝霞(cháo) 真挚(zhì) 赋予(fù yǔ)
C.渲染 (xuàn ) 暮蔼(ǎi) 浮光掠影(lüè)
D.颐和园(yí) 惨淡(cǎn) 金碧辉煌(huáng)
【解析】A.慨—概,怅—chàng;B.朝—zhāo;C.蔼—霭。
2.下列句中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C )
在我们的古诗里,(  )有很好的意境,(  )关于“人”一句(  )不写,但是,通过写景,(  )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A. 往往 即使 而 却 B. 常常 虽然 而 因此
C. 往往 虽然 也 却 D. 常常 即使 也 因此
3.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广大党员要身临其境地为群众着想,才能做老百姓真正的知心人。
B.我国已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
C.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D.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解析】A.“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应改为“设身处地”;B.“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与语境不符,可改为“了然于心”;D.“吹毛求疵”意思是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给下面的语段排列正确的顺序。④②①③(只填序号)
①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②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③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④什么是意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作品欣赏
李可染
齐白石
艺术欣赏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关注的不是诗词的“意境”,而是山水画中的意境,让我们跟随李可染的笔触,去找寻他隐藏在山水画中的意境!
新课导入
14 山水画的意境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重点)
2.明确什么是意境和获得意境的方法,提升鉴赏能力。
(难点)
3.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素养)
核心素养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预习交流
1954年,已成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为求创新,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
1956年,他再次长途写生,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的探索之路所做的总结。
背景资料




































































































◆字词学习
惆怅( ) 气概( )
真挚( ) 暮霭( )
渲染( ) 赋予( )
灵魂( ) 颐和园( )
惨淡( )
chóu chànɡ
ɡài
zhì
ǎi
xuàn

hún
cǎn

◆词语连线
惆怅
真挚
身临其境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或陈设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
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真诚恳切。
伤感,失意。
意境
胸有成竹
浮光掠影
木然
苦心经营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形容一动不动或面无表情、反应迟缓的样子。
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
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就是说出来的话没有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意思。
1.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以下要素:核心概念、每段中心句、所举例子、所做结论。
2.根据圈画的关键句,以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的论述思路。
阅读任务
自读课文
概括段意,加以点评
整体感知
具体阐释“怎样获得意境”
第9段: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
第10段: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主要的两个关键。
什么是意匠
意匠的重要性
全文论述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阅读文艺论文的策略:
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
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总领全文。
然后具体阐述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举例分析来论述。
最后阐述怎样获得意境,强调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这就需要画家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结尾说明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强调要苦心经营意匠。
搞清楚本文论证思路
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明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二部分(2-4):具体论述什么是意境、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第三部分(5-10):怎样获得意境。
划分结构
A.灵魂(hún) 气慨(gài) 惆怅(chóu zhàng)
B.朝霞(cháo) 真挚(zhì) 赋予(fù yǔ)
C.渲染 (xuàn ) 暮蔼(ǎi) 浮光掠影(lüè)
D.颐和园(yí) 惨淡(cǎn) 金碧辉煌(huáng)
D
【解析】A.慨—概,怅—chàng;B.朝—zhāo;C.蔼—霭。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随堂练习
2. 下列句中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在我们的古诗里,(  )有很好的意境,(  )关于“人”一句(  )不写,但是,通过写景,(  )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A. 往往 即使 而 却 B. 常常 虽然 而 因此
C. 往往 虽然 也 却 D. 常常 即使 也 因此
C
3.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大党员要身临其境地为群众着想,才能做老百姓真正的知心人。
B.我国已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
C.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D.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
【解析】A.“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应改为“设身处地”;B.“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与语境不符,可改为“了然于心”;D.“吹毛求疵”意思是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 给下面的语段排列正确的顺序。__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②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③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④什么是意境?
④②①③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述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勾画文中的核心概念,标出解释概念的语句,体会所举实例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
勾画出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用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内容。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国画全称“中国画”,是近代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洋画而出现的名称,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与绢或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技法可分为具象和写意。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2.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这三首十六字令创作于长征路上,从不同的角度(山的高峻、气势、力量)描写了红军所越过的各种山的神态个性与壮观景象,在山之静止中又时时让人感觉到红军之动,可谓写山为表,而写红军的长征,则为词之里、词之心。
二、预习任务
1.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及作者情况。
2.默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记下你的疑难之处。
3.整体感知,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什么是意境?山水画为什么要讲究意境?
(3)如何获得意境?
(4)为什么要苦心经营意匠?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渲染(   ) 惆怅(    ) 暮霭(   ) 浮光掠影(     )
2.解释词义。
渲染:
浮光掠影:
3.文学常识: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中国杰出的(    )、(    ),画家(   )的弟子。代表作有(    )(    )。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给人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请运用文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分析。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
1.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以下要素:核心概念、每段中心句、所举例子、所做结论。
2.根据圈画的关键句,以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的论述思路。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段意,加以点评。(文中批注)
2.搞清楚本文论证思路。
明确:
3.划分层次,写出大意。(勾画批注)
三、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灵魂(hún) 气慨(gài) 惆怅(chóu zhàng)
B.朝霞(cháo) 真挚(zhì) 赋予(fù yǔ)
C.渲染 (xuàn ) 暮蔼(ǎi) 浮光掠影(lüè)
D.颐和园(yí) 惨淡(cǎn) 金碧辉煌(huáng)
2.下列句中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在我们的古诗里,(  )有很好的意境,(  )关于“人”一句(  )不写,但是,通过写景,(  )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A. 往往 即使 而 却 B. 常常 虽然 而 因此
C. 往往 虽然 也 却 D. 常常 即使 也 因此
3.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大党员要身临其境地为群众着想,才能做老百姓真正的知心人。
B.我国已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
C.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D.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4.给下面的语段排列正确的顺序。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②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③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④什么是意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述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勾画文中的核心概念,标出解释概念的语句,体会所举实例与作者观点之间的关系。
勾画出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用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内容。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国画全称“中国画”,是近代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洋画而出现的名称,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与绢或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技法可分为具象和写意。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2.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这三首十六字令创作于长征路上,从不同的角度(山的高峻、气势、力量)描写了红军所越过的各种山的神态个性与壮观景象,在山之静止中又时时让人感觉到红军之动,可谓写山为表,而写红军的长征,则为词之里、词之心。
二、预习任务
1.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及作者情况。
2.默读课文,扫除字词句障碍,记下你的疑难之处。
3.整体感知,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什么是意境?山水画为什么要讲究意境?
(3)如何获得意境?
(4)为什么要苦心经营意匠?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渲染(   ) 惆怅(    ) 暮霭(   ) 浮光掠影(     )
2.解释词义。
渲染:
浮光掠影:
3.文学常识:李可染,江苏徐州人。中国杰出的(    )、(    ),画家(   )的弟子。代表作有(    )(    )。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 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5.“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给人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请运用文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分析。
参考答案:
1.xuàn rǎn chóu chàng ǎi lüè
2.渲染:①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②比喻夸大地形容。
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
3.画家 诗人 齐白石 《漓江胜境图》 《万山红遍》
4.(1)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5.言之成理即可。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
1.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以下要素:核心概念、每段中心句、所举例子、所做结论。
2.根据圈画的关键句,以提纲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文章的论述思路。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段意,加以点评。(PPT)
2.搞清楚本文论证思路。
明确: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总领全文。
然后具体阐述什么是意境及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通过对诗歌意境的举例分析来论述。
最后阐述怎样获得意境,强调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这就需要画家身临其境,长期观察。结尾说明意境与意匠的关系,强调要苦心经营意匠。
3.划分层次,写出大意。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明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二部分(2-4):具体论述什么是意境、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
第三部分(5-10):怎样获得意境。
三、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灵魂(hún) 气慨(gài) 惆怅(chóu zhàng)
B.朝霞(cháo) 真挚(zhì) 赋予(fù yǔ)
C.渲染 (xuàn ) 暮蔼(ǎi) 浮光掠影(lüè)
D.颐和园(yí) 惨淡(cǎn) 金碧辉煌(huáng)
【解析】A.慨—概,怅—chàng;B.朝—zhāo;C.蔼—霭。
2.下列句中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C )
在我们的古诗里,(  )有很好的意境,(  )关于“人”一句(  )不写,但是,通过写景,(  )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A. 往往 即使 而 却 B. 常常 虽然 而 因此
C. 往往 虽然 也 却 D. 常常 即使 也 因此
3.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广大党员要身临其境地为群众着想,才能做老百姓真正的知心人。
B.我国已加入WTO,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对有关规则做到胸有成竹。
C.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没有多少帮助。
D.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解析】A.“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应改为“设身处地”;B.“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与语境不符,可改为“了然于心”;D.“吹毛求疵”意思是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给下面的语段排列正确的顺序。④②①③(只填序号)
①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②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③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④什么是意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